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20-12-04 半島都市報

「全體員工,人人須知,我中心有三大主要任務。」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

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這不,湖南省衡南縣清竹村,11月2日就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挑戰賽」:袁隆平團隊在當地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高產攻關示範田實地測產,以第三代雜交水稻,衝關雙季稻3000斤目標!

天時不夠「美」,但第三代雜交稻仍超「抗打」

「今年是第三代雜交水稻進行的第二年示範。今年在全國有20多個示範點。從現在的生長情況看,我們湖南的衡南、桃源、湘潭等地,長勢都特別好。10月28日,我們對橫南示範基地其中2分地進行了收割和預測產,應該能過每畝881公斤的目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態室主任李建武,在測產啟動前表示。

緣何是每畝881公斤的數據?原來,在袁隆平三大主要任務的「超高產衝刺」任務中,就定下了雙季稻早稻衝擊700公斤,雙季稻晚稻衝擊800公斤的目標。因此「早稻+晚稻」組合則是1500公斤,即3000斤目標。

據悉,今年也是袁隆平院士首次試水衝擊「3000斤目標」,他形成了「3000斤工程」設想,即準備明年起,在南方八省開展雙季稻周年畝產3000斤目標的攻關示範。

今年7月13日,專家對衡南縣清竹村種植的早稻株兩優168進行了測產驗收,早稻平均畝產為 619.06 公斤。因此,要挑戰「3000斤工程」,那麼今天測產的「叄優一號」就必須突破李建武所說的平均畝產881公斤。

很顯然,李建武對過881公斤持樂觀態度。「從現場長勢看,今年的『叄優一號』穗子特別大,平均每穗總粒數達320粒,是普通雜交稻這一數值的兩倍左右。同時,它植株很粗壯,也是有利於高產的基礎。特別是,通過今年觀察,我們發現第三代雜交水稻抗寒性能很好。今年從水稻抽穗開始,當地連續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低溫陰雨天氣(衡南縣近60年來遇到的極端天氣),目前看,對它有影響,但並不是特別大。如果說今年測產是在不利天氣條件下,還可以達到800多公斤的話,說明它在正常天氣條件下產量潛力就會更好。」

更「低調」的第三代雜交稻,更親民

「『叄優一號』有『三不』,不早衰,不落粒,不倒伏,它抗病性也很強。」袁隆平評價。

「第三代雜交稻,是第二代雜交稻(兩系法雜交稻)的升級版,解決了第二代雜交稻的制種安全問題。同時,它還解決了第一代經典雜交稻(三系法雜交稻)的配組不自由問題。換句話說,它集合了前面兩代雜交稻的優點,還規避了前兩代雜交稻的缺點。」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啟雲如此歸納。

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技術截至目前,經歷了三代。

第一代為以細胞質雄性不育為遺傳工具的「三系法」。第二代為以光溫敏雄性不育為遺傳工具的「兩系法」。這也是現下超級雜交稻的「主流」育種法,不過,兩者各有優缺點。

袁隆平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可以實現任何地區、任何時候的「穩定不育性」,制種和繁殖都非常簡便。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雜交水稻中心,認真觀看來自衡南測產現場的測產直播,吳俊攝

此外,相較前兩代雜交水稻對肥料和水的需求而言,第三代雜交稻則顯得更「低調」,更有利於產業化,從試驗田走向尋常農民家。

「這是未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一條理想途徑。」袁隆平說。

「要說之前超級雜交稻品種在單季稻產量上取得了大的突破,這次第三代雜交水稻則有望在雙季稻產量上取得新紀錄。這是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戰略的切實落地,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俊說。

最終實地測產結果公布,平均畝產911.7公斤!成功衝關!

