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臨近年關,很多朋友在互相傾訴這整個2020年的時候,都提到過人際關係,十個有八九個都在吐槽社會中的朋友沒有學校裡的真誠。
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會碰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有些事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隨後有突然離開,而有些人會一直陪在身邊,但是這裡面有個誤區大家要分清楚,朋友是朋友,人際關係是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在某種意義上是屬於一種人脈資源,擁有良好的關係網是成大事的重要因素,一個良好的關係網意味著路子寬,好辦事,在生活中是很利於自己成長和獲益的。
在人際關係中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最關鍵是學會一個重要標準,雙方能否相互滋養,這是決定彼此交往與連接的關鍵。
01好的關係是相互滋養
相互作用才是將事情的利益最大化,我們與朋友之間,有些時候是索取,有些時候是奉獻,一直奉獻的人的最終會離開,一直索取的人最終也會被遺棄。
人最重要的就是將心比心,與朋友之間真誠相待,雖不說一榮俱榮,但是你會發現在這段關係,你懂得付出和真誠,對方也會回應你的付出很真誠。
所有美好的關係都需要相互滋養,在雙方的付出下,互相鼓勵,互相成長,互相成就。這樣的關係才會綿延不絕。
人際關係是一門考驗自己智商、情商的學問,在人際關係中懂得讓自己與別人更舒適的相處,結交到更多的人,但是一定要注意,人最忌諱的就是無窮無盡的索取沒有付出,為值得的人付出,回報不是本意,但是懂得感恩,有情有義的人一定會回報。
你來我往,就會形成「朋友關係」,兩個人的互相成就,互相滋養就是最好的結局,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相互滋養意味著,彼此每次的見面和對話都會帶給雙方心靈的洗禮,更會給彼此的內心注入無窮的力量。
為何很多人都喜歡尋找高僧說話,本質上是渴望能夠得到高僧的滋養和智慧的反哺,如果我們想要讓關係持續下去,請記住一定要讓雙方在關係中感覺到彼此的進步和成長。
02請遠離消耗你的人
之前讀過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友誼故事,這兩個人就是互相幫助成長,最開始馬克思不喜歡恩格斯,但是有一次看到恩格斯的一篇文章,發現這個人思想跟自己很相似,批判了資本主義的恩格斯很受馬克思的欣賞。
兩個人開懷暢飲時候,便成了志同道合的戰友,兩個人在相處中互相成長進步,並且為了共同理想奮鬥。
馬克思家境貧寒,恩格斯知道後非常慷慨地解囊相助,實際上恩格斯也不富裕,但是為了朋友他願意省吃儉用來幫助馬克思。後來恩格斯落難了,馬克思哪怕在病痛之中也沒有耽誤,把自己家中所有錢都寄給恩格斯,讓他渡過難關。
後來馬克思逝世,恩格斯花了11年來幫助兄弟完成夢想,將《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出版。
朋友之間的恩惠不會擺在明面上,但是受之必定心中有數,多跟有邊界感的人相處,遠離消耗自己的人,這樣的人際關係才不會那麼累。
人都會相互影響,你一直跟什麼樣的人相處就會耳濡目染變成什麼樣的人,多和相處舒服的相處,隨意又舒適,不會覺得疲憊也不會無盡的消耗自己。
在結交一個人之前,可以先看看這個人的朋友圈都是什麼樣的人,他的三觀又是如何再決定要不要繼續相處,不要因為一兩件你覺得感動的事情就去結交一個人,予你有惠可報恩,這不是代表一定要去結交。
跟不合適的人在一起就是主動在消耗自己,一個好的人際關係絕不是消耗彼此,而是雙方互相成長,互相成就。
不合適的人你和對方在一起,對方會不斷掏空你,這種掏空來自對方想要控制你,亦或是持續的索取,這種人會不斷消耗你的內在精氣神,更會讓你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甚至讓你一度變得愈發自卑。
遠離消耗你的人,本質上是增強自我的判斷力,很多人輕易會被人帶偏,但是當我們懂得區分時候,我們就能在人際關係中,做出最適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