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太陽能電池的優勢和商業化面臨的挑戰

2021-01-21 太陽能發電網

目前全球多數矽晶太陽能電池都採用傳統P型標準製程,但P型電池在轉換效率達到22%後,即面臨資本及技術投入邊際效益率遞減效應,轉換效率難再有效增加。因此太陽能廠開始將目光放在次世代的N型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上,其中又以異質結(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HJT)電池,以及指叉狀背接觸(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IBC)電池兩種技術最具有潛力,本文將探討此兩種N型太陽能電池發展狀況,提供相關業者參考。


目前能量產N型太陽能電池的廠商,僅有SunPower與Panasonic兩家。

圖為SunPower的太陽能板。圖/路透


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下降,來自兩大主要因素。一為製造成本的下降,二為太陽能電池與模組本身轉換效率的提升。在商業競爭下,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逐年往高效率發展,從早期平均約15%左右,以每年0.5%左右的速度逐年增加。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矽晶電池皆採用P型,但在效率達到22%後,效率提升的空間已有限,面臨資本及技術投入邊際效益率遞減問題。



雖然P型電池發展遭遇瓶頸,全球太陽能廠仍面臨需求端仍不斷追求效率提升的壓力,產業界將目光放在次世代的N型太陽能量產化上。


主要N型矽晶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HJT、IBC和N-PERT/N-PERL電池三大類。這三種均帶有N型晶矽電池的特點,例如:少子壽命高、無光衰、弱光效應好,但其中又以HJT及IBC因為提升效率的潛力最大,受到關注度最高。各國廠商無不紛紛加緊研發速度,主要太陽能國家政策也加以政策扶持。但至目前為止,能成功量產並商業化銷售的,只有日本Panasonic以及美國SunPower兩家公司。


其中HJT電池是距離實現大規模量產最近的次世代太陽能電池技術,其優勢不僅在於能量轉換效率高,還在於製程簡單、高溫下發電效率衰減小、可使用薄型化矽晶圓、和低模組封裝損失、可雙面發電等多種優點,成為次世代最被看好的電池技術。而IBC電池,P-N結和電極全部置於電池背面,消除了電池正面柵線的遮光,增加轉換效率,可達到23%以上。但其製程複雜,機臺設備投資大,使成本幾乎為傳統電池的兩倍以上,因此如何降低IBC製造成本,是目前各國開發重點。也有實驗室開發出同時結合HJT+IBC兩種結構之電池,並實現了25.6%的全球最高效率,是晶矽太陽電池有機會實現的最高效率。而第三種電池N-PERT/N-PERL結構簡單,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現有傳統P型電池設備製程,量產化困難度最低,但轉換效率沒有前面兩種電池高。


而根據國際太陽能技術路線圖ITRPV2016所做的預測,指出隨著IBC、HJT等電池新結構,N型單晶電池的效率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市場佔有率會逐步增加。並隨著雷射、離子注入等技術的量產化,HJT太陽能電池將可望在2026年超過10%市場佔有率,IBC背部接觸式達12%。而傳統的P型電池市佔率將逐年降低。



雖然HJT太陽能電池具有許多優勢,但在商業化量產上,仍面臨挑戰需要克服:


◆新增設備機臺與製程要求嚴格:與傳統P型電池製程不同,需增加薄膜沉積機臺。要製作非晶矽與晶體矽沉積,對製程環境要求嚴格。除此之外,磷擴散製程需要達到適合潔淨度要求、並有效的鈍化。


◆低溫模組封裝技術:由於HJT電池的低溫製程特性,不能採取傳統矽晶電池的高溫封裝法,需要開發適宜的低溫封裝技術。


◆高品質的矽晶圓材料:高品質的矽晶圓材料需求,將使購料成本上升。



至於IBC太陽能電池最主要的挑戰,來自於量產化成本的下降:


◆背面指狀交叉狀製程與離子注入技術的量產化:IBC電池的核心技術是如何在電池背面製造出良好的指狀交叉狀的P區和N區。傳統作法是利用液態硼擴散和微影製程,但需要高溫製程且均勻性較差,需要多道複雜製程。半導體產業中常用的離子注入技術,雖均勻性較佳、結深精確可控但成本高昂,如何達到量產化,是目前最具挑戰的關鍵議題。


