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孕穗期是水稻最重要的時期,此階段的水稻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存,是穗數鞏固、粒數決定、粒重奠定的重要時期。
此時期尤其要注意做好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此外,病蟲害防治也不能掉以輕心。
科學管水
今年降雨較多,連續降雨會造成田間水層偏深,要及時排水,避免水淹苗。
稻田深水,即使光照充足也很難提高泥溫。
水稻拔節後,氣溫高,淹灌及秸稈還田的地塊會排出有毒氣體,宜反覆晾田,壯根保結實率,防底葉早衰,防倒伏。
建議採取「淺-溼-幹」方法,前水不見後水,不重曬,排水困難的地塊要採取強排措施。
適當施肥
水稻進入幼穗分化期時,追施穗肥是促進水稻高產的最後一個栽培措施。
適量施用穗肥,可防止穎花退化,增加穎花數,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穗肥的施用要因田、因苗看天施用。
一般在抽穗前13-16天施用,每畝追施尿素 3-4 公斤,加氯化鉀 4-5 公斤或相同量的專用複合肥及水稻專用葉面肥等。
病蟲防治
水稻孕穗期,田間通風透光性差,加上適溫高溼,極易發生各種病害和蟲害。
稻縱卷葉螟危害葉片,幼蟲綴絲縱卷水稻葉片成蟲苞,幼蟲匿居其中取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白色條斑。
掌握在幼蟲二、三齡盛期噴藥防治。
可用藥劑:殺蟲單、殺螟松、銳勁特、吡蟲啉等。
稻飛蝨刺吸水稻汁液,會導致水稻倒伏,排洩物會招致黴菌滋生,還會傳播植物病毒病。
防治適期是二齡若蟲盛發期。
可用藥劑:撲蝨靈、異丙威、速滅威、混滅威、吡蚜酮、呋蟲胺等。
鑽心蟲主要指二化螟,通過蛀害水稻葉鞘、心葉、稻莖,造成枯鞘、枯心苗、白穗,成熟期造成半枯穗狀蟲傷株,導致嚴重減產。
為充分利用卵期天敵,應儘量避開卵孵盛期用藥,一般在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後五至七天,枯鞘叢率為5%-8%時,及時用藥防治。
可用藥劑:氯蟲苯甲醯胺、阿維菌素、氟鈴脲等。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部位均可發生,根據發病時期和發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穀粒瘟等,其中以葉瘟和穗頸瘟較為常見,為害較大。
苗瘟一般在秧苗三至四葉期或移栽前五天施藥;
葉瘟在發病初期即點片發生期施藥;
穗頸瘟在破口至始穗期開始施藥,以後視天氣情況在齊穗期施第二次藥。
可用藥劑:三環唑、稻瘟靈、嘧菌環胺、丙環唑加甲環唑、枯草芽孢桿菌、己唑醇加稻瘟靈等。
紋枯病水稻紋枯病從秧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以抽穗期前後發病最盛,此病為害水稻葉鞘、葉片,嚴重時病菌可侵入莖幹並蔓延至穗部。
分櫱期的叢發病率達5%,或孕穗期達10%,抽穗期達20%時,即為施藥防治適期,施藥過遲收效不大。
可用藥劑:井岡黴素、己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嘧菌酯、噻呋醯胺等。
稻曲病水稻一旦感染稻曲病,基本上無治癒的可能。
稻曲病不僅影響水稻的產量,也威脅食用者的健康。稻曲病僅在穗部發生,病菌侵入穀粒後,在穎殼內形成菌絲塊,後轉變成墨綠色或橄欖色的孢子球,包裹穎殼。
施藥防治以水稻出穗前7-10天為宜,破口或出穗後施藥,不僅防效差且易發生藥害。
可用藥劑:紋曲清、多菌酮粉劑、複方波爾多粉、絡氨銅水劑、施保克、施保功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