病蟲害科普丨稻食根葉甲的危害與防治

2020-12-08 騰訊網

一、種類

稻食根葉甲是幼蟲食根、成蟲食葉的危害水稻的葉甲類害蟲的統稱,屬鞘翅目葉甲科,別名稻根葉甲、稻食根蟲、稻根金花蟲、稻水葉甲,俗稱飯豆蟲、下澇蟲、食根蛆,是水稻根部的重要害蟲之一。我國常見4種:長腿食根葉甲( Donacia provost Fairmaire)、短腿食根葉甲(D. frontalis Jacoby)、多齒食根葉甲(D. lenzi schonfeldt,又名斑腿食根葉甲)和雲南食根葉甲(D. tuber frons Goecke),其中長腿食根葉甲分布最廣,國內多數省份均有分布,危害相對最重;短腿食根葉甲分布於黑龍江、北京、河北、山西、江蘇、江西、福建、廣西;多齒食根葉甲分布於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臺灣;雲南食根葉甲則分布於雲南、四川。下文主要介紹長腿食根葉甲。

二、分布與危害

長腿食根葉甲,又名稻根葉甲、長腿水葉甲,在我國長江流域、華南及陝西、遼寧等地均見危害水稻,國外分布於日本。20世紀50年代國內多省份的老漚田和山區冷水田常大發生。60年代以來,隨著排灌條件的改善,危害面積大為縮小,主要在西南的一些排灌條件仍然較差的地區發生,如60~80年代,貴州全省的13萬餘hm2的冷、爛、鏽水稻田中,約25%常年發生該蟲危害。

90年代以來,隨著耕作技術改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免耕面積擴大,藕、慈姑、茭白等水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田間管理粗放,積水荒地增多,長腿食根葉甲發生又有所回升,西南稻區常見成災。如雲南省90年代以來多地有成災記錄,其中,永勝三川鎮1998年、寧洱縣2009年一般損失稻穀10%~15%,嚴重的田塊顆粒無收。

在湖北利川和貴州凱裡等地,2008~2012年,年年都有發生,危害區域由原來的零星小面積發生向集中連片大面積危害發展,加重危害的趨勢明顯;凱裡2012年未防治稻田的稻穀損失達50%~70%。南方其他稻區僅偶見成災,如1996年福建建甌市迪口鎮單季晚稻田發生稻根葉甲面積500hm2,損失稻穀10%~20%。北方稻區近年亦偶見成災。如2012年,在陝西省旬陽縣仁河口鎮橋上村發現有近1hm2稻田發生水稻食根葉甲,平均被害總率8.2%,嚴重田塊達30%~50%。

寄主植物除水稻外,還有長葉澤瀉、矮慈姑、眼子菜、鴨舌草、李氏禾、茭白、蓮藕和稗等多種水生植物。

幼蟲危害水稻鬚根,成蟲取食水稻葉片,以幼蟲危害較重。受幼蟲危害,稻株矮小,葉片發黃,生育期推遲,有效分櫱和穗粒數減少,嚴重時造成整穴死苗;受害株的白根數少,鬚根短小,容易拔起,常可找到大量附著於稻根的幼蟲或蛹。

三、防治技術

採取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即:改善農田排灌條件;消滅田間雜草寄主,減少田間有效蟲源。根據早春氣溫變化和蟲情,按需進行化學防治。

1. 農業防治

1>改造低洼積水田,創造有利的排灌條件,是防治該蟲的最根本途徑。排灌條件改善後,可在冬季排出田間積水,使土面乾裂,可有效壓低越冬基數;或實行水旱輪作,通過旱作改變幼蟲和蛹賴以生存的土壤溼度環境,破壞滋生場所;移栽後發現此蟲為害,排灌便利時可及時排水曬田,至泥土開裂後再灌水可減輕為害。此外,還可通過冬翻,將越冬幼蟲翻到泥面上凍死、曬死,或被鳥啄食、被菌類寄生。