◆雷射加工困難度:利用雷射的高能使局部升華在電池背面開孔,但製程帶來的矽片損傷影響接觸電極。因需精準定位增加加工時間,降低生產效率,量產化仍是瓶頸。



最初市場僅有SunPower與Panasonic兩家廠商投入次世代N型太陽能電池量產上,但隨著HJT電池專利到期,與各國投入研發降低IBC電池生產成本下,近年來國際大廠如Tesla(SolarCity)、韓國LG,中國大陸英利等公司,也紛紛投入N型電池開發。


臺灣廠商方面,也有公司開始投入。其中以新日光開發HJT電池最為積極,目前已有試量產成果,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將有50MW可進入產階段。其他公司如元晶也宣布俄羅斯機臺廠IZOVAC,共同研發HJT太陽能電池技術,但仍在研發階段。


N型電池效率與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量產化及成本下降是目前最需要解決之議題。如果導入成本過於昂貴,最終發電成本仍無法與傳統型太陽能電池抗衡,而無法快速滲透市場。在目前P型太陽能電池一片紅海競爭之下,臺灣廠商在製程調整、良率開發、參數優化、量產化經驗,皆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如果能在次世代N型太陽能電池上站穩腳步,將可有效建立技術進入門檻。(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來源: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科普】太陽能電池是P型還是N型?
    光伏發電技術在市場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現在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光伏就是太陽能發電,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太陽能發電為什麼叫光伏?太陽能電池是怎麼發電的?還有太陽能電池是P型還是N型也許知道人就更少了。  一、太陽能發電原理  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的基礎是半導體PN結的光生伏特效應。
  • 中來股份:公司專注於N型單晶雙面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14日訊,有投資者向中來股份(300393)提問, 您好,請介紹下公司電池組件中,p型和n型各佔的比重是多少?目前n型主要應用在哪些下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公司的優勢?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展望
    與CdTe和CIGS太陽能電池相比, 矽基太陽能電池不存在毒性汙染 (CdTe中含有鎘) 、原料稀缺 (CIGS需要銦, CdTe需要碲, 均為稀缺元素) 等不足。雖然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低, 但是其製造成本低、起步早, 因此目前其產業化程度最高。
  • > HJT電池的降本之路 - 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HJT電池結合三大技術(MBB、光注入增效、RPD),可以將產線平均效率增加到24%左右。TOPCon電池面臨2個挑戰:電極與矽的接觸複合;多晶矽高溫退火過程的2種燒穿問題。面對這2個問題,未來TOPCon的或許會採用如下工藝:TCO做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面臨兩大挑戰?中國科學家這樣說
    而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朱瑞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黃維等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混合陽離子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臨近空間的穩定性研究。《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 天文學》英文版2019年第7期封面文章報導了這一研究。「之前,可能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看裡面是否有出新的東西,能夠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中國首先商業化!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中國首先商業化!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中國是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國,擁有最多的光伏企業和研究人員。在這種蓬勃發展的光伏環境中,上海交大韓禮元教授認為,在中國科學家和工業界的不懈努力之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商業化將首先在中國實現。
  • 染敏太陽能電池,低價走向商業化
    一項最新的研究進展讓可印的光伏電池或將變為可能太陽能染料:左邊的彩色窗戶坐落於韓國首爾政府大樓,這種窗戶可以發電,使用的技術來自澳大利亞染料型太陽能開發商戴索爾公司(Dyesol)。這些科研人員製成的設備可消除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固有的缺陷:即容易發生洩漏,以及含有腐蝕性的液體電解質。 與薄膜和矽板不同的是,染料電池板的製備可以採用廉價的卷對卷工序,類似於印刷。因此,即使它們的效率低於矽太陽能電池,也會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由於電子器件中普遍存在的p-n結,高性能的n型和p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對整個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都不可或缺。然而,相比於p型(空穴傳輸型)有機半導體,由於高度缺電子結構單元的缺乏、空間位阻效應及合成上的面臨的挑戰,對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較少,高性能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稀缺,發展高性能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是有機電子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對推進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這篇論文發表之後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基於該項突破,陳永華和黃維團隊繼續採用離子液體MAAc作為溶劑,製備了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陳永華表示,與傳統的三維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相比,二維層狀鈣鈦礦具備良好的耐溼性、優異的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超低的自摻雜行為和顯著降低的離子遷移效應。
