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種田間「比美」「遼粳168」高產又好吃

2021-01-21 瀟湘晨報

稻浪翻滾,金色喜人。

目前,我省水稻生產田陸續進入收穫關鍵期。不久前,優質抗病水稻新品種遼粳168現場觀摩評議及測產驗收會在東港市示範農場舉行。在經過機械實收、脫谷、去雜、測定含水量等一系列工作後,折算最終畝產722公斤!來自省內外的水稻專家一致認為,該品種米質優、稻瘟病抗性強、產量高、綜合性狀好,可作為綠色優質高效品種在我省及其他適宜稻區推廣種植。

現場,穗大飽滿的遼粳168健碩挺拔,活稈成熟,與周圍發生稻瘟病害、出現倒伏的品種形成鮮明對比。省農科院水稻所副所長鄭文靜表示,在今年全省稻區稻瘟病整體發生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遼粳168「頂住了壓力」,試驗示範區田塊均未發現稻瘟病發生。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直接導致水稻減產甚至絕收,被稱為水稻的「癌症」。引起稻瘟病的病原菌小種特別多,且容易變異,增加了該病害的防控難度。長久以來,各地稻瘟病防控多以化學方法為主,但易造成環境汙染,抽穗時如遇連續降雨天氣更會降低防治效果。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稻瘟病的危害?省農科院水稻所通過常規育種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相結合的方法,育成優質、抗病、高產的粳稻新品種遼粳168。

「不打藥,還抗病,食味好。」省農科院院長隋國民表示,這個品種生育期162天,特別適合在丹東、大連、盤錦等地種植,在氮肥增施10%時仍對稻瘟病具較強抗性,可助水稻減少10%至30%的產量損失,這對糧食穩產增產具有重要意義。據悉,目前已有12家省內外育種單位與省農科院籤訂引種協議。

(責任編輯:馮慶洋)