2>清除雜草,減少中間寄主。根除眼子菜、矮慈姑等雜草,將其清除田後,進行集中處理,以減少幼蟲密度。避免「免耕田」,清除田間雜草。

3>放鴨食蟲,在犁田或耙田時放鴨群啄食害蟲,有較好的滅蟲效果;有條件的地方還可進行稻鴨共育。據觀察,鴨對食根葉甲較敏感,可區分有蟲和無蟲的稻株,啄食受害稻根上的幼蟲和蛹,不會傷及無蟲稻株,但受害稻株會被鴨子翻出土面而受到進一步傷害。

2. 化學防治

重發地區,可根據發生情況,採用以下方法:

1>除草控蟲用除草劑消滅田間眼子菜等寄主,切斷和減少幼蟲在水稻生長期的飼料和滋生場所。

每667m2可選用25%敵草隆可溼性粉劑75g、56%2甲4氯鈉可溶性粉劑45g或10%吡嘧磺隆可溼性粉劑10g與30%苄嘧磺隆可溼性粉劑25g混用,拌細土20kg于晴天撒施,田水保持在3~5cm,經7~8d後眼子菜、野慈姑等雜草開始腐爛死亡。

水稻移栽後30d和雜草3~5葉期,每667m2用70.5%2甲4氯·唑草酮水分散粒劑50~60g,對水30~40kg噴霧,可有效防除眼子菜、矮慈姑、野荸薺等雜草。

2>直接殺蟲

移栽前後用藥,a. 插秧前施毒土,結合最後一次耙田,每667m2選用50%辛硫磷乳油250mL、40.7%毒死蜱乳油140g或5%毒死蜱顆粒劑1.2~1.6kg,拌溼潤細土20~25kg均勻施入田中;或茶籽餅粉20kg撒入田內殺死幼蟲。b. 秧苗移栽後5~7d,結合追肥和化學除草,每667m2用巴丹原粉1.5kg或5%辛硫磷顆粒劑1.5kg與化肥拌勻施入稻田,讓田水自然落幹,可有效殺死幼蟲。

稻食根葉甲危害水稻的初期,可進行根區土層施藥,每667m2撒茶籽餅粉20kg,或5%辛硫磷顆粒劑3kg、50%辛硫磷乳油160mL對水1.5kg稀釋後,與25~30kg細幹土(沙)均勻混合製成毒土,於午後或傍晚撒在放幹水的稻田中,翌日放水3~5cm浸田,3d後恢復正常水管理。

成蟲盛發期,每667m2選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0~30g,或40.7%毒死蜱乳油50~60ml、90%敵百蟲可溶粉劑100~200g或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30~40mL,對水50~60kg噴霧。