  • ...REC集團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雙面板設計的N型單晶矽太陽能電池...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Twin DesignREC集團(歐洲領先的太陽能光電板品牌)近日在慕尼黑 Intersolar Europe上推出全新的N-Peak高性能太陽能電池板,為REC和整個光伏行業開闢了新的天地:這是第一款將N型單色半切電池與雙面板設計相結合的太陽能電池板,輸出功率峰值高達330瓦,性能持久。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由於電子器件中普遍存在的p-n結,高性能的n型和p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對整個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都不可或缺。然而,相比於p型(空穴傳輸型)有機半導體,由於高度缺電子結構單元的缺乏、空間位阻效應及合成上的面臨的挑戰,對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較少,高性能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稀缺,發展高性能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是有機電子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對推進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
    這篇論文發表之後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基於該項突破,陳永華和黃維團隊繼續採用離子液體MAAc作為溶劑,製備了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陳永華表示,相對於三維鈣鈦礦,二維層狀鈣鈦礦的優勢包括提高的耐溼性、優異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超低的自摻雜行為和顯著降低的離子遷移效應等。
  • ...世界上第一款採用雙面板設計的N型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板 開創新紀元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Twin DesignREC集團(歐洲領先的太陽能光電板品牌)近日在慕尼黑 Intersolar Europe上推出全新的N-Peak高性能太陽能電池板,為REC和整個光伏行業開闢了新的天地:這是第一款將N型單色半切電池與雙面板設計相結合的太陽能電池板,輸出功率峰值高達330瓦,性能持久。
  • 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或將迎來商業化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功率轉換效率(PCE)達到25.2%,並且製造成本低,這使得該技術有望在脫碳能源模型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發展。IEC 61215標準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開發的,用於工作中的光電設備,該設備結合了堅固的無機光捕獲材料,例如矽,碲化鎘和銅銦鎵硒。穩定性測試必須整體考慮所有組件和封裝材料。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設備,要在太陽能電池壓力測試中取得高分一直是一項挑戰(在經受溼熱和溼度凍結測試的苛刻環境條件後,仍可保持> 95%的初始效率。)
  •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導讀:歐洲太陽能組織呼籲成員國在制定復甦和彈性計劃時將太陽能和電池儲能放在首位,以確保歐盟擬議的6725億歐元的後刺激計劃中的一部分。
  • TopCon電池知識大全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1.鈍化接觸電池背景介紹目前商業化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中,前表面一般採用淺結高方阻設計,對於p型電池,前表面為磷摻雜的n+發射極結構,經過絲網印刷、燒結之後金屬接觸區域的暗飽和電流密度(J0,metal)為800~1000 fA/cm2;對於n型電池,前表面具有相同方阻的p+發射極經過絲網印刷、燒結之後,金屬接觸區域的暗飽和電流密度(J0,
  • 用半導體高分子挑戰「塗布型」太陽能電池(上)
    ,能利用印刷等方式製造的塗布型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更低。 然而,仍然有研究組向這個難題發起了挑戰。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創發分子功能研究組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該研究組開發出了轉換效率為8.2%的塗布型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記者就實現塗布型製造併兼顧高轉換效率的關鍵,採訪了該研究組的高級研究員尾坂格。 ——因何要研究只需塗布就能製作的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本質是半導體二極體,發電原理也正是基於PN結的光生伏特現象。PN結是由一個N型摻雜區(N為Negative的字頭,這類半導體由於含有較高濃度的電子,帶負電而得此名)和一個P型摻雜區(P為Positive的字頭,這類半導體由於含有較高濃度的「空穴」,相當於正電荷,帶正電而得此名)緊密接觸所構成的,其接觸界面稱為異質結界面(PN結)。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
    鈣鈦礦電池優勢鈣鈦礦在太陽能電池組件領域具有許多優點:它有很寬的帶隙,這意味著更大的光電轉換率;目前的實驗室效率反映了其與矽晶體和其他薄膜產品的效率差距,串聯鈣鈦礦電池有一個可行的路線圖,效率可達33%以上;鈣鈦礦的生產主要通過溶液處理,過程高度簡化,不需要高成本的機械和設備;它是作為薄膜產品製造的
  •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
    自2011年以來,交谷太陽能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光伏電池生產商,並確立了一流光伏組件供應商的地位。交谷太陽能利用已有光伏電池技術的優勢,致力於提供卓越的高轉換效率、高發電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使客戶在光伏項目上的效益最大化。交谷太陽能已發展成為覆蓋矽片、電池、組件及電站業務的垂直一體化全球光伏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