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維金屬硫屬化物載流子遷移率的限制因素

2021-01-20 X-MOL資訊


二維金屬硫屬化物在電晶體、光電探測器以及光電化學能量轉換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由此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這些材料通常只有幾個原子層的厚度,因此可通過電磁場以及光的作用,有效調節其材料內部的電荷傳輸。然而,單層的二維金屬硫屬化物往往具有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並且在不同實驗條件下測量結果不盡相同,且通常在室溫下小於300 cm2 V-1 s-1 。作為對比,矽和砷化鎵在室溫下電子遷移率約為1400和8500 cm2 V-1 s-1 。這一顯著的差距極大地限制了二維金屬硫屬化物作為高遷移率半導體組件的應用。因此,充分理解遷移率的限制因素以及找到較高遷移率的二維半導體材料極其重要。


載流子遷移率的大小表徵了電子和空穴被電場驅動時的輸運速度,其大小取決於材料內部的散射機制。本徵遷移率由聲子散射決定。形變勢理論廣泛應用於計算材料的本徵遷移率。然而,通常的形變勢理論只考慮了縱聲學聲子的散射。這些簡化使形變勢理論得出的遷移率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要得到更為準確的遷移率,人們需要計算每一個散射過程的電聲子散射矩陣元。


近日,J. Am. Chem. Soc. 在線刊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程龍博士和劉遠越教授(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該工作利用密度泛函微擾理論和電聲子瓦尼爾插值得出電聲耦合矩陣,研究了一系列二維金屬硫屬化物的本徵遷移率。研究發現,與常規認知不同,二維金屬硫屬化物的本徵載流子遷移率既不與有效質量顯著相關,也不能通過廣泛使用的形變勢理論來評估。大多數二維金屬硫屬化物的遷移率取決於縱向光學(LO)聲子散射,而對於MoS2和WS2,其遷移率則取決於縱向聲學(LA)聲子散射。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LO聲子散射強度與波恩有效電荷的大小密切相關,預示著載流子傳輸受原子振動引起的電極化變化影響很大。基於此發現,他們可以利用波恩有效電荷從二維金屬硫屬化物資料庫中快速篩選出可能具有高遷移率的半導體材料。這一工作揭示了控制二維金屬硫屬化物的物理因素,為發現高遷移率的材料提供了有效的描述符,並且為預測二維材料的遷移率提供了有效的範例,從而為二維材料的發展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圖1. 利用電聲子矩陣得到遷移率與帶隙以及有效質量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形變勢理論明顯錯誤預測了本徵遷移率。(a) H相和T相的MX2俯視圖和側視圖;(b) 利用電聲子矩陣得到遷移率與帶隙的關係圖;(c) 利用電聲子矩陣得到遷移率與有效質量的關係圖;(d) 利用電聲子矩陣得到遷移率與形變勢理論預測遷移率的關係圖。


圖2. 一系列二維硫屬化物的遷移率。(a) H相MoS2的模式分辨聲子譜以及相應的LO和LA聲子支的振動模式;(b) 一系列MX2的LA、LO、LA+LO和總遷移率。


圖3. 一系列二維硫屬化物的遷移率以及波恩有效電荷。(a) 一系列MX2的波恩有效電荷和LO-遷移率,插圖為第一性原理計算和解析公式得出的LO-遷移率;(b) 總的電子遷移率與波恩有效電荷的關係,插圖為LO聲子振動模式對電極化的改變。


該論文作者為:Long Cheng and Yuanyue Liu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What Limits the Intrinsic Mobility of Electrons and Holes in Two Dimensional Metal Dichalcogenides?