來源:《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相關焦點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負泥蟲的危害與防治
    三、防治技術 1. 農業防治 消滅越冬成蟲。一般於秋、春季剷除稻田附近荒地、田埂、溝渠邊的雜草,可消滅部分越冬害蟲,減輕危害。 調節水稻播種期是北方地區避開稻負泥蟲危害高峰的有效措施。北方地區越冬成蟲通常在6月開始恢復活動,適當提早插秧,培育壯秧,提高秧苗的抗蟲能力,可減輕稻負泥蟲的危害。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泥苞蟲的危害與防治
    二、危害水稻泥苞蟲,幼蟲期俗稱煙筒蟲、截蟲,是我國東北地區寒地稻作區水稻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省都有發生。在黑龍江省呼蘭縣多發生於新開墾的水直播稻田和高低不平的老稻田。主要危害水稻幼苗,還危害稗草、茅草、鹼草等雜草嫩芽。該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水稻幼芽、幼根和幼苗。
  • 病蟲害科普丨稻小潛葉蠅的危害與防治
    國內曾報導在東北和華北稻區危害水稻的稻小潛葉蠅,又稱稻潛葉水蠅、稻小潛蠅、螳螂蠅、稻小水蠅、麥葉毛眼水蠅、大麥水蠅、麥水蠅,經20世紀80年代範慈德、羅肖南和黃邦侃等人鑑定,實際上包括了危害水稻和麥類的稻葉毛眼水蠅和危害麥類、青稞的麥鞘毛眼水蠅,而真正的(小灰毛眼水蠅)分布於美洲、歐洲及亞洲的日本,我國未見分布。近年文獻中,誤把稻小潛葉蠅學名當做的現象仍較常見,需引起注意。
  • 病蟲害科普丨稻稈潛蠅的危害與防治
    受其危害,稻穗總粒數、實粒數明顯減少,結實率降低,千粒重下降,常損失5%~10%,重的達20%~60%。 在發生3代區,全年以第一代幼蟲發生較整齊,蟲口密度最高,該代危害的早稻分櫱期、單晚稻苗期的被害率為全年之冠。因夏季高溫第二代蟲口迅速下降,取食時斷時續,對晚稻苗期和分期的危害不重,但危害單季稻幼穗時影響仍可能較大。
  • 病蟲害科普丨條沙葉蟬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條沙葉蟬又名條斑葉蟬、火燎子、麥吃蚤、麥猴子等,隸屬同翅目葉蟬科沙葉蟬屬。2000年以來也有學者將原同翅目與半翅目合併成新的半翅目,但條沙葉蟬的科、屬級歸屬並未發生變化。在多數情況下,後者的危害遠遠超過了前者。據文獻記載,在1920-1948年的29年中,單條沙葉蟬傳播的小麥紅矮病在甘肅就有17年大發生。1957年甘肅秦安縣,1981年新疆和田地區小麥紅矮病大流行,致使數千畝小麥翻耕。1995年和1996年甘肅定西地區小麥田條沙葉蟬大發生,分別造成小麥絕收改種5000hm2和9000hm2。
  • 病蟲害科普丨稻鐵甲蟲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稻鐵甲蟲,屬鞘翅目鐵甲科。國內的分布東部北界不過長江,西部北界不過秦嶺的各稻區,主要分布於南方各省稻區,尤以沿海、沿江及溪邊等沙性重的稻田較常見;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陝西南部偶見。國外則分布於南亞、東南亞等地稻區。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葉鞘腐敗病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 水稻葉鞘腐敗病簡稱鞘腐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最早於1922年首次記載於我國臺灣省。其後,在日本以及南亞和東南亞各產稻國家相繼發現。在我國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區發生較多,尤以中稻及晚稻後期受害較重。雜交稻及其制種田發生也很普遍。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指對危害農作物及其產品的病、蟲、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監測與預報、預防與控制、應急處置等防治活動及其監督管理。第三條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技支撐、綠色防控。
  • 草莓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現在種植草莓的農民朋友越來越多,但要保證草莓的質量,就必須做好草莓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1.蚜蟲害蟲主要吸收草莓的幼葉、花、心葉和背面的汁液,受影響的葉子捲曲、變形和變形,草莓的生長受到阻礙。防治方法:病蟲害發生後,可使用10%吡蟲啉潤溼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效果良好。
  • 家庭花卉常見病蟲害及一般防治方法
    家庭培養的花木,經常會受到一些病蟲的危害,使綠葉破殘,鮮花失色,果實凋落,甚至使花木死亡。因此防治花木病蟲害,實為不可忽視的一環。防治病蟲害,應掌握「以防為主」的原則,加強管理,注意通風、光線、澆水、施肥等養護工作,使花木生長苗壯,增強自身抵禦病蟲害的能力。
