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內載荷子特徵參數增至7個 包括電子和空穴的遷移率

2020-12-03 硬派網

半導體內載荷子特徵參數增至7個 包括電子和空穴的遷移率

來源:科技日報 2019-10-15 17:26:11

半導體是如今這個電子時代的基礎,但半導體內的電子電荷還有很多秘密有待揭示,這限制了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稱,他們在解決這些已延續140年的物理學謎題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製出一種新技術,可獲得更多有關半導體內電子電荷的信息,有望推動半導體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使我們獲得更好的光電設備等。

為了真正理解半導體的物理性質,首先需要了解其內部載荷子的基本特性。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埃德溫⋅霍爾發現,磁場會偏轉導體內載荷子的運動,偏轉量可測為垂直於電荷流的電壓(霍爾電壓)。因此,霍爾電壓可揭示半導體內載荷子的基本信息:是帶負電的電子還是名為「空穴」的帶正電的準粒子、載荷子在電場中的移動速度「遷移率」(μ)、在半導體內的密度(n)。此後,研究人員意識到可用光進行霍爾效應測量。

但上述方法只能提供佔多數的載荷子的信息,無法同時提供兩種載荷子(多數和少數)的特性。而對於許多涉及光的應用,例如太陽能電池等,此類信息至關重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3日報導,在最新研究中,來自美國IBM及韓國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公式和一項新技術,使我們能同時獲取多數和少數載荷子的信息。

研究人員稱,從傳統霍爾測量得出的已知多數載荷子密度開始,他們可以知道多數和少數載荷子遷移率和密度隨光強度的變化。該團隊將新技術命名為「載荷子分辨圖像霍爾」(CRPH)測量。利用已知的光照強度,他們還可以確定載荷子的壽命。自發現霍爾效應以來,這種關係已隱藏了140年。

與傳統霍爾測量中僅獲得3個參數相比,新技術在每個測試光強度下最多可獲得7個參數:包括電子和空穴的遷移率;在光下的載荷子密度、重組壽命、電子、空穴和雙極性類型的擴散長度。

研究人員指出,新發現和新技術有助於加快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設備以及用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新材料和設備等。(記者劉霞)

