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人的能力是不能衡量整個宇宙的一切活動的,憑人的狹隘觀點,要想使整個世界具有理性,那是徒勞的。 ——歌德
相信大家都很喜歡看科幻類的電影吧,因為它能帶給我們人類無限的想像,讓我們人類在想像中懂得生存的道理,懂得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懂得宇宙浩瀚無垠,我們人類不可能憑藉自身的力量改變世界,改變宇宙,人類是一個很渺小的存在,雖然我們現在對自然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們對於宇宙來說,仍然是一個渺小又微不足道的存在。
今天我們所說的是一部2015年拍攝的榮登北美票房榜的科幻片火星救援,這部片子主要描述了孤獨和絕望,這兩個意境。
這部片子的主人公名叫馬克.瓦特尼,他因為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沙塵暴,這個沙塵暴將他的飛船給破壞了,所以他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熬過去,馬可一個人被留在了這個很廣闊無垠的火星上,在火星上生存下去很困難,第一必需品便是水和食物。
他為了讓自己活下去,想到了很多的辦法,第一個就是土豆,我們都知道火星上不可能生存,有人類,人類也不可能在火星上生存下去,所以它在火星上的日子有多難熬,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也能想像在那麼寬廣無垠,毫無一人,沒有人能與他玩笑嬉戲說話,只有他一個人獨自面對著很多的事情,四周無人,沒有建築,沒有他熟悉的任何東西,他是怎麼生存下來的呢?
那種在火星上的無助,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正是因為這種無助,又讓我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就是這個騙子,要講述給我們的道理,我們仍在對未來和死亡有著,不可確定性,人在宇宙在銀河面前,真的是一個微小的存在,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但是我們卻對未來一無所知,如果宇宙想要將人類給毀滅,那麼只需要一絲絲的反應,那我們就能滅亡,所以我們人類真的很孤獨,也很渺小。
當馬可孤身一人在火星上獨自生存下去,尋求著屬於他的出路,當他種的土豆被一次一次的毀滅,當他在反應堆上尋求著熱源,不讓自己凍死,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毀滅。毀滅掉了他的希望,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絕望,一個人孤獨的,一個人面對著恐懼,一個人將自己從絕望中解救出來,這也就是這個片子,要告訴我們人類的事情,我們要面對孤獨,戰勝絕望,從絕望中走出來,在無助中發現希望,發現希望的曙光。
火星在所有星球的面積中,它的面積是第四名,所以它的面積我們可以想像,所以我們不得不感慨銀河之寬呀,馬可一人在那麼無垠的星空中,他可以看得到星空,離他如此的遙遠,但是他卻無能為力,伸手卻不能觸碰到任何的星河,明明看得見,卻又摸不著,這是一種什麼之樣的體驗?我們誰也不清楚,但是我們能想像它代表著孤獨,代表著絕望,代表著希望渺小,人類,在一個星球中是那麼的渺小,那他在整個宇宙中又是如此的渺小呢?
其實馬可很勇敢,他在火星中種了土豆,維持自己的溫飽,用反應堆為自己取暖,不讓自己凍死他很聰明,他也很堅強,當NASA,發現有他的生命跡象的時候,發現它還活著,派出了很多的救援,還有一些物資,但是不幸的是這些物資沒有被送到,更幸的是,馬可種的土豆和大盆都被毀了,這樣再次陷入了絕境。
馬可曾經在影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說我每天都會去外面看看那一望無際的地平線,這樣才能提醒我自己,我還活著,我有希望,這句話讓我感慨萬千,他每天很努力的生存,只是為了讓自己多活一天,等待著救援,等待著有生存下去的機會,而我們當代青年在一些小小的挫折中就自暴自棄,坐以待斃,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毅力去抵抗這種挫折。
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孤獨這樣的絕境,馬可在這樣的絕境,在這樣的孤獨中,還能被救出來,還能返回地球,那我們遇到那麼小的挫折,我們是不是也能迎難而上,戰勝挫折,我們在面對挫折時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知道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有希望,有希望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困難只是一時的。
所以我們人類要和宇宙和平共處,我們汲取宇宙上的東西,也不能做破壞毀滅宇宙的事情,和平共處才是我們的生存之道,如果我們想要長長久久生存下去,那麼我們就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結語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也像馬可那樣一個人被遺棄在了一個星球上,我們的頭頂可以看到浩瀚的星空,觸手卻摸不到,那無邊無際的星河,那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在那時等待我們的是孤獨,還是絕望,還是我們希望的幸福呢?當我們在看這部火星救援電影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都會將自己代入其中,想像自己會怎麼生活?如果自己在那種絕境下是一種怎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