  • 保山市召開萬壽菊病蟲害防治現場會
    原標題:我市召開萬壽菊病蟲害防治現場會目前,我市萬壽菊移栽工作已經結束,工作重心已轉入中耕管理。市農業農村局於日前組織12個萬壽菊種植鄉鎮農科站長、業務人員和輔導員到界頭鎮召開萬壽菊病蟲害防治現場會。會議對近期萬壽菊病蟲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布置;對近期萬壽菊發生的病蟲害作了介紹,並針對不同病蟲害危害症狀及防治方法作了詳細講解及現場指導培訓。近期,我市植保站通過對不同海拔鄉鎮種植的萬壽菊進行調查,發現均不同程度都有病蟲害發生。
  • 冬小麥返青後防治病蟲害,噴啥藥?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冬小麥經過寒冷的冬季,隨著溫度的回升,進入到返青期之後,生長的速度會逐漸加快,各種病蟲害,在溫度的驅使下,也會逐漸復甦,開始了,對冬小麥的危害,病蟲害每年都會發生,如若是防治不及時,對冬小麥的影響會非常的大,冬小麥在受到病蟲害的危害之後,輕則增加防治的成本投入,重則就會導致嚴重的減產減收,冬小麥有哪些主要病蟲害呢?
  • 總結病蟲害防控 為明年病蟲害防治做準備
    今年以來,江蘇省當地農作物深受病蟲害的侵擾,為農業生產造成大量損失。在近日召開的江蘇省農藥協會七屆二次理事會上,楊榮明站長回顧了今年江蘇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概況,並且分析了2018年我省病蟲害發生趨勢,提出防治策略。
  • 農業部公布17種一類作物病蟲害!怎樣危害?如何防治?
    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9月15日,農業農村部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組織制定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下稱《名錄》),並予公布。  防治方法  因為草地貪夜蛾屬於入侵物種,所以現在我國暫時還沒有有效的農藥可進行防治。不過自然草地貪夜蛾病情爆發後,我國各地都進入了緊急的防治工作內。農科院也正在對我國常見的農藥進行篩選,首先從這些農藥中挑出防治效果好、毒性低的農藥。能夠一定程度的防治草地貪夜蛾,抑制繁殖,減少數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 柑橘5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柑橘5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柑橘等芸香科植物是我國重要的水果,在氣候相對潮溼溫暖的地區廣泛種植。長期以來,柑橘生長遭受著病蟲害的威脅。利用科學技術防治柑橘病蟲害,有助於提高柑橘產量,保障柑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 種植西瓜的病蟲害危害嚴重嗎?怎樣才能更好的防治紅蜘蛛?
    為了實現西瓜的高產和減少病蟲害侵蝕,都要選擇近3年內沒有種植過瓜類作物的、土層深厚且質地疏鬆的沙質土;畝施2噸熟腐糞肥和1噸餅肥,土壤較為貧瘠的還需適量的追施50公斤左右的硝酸鉀肥。西瓜的生長也可能面臨各種病蟲害的侵蝕,紅蜘蛛就是非常常見的蟲害,應該如何防治呢?一、紅蜘蛛對西瓜的影響和傷害。
  • 冬季果園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進入冬季,在果園病蟲害的防治上,應該做些什麼呢?一、果園秋冬季防治病蟲很有必要進入秋冬季節後,各種果樹和果樹上的病蟲害都要進入休眠,處於靜止狀態,發生數量有限,果樹樹體也沒有繁茂的枝葉、果實,這時給果樹用藥效果好,但是要注意一些事項,一是用藥量少;二是可以使用在果樹生長期間不能使用的高濃度藥液;三是做好秋冬季病蟲害防治工作,可明顯減少病蟲的越冬基數,減輕來年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程度。
  • 春季苗木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隨著天氣轉暖,多種苗木上的病蟲會相繼結束冬眠,開始活動危害。及時防治已發生的病蟲,結合春季苗木養護,清除越冬蟲害,既能保證苗木春季長勢,又可減少病蟲害全年的發生基數。
  • 江浙一帶切花菊病蟲害防治技術
    江浙一帶切花菊病蟲害防治技術陳 煒隨著菊花生產規模的擴大,病蟲害危害也逐年加重。不同地區自然氣候條件不同,病蟲害的管理不同。筆者經過 10 多年在江浙一帶種植生產切花菊經驗,觀察記錄得出以下病害、蟲害防治經驗。
  • 蘋果園病蟲害全年綜合防治技術
    主持人: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一起來聊聊蘋果園病蟲害周年綜合防治技術。為我們做介紹的專家是全國業農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李莉研究員。好,現在李老師已經來到了我們的演播室,李老師,您好,歡迎您!專家:楊林好!聽眾朋友、農民朋友們,大家好!主持人:下面我們談談蘋果園病蟲害周年綜合防治技術,蘋果園病蟲害防治時期從什麼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