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的光揭示了新的光學現象

2020-12-05 量子認知

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與光發生相互作用的新型偏振光物質的機理,當光從光源傳播時,光會從頭到尾顛倒過來。

研究人員在由車輪耦合光激發的兩個耦合偶極子散射體(在這種情況下為一對緊密排列的等離子體金屬納米棒)散射的光中觀察到了所謂的擺線二向色性(trochoidal dichroism)。如圖所示的模型表明,附著在彈簧上的兩個帶正電的球體如何被光電場吸引。由於球體的運動,彈簧系統在順時針和逆時針擺線波輻射時會以不同的能量散射光。

它的光場不是平坦的,而是呈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就像滾動的呼啦圈一樣遠離光源。賴斯研究生、論文第一作者、勞倫·麥卡錫(Lauren McCarthy)說,以前已經觀察到這種稱為次擺線偏振的光偏振,但是沒有人知道可以使用等離激元納米粒子觀察其滾動。

她說:「現在,我們知道擺線偏振與現有的光-物質相互作用有何關係。」 「理解光及其物理特性與理解光對物質的影響之間是有區別的。基於物質的幾何形狀,與物質的微分相互作用是這裡所從事的新內容。」

研究人員利用研究手性金納米粒子的技術來產生漸逝波場,以觀察空間受限,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

代替以前使用的圓偏振光,研究人員更改了使用的入射光偏振,以產生帶有車輪波動的漸逝波場。漸逝波(evanescent wave),又稱為消逝波或隱失波,是指當光波從光密介質入射到光疏介質時,發生全反射而光疏介質一側所產生的一種電磁波。

自由傳播的圓偏振光相互作用是多種技術的關鍵,包括3D玻璃,該玻璃由能夠區分相反光偏振的材料製成,但是當光被限制在界面的狹小空間時,人們對此並沒有那麼了解。

研究人員發現,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擺線極化與成對的彼此成90度角的等離子體納米棒相互作用不同。具體而言,當擺線偏振從順時針方向變為逆時針方向時,納米棒對散射的光的波長發生變化,這是二色性(dichroism)的特徵。

麥卡錫說:「過去已經研究了擺線波及其性質和應用。」 「但是,沒有人觀察到一種材料的幾何形狀可以實現逆時針擺線與順時針擺線波的微分相互作用。」

分子通過其電和磁偶極子與光相互作用。研究人員指出,與90度納米粒子一樣,具有電偶極和磁偶極彼此垂直的分子的電荷運動在激發時會在平面內旋轉。擺線二色性可以用來確定這種旋轉的方向,這將揭示分子的方向。

令人興奮的自組裝金納米棒二聚體還顯示出微妙的擺線二色性效應,表明該現象不僅限於嚴格製造的90度納米顆粒排布。

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極化漸逝波顯示擺線二色性」,發表在今天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研究所使用的光偏振與線性偏振和圓二色性用於研究蛋白質和其他小分子構象的圓偏振光完全不同。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分子,預計對這種現象具有獨特的敏感性。

