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獲袁隆平院士點讚

2020-12-04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2020年11月26日,臨沂市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此高產攻關典型經驗很好」的高度評價。

座談會上,工作組還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縣今年試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的品種表現情況,該品種在莒南縣生長平衡,株高、穗型均勻,無明顯病蟲危害,無倒伏,表現較好,希望作為莒南縣2021年重點高產攻關項目。袁隆平院士對於山東省、市、縣各級為項目實施提供的政策、平臺、資金等保障給予充分肯定,同意該基地2021年繼續擴大示範面積,進行高產攻關,力爭突破每公頃18噸目標。

自2016年起,莒南縣大店鎮四角嶺村德程農場獲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認可,被確定為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雜交稻高產攻關基地,也是目前山東省的唯一一個示範基地。經過五年的試驗示範,主要經驗做法總結為:一是因地制宜,選用良種,先後引進「超優千號」「叄優一號」等4個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品系進行試種,根據品種在當地的生長表現和性狀,優選出適合縣域氣候,抗病性強、產量高的品種進行大面積示範種植推廣;二是院地合作,保障到位,該基地運營主體於2019年備案建設山東省農科驛站,3名山東省科技特派員派駐驛站指導基地示範項目日常技術落實,市縣配套資金60萬元,為項目實施提供資金、政策、項目、平臺全方位支持保障;三是技術統一,管理規範,該基地集「良種、良法、良田、良態」於一體,實施精細化管理,2016—2017年,分別取得平均畝產1013.8公斤、1027.2公斤的好成績;2019年,更是以平均畝產1147.1公斤的優異成績,創超高產雜交水稻高產攻關示範普通生態區新高。四是三產融合,轉型升級,在大力發展推廣超高產雜交水稻種植的基礎上,優選縣域釀酒企業,在湖南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籌備建設釀酒專用雜交水稻基地,聯合開發糧食酒,不斷延伸雜交水稻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莒南融媒記者 李恆賓 通訊員 葛曉明

相關焦點

  • 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又豐收了
    ▲資料圖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湘潭河口鎮的試驗田中查看低鎘水稻的長勢。(新華社發 薛宇舸 攝)近日,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的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蒙自示範基地裡,專家組對第二代「超優千號」進行測產,最終測產結果為畝產1134.6千克,實現連續4年平均畝產超過1100千克。
  • 袁隆平:雜交水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
    媒體報導,關於民間流傳的雜交水稻就是轉基因的說法,袁隆平本周在長沙回應「雜交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我們是採用常規技術、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水稻產量。」據悉,本次會議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重大進展新聞發布會,袁隆平還透露正在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兼容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雜交水稻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缺點,能夠實現制種安全、配組自由,培養出更高產、更優質、抗性更好的超級雜交稻。在今年11月初,袁隆平出席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時還表示,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希望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
  • 袁隆平水稻新品種為何早熟又高產?科學家挖掘出一個重要基因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產?我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發現,一個名為Ef-cd的基因可將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產量損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挖掘和利用該基因,將有力促進綠色超級稻品種培育的減肥增效需求。該研究成果8月27日在線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 印度創紀錄高產水稻為拜耳雜交品種
    這一產量超過了有著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創出的公頃19.4噸的世界紀錄,也超出了世界銀行資助的國際稻米研究協會和美國基因改良公司在試驗室條件下所創造出的單產紀錄。產量紀錄創造者所使用的拜耳公司的雜交水稻種——Arize 6444拜耳作物科學在雜交稻育種和開發方面經驗豐富
  • 高產之後,讓雜交水稻更優質
    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廣,對解決我國的溫飽問題貢獻很大。但由於雜交水稻的遺傳特點,一度品質不是很好。怎麼才能讓雜交水稻高產又優質,成了我們的攻關目標。十幾年前的一個春節,一位好友送給我一袋別國產的香米,吃起來柔軟無渣,清香微甜,非常可口。一碗飯下肚,我愛人忍不住說:「你育了一輩子種,什麼時候能培育出這麼好吃的大米,讓我們天天吃得到。」雖然是一句調侃的話,卻深深觸動了我。
  •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2020-11-03 14:55:23 我們的遠期目標是雜交水稻一季稻畝產達到2400斤,雙季稻達到4000斤。」「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3日在長沙表示。  當日,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新聞發布會在位於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此前一天,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現場測產結果公布,其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袁隆平院士(右)查看超級稻生長情況)
    袁隆平湘潭考察超級稻高產攻關 「這是最好的品種」 來源:紅網 作者:謝嶽峰 編輯:曾小穎 2015-09-18 09:27:05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田裡的拓荒者
    來源:中國文明網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贏得網友的紛紛點讚。&nbsp&nbsp&nbsp&nbsp雜交水稻種到了馬達加斯加、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引來更多點讚的,是在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努力下
  • 第三代雜交水稻,不僅僅是高產
    □ 第三代雜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創紀錄,是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標誌,真正落實了藏糧於「技」,也讓藏糧於「地」戰略具有現實意義。 □ 雖然我國雜交水稻單產屢創新高,水稻單產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仍比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國水稻單產水平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袁隆平為雜交水稻算三筆帳 將中國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
    「日本農業很先進,水稻每公頃產量在6.8噸,而我們的超級雜交稻每公頃產量達到10噸以上,比他們增產30%以上。」在9月7日開幕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作為主旨演講嘉賓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以「海洋科技與糧食安全」為題,現場算了三筆帳,為將中國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現身說法。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在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到年邁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都聽過袁隆平的鼎鼎大名。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貢獻卓著的袁隆平為何沒入選中科院院士呢?入選兩院院士的條件是有所差別的,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的方可當選為中科院院士。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中科院院士比較側重理論研究,而工程院院士更側重工程技術發展。我們先看看袁隆平的經歷,袁隆平1930年在北京出生,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學校教書。
  • 袁隆平回應「雜交稻高產不高質」:已達國家二級優質米標準
    10月26日上午,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向到訪的海上絲綢之路主流媒體湖湘行記者分享了這一雜交稻攻關的最新成果。這些記者來自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星報、星洲日報,印度尼西亞爪哇郵報、國際日報,寮國人民報、巴特寮通訊社,泰國國家電視臺、泰叻報,菲律賓商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11家境外媒體。
  • 袁隆平與肥料的故事,你或許不知道!
    袁隆平為西洋肥業題詞——「大力發展西洋肥業,促進糧食高產優質」。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湖南瀏陽、桃源、湘潭、衡陽等10多個市縣大面積示範,進行西洋牌雜交水稻專用肥等多種肥料、多地點、多品種、多季別的小區對比試驗。2004年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又聯合把西洋複合肥列入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之中。
  •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公斤實現後,袁隆平又提出兩個高產「小目標」
    原標題: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公斤實現後,袁隆平又提出兩個高產「小目標」  新華社長沙11月3日電(記者周勉、白田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 中國雜交水稻創紀錄,袁隆平英文致辭:願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6月27日,湖南長沙,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袁隆平獻上一段英文致辭視頻。他表示,目前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此前有媒體報導,我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
  • 水稻高產攻關再創佳績 畝產最高達1019.33公斤
    我縣農業部門持續多年與農民一起進行水稻高產技術攻關,在「藏糧於技」的同時,也實現了「藏技於民」。日前,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我縣水稻高產攻關成績再創歷史新高,16位參與攻關的農戶畝產超過了900公斤,為歷年最多的高產集群;其中羽林街道楓家潭村何其龍攻關田畝產達到了1019.33公斤,為我縣第三次突破畝產噸糧,創下我縣水稻高產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