相關焦點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無雙國士》90歲高齡袁隆平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又破世界紀錄了!
    剛過90歲生日的袁隆平爺爺又破世界紀錄了!近日第三代雜交水稻測得晚稻平均畝產是911.7公斤,雙季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袁隆平激動地反覆確認,高興得像個孩子,還彪了幾句英語。很多網友說這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明星,而且是頂級流量的那種。
  • 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啟動商業化應用 袁隆平: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魏官紅10月14日,湖南隆平高科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三代雜交水稻公司)宣布成立,該公司由隆平高科(000998,SZ)出資設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將出任董事長。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經現場測產,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一小區收穫溼谷8.5公斤,折算畝產約708.3公斤溼谷。今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由袁隆平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消息傳開,萬眾矚目。此時,在距衡南縣700多公裡的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那林鎮雙六村一塊金黃的稻田裡,第三代雜交水稻也將迎來晚稻測產。
  • 袁隆平出任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隆平出任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據新華網報導,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 14 日在長沙舉行揭牌儀式," 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出任公司董事長。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由袁隆平科研團隊在三系法和兩系法雜交水稻育種方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實現。袁隆平在揭牌儀式上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目前最理想的雜種優勢利用方式,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與開發具有新的裡程碑意義,它的應用將使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更加普及,不僅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還將為全球水稻種植帶來巨大改變。
  • 揭秘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前世今生
    央廣網北京4月22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近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水稻論壇在海南三亞召開。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兼具配組自由度高和育性穩定的優點,將成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發展方向。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經現場測產,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一小區收穫溼谷8.5公斤,折算畝產約708.3公斤溼谷。,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
  • 雜交水稻三代成功:能被冠以世界的人很少,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有沒人和我一樣,從小我就篤定世界上最該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袁隆平,每回諾貝爾和平獎頒發時,我全都不屑一顧,在20世紀70年代雜交水稻問世以來,它解決的從來不只是餵飽中國人得肚子,它拯救了全世界70多億人口的糧食問題。
  • 原來這就是袁隆平雜交水稻成功的關鍵
    近日,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袁隆平被授予了改革先鋒稱號,被譽為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拯救了無數的生命。那麼你知道袁隆平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嗎?這就要從雜交育種說起。先介紹一個概念,性狀。
  • 袁隆平雜交水稻咋養活一個中國的?
    袁隆平雜交水稻咋養活一個中國的?>兩個遺傳存在差異的品種之間進行的配種而且還是專挑優點來配強強聯合,後代必然更加強大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突破3000斤就是這麼來的
  • 「神器」助力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分選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乃亮團隊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出螢光檢測分選儀,可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進行高精度
  • 袁隆平:雜交水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
    媒體報導,關於民間流傳的雜交水稻就是轉基因的說法,袁隆平本周在長沙回應「雜交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我們是採用常規技術、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水稻產量。」據悉,本次會議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重大進展新聞發布會,袁隆平還透露正在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兼容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雜交水稻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缺點,能夠實現制種安全、配組自由,培養出更高產、更優質、抗性更好的超級雜交稻。在今年11月初,袁隆平出席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時還表示,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希望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
  • 第三代雜交水稻,不僅僅是高產
    □ 第三代雜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創紀錄,是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標誌,真正落實了藏糧於「技」,也讓藏糧於「地」戰略具有現實意義。 □ 雖然我國雜交水稻單產屢創新高,水稻單產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仍比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國水稻單產水平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袁隆平團隊雙季雜交水稻如何完成測產?
    11月2日上午,在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水稻基地,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結果為1530.76公斤,袁隆平院士團隊成功衝關1500公斤。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在採訪中,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能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90高齡,仍每天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這是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試驗示範基地測產現場拍攝的待收割的水稻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世界雜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
    ​2018年,袁隆平獲得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表彰,公示中對他是這樣評價的: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袁隆平自工作以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域領先世界水平,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的成長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於北京,出生檔案上還有林巧稚的籤名。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田裡的拓荒者
    來源:中國文明網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2020-11-03 14:55:23 我們的遠期目標是雜交水稻一季稻畝產達到2400斤,雙季稻達到4000斤。」「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3日在長沙表示。  當日,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新聞發布會在位於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此前一天,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現場測產結果公布,其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 雜交水稻重大突破,袁隆平給了顆「定心丸」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對於糧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我國雖然每年糧食產量非常大但是依然無法滿足我們的正常需求,所以我們需要向外國進口大量的糧食來補充我們的糧食供給,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各國的糧食產業也是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不過在這關鍵時刻也是傳出了好消息,袁隆平教授開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年產量非常高,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出現也是整個世界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