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流行,雙季晚稻直播如何獲取高產?掌握好4個關鍵技術

2020-12-05 雲眾地農服

水稻直播栽培因其能節省勞動力、節本高效等特點,深受農民的歡迎,採取直播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今年早稻面積增加的同時直播早稻面積也增加。當前江西早稻處於抽穗-灌漿期,下個月上旬後期陸續進入收割期,採取拋秧、移栽的雙季晚稻正在播種育秧。有不少種植戶想直播栽培,雙季晚稻直播在鄱陽湖區已經操作多年了,今日有一位種植戶問:早稻是4月18號直播下田,現在稻穗已經出齊了,開始是想晚稻插秧的,又怕到時候不好請人插秧,晚稻直播時間來得急嗎?

一、雙季晚稻採取直播栽培要考慮以下問題:

1、保證水稻能安全抽穗結實:雙季晚稻的安全齊穗期在9月20日左右,抽穗過晚容易遇到寒露風(氣溫連續3天低於22℃),雖然近幾年受全球變暖影響,秋季氣溫有所提高,但播種過晚不利於高產穩產,可能出現灌漿不飽滿、減產。

2、落粒谷問題:早晚雙季水稻直播,種植季節比較緊張,沒有足夠的漚田時間,早稻收割過程中掉落的稻穀會同直播的稻種一起發芽生長,若非同一品種則會形成雜稻,一般參雜率10%-20%,因生育期、株高、抗性和米質有差異,既影響水稻產量,又影響米質。

3、不利於提升米質:雙季晚稻直播因品種選擇受限,大多利用早稻品種翻秋,或者選用晚稻短生育期品種早播,品種一般產量低,米質不優。當前發展優質稻是方向,米質不足意味著糧價一般,不便於賣糧。

4、雜草難防問題:雙季晚稻是在高溫天氣下播種、出苗生長,田間雜草萌發快,生長迅速,抗性稗草(青稗、海綿稗)、千金子等惡性雜草容易大量發生,雜草防除成了直播栽培的一大難題。

二、雙季晚稻直播栽培關鍵技術

1、搞好早、晚稻品種搭配

品種搭配要考慮生育期、產量、抗性等特徵特性,一般選擇早中熟品種,同時建議早、晚稻選擇種植同一個品種或株型相似的品種,有效解決落地谷問題。早稻宜選擇生育期為105天左右的品種,晚稻選擇115天以內的特早熟品種或用早稻品種翻秋(如中嘉早17、中早39或其他雜交早稻品種)。

近兩年江西地區在試驗將晚稻品種作早稻種兼用直播栽培,選出了優質稻泰優398(2019年通過江西早稻審定),據2018年在鄱陽珠湖農場試驗,泰優398早、晚雙季直播周年生育期為225天(晚稻116天左右),產量比用早稻品種翻秋兩三百斤,而且米質優,兩季中晚稻直播的稻米品質較早稻好。

2、適期播種

雙季早稻宜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早播,實現早播早收。晚稻宜在7月15日前後播種,早稻搶收後及時整平稻田播種,若是用早稻品種翻秋,特別是早熟品種,可以播至7月底。播種前要做好種子處理,用咪鮮胺、強氯精浸種,晚稻種子露白即可直播。播種方式可以是人工撒播、機直播。

根據播種的品種、播種時間確定適宜的播種量,一般雙季晚稻用雜交稻品種,播種量控制在3-4斤/畝,常規稻用種8-10斤/畝,早播少用種,晚播多用種。

3、雜草防除

抗性稗草(青稗、海綿稗)、千金子是直播稻田中的主要優勢雜草,尤其是雙季早稻稗草大發生且未防除乾淨的田塊,雙季晚稻直播田除草要從做好封閉處理開始。

建議按照「一封二殺三補」或「兩封一補」的原則控制雜草,播種後2-3天每畝用苄嘧·丙草胺(含安全劑)兌水噴霧,藥後保持田間溼潤,也可用含安全劑的丁草胺進行封閉;在水稻2葉1心左右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進行莖葉處理,可加入含安全劑的丙草胺,再次封閉;在水稻3葉1心後,可選擇莖葉除草劑較多,宜根據稗草、千金子的抗性程度合理選擇氰氟草酯、雙草醚、噁唑醯草胺、敵稗及新藥二氯喹啉草酮等藥防除;適宜補救的藥劑有氰氟草酯·噁唑醯草胺、敵稗·異噁草松及新藥二氯喹啉草酮等,少量雜草可採取點打,節省成本。

注意事項:使用莖葉除草劑要注意先排水後回水;配藥時要控制好使用濃度,宜噴勻噴透;除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安全性較高的藥劑外,其他除草劑不宜重噴復噴。

4、加強田間管理

水稻直播栽培與移栽、拋秧稻的大田施肥方法、用肥量基本相似,按「重施基肥、早施分櫱肥(秧苗4葉1心期左右),巧施穗肥」原則進行;水分管理除播種後保持一段時間溼潤外,注意田間出現開裂要灌跑馬水潤田,進入2葉1心期後按正常水分管理,按「淺水分櫱、多次輕擱、間歇灌溉」原則進行,成熟期避免過早斷水。

