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魏官紅
10月14日,湖南隆平高科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三代雜交水稻公司)宣布成立,該公司由隆平高科(000998,SZ)出資設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將出任董事長。
實際上,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由袁隆平帶領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科研團隊在三系、兩系雜交水稻育種方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實現,2015年成功創製了普通核不育系Gt1s、繁殖系Gt1S及其第三代雜交水稻。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根據歷史公告,2016年12月,隆平高科通過技術轉讓協議獲得相關專利、資源使用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隆平高科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第三代雜交水稻公司便是以該技術為核心。
相關報導顯示,試驗田內,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晚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袁隆平曾大讚該技術將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的發展方向。
三年前獲得獨家許可授權
10月14日上午,由隆平高科出資成立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公司在長沙舉行揭牌儀式,這也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將正式投入到商業化應用當中。
資料顯示,袁隆平領銜啟動對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研究。通過多年攻關,2015年,研究中心成功創製了普通核不育系Gt1s、繁殖系Gt1S及其第三代雜交水稻。
一年後,隆平高科通過技術轉讓協議獲得相關專利、資源使用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6年12月24日,隆平高科發布公告稱,研究中心將其研發的擁有合法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遺傳工程雄性不育系材料、相關專利及資料等以獨家實施許可的方式許可給隆平高科使用。根據評估報告,上述獨家實施許可價值3015.03萬元,雙方協議獨家許可使用費為3000萬元,許可使用期限為20年。
在獲得獨家許可授權近3年後,以該技術為核心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公司註冊成立。隆平高科方面表示,新公司成立後,袁隆平科研團隊主要成員與隆平高科將繼續展開緊密合作,新公司由袁隆平出任董事長,技術骨幹李新奇出任副董事長,積極推動技術成果轉化。
隆平高科總裁廖翠猛表示,接下來將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加快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速度,加大第三代技術選育的雜交水稻品種推廣力度。
記者了解到,李新奇在揭牌儀式上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公司的近期發展目標之一是,「加快第三代雜交水稻大面積栽培示範推廣研究,力爭2024年大面積推廣1000萬畝第三代雜交水稻」。
袁隆平曾點讚:是未來的方向
從1973年到現在,雜交水稻技術已經經歷了三次變革。如今,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按下」了其商業應用轉化的啟動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資料顯示,剛起步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已經初顯鋒芒,2018年獲得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目前,用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培育出的雙季晚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
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以遺傳工程雄性不育係為遺傳工具的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該技術有著雜交制種安全等特點,是目前最理想的雜種優勢利用方式。
「熟悉兩系和三系育種技術的人都知道,兩系不育系的優點在於配組自由,缺點在於育性不穩定,三系不育系的優點在於育性穩定,缺點在於配組受局限,而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則在繼承兩系和三系育種技術優點的同時,很好地彌補了技術缺點。因此,隆平高科非常看好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應用前景。」隆平高科總裁廖翠猛如是介紹。
今年4月,袁隆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水稻論壇上就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兼具配組自由度高和育性穩定的優點,將成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發展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