參考:"Evanescent waves with trochoidal polarizations reveal a dichroism," PNAS (2020).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科學家發現奇特光學現象
    記者從中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首次建立雙折射幹涉儀的量子理論模型,揭示了光子在雙折射幹涉儀中的幹涉行為,並在實驗上得到驗證該成果6月26日發表在國際物理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為非線性光學和偏振光學器件的設計和表徵提供了重要工具。  幹涉儀是現代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工具,被廣泛用於研究光學以及相關領域。對光子幹涉現象的清晰認識,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將其應用於光學精密測量中,這是因為大部分物理量包括位置、角度、溫度、電場等的精確測量,均可從幹涉曲線中獲得目標參數。
  • 《自然》刊載南開教師論文 解釋光學異常透射現象
    4月10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以「光學異常透射的微觀理論」為題刊文,介紹了這一微納米光學領域的成果。 這篇文章共有兩位作者,第一作者是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的副教授劉海濤,通訊作者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光學研究所查爾斯·法布裡實驗室的教授菲力浦·拉朗尼。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深圳大學杜路平、袁小聰教授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軌道耦合產生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並揭示了存在其內部的光學自旋超精細結構,在亞納米光學位移傳感、光學超分辨顯微成像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前景。3.
  • 2019事業單位知識點光學現象
    今天,我們就簡單說一下科技常識當中的一個小部分—光學現象。關於光學現象,考試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給大家一些例子,比如問大家,豬八戒照鏡子屬於什麼現象?如果大家要想作對,就必須對光學的幾種現象進行了解。 光學現象,一般常考的就是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散射以及光的直線傳播。
  • 「海市蜃樓」難道真的只是大氣光學現象?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海市蜃樓的概念,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其本質是一種光學現象。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繫。
  • 50年前提出的光回流現象首次「現形」
    科技日報北京2月9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以色列研究人員首次演示了向前傳播的光的回流。這一現象是量子物理學家50年前提出的,直到現在才得以證實。這有助科學家利用雷射束探測大氣,研製出性能更好的光學顯微鏡、光鑷等。
  • 光學環諧振器能夠改變光的行為,讓光能夠出現一些與以往不同狀態
    我們知道光學的研究是一門複雜的科學技術,想要掌握光就需要有先進的儀器,人類在研究光學的方面做出很多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夠研究出更加實用的光學技術。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消息引起我的注意,就是關於光學的一些信息,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近期有一則消息說的是?
  • 科學有故事,從光到光學的一路坎坷
    光學是研究光的發生、傳播、接收和顯示等性質以及光與物質相互 作用的科學,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與其它應用技術緊密相關的學科。隨著研究的深入,光學不再局限於人的感知和視覺範圍,研究範圍涉及微波、紅外、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的寬廣波段範圍內的電磁輻射。從光學的發展歷史來看,光學大致可分為幾何光學、波動光學和量子光學幾個 分支。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 深圳大學杜路平、袁小聰教授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軌道耦合產生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並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
  • 科學大講堂——神奇的光學現象
    周靜老師是《大學物理》副主編,中國光學學會全息與光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佳教師,長期從事光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光學、信息光學,在物理方面有很深地造詣。
  • 新的圖像以驚人的螢光細節揭示了行星的構成
    現在,新的圖像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行星形成的起源。 一個天文學家小組拍攝了15張行星形成盤的內緣圖像,揭示了行星形成過程的新細節。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他們將從甚大望遠鏡天文臺(VLTO)的四臺望遠鏡收集到的光與一種叫做紅外幹涉術的技術結合了起來。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深圳大學杜路平、袁小聰教授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軌道耦合產生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並揭示了存在其內部的光學自旋超精細結構,在亞納米光學位移傳感、光學超分辨顯微成像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前景。3.
  • 《五彩繽紛的光》第二章 光學天地
    第二章    光學天地  第一節  廬山真貌—光的本質與分類  現代科學指出,光的本質特徵是它的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是一種能引起視覺的電磁波,同時也是一種粒子(即我們常說的光量子,簡稱光子)。通常,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只是整個電磁波譜的一部分。
  • 科學網—揭示光學記憶效應相關本質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汪立宏合作,揭示了光學記憶效應本質就是空間平移不變性
  • 小馬物理講義:光學第三節《光的幹涉》
    前面咱們研究了幾何光學,從這一節開始咱們將研究波動光學。今天咱們講光學第三節——《光的幹涉》。那麼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第一,能夠通過光的幹涉現象理解光是一種波。第二,知道楊氏幹涉實驗當中明暗條紋產生的原因第三,掌握光的幹涉發生的條件。第一部分:光學發展史從初中開始,我們就接觸光。那麼光的本質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來梳理一下光學的發展歷史。
  • 沈元壤:光的歷史和光學新紀元
    他認為折射現象是由於光在介質中的傳輸速度大於在空氣中,這個說法卻是不對的.然而,由於粒子學說不能解釋光的偏振、衍射、散射等現象,當時許多科學家持有不同意見。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科學家胡克(Hooke)。他認為光的本質是一種波,而並非粒子。光的波動學說可以很好地解釋光的反射、折射、散射以及幹涉等物理現象。
  • 幻日:奇特的光學折射現象 幻日現象有什麼預兆?
    幻日是一種奇特的光學現象,在古代幻日現象的出現則是一種不好的預兆,幻日現象出現的時候天空中會出現三個太陽,幻日現象也許和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后羿射日」有點聯繫,幻日現象的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只是一個普通的光學折射現象。幻日是什麼現象?
  • Nature:光學魔角,二維材料轉角遇見光
    Hu等理論發現(Nano Lett. 2020, 20, 3217), 在雙層旋轉的石墨烯納米光柵陣列構成的雙曲光學超表面(hyperbolic metasurface)中,類似於雙層旋轉的二維材料中的電子波函數層間耦合,光學波函數和能帶也有層間耦合現象,實現了光學能帶由雙曲型到橢圓型(hyperbolic to elliptical)的拓撲變換(topological transition),光學平帶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從身邊的現象看光學原理
    從身邊的現象看光學原理文/韓柏光編輯手記自然光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高效的光源形式。且相對於人工光源,它能夠給人帶來更為舒適的視覺及心理感受。在上一篇《自然界的光--來源篇》中,我們提到了所有能主動發出光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