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流子遷移率測量方法總結

2020-11-28 電子產品世界

  0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3923.htm

  遷移率是衡量半導體導電性能的重要參數,它決定半導體材料的電導率,影響器件的工作速度。已有很多文章對載流子遷移率的重要性進行研究,但對其測量方法卻少有提到。本文對載流子測量方法進行了小結。

  1 遷移率μ的相關概念

  在半導體材料中,由某種原因產生的載流子處於無規則的熱運動,當外加電壓時,導體內部的載流子受到電場力作用,做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即漂移電流,定向運動的速度成為漂移速度,方向由載流子類型決定。在電場下,載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v與電場強度E成正比為:

  

 

  式中μ為載流子的漂移遷移率,簡稱遷移率,表示單位電場下載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單位是m2/V・s或cm2/V・s。

  遷移率是反映半導體中載流子導電能力的重要參數,同樣的摻雜濃度,載流子的遷移率越大,半導體材料的導電率越高。遷移率的大小不僅關係著導電能力的強弱,而且還直接決定著載流子運動的快慢。它對半導體器件的工作速度有直接的影響。

  在恆定電場的作用下,載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只能取一定的數值,這意味著半導體中的載流子並不是不受任何阻力,不斷被加速的。事實上,載流子在其熱運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與晶格、雜質、缺陷等發生碰撞,無規則的改變其運動方向,即發生了散射。無機晶體不是理想晶體,而有機半導體本質上既是非晶態,所以存在著晶格散射、電離雜質散射等,因此載流子遷移率只能有一定的數值。

  2 測量方法

  (1)渡越時間(TOP)法

  渡越時間(TOP)法適用於具有較好的光生載流子功能的材料的載流子遷移率的測量,可以測量有機材料的低遷移率。

  在樣品上加適當直流電壓,選側適當脈衝寬度的脈衝光,通過透明電極激勵樣品產生薄層的電子一空穴對。空穴被拉到負電極方向,作薄層運動。設薄層狀況不變,則運動速度為μE。如假定樣品中只有有限的陷阱,且陷阱密度均勻,則電量損失與載流子壽命τ有關,此時下電極上將因載流子運動形成感應電流,且隨時間增加。在t時刻有:

  

 

  若式中L為樣品厚度電場足夠強,t≤τ,且渡越時間t0τ。則

  

 

  在t0時刻,電壓將產生明顯變化,由實驗可測得,又有

 

  式中L、V和t0皆為實驗可測量的物理量,因此μ值可求。

  (2)霍爾效應法

  霍爾效應法主要適用於較大的無機半導體載流子遷移率的測量。

  將一塊通有電流I的半導體薄片置於磁感應強度為B的磁場中,則在垂直於電流和磁場的薄片兩端產生一個正比於電流和磁感應強度的電勢U,這稱為霍爾效應。由於空穴、電子電荷符號相反,霍爾效應可直接區分載流子的導電類型,測量到的電場可以表示為

  

 

  式中R為霍爾係數,由霍爾效應可以計算得出電流密度、電場垂直漂移速度分量等,以求的R,進而確定μ。

  (3)電壓衰減法

  通過監控電暈充電試樣的表面電壓衰減來測量載流子的遷移率。充電試樣存積的電荷從頂面向接地的底電極洩漏,最初向下流動的電荷具有良好的前沿,可以確定通過厚度為L的樣品的時間,進而可確定材料的μ值。

  (4)輻射誘發導電率(SIC)法

  輻射誘發導電率(SIC)法適合於導電機理為空間電荷限制導電性材料。

  在此方法中,研究樣品上面一半經受連續的電子束激發輻照,產生穩態SIC,下面一半材料起著注入接觸作用。然後再把此空間電荷限制電流(SCLC)流向下方電極。根據理論分析SCLC電導電流與遷移率的關係為

  J=pμε1ε0V2/εDd3 (7)

  測量電子束電流、輻照能量和施加電壓函數的信號電流,即可推算出μ值。 (5)表面波傳輸法

  將被測量的半導體薄膜放在有壓電晶體產生的場表面波場範圍內,則與場表面波相聯繫的電場耦合到半導體薄膜中並且驅動載流子沿著聲表面波傳輸方向移動,設置在樣品上兩個分開的電極檢測到聲一電流或電壓,表達式為

  Iae=μP/Lv. (8)

  式中P為聲功率,L為待測樣品兩極間距離,v為表面聲波速。有此式便可推出μ值。

  (6)外加電場極性反轉法

  在極性完全封閉時加外電場,離子將在電極附近聚集呈薄板狀,引起空間電荷效應。當將外電場極性反轉時,載流子將以板狀向另一電極遷移。由於加在載流子薄層前、後沿的電場影響,因而在極性反轉後t時間時,電流達到最大值。t相當於載流子薄層在樣品中行走的時間,結合樣品的厚度、電場等情況,即可確定μ值。

