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140年後,一個新公式奠定半導體電學測量新裡程碑

2020-11-08 卡比獸papa

一篇刊登於 Nature 期刊的文章向世人展示了一項霍爾效應苦等 140 年的應用。

這篇文章的名字十分簡單:「Carrier-resolved photo-Hall effect」,意為「能解析載流子信息的光霍爾效應」。文章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測量方法,能夠同時測量導電材料中兩種載流子的重要信息,可以為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光電材料提供有力的檢測手段和指導方向;同時,這一突破可以讓我們更加詳盡地了解半導體的物理特性,對研發和改進半導體材料有著重大意義。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是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電腦、手機甚至很多工廠的生產設備都有電子晶片和電路的身影。

而這些電子產品的核心材料之一就是半導體材料,如何充分理解和利用半導體材料是一個關係電子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重要課題。

然而將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他們無法完全理解半導體器件和先進的半導體材料內部的電荷方面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影響了半導體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最直接的,科學家希望知道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能如何,具體來說,需要關注半導體中的載流子種類、密度以及遷移率等參數,這些是體現半導體材料導電性能的關鍵參數。

其中,載流子(Carrier)分兩種,電子(Electron)和空穴(Hole),分別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和正電荷,不同的載流子決定了半導體最基本的導電情況。載流子密度決定導電時有多少載流子能參與導電,載流子遷移率決定載流子能跑多快,這些參數其實能一起出現在導體通電電流的表達式中,它們共同決定導體通電時電流的大小。

1879 年,美國物理學家埃德溫·霍爾(Edwin Hall)發現了一種可以確定這些屬性的方法。他發現,將一個通電的導體放置在垂直磁場中,就會在垂直於磁場和電流的方向上測到一個電勢差,這個現象就被稱為霍爾效應(Hall Effect)。原理上來說,霍爾效應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電磁現象,是發生在通電導體中的電流因為外加磁場產生偏轉而導致導體側面形成電勢差的現象。


(圖 | 霍爾效應示意圖)

簡單地使用霍爾效應能一併將這些參數測量出來。霍爾電勢差 VH(如圖所示),會隨著材料中載流子種類、密度以及遷移率等參數變化而變化。最簡單的,載流子種類能決定霍爾電勢差的極性,因為電子和空穴在磁場中的偏轉情況是相反的,那麼到達導體側面上的電荷也是相反的,所造成的電勢差的極性方向也會相反。

通過對帶電粒子的受力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公式:


(其中 B 是外加磁場磁感應強度,I 為導體電流,b 為導體延磁場方向的厚度,n 是導體載流子的體密度,q 是帶電粒子的電量,H 是霍爾係數,可由測量儀器直接得出。)

不難看出,霍爾電勢差的大小受到磁場、導體電流、導體幾何尺寸、導體內部載流子濃度和載流子電量的影響。其中,前三個都能事先測量出來,霍爾電勢差 VH 也能在實驗中測得,我們再利用這樣的物理關係,就能測量導電材料的載流子濃度。

但是,對於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光電材料來說,簡單的霍爾效應並不能滿足電學測量要求。原因在於,簡單的霍爾效應只能測量一種載流子的信息,因為霍爾電勢差只能體現兩個側面由於電荷積累出現的差值,而不能體現這兩者的具體信息。這和一般半導體的導電情況十分契合,儘管一般半導體導電時,也存在兩種載流子,分別被稱為「多子(Majority Carriers)」和「少子(Minority Carriers)」,但多子濃度高,少子濃度低,少子的作用往往被忽視。

不同於一般的半導體材料,在太陽能電池材料中參與導電的一般有兩種載流子,而且兩種載流子的濃度相當。我們可以從原理上來分析,太陽能電池之所以可以發電,是因為光產生了電,其實是光的能量被半導體材料吸收,並且產生了成對的電子和空穴。此時如果不將它們分開,它們又會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在太陽能電池兩極連接上導線和用電器,只有這樣電才能被我們利用。所以說,如果要測量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光電材料的電學特性,需要同時獲取兩種載流子的信息。



來自美國 IBM 紐約 Watson 研究中心的 Oki Gunawan 博士想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他別出心裁地在實驗中加入了「光」這一變量,將霍爾效應升級為「光-霍爾效應(Photo-Hall effect)」,並改進了實驗的測量策略和公式,成功地在一次測量中測量出有關兩種載流子的7種不同數據。加入光之後,在原處於穩態的太陽能電池內部必定會發生變化——出現很多電子和空穴,也必定會對其導電特性產生影響。

