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物種|太行山三大絕壁奇花之一——獨根草
花木君
太行山橫亙千裡,綿延不斷,縱跨京、晉、冀、豫四省,百嶺互連,千峰聳立,形勢險峻、風景秀麗,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太行山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野生動植物1630餘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4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3種。其中不少植物花卉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非常奇特,最為著名的有被稱為「太行山三大絕壁奇花」的太行菊、太行花和獨根草,更是太行山的獨特物種,僅僅在極少區域才有分布,也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
前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三大絕壁奇花中的太行菊和太行花,人們無不驚詫於這兩種花卉的超凡脫俗、冰清玉潔的倩麗,也驚嘆於其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的大自然奇蹟,更憐惜其處於瀕危狀態的生境,紛紛留言希望相關方面加強保護。
當然,更多的植物愛好者希望能介紹另外一種絕壁奇花——獨根草,一睹芳顏,為了滿足花友的要求,我們今天就來介紹這種太行山奇特的美麗花卉。
獨根草(學名:Oresitrophe rupifraga Bunge),是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獨根草屬(Oresitrophe)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28釐米;根狀莖粗壯,具芽,芽鱗棕褐色;葉均基生,2-3枚;葉片心形至卵形,先端短漸尖,邊緣具不規則齒牙,基部心形,腹面近無毛,背面和邊緣具腺毛,葉柄被腺毛;
花葶不分枝,密被腺毛;多歧聚傘花序長5-16釐米;多花;粉紅色;無苞片;花梗長0.3-1釐米,紫紅色,與花序梗均密被腺毛,有時毛極疏;萼片5-7,不等大,卵形至狹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全緣,具多脈,無毛;花果期5-9月。
獨根草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獨根草屬僅1種,分布於中國遼寧西部、河北和山西東部,生長在海拔590-2050米的山谷、懸崖之陰溼石隙。
在民間,被俗稱為獨根草的有三種植物,那就是上面學名就叫獨根草的獨根草,還有一種是草蓯蓉,一種是葫蘆蘚。我們也來簡單介紹一下。
草蓯蓉(拉丁文名: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別名列當、馬木通、木通馬兜鈴、獨根草等,是列當科、列當屬寄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高15-35釐米,全體近無毛;根狀莖橫走,圓柱狀,通常有2-3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粗壯,基部增粗;葉密集生於莖近基部,三角形或寬卵狀三角形;花序穗狀,圓柱形;花冠寬鍾狀,暗紫色或暗紫紅色,筒膨大成囊狀;蒴果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葫蘆蘚(funaria hygrometrica),別稱石松毛,屬於葫蘆蘚科、葫蘆蘚屬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長在陰溼的環境中,無根,有莖、葉;植物體矮小,只有1~3釐米,葉呈卵形或舌形,雌雄同株。
以上三種都成為獨根草,其實很好辨認,因為科屬不同,形狀不同,一般很好辨別,一個是苔蘚植物,一個是寄生肉質莖植物,一個是懸崖陰溼地方的花草。在這三種裡面,草蓯蓉是民間常用的強筋補腎的藥草,較為有名。而獨根草也是經常全草入藥,也具有強筋補腎的功效,只不過相對草蓯蓉名氣略低。
相比草蓯蓉,獨根草最大的優點是觀賞性,作為太行山奇花之一,獨根草先花後葉,只生長在山谷或懸崖的石縫處,花色嬌美豔麗,而且葉片在秋季還會變成紅色,因而不少花友多挖掘栽培培育,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有著較廣闊的園藝價值和經濟價值。
在太行山三大絕壁奇花之中,獨根草和太行花、太行菊不同,相對野生資源較為豐富,分布地相對廣泛,因而並未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二批)》(討論稿),可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放鬆對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
2019-12-26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