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是所有開花結實的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這個很多農民都已經記住了。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等水稻揚花的時候再補硼,促進開花結實。
這是大錯特錯的,等到揚花期在補硼,這個時候花器官已經建成了,如果前期發育不好,稻穗短,分枝少,穎花退化多,此時再怎麼補,也只能是促進沒退化的部分穎花授粉受精,灌漿結實。這對於實現水稻高產,遠遠不夠!
水稻高產,稻穗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分化發育。揚花期補硼,就像是高考前再複習,對於成績不好的同學(前期幼穗和穎花分化不好的水稻),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想要考上好大學,幾乎不可能(高產不可能)。
什麼時候補硼,補幾次,用什麼硼效果最好呢,一起來看看:
一、水稻補硼的最佳時期
1、水稻孕穗期和我們認為的「孕穗期」差異
水稻孕穗期,並不僅僅是我們肉眼看到的幼穗迅速伸長的時期由1.5cm長至8cm,當我們明顯看到幼穗伸長的時候,意味著10來天后,就要破口抽穗了。而在0-1.5釐米之前,雖然幼穗很短,很小,要剝開才看得到,但是決定了穗長,穗粒數,分枝數。而它的生長分化,是從拔節期開始的。
幼穗迅速伸長,由1.5cm長至8cm(破口期),決定穎花大小(得穀粒大小)、枝梗和穎花是否退化、每朵穎是否能夠發育結實的關鍵時期。
2、硼對水稻幼穗分化的影響
孕穗前期,硼能夠促進幼穗分化,增加穗分枝數,穗粒數;孕穗後期,硼能夠減少穎花退化,促進花粉母細胞的分化,減少花粉畸形,敗育,為揚花期授粉受精,提高結實率打基礎;此外,硼還能夠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運,防根系和葉片早衰,促進籽粒飽滿,反之,硼素供應不足,水稻生長不良,產品的質量和 產量下降; 嚴重缺硼時,甚至顆粒無收。
因此,在開始抽穗揚花前補2次硼肥,比抽穗揚花期補,來得重要得多。建議在拔節期、破口期、齊穗期(揚花期)、灌漿期噴施3次,每畝用20毫升兌水20公斤噴施,能夠促進水稻孕大穗,提高穗粒數,促進授粉受精,減少空秕谷,提高水稻產量。
破口期、齊穗期是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期注意與農藥一起噴施。稻飛蝨:選用噻嗪酮、吡蚜酮等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1.8%阿維菌素乳油等;二化螟(鑽心蟲):用5%阿維菌素+1%甲維鹽、阿維·甲氧蟲醯肼、阿維·氯蟲、等混合噴施。穗頸瘟:三環唑、肟菌酯·戊唑醇等;鞘腐病(褐變穗):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防治。細菌性條紋病,白葉枯病建議用藥:噻黴酮、氯溴異氰尿酸、噻菌銅等以苯甲·丙環唑乳油防治稻曲病, 噻呋醯胺懸浮劑或己唑·嘧菌酯懸浮劑防治紋枯病。
二、關於硼肥的選擇與經濟效益
市場上的硼肥品種比較多,硼砂、硼酸、四水八硼酸鈉等,都可以,只是需要注意的是硼砂只能溶解於熱水,且容易結晶,堵塞噴頭,產生肥害。其他種類的硼肥,也都能夠被水稻吸收利用,但是在植株內的移動性不強,吸收利用率不高。
流體硼是一種小分子螯合硼,活性高,吸收快,而且,糖醇能夠增加肥液潤溼水稻葉片的時間,提高利用率;此外,糖醇本來也能被水稻直接吸收利用,噴3次,每畝用20毫升×3次,總成本4.95元,能夠被接受,且產投比較高。
注意:水稻是吸收矽較多的作物,水稻體內矽酸含量佔5—20%,約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缺矽容易導致莖杆細長軟弱,易倒伏且易感染病害,前期缺矽使水稻成穗數減少,後期缺矽則小穗數減少,水稻優質高產就沒有保障,矽肥對水稻增產一般在10~15%。
建議在拔節前,結合分櫱肥或返青肥的使用,每畝 用1公斤矽肥和尿素一起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