J. Am. Chem. Soc., 2018, DOI: 10.1021/jacs.8b07871


導師簡介


劉遠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2008年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於美國萊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7年先後在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7年9月起就職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劉遠越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低維/能源/電子材料的理論和計算研究,在相關領域發表SCI論文50餘篇,包括以獨立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Nature Energy、PNAS、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RL、Nano Letters、ACS Nano 等20餘篇。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50201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VASP計算二維材料的載流子遷移率
    載流子遷移率通常指半導體內部電子和空穴整體的運動快慢情況,是衡量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重要物理量。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剝離引起了研究人員對於二維材料性質探索的濃厚興趣。石墨烯、黑磷等二維材料展現出的高載流子遷移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科研人員在理論計算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 載流子遷移率測量方法總結
    本文對載流子測量方法進行了小結。  1 遷移率μ的相關概念  在半導體材料中,由某種原因產生的載流子處於無規則的熱運動,當外加電壓時,導體內部的載流子受到電場力作用,做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即漂移電流,定向運動的速度成為漂移速度,方向由載流子類型決定。
  • 使用二維材料二硫化鉿的MOS電晶體
    東京工業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研)以及岡山大學於2016年4月25日宣布,開發出了使用新型二維材料——二硫化鉿(HfS2)的MOS
  • 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課題組與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課題組合作,繼去年首次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之後,再次在薄層黑磷晶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在這一體系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18日的《自然·納米科技》上。
  • 北師大揭示室溫熱電材料層間離域π鍵提升層間載流子遷移率機理
    熱電材料可將環境/身體熱量直接轉化為電能,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室溫熱電材料目前還比較稀缺,轉換效率也有待提升。當前的商用材料,Bi2Te3(ZT ~ 1),是[Bi2]m[Bi2Q3]n (Q = Se, Te)家族中m : n = 0 : 1的一員,但面臨地殼中Te元素稀缺,毒性大等問題。
  • VNL-ATK應用文章: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
    QuantumWise和DTU Nanotech聯合發表了題為「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在二維材料中的應用」的文章(Phys
  • 半金屬高導體,導電率是銅的3倍!
    砷化鈮是一種被稱為Weyl半金屬的材料。博科園-科學科普:薩瓦索夫致力於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和其他人一起,他在2011年提出了Weyl半金屬的存在。中國研究小組能夠製造並測試砷化鈮的納米粒子,證實了理論的預測,納米粒子非常薄,基本上是二維的。威爾半金屬不是導體或絕緣體,而是介於兩者之間。例如,砷化鈮在體積上是一種不良導體,但其金屬表面可以導電。
  • 科學家發現二維金屬中的等離激元
    在傳統材料如金、銀等金屬中,由於強烈的朗道阻尼效應和等離激元與聲子散射作用,等離激元有著較低的空間限域性與極高的傳播損失率。這些問題使等離激元在電子信息、催化能源及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均受到限制。因此,製備和發現性能優異的量子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等離激元特性成為材料應用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進展 | 二維金屬中奇異的等離激元
    在傳統材料比如金、銀等金屬中,由於強烈的朗道阻尼效應和等離激元與聲子散射作用,等離激元有著極低的空間限域性與極高的傳播損失率。這些問題使得等離激元在電子信息、催化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應用都受到限制。因此,製備和發現性能優異的量子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等離激元特性成為材料應用領域一個重要的方向。
  • 柔性OLED的電極材料和載流子傳輸材料
    近年來,人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開發各種新材料,以期研製出具有更好性能的EL器件,從而實現全色顯示。從 柔性OLED器件的結構來考慮,柔性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可以分為:電極材料、載流子傳輸材料和發光材料。電極材料電極材料又分陽極材料和陰極材料。對於陽極材料,除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及穩定性外,為了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要求其功函數儘可能高,當用作下發光或透明器件的陽極時還要求其在可見光區的透明度要高,所以柔性OLED 器件陽極一般採用高功函數的透明ITO 導電膜。
  • 大連化物所揭示二維鈣鈦礦量子阱材料中載流子輸運新機制
    以往研究普遍認為,2D鈣鈦礦中載流子以激子形式存在,受到激子壽命和遷移率的限制,其激子遷移距離只有數百納米,比3D鈣鈦礦材料小一個量級以上。基於文獻中報導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在依賴於載流子長距離輸運器件應用方面,2D鈣鈦礦可能無法與3D鈣鈦礦和其他傳統半導體量子阱材料相媲美。
  • 研究首次證明可在二維垂直異質結中實現彈道雪崩
    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肖沐/施毅課題組與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繆峰課題組密切合作,讓兩者「邂逅」,首次在二維材料垂直異質結中提出和實現一種新型PN結擊穿機制:彈道雪崩。  基於傳統雪崩反向擊穿機制的光電探測器是實現單光子探測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為通信網絡、光譜技術以及量子通訊等應用中的核心部件。
  • 段曦東:耕耘與收穫在二維材料的世界裡交融
    二維材料是伴隨著石墨烯的誕生而提出的。二維材料因其載流子遷移和熱量擴散都被限制在二維平面內,使得這種材料展現出不同的特性和應用。比如,它的帶隙可調特性在場效應管、光電器件、熱電器件等領域被廣泛應用;自旋自由度和谷自由度的可控性在自旋電子學和谷電子學領域引起深入研究。
  • 基於零維硫化鉛量子點與二維二硒化鎢納米片協同效應的高性能寬光譜光電場效應電晶體
    近年來,伴隨石墨烯研究發展而來的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因其天然的半導體性,原子級的材料維度、超高的載流子傳輸能力等物理屬性而成為當前光電子領域的研究熱點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石墨烯具有機械強度高、導熱係數高、高遷移率、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點,是第一個進入市場的二維材料,人們預測,它將為工業界帶來質的飛躍。圖片來源:Science [4]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石墨烯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覆蓋從遠紅外到紫外範圍的寬帶光學吸收,或許可以使其在光電設備及傳感器中異軍突起(比如紅外圖像傳感器陣列,如下圖[5]),成為商業化的關鍵一步。因此,Daniel Neumair等研究者認為,石墨烯可以在原有矽器件生產線上集成,擴展其原有應用,這更容易被工業界接受[6]。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異質結、多重異質結、超晶格、量子阱等都是基於現代先進材料生長技術製備的人工結構材料,被發現具有注入效率高、量子限制效應、聲子限制效應、共振隧穿效應、二維電子氣、微能帶等特殊物理現象,在現代電子學、光電子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許多二極體、三極體、雷射器的基礎物理結構。
  • 寧波材料所合成出前過渡族金屬碳化物二維納米晶體材料
    二元及三元二維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層狀金屬硫族化合物、六方氮化硼、層狀氫氧化物等體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關注。MXenes具有高比表面積、良好的導電性和親水性,理論預測這類材料具有高彈性模量及高載流子遷移率,在導電材料及功能增強複合材料等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前期研究發現多種陽離子能夠自發地插入到MXenes材料層間,因此在儲能領域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二維金屬氫化物大家族
    近來的高通量計算更是鑑定出1800多種天然層狀材料可用於剝離出二維材料,形成了數目龐大,功能各異的二維材料大家族。近年來,人們陸續發現非層狀晶體材料也可形成二維材料。例如,矽烯、鍺烯、硼烯等先後被成功合成,而體塊矽、鍺和硼的晶格結構卻不具有層狀特徵。這類二維材料被稱為人造(synthetic)二維材料。人造二維材料的晶格結構不受體相結構的限制且可靈活配比元素,因此能呈現更豐富的性質。
  •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呂勁團隊與楊金波、方哲宇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維材料或將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的預言。他們在預測出「具有蜂窩狀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摻雜氮化硼(BNC)雜化材料是一種全新二維材料」後,這次發表在《納米通訊》上的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這類材料存在能谷極化現象,並具有從紫外拓展到可見光、近紅外以及遠紅外波段的可調能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