Gunawan 特別設置了兩種材料,並將它們在光照下進行霍爾效應測試的結果放在一起,對比實驗結果,得出一個神奇的公式:


其中的 △μH 是兩種載流子霍爾遷移率之差,H 是霍爾係數,σ 是電導。這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基於這個方程能夠將有關兩種載流子的 7 種不同參數推出,包括濃度、遷移率、擴散長度和載流子壽命等。

可以說,這打破了霍爾效應出現以來 140 年的沉寂,又將霍爾效應推向了應用的前沿陣地。理論上的突破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實驗來驗證和實現,如何實現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光霍爾效應理論上需要很「純淨」的霍爾信號,而太陽能電池,特別是文中採用的「鈣鈦礦(Perovskites)」材料的電導很小,會產生巨大的霍爾信號幹擾。

因此,Gunawan 採用了交流(振蕩)磁場並連接傅立葉分析進行霍爾測量。如下圖,通過傅立葉變換,可以找到信號最明顯的地方,再進行分析就好,這就好像是在收音機中找你最喜歡的電臺一樣,其他頻率都是噪聲,而特定的頻率就會有電臺節目。



新的光霍爾效應或許能成為新的電學測量工具,為電子材料的研究打開新的篇章,它將我們需要用其他精密儀器分開進行測量的 7 種參數,一次測量出來,大大增大效率。

對於光霍爾效應測量,Gunawan 博士表示:「我們還想了解更多,如果我們採用的材料不是特製的,又或者這個公式中的材料模型並不如我們假設一樣理想,應該如何處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解到這個方法的局限性,這套系統顯然不能適用於金屬。需要採用高能雷射來激發金屬中的電子,但是有可能會在激發之前將金屬熔化。我們將致力於將這套系統的應用面推廣,並將這個公式推出更一般化的結論。」