  (7)電流一電壓特性法

  本方法主要適用於工作於常溫下的MOSFET反型層載流子遷移率的測量。

  對於一般的MOSFET工作於高溫時,漏源電流Ids等於溝道電流Ich與洩漏電流Ir兩者之和,但當其工作於常溫時,洩漏電流Ir急劇減小,近似為零,使得漏源電流Ids即為溝道電流Ich。因此,對於一般的MOSFET反型層載流子遷移率,可以根據測量線性區I―V特性求的。

  3 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共指出了七中載流子遷移率的測量方法,除此之外,還可採用漂移實驗、分析離子擴散、分析熱釋電流極化電荷瞬態響應等方法進行載流子遷移率的測量。

相關焦點

  • 【材料】二維金屬硫屬化物載流子遷移率的限制因素
    然而,單層的二維金屬硫屬化物往往具有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並且在不同實驗條件下測量結果不盡相同,且通常在室溫下小於300 cm2 V-1 s-1 。作為對比,矽和砷化鎵在室溫下電子遷移率約為1400和8500 cm2 V-1 s-1 。這一顯著的差距極大地限制了二維金屬硫屬化物作為高遷移率半導體組件的應用。因此,充分理解遷移率的限制因素以及找到較高遷移率的二維半導體材料極其重要。
  • VASP計算二維材料的載流子遷移率
    載流子遷移率通常指半導體內部電子和空穴整體的運動快慢情況,是衡量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重要物理量。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剝離引起了研究人員對於二維材料性質探索的濃厚興趣。石墨烯、黑磷等二維材料展現出的高載流子遷移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科研人員在理論計算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 北師大揭示室溫熱電材料層間離域π鍵提升層間載流子遷移率機理
    由於有堅實的晶體化學和結構化學的基礎,他們通過DFT方法研究了[Bi2]m[Bi2Q3]n家族代表性成員,BiSe,Bi8Se7和Bi4Se3(m : n值分別為2 : 1, 5 : 7, 1 : 1)的能帶結構,發現晶體結構中Bi0(雙鉍層中零價態的Bi原子)和Bi3+(Bi2Se3層中的三價Bi離子)的px,py軌道對垂直於層結構方向(也即布利淵區的Г–A方向)的能帶具有較大貢獻,並在層間形成離域
  • VNL-ATK應用文章: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
    QuantumWise和DTU Nanotech聯合發表了題為「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在二維材料中的應用」的文章(Phys
  • 價帶,導帶,禁帶,費米能級,載流子遷移……
    一般情況下,ne<<Ne,因此也可以寫成ne/Ne=e-(E-Ef)/kT 對於熱激發的本徵載流子濃度可以由上面定義得到 電子濃度n=Nc*e-(Ec-Ef)/kT空穴濃度p=Nv*e-(Ef-Ev)/kT,那麼本徵載流子濃度np=ni2=Nc*Nv*e-Eg/kT,Eg 為禁帶寬度,本徵載流子濃度與費米能級無關
  • 碳化矽的載流子
    載流子有兩種電子和空穴,而來源方式又有不同,有本來就有的(本徵)和外界帶來的(非本徵,摻雜、缺陷、加熱、加電場等)。在這些外界作用下,載流子也會有不同的表現。矽的本徵載流子濃度與溫度的關係為:碳化矽的本徵載流子濃度與溫度的關係為:
  • 《PNAS》:加點PVA,純銦鎵氧化物的電子遷移率可提高70倍
    Ga比In具有更大的氧結合焓,調整Ga濃度可以控制和穩定IGZO中的載流子濃度,製造的濺射IGZO器件(In:Ga:Zn 1:1:1)用於優化薄膜電晶體(TFT)開關,但會極大的降低In2O3矩陣的電子遷移率。目前,300℃以下的溶液處理/退火方法代替了物理氣相沉積製備MO電子產品,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大規模生產。
  • 納米級近場光學成像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表面塗層電子遷移和載流子...
    該極化電場可以通過促進分子重排而增強有機-晶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不對稱性,從而增加表面活性載流子密度,最終將有機-晶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從12.7%提高到了14.3%。     蘇州大學Q.L. Bao教授等人在鈣鈦礦結構微納米線的光電轉換離子遷移行為和載流子濃度分布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課題組與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課題組合作,繼去年首次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之後,再次在薄層黑磷晶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在這一體系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18日的《自然·納米科技》上。
  • ACS Nano: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