來源: 遼寧日報

【來源:東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陽市農科院水稻新品種通過省審——「宛粳68D」 高產又好吃
    直播南陽訊(全媒體記者蘇翔) 5月12日,由南陽市農科院歷經14年努力成功選育的水稻新品種「宛粳68D」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初審,並取得國家新品種權保護(公告號為CNA027219E)。這是一種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事實上,在水稻育種領域,「高產」與「好吃」幾乎是個悖論。如何選育出口感好、品質優、產量高的水稻品種?市農科院研究員、河南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南陽水稻綜合試驗站站長郭俊紅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十多年前就開始科研攻關之旅。
  • 中科院選育出「高產又好吃」水稻新品種
    新華社合肥1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通過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將水稻高產與優質控制基因「組裝」,選育出「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科輻粳9號」。
  • 水稻有哪些高產、口感好的品種?除秈、粳稻外,秈粳雜交稻有優勢
    水稻品種分為秈稻和粳稻品種,秈稻品種中高產的品種多為雜交水稻,口感好的品種以常規秈稻居多,雜交水稻近兩年在口感上也取得很大的突破;粳稻品種多是常規稻,極少是雜交粳稻,在食味方面較秈稻好,所以既高產又口感好的品種也有不少;還有新一代水稻秈粳雜交稻,具有極強的超親優勢,選育的品種大多具有產量高
  • 高產抗病雜交水稻找到基因「門牌號」
    原標題:高產抗病雜交水稻找到基因「門牌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許天穎 陳潔)1月9日,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揭曉,南京農業大學萬建民教授團隊研究項目「水稻秈粳雜種優勢利用相關基因挖掘與新品種培育」,通過20年的系統研究,發掘出水稻廣親和、早熟和顯性矮稈基因,開發相應分子標記和育種技術,成功培育秈粳交高產水稻新品種
  •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1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15日消息:眼下,我縣種植的早稻再過段時間將進入成熟收割期,為尋找綜合狀況好、抗逆性能強、豐產性高的優良品種,日前,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前往錢庫鎮仙平村的水稻試驗基地開展早稻新品種田間現狀調查
  • 秈粳雜交稻嘉豐優2號,不僅高產、抗稻瘟病,而且米質優、食味佳
    從稻米市場看,優質是市場化的主流,高產是保障種植效益的關鍵。在應對市場變化,有經驗的種植戶認為「會種田的產量高,可能賺的少,不會虧,但產量低的都虧!種植水稻的關鍵還是靠產量!」也有很多農民說,明年不種水稻了,但是不種水稻種什麼呢?所以眼下最要緊的事情,是2020年這水稻要怎麼種?
  • 雜交水稻的「送子觀音」
    咬住水稻雜交優勢利用難題由於氣候條件的差異,我國的水稻產區呈現「北粳南秈」的分布態勢,即北方稻區以種植粳米為主,南方稻區則多種植秈米。相比「粳粳交型」或「秈秈交型」亞種內雜交,水稻秈粳亞種間雜交具有強大的優勢,一畝地增產達15%—30%。但秈粳雜交存在育性差、結實率低、植株偏高、易倒伏等問題,嚴重限制了秈粳優勢的有效利用。
  • 揭秘超級雜交水稻
    概況20世紀80年代,日本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均提出了水稻超高產育種計劃,但由於難度大,至今仍沒有實現生產應用。1996年我國農業部正式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其中,一季中稻相繼設置了4期育種目標,分別為百畝連片平均單產10.5、12.0、13.5和15.0噸/公頃。
  • 【科技日報】我成功克隆水稻多個功能基因
    我科學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個產量、品質、抗逆和生長發育相關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等頂尖學術刊物上,基因申請了發明專利,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研究論文產生了重大影響,多個基因已被用於培育多抗、優質、高產、營養高效的新型超級水稻品種。
  • 水稻亞種間的生殖隔離有望被打破
    研究物種間生殖隔離的機制是進化生物學中的重要工作。水稻兩個亞種——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間的雜交不育受S1位點的控制。
  • 到底是讀「粳」jīng稻 還是「粳」gēng稻?
    在恢復中國在稻種命名權上的地位、在中國研究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之前,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粳」字到底讀jīng還是gěng。經過一次熱烈的討論和長達5年的論證,答案終於揭曉——粳字的規範讀音應當是gēng。事情要從2011年3月水稻專家張啟發院士的一堂「語文課」說起。他告訴學生:研究許多古今字典辭書後,他發現粳讀gěng延續了幾千年,讀jīng沒有合理根據。
  • 高產之後,讓雜交水稻更優質
    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廣,對解決我國的溫飽問題貢獻很大。但由於雜交水稻的遺傳特點,一度品質不是很好。怎麼才能讓雜交水稻高產又優質,成了我們的攻關目標。十幾年前的一個春節,一位好友送給我一袋別國產的香米,吃起來柔軟無渣,清香微甜,非常可口。一碗飯下肚,我愛人忍不住說:「你育了一輩子種,什麼時候能培育出這麼好吃的大米,讓我們天天吃得到。」雖然是一句調侃的話,卻深深觸動了我。
  • 空間種田文,重生饑荒年,人人搶救濟糧,她和哥哥們在空間種水稻
    哈嘍大家下午好呀,今天小編為大家送上的小說推薦是4本空間種田文,還在書荒的朋友今天可以有好看的小說了,既有穿越,又有重生,讓你一次性看個夠。女主以為自己重生後是來吃苦的,不想卻被家人寵上了天。重生饑荒年,人人搶救濟糧,她和哥哥們在空間種水稻!
  • 中國水稻遺傳育種歷程與展望
    我國的水稻育種經歷了矮化育種、雜種優勢利用和綠色超級稻培育3次飛躍,其間伴隨矮化育種(第一次綠色革命)、三系雜交稻培育、二系雜交稻培育、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理想株型育種和綠色超級稻培育等6個重要歷程。育種目標從唯產量是舉到高抗、優質和高產並重,育種理念從高產優質逐步提升為「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
  •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2020-11-03 14:55:23 我們的遠期目標是雜交水稻一季稻畝產達到2400斤,雙季稻達到4000斤。」「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3日在長沙表示。  當日,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新聞發布會在位於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此前一天,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現場測產結果公布,其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 袁隆平水稻新品種為何早熟又高產?科學家挖掘出一個重要基因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產?我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發現,一個名為Ef-cd的基因可將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產量損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挖掘和利用該基因,將有力促進綠色超級稻品種培育的減肥增效需求。該研究成果8月27日在線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在近期發布的「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中,多項科技成果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油育種有關,如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均離不開新品種的選育。袁隆平院士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關鍵時刻,一粒小小的種子能夠絆倒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種子需求量大,目前水稻、小麥、玉米等種子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