相關焦點

  • 苦等140年後,一個新公式奠定半導體電學測量新裡程碑
    140 年的應用。 而這些電子產品的核心材料之一就是半導體材料,如何充分理解和利用半導體材料是一個關係電子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重要課題。 然而將近一個半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他們無法完全理解半導體器件和先進的半導體材料內部的電荷方面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影響了半導體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 揭開隱藏140年的霍爾效應秘密
    然而,IBM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的由其引導的合作項目研究卻表示,實驗結果是相反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與霍爾效應相關的140年的秘密,這個之前不為人所知的特性可望為改善半導體性能開闢一個新的途徑。uo9ednc霍爾效應(Hall effect)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霍爾效應。
  • IBM研究人員揭開隱藏140年的霍爾效應秘密
    然而,IBM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由其引導的合作項目研究卻表示,實驗結果是相反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與霍爾效應相關的140年的秘密,這個之前不為人所知的特性有望為改善半導體性能開闢一個新的途徑。msTEETC-電子工程專輯霍爾效應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霍爾效應。
  • 電學 | 初中電學公式歸納與簡析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繁多,且各種物理規律在串並聯兩種電路中有時完全不同,使得學生極易將各種公式混淆,為了使學生對整個電學公式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知識網絡
  • 2021年初中物理公式:電學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物理公式:電學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I=I1=I2
  • 半導體內載荷子特徵參數增至7個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劉霞)半導體是如今這個電子時代的基礎,但半導體內的電子電荷還有很多秘密有待揭示,這限制了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稱,他們在解決這些已延續140年的物理學謎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 初中物理 | 電學公式歸納與簡析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繁多,且各種物理規律在串並聯兩種電路中有時完全不同,使得學生極易將各種公式混淆,為了使學生對整個電學公式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知識網絡,現將初中串、並聯中的物理規律以及電學公式以兩個表格的形式歸納總結如下
  • 半導體內載荷子特徵參數增至7個 包括電子和空穴的遷移率
    半導體是如今這個電子時代的基礎,但半導體內的電子電荷還有很多秘密有待揭示,這限制了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稱,他們在解決這些已延續140年的物理學謎題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製出一種新技術,可獲得更多有關半導體內電子電荷的信息,有望推動半導體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使我們獲得更好的光電設備等。為了真正理解半導體的物理性質,首先需要了解其內部載荷子的基本特性。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埃德溫⋅霍爾發現,磁場會偏轉導體內載荷子的運動,偏轉量可測為垂直於電荷流的電壓(霍爾電壓)。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電學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電學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電學部分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 臺灣半導體產業再進入一個新的裡程碑
    臺灣半導體產業再進入一個新的裡程碑 technews 發表於 2020-11-26 16:06:24 臺灣叱吒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再進入一個新的裡程碑!
  • 安培定律:奠定現代電磁學的理論基礎
    其實,電還有一個孿生「兄弟」——磁。許多電和磁連在一起的詞彙,如電磁鐵、電磁爐、電磁波、電磁場等,表明電與磁聯繫非常緊密。那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電的強度談起來。因為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電學和在磁學的研究一直彼此獨立地進行著。從18世紀30年代起,電和磁之間相互聯繫的現象便引起某些科學家的注意。
  • 這樣選擇電學公式神速解答中考物理電學問題!
    初中物理中的電學是初中生最頭疼的內容,在中考中的比重也非常的重,其中最讓人難以把握的就是電學公式的選擇問題。那麼,到底怎麼選擇電學公式呢?1.最簡單的情況,根據已知量和未知量來選擇公式,比如已知U和I,求P,則 一定選擇P=UI.
  • 【知識點】初中物理電學公式重難點解析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繁多,且各種物理規律在串並聯兩種電路中有時完全不同,使得學生極易將各種公式混淆,為了使小夥伴對整個電學公式有一個完整的了解
  • 安東帕Tosca原子力顯微鏡的非接觸電學表徵
    在first pass時通過輕敲方式記錄表面形貌輪廓;然後,探針被提升到離開表面預定的高度,並根據記錄的表面線輪廓軌跡進行掃描,來測量抬起掃描過程中長程靜電力的信號。這種two pass技術有效地減少了來自形貌變化對電學信號測量的幹擾。其中,靜電力顯微鏡通過探測針尖和樣品之間的靜電力來描述局部電勢和電荷分布。
  • 半導體C-V測量入門(1)
    但是,通過C-V測量還能夠對很多其他類型的半導體器件和工藝進行特徵分析,包括雙極結型電晶體(BJT)、JFET、III-V族化合物器件、光電電池、MEMS器件、有機TFT顯示器、光電二極體、碳納米管(CNT)等。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3885.htm這類測量的基本特徵對於很多應用和培訓都是十分有用的。
  •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歸納與簡析
    同學們在解答這類題時應靈活選取公式進行計算。如以計算電路中的總功率為例,既可以根據P=P1+P2,也可以跟據P=UI進行計算,其它幾個物理量的求解也與之類似。2、用歐姆定律I=U/R求電路中的電流,讓學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實驗得出,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公式,但此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所謂純電阻電路即電路中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能的電路)。
  • 初三物理電學公式歸納解析
    同學們在解答這類題時應靈活選取公式進行計算。如以計算電路中的總功率為例,既可以根據P=P1+P2,也可以根據P=UI進行計算,其它幾個物理量的求解也與之類似。2、用歐姆定律I=U/R求電路中的電流,讓學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實驗得出,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公式,但此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所謂純電阻電路即電路中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能的電路)。
  •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重難點解析,超全面!
    ,使得學生極易將各種公式混淆,為了使學生對整個電學公式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知識網絡,現將初中串、並聯中的物理規律以及電學公式以兩個表格的形式歸納總結如下:各物理量在串並聯電路中的規律:電學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
  • 如何快速提高初三物理電學成績?
    暑假開學之後,初三的同學們要面對一個新的物理知識模塊——電學!電學知識在初中物理內容中所佔據的比例相當高,在中考試卷中的分值也僅次於力學!有的準初三學生可能已經開始借閱中考畢業生們的物理課本,你肯定會發現,電學知識竟然佔據了初三物理知識的一半還多!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新機遇
    為維持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高速提升的勢頭,半導體領域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從結構、工藝和材料三個方面尋找破局之道,雖然推出電晶體3D結構、異構集成架構、應變矽技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等新成果,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提升效果逐漸下滑,即將達到物理和技術的「天花板」已是業界共識,尋找和轉向新材料替代的呼聲越發高漲。碳基半導體展現的優異性能,為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