    (CVD)生長的單層石墨烯的高室溫遷移率。通過去除捕獲在單晶石墨烯和hBN之間的界面處的汙染物,我們在室溫下實現高達70000cm 2 V -1 s -1的遷移率,並且在9K時實現120 000 cm 2V -1 s -1的遷移率。這些是之前溼轉移石墨烯的兩倍多,並且與通過幹轉移製備的樣品一樣。我們還研究了熱退火和封裝在多晶石墨烯中的組合方法,實現了30 000 cm的室溫遷移率2 V -1 s -1。
  • ...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載流子散射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作為調控熱電性能的常用方法,化學摻雜除了優化載流子濃度或引入合金散射外,是否還有其他貢獻?近來,馬傑課題組與合作者使用非彈性中子散射技術,結合輸運性質測量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對ZrNiSn基half-Heusler熱電材料中化學摻雜的其它效應進行了深入研究。
  • 科學家對矽的電導率進行了最敏感的測量
    衡量電導率的一種方法是測量其「 電荷載流子遷移率 」,即電荷在材料中移動的速度。負電荷載流子是電子;正載流子稱為「空穴」,是缺少電子的地方。測試電荷載流子遷移率的常規技術稱為霍爾法。這涉及將觸點焊接到樣品上並使電流在磁場中通過這些觸點。但是這種基於接觸的方法有缺點:結果可能會因表面雜質或缺陷甚至接觸本身的問題而出現偏差。
  • 迄今為止,科學家對矽的導電性進行了最敏感的測量
    衡量電導率的一種方法是測量其「載流子遷移率」,即電荷在材料中移動的速度。負電荷載流子是電子;正電荷載流子稱為「空穴」,是缺少電子的地方。 測試載流子遷移率的常規技術稱為霍爾法。這涉及將觸點焊接到樣品上並使電流在磁場中通過這些觸點。但是這種基於接觸的方法有缺點:結果可能會因表面雜質或缺陷甚至接觸本身的問題而出現偏差。
  • 研究揭示一種實現氮化鎵高空穴遷移率的途徑
    (a)(b)分別是在雙向拉伸和擠壓時氮化鎵的GW方法準粒子帶結構的變化。能級已與導帶底和價帶頂對齊。(c)對於纖鋅礦型結構氮化鎵,在未變形以及在2%雙向拉伸和2%雙向擠壓時,分別在Γ處的價帶頂處的電子波函數。(d)晶體場分裂Δcf與應變的關係,以及(e)對應的300 K溫度下空穴霍爾遷移率。(f)纖鋅礦型結構氮化鎵中隨溫度變化的空穴遷移率是雙向應變的函數。
  • 科學家們對矽的導電率進行了迄今為止最敏感的測量
    測量電導率的一種方法是測量它的「電荷載體遷移率」,即電荷在材料中移動的速度。負電荷載體是電子;正電荷載流子被稱為「空穴」,是電子丟失的地方。傳統的電荷載流子遷移率測試技術稱為霍爾法。這涉及到將觸點焊接到樣品上,並在磁場中通過這些觸點傳遞電流。但是這種基於接觸的方法有缺點:表面雜質或缺陷,甚至接觸本身的問題都可能使結果產生偏差。
  • 苦等140年後,一個新公式奠定半導體電學測量新裡程碑
    文章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測量方法,能夠同時測量導電材料中兩種載流子的重要信息,可以為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光電材料提供有力的檢測手段和指導方向;同時,這一突破可以讓我們更加詳盡地了解半導體的物理特性,對研發和改進半導體材料有著重大意義。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是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電腦、手機甚至很多工廠的生產設備都有電子晶片和電路的身影。
  • 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CH3NH3PbX3類材料在各種器件中的優越表現得益於其獨特的光物理性質,如高載流子壽命、高電荷遷移率和長遷移距離。因此對這些光物理參數的定性和定量測定,是人們判斷鈣鈦礦樣品質量的重要手段。載流子的壽命可以簡單的從載流子螢光壽命的檢測中推算,但電荷遷移率(或者遷移係數)的測定往往需要在鈣鈦礦樣品上負載電極材料。
  • 苦等140年後,一個新公式奠定半導體電學測量新裡程碑
    文章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測量方法,能夠同時測量導電材料中兩種載流子的重要信息,可以為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光電材料提供有力的檢測手段和指導方向;同時,這一突破可以讓我們更加詳盡地了解半導體的物理特性,對研發和改進半導體材料有著重大意義。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是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電腦、手機甚至很多工廠的生產設備都有電子晶片和電路的身影。
  •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劉萬生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載流子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因此,探究鈣鈦礦薄膜微觀形貌的非均勻性對載流子壽命、遷移率以及電池性能的影響對於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該研究團隊利用自主搭建的時間分辨螢光掃描成像系統在亞微米空間尺度上成功實現了對微觀區域載流子壽命,晶粒內部和晶粒之間的載流子擴散係數,晶粒內載流子遷移距離和載流子提取效率的直接成像測量;發現在高質量鈣鈦礦CH3NH3PbI3(Cl)多晶薄膜中,晶粒內部載流子擴散速率很快,與大塊鈣鈦礦單晶材料相近,載流子壽命較長,在不同大小和形狀的晶粒之間的分布是非常均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