雙季晚稻重點防治的病蟲害主要是三蟲三病,即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二化螟、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宜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在水稻關鍵生育期(分櫱末期、破口期)用藥防治。今年蟲害(二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蝨)發生偏重,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相比往年要重些,希望種植戶能重視起來,等大面積發生嚴重再用藥就比較晚了。

最後,適期收穫,晚稻一般在水稻90%以上的實粒黃熟時搶晴收割,割後及時晾曬,將水分控制在13%-14.5%。

相關焦點

  • 無人機直播,流水線育秧,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省工又省力
    水稻,是我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農村勞動力都缺乏,水稻規模化種植經營面積擴大,水稻從栽插、植保、收穫等緩解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但水稻直播、育秧等環節機械化成為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瓶頸。4月28日上午,廣漢市水稻機械化直播現場觀摩會在金魚鎮舉行。
  • 袁隆平水稻新品種為何早熟又高產?科學家挖掘出一個重要基因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產?我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發現,一個名為Ef-cd的基因可將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產量損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挖掘和利用該基因,將有力促進綠色超級稻品種培育的減肥增效需求。該研究成果8月27日在線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 南陽市農科院水稻新品種通過省審——「宛粳68D」 高產又好吃
    直播南陽訊(全媒體記者蘇翔) 5月12日,由南陽市農科院歷經14年努力成功選育的水稻新品種「宛粳68D」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初審,並取得國家新品種權保護(公告號為CNA027219E)。這是一種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事實上,在水稻育種領域,「高產」與「好吃」幾乎是個悖論。如何選育出口感好、品質優、產量高的水稻品種?市農科院研究員、河南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南陽水稻綜合試驗站站長郭俊紅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十多年前就開始科研攻關之旅。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培育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關鍵基因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供圖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傅向東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歷時8年協作與攻關,研究發現並從現有水稻品種中獲得關鍵基因NGR5,有望培育出「少投入、多產出」的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既為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奠定理論基礎,也提供出具有育種利用價值的基因資源。
  • 水稻倒伏哪個時期易發生?如何科學防倒伏,實現高產抗倒栽培?
    詳解各地農作物病蟲草害如何防治,同時為農民朋友解答相關問題。水稻倒伏發生時期及類型水稻倒伏發生時期:主要在灌漿中、後期至成熟期,尤其在穀粒灌漿期最易發生。據調查分析,主要由於八九月份的颱風和病蟲危害所致; 其次是栽培措施不當所引起的。
  • 中科院選育出「高產又好吃」水稻新品種
    新華社合肥1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通過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將水稻高產與優質控制基因「組裝」,選育出「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科輻粳9號」。
  • 雙擎導流引爆直播間 碧桂園廣清雙11名媛直播定位精準轉化
    從初嘗直播紅利頭啖湯,到直播賣房圈專業戶,碧桂園積極探索「創新玩法」,與明星跨界合作、借力人氣主播、連麥總裁天團,突破傳統營銷模式,碧桂園利用線上渠道和直播工具,大大加速房地產交易模式的創新和革新。直播當天,碧桂園廣清區域送出加倍福利,不僅囊括11.11元最高抵11萬的購房補貼、10輪1111元的紅包雨,還免費送出網紅溫泉酒店試住券、居家必備心水好物以及定製版伴手禮等一批萬元福利,知名主持人聯袂名媛團與網友進行在線互動,解答粉絲買房疑問,引發超12萬人圍觀,超103萬點讚。
  • 如何給直播間做全面引流?
    如何給直播間做全面引流? 淘寶直播一哥李佳琦5個半小時帶貨353萬,5分鐘賣光15000支口紅! 淘寶直播一姐薇婭單場2小時最高引導銷售2.67億,2018全年引導成交額27億! 相信大家看這兩種標題已經習以為常了,為什麼?
  • 高產抗病雜交水稻找到基因「門牌號」
    原標題:高產抗病雜交水稻找到基因「門牌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許天穎 陳潔)1月9日,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揭曉,南京農業大學萬建民教授團隊研究項目「水稻秈粳雜種優勢利用相關基因挖掘與新品種培育」,通過20年的系統研究,發掘出水稻廣親和、早熟和顯性矮稈基因,開發相應分子標記和育種技術,成功培育秈粳交高產水稻新品種
