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南陽訊(全媒體記者蘇翔) 5月12日,由南陽市農科院歷經14年努力成功選育的水稻新品種「宛粳68D」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初審,並取得國家新品種權保護(公告號為CNA027219E)。
這是一種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
事實上,在水稻育種領域,「高產」與「好吃」幾乎是個悖論。如何選育出口感好、品質優、產量高的水稻品種?市農科院研究員、河南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南陽水稻綜合試驗站站長郭俊紅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十多年前就開始科研攻關之旅。
郭俊紅的科研創新團隊善破勇立、獨闢蹊徑,瞄準市場需求,制定了育種方向:既要優良品質又要樂觀產量;引進新的優質資源,實行優優配組以培育優質品種新策略和技術路線。用團隊的專業術語說,稻米品質與產量呈負相關,產量提高後,除稻米的加工品質可以同步提高外,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及食味均下降;除單穴穗數外, 提高任何產量性狀的表現型值都會使堊白率、堊白度和直鏈澱粉增加;當產量進一步提高時,某些品質指標會明顯降低,這就要求在親本選配尤其是母本的選配中要特別重視品質性狀。
樹立了「稻滿倉、香滿院」的目標與承諾,就只有孜孜不倦奮力拼搏。郭俊紅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咬定育種目標不放鬆,利用水稻數量遺傳、質量遺傳基因信息,通過多種育種手段,有效解決了水稻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難題,選育出「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宛粳68D」。
水稻育種苦不苦?苦!水稻的播種、育秧、移栽、田間觀測、配製雜交組合、收割等整個生育期都處在夏秋炎熱酷暑季節……面朝黃土背朝天,與陽光爭輝,汗水澆灌稻田,與風雨相伴,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水稻育種累不累?累!水田上來來往往,深一腳淺一腳的驚險動作,忍辱負重,潛心研究,用眼觀察著,用心描述著,用筆記載著。畢竟培育一個優良水稻品種至少需要10年時間甚至更長,成功的概率不到萬分之一,不少專家殫精竭慮,窮盡一生都沒有選育出品種。如何在選育新品種上有突破?郭俊紅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揭曉了答案:水深火熱迎難而上,田間研究埋頭實幹,育種事業持之以恆,甘坐冷板凳,與淡泊名利為伍,與平凡事業為伴。
郭俊紅把水稻育種工作美其名曰「精心為水稻點好鴛鴦譜」,做「選美」和「媒婆」的事。他風趣地介紹:「稻穗是『臉蛋』,莖稈是『身材』,米質是『心靈』,選育水稻品種要三者都好。」「選美」就是好中選好,把稻田裡產量高、顏值高和心靈美的水稻選出來;接著他還要做「媒婆」的事,把「俊男美女」——即父本材料和母本材料「撮合」在一起,繁殖出更好的後代,培育出滿意的水稻品種。
性格寫在臉上,人品映在眼中。水稻育種靠的是敏銳的眼光和一絲不苟的科研精神。閱「稻」無數讓郭俊紅練就了好眼力,一大片稻田裡他掃一眼就知道哪株水稻有「料」。同時,他還練就了一手「絕活」,咀嚼米粒就知道稻米的質量。
水稻人工授粉是培育良種的重要環節。水稻開花散粉僅有關鍵的3-5天時間,如果錯過了,幾年的辛苦便會前功盡棄。年復一年,郭俊紅及其團隊跟水稻較上了勁。有時候優優組合不一定得到想要的結果,為此只有千挑萬選,一棵棵選配、一穗穗雜交、一株株鑑定、一粒粒品嘗。有時候一個選育的品種抗性確定了,第二年又得重複種植以確定其是否品質優良口感好;優良品質和抗性都選育出來後,又面臨新的難關——產量問題……記不清經歷了多少失敗,記不清灑下了多少汗水,勝利女神終於向郭俊紅的團隊綻放出笑臉。一張出彩的答卷「宛粳68D」讓他的團隊倍感自豪。
編輯:馮長順
審核: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