相關焦點

  • 半導體內載荷子特徵參數增至7個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劉霞)半導體是如今這個電子時代的基礎,但半導體內的電子電荷還有很多秘密有待揭示,這限制了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稱,他們在解決這些已延續140年的物理學謎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 研究揭示一種實現氮化鎵高空穴遷移率的途徑
    (a)(b)分別是在雙向拉伸和擠壓時氮化鎵的GW方法準粒子帶結構的變化。能級已與導帶底和價帶頂對齊。(c)對於纖鋅礦型結構氮化鎵,在未變形以及在2%雙向拉伸和2%雙向擠壓時,分別在Γ處的價帶頂處的電子波函數。(d)晶體場分裂Δcf與應變的關係,以及(e)對應的300 K溫度下空穴霍爾遷移率。(f)纖鋅礦型結構氮化鎵中隨溫度變化的空穴遷移率是雙向應變的函數。
  • 載流子遷移率測量方法總結
    0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3923.htm  遷移率是衡量半導體導電性能的重要參數,它決定半導體材料的電導率,影響器件的工作速度。已有很多文章對載流子遷移率的重要性進行研究,但對其測量方法卻少有提到。
  • 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黑磷作為一種單一元素組成,具有二維層狀結構、可調控的直接帶隙和較大各向異性的半導體材料,以其眾多特殊的電學和光學性能,迅速成為低維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近期,兩個研究組在前一工作的基礎上,通過改進生長方法提高黑磷晶體質量以及應用薄層六方氮化硼(h-BN)作為襯底,成功將薄層黑磷場效應電晶體中的載流子遷移率繼續提升一個量級。
  • NHK開發成功高電子遷移率n型有機電晶體
    NHK開發成功高電子遷移率n型有機電晶體
  • 日本東京理工大學研發高電子遷移率單極N型薄膜電晶體
    日本東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單極N型薄膜電晶體,其電子遷移率可達7.16cm2/Vs。這一成就預示著有機電子器件激動人心的未來,包括創新的柔性電子顯示器和可穿戴技術的發展。GLvednc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尋找能夠改善有機電子技術發展的新型材料。
  • 電子和空穴/施主和受主
    電子和空穴/施主和受主
  • 苦等140年後,一個新公式奠定半導體電學測量新裡程碑
    最直接的,科學家希望知道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能如何,具體來說,需要關注半導體中的載流子種類、密度以及遷移率等參數,這些是體現半導體材料導電性能的關鍵參數。其中,載流子(Carrier)分兩種,電子(Electron)和空穴(Hole),分別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和正電荷,不同的載流子決定了半導體最基本的導電情況。
  • 【材料】二維金屬硫屬化物載流子遷移率的限制因素
    然而,單層的二維金屬硫屬化物往往具有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並且在不同實驗條件下測量結果不盡相同,且通常在室溫下小於300 cm2 V-1 s-1 。作為對比,矽和砷化鎵在室溫下電子遷移率約為1400和8500 cm2 V-1 s-1 。這一顯著的差距極大地限制了二維金屬硫屬化物作為高遷移率半導體組件的應用。因此,充分理解遷移率的限制因素以及找到較高遷移率的二維半導體材料極其重要。
  • VNL-ATK應用文章: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
    QuantumWise和DTU Nanotech聯合發表了題為「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在二維材料中的應用」的文章(Phys
  • 苦等140年後,一個新公式奠定半導體電學測量新裡程碑
    最直接的,科學家希望知道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能如何,具體來說,需要關注半導體中的載流子種類、密度以及遷移率等參數,這些是體現半導體材料導電性能的關鍵參數。 其中,載流子(Carrier)分兩種,電子(Electron)和空穴(Hole),分別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和正電荷,不同的載流子決定了半導體最基本的導電情況。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2O2Se半導體的電子...
    在眾多候選溝道材料中,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因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然而,現有被廣泛研究的二維材料在具有其固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點。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
  • 價帶,導帶,禁帶,費米能級,載流子遷移……
    而直接禁帶半導體,沒有動量變化,電子與空穴的複合發生過程中發射光子,它幾乎吸收了全部被釋放的能量。因此只有直接禁帶半導體才用於LED 和雷射器件之中。如下圖在半導體中電子和空穴的表現基本上像自由粒子,能夠被振動的晶格原子、摻雜離子以及其他的散射中心所散射。
  • VASP計算二維材料的載流子遷移率
    載流子遷移率通常指半導體內部電子和空穴整體的運動快慢情況,是衡量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重要物理量。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剝離引起了研究人員對於二維材料性質探索的濃厚興趣。石墨烯、黑磷等二維材料展現出的高載流子遷移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科研人員在理論計算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 《PNAS》:加點PVA,純銦鎵氧化物的電子遷移率可提高70倍
    非晶態金屬氧化物(MO)半導體由於具有寬的帶隙和高的電子遷移率,成為下一代透明柔性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在這些材料中,銦鎵氧化鋅(IGZO)是熱門材料之一,流動性為10-100 cm2/Vs,在晶相和非晶相中都能穩定工作。
  • 科研前線 | 北大新材料研究助力突破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瓶頸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關於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表面氧化成高κ柵介質並應用於高性能場效應電晶體器件的研究成果,該課題組通過對Bi2O2Se材料進行熱氧化處理,得到高K柵介質材料 Bi2SeO5薄膜,突破了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這一瓶頸,有望在工藝應用中為集成電路二維結構的改良與優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 SEM掃描電子顯微鏡
    各種元素具有自己的X射線特徵波長,特徵波長的大小則取決於能級躍遷過程中釋放出的特徵能量△E,能譜儀就是利用不同元素X射線光子特徵能量不同這一特點來進行成分分析的。4.EBSD-背散射衍射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中,入射於樣品上的電子束與樣品作用產生幾種不同效應,其中之一就是在每一個晶體或晶粒內規則排列的晶格面上產生衍射。
  • 矽上的多通道三柵極III-氮化物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目前瑞士和中國的研究人員共同製造出具有五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溝道能級的三柵極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從而提高了靜電控制和驅動電流。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中國的Enkris半導體公司所製造的材料結構由5個平行層組成,包括10nm氮化鋁鎵(AlGaN)阻擋層,1nm AlN間隔層和10nm GaN溝道(圖1)。其中阻擋層是以5x1018/cm3的部分水平摻雜矽以增強導電性。
  • 微電子介紹|一文看懂半導體是什麼
    半導體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自然界的物質按導電能力可分為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三類。半導體材料是指室溫下導電性介於導電材料和絕緣材料之間的一類功能材料。靠電子和空穴兩種載流子實現導電,室溫時電阻率一般在10-5~107歐·米之間。通常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若摻入活性雜質或用光、射線輻照,可使其電阻率有幾個數量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