  • 淺談水稻使用矽鋅肥的技巧,提高抗倒抗病能力,促分櫱促高產
    在丘陵山地有不少冷水田,水稻移栽後緩苗慢,分櫱少;水稻直播根系淺,易倒伏,且在早稻直播常因天氣陰雨低溫出苗不齊、缺苗較多;因連年施用化肥未補充鋅肥,或低溫溫差變化大,土壤不透氣,會出現缺鋅障礙白化苗,去年早稻在江西各縣均有發生,雜交常規稻都有。
  • 為了互動直播,如何讓直播技術實現低延遲?
    低延遲的子彈可以擊殺敵軍千米之外,低延遲的直播技術可以秒殺粉絲千裡之外。互動直播技術已經成為直播平臺的標配。沒有互動直播技術的直播平臺無法躋身直播行業第一梯隊。而要獲得互動直播技術,實現低延遲是必須的。因此低延遲很重要。
  • 擬南芥和水稻成「植物太空人」全程直播太空生長動態
    擬南芥和水稻成「植物太空人」全程直播太空生長動態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15日 20:58 A-A+    本次「天宮二號」中的實驗是根據地球上高等植物受光周期誘導開花的兩種典型途徑(長日和短日誘導開花途徑),以及關鍵的開花基因的作用機理,最後選擇了長日照植物擬南芥和短日照植物水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鄭慧瓊研究員說。
  • 【先鋒】星圖數據:「雙11」全網銷售數據直播背後的技術支撐者
    針對星圖數據CEO谷熠的採訪正好趕在「雙11」附近,這個鑄造中國電子商務一個新裡程碑的同時,也留下了一串光輝的數字:星圖數據對這個一年一度的網絡購物狂歡進行了全網銷售數據直播。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對全網銷售情況直播的企業,創始人兼CEO谷熠表示做到這些主要依賴兩點: 一是自身的數據獲取方式,區別於傳統的市場調研機構的」抽樣推總「方式,星圖數據利用」全網普查「方式獲取數據;二是直播效率的問題,目前他們的直播僅有三個小時左右的延時,這是傳統方式完全無法做到的,而做到如此高的數據獲取和處理效率,主要還是依賴他們自主研發的iNebula和WarpEngine
  • 通過定點突變中胚軸伸長負調控基因快速創造適合直播的水稻新種質
    11月18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優質稻育種課題組在水稻中胚軸伸長及直播性狀遺傳改良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Molecular Plant上發表題為報導了水稻多胺氧化酶家族基因OsPAO5是水稻中胚軸伸長的負調控子,通過基因編輯定點突變OsPAO5能夠顯著促進直播水稻中胚軸伸長、提高出苗速率,同時還可以提高粒重等產量性狀。本研究結果揭示了水稻中胚軸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為耐直播水稻品種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基因資源。目前,水稻直播特別是機械覆土直播存在出苗難、出苗不整齊、耐倒伏能力較差等問題。
  • 高產之後,讓雜交水稻更優質
    2004年,我們用「湘陵628S」與「Y58S」雜交,次年起從它們成千上萬的子孫中精挑細選,並藉助現代生物技術對品質基因型進行精準鑑定,終於在2014年培育出美麗的水稻公主「晶4155S」。5年來,我們從數萬份資源材料中挑選出5000多個父本和她配組,在南方稻區多區域、多環境下進行了3萬多次測試,最終培育出「晶兩優華佔」「晶兩優534」等32個綠色優質超級稻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 分子設計圓了「超級水稻」夢
    解析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分子機制是世界性科學難題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然而,如何才能「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種子?  「面對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迫切需要更加精準高效的育種技術,即通過品種設計進行多基因複雜性狀的定向改良,從而達到高產優質的目標。」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為突破水稻產量瓶頸,育種家提出了「理想株型」的概念。他們希望培育出分櫱數適宜、莖稈強壯、穗大粒多的高產理想株型品種,同時兼具優良的食用品質,這成為實現新一輪綠色革命的關鍵。
  • 【新華網】科學家找到一個關鍵基因 或可幫助水稻實現「低肥高產...
    【新華網】科學家找到一個關鍵基因 或可幫助水稻實現「低肥高產」 2021-01-08 新華網 董瑞豐 【字體:大 中 小】
  • 印度創紀錄高產水稻為拜耳雜交品種
    16日,英國《衛報》報導,印度一名叫Sumant Kumar的農民所種植的水稻產量達到了每公頃22.4噸,打破了袁隆平創下的每公頃19.4噸的世界記錄。他一下子成為全國英雄,許多官員前往該村考察道賀,甚至印度國會也邀請他參加會議。《衛報》聲稱,這一紀錄的取得「不依靠化肥,也不依靠除草劑」,也沒透露稻種來源,只強調了新種植技術的作用。
  • 原來這就是袁隆平雜交水稻成功的關鍵
    近日,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袁隆平被授予了改革先鋒稱號,被譽為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拯救了無數的生命。那麼你知道袁隆平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嗎?這就要從雜交育種說起。先介紹一個概念,性狀。
  • 抖音直播中如何讓大哥猛刷禮物 獲取禮物方法
    1、不要直接索要禮物 主播直播初期容易犯的錯,很多新人主播會直接讓想粉絲要禮物,其實這是錯誤的操作,很快就會趕跑掉粉絲。粉絲給你刷禮物是情分不給你刷禮物也不是不應該得事情,就算某些觀眾礙於面子被你打劫一些禮物,但是不會又第二次了,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會打劫自己的人,誰都不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