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有理,反動無罪/文化獵奇——那些振奮人心的造反口號

2020-12-05 故紙堆裡的隳燼

總有人認為中華民族民族性格過於內斂,缺乏自由、開拓、競爭精神.....。所以中國人溫順,便於管理······這種看法過於片面,完全忽略中華民族性格的複雜性、矛盾性。試問世界歷史那個國家改朝換代的事件多過中國?哪個國家哪個朝代皇帝換的比中國勤?中國信史時代時長4000餘年,這期間大大小小的造反事件超過3000次,中國的統治階層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起義與造反依照立場、道義是有區別的,但它們本質上是同樣的事情,本文不玩文字遊戲與政治遊戲,把它們當同一回事來講。起義或言造反不管出於天理公理還是一己私慾,不管目的是正義還是邪惡,都需要一個在政治上無比正確的口號。以標榜自己是順應天道的正義之師。口號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還要鏗鏘有力;抬高自己同時更要對「罪惡」進行譴責;弱化己方之過,重點突出訴求;最好還要帶點宗教色彩以便更好的凝聚人心。一個好的口號必是集語言之大成。讓我們將時間回撥,看看那些造反口號都描繪了怎樣的烏託邦。

伐無道,誅暴秦;陳勝王,大楚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看看上面的那些口號及史書記載陳勝吳廣平時言論,這文化水平你要說他兩是土農民打死我也不信。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所率戍邊士卒因大雨失期,按律當斬。秦法家立國,刑法嚴苛絕無轉圜餘地。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苦秦久矣····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番動員說的大夥是熱血沸騰,遂揭竿而起。

這場起義有幾點值得細細說道。因人有崇拜名人的心理,假借項燕扶蘇的名義高舉義旗;又認為人們有迷信思想,便大搞「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等等欺瞞手段,嚷嚷「大楚興、陳勝王」。最後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徹底點燃了人們的開拓進取之心。時機成熟,他們打出「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徹底挑起民眾的復仇情緒。造反隊伍不斷壯大,最終席捲全國。群雄見狀,紛紛響應。最能概括這波瀾壯闊歷史的大概是那一句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最早最永恆的中國夢,一個皇帝人人可當的中國夢。同時也道出了中國人性格的矛盾性——崇拜血統卻又打心裡不認同血統。當身處下層的時候,王侯將相是沒有血統的,不然下層該要如何往上爬?而當努力爬上王侯將相之位的時候,王侯將相便講究起血統來了,不僅要修族譜給自己搞個顯貴的祖先,還要教育那些下人要安分一點。有眼界的上位者必然時刻要小心翼翼,不然是會倒臺的!可惜這句話已經深深刻入中國人的基因裡,論理綱常,嚴刑苛法皆不能熄滅我們造反的火焰。

清君側

這是陰謀家最最最喜歡用的造反口號。公式一般為「清君側、誅某某。」這種政治鬥爭的手段實在是太絕妙了。一來表明吾皇聖明,只是被奸佞之徒蒙蔽;二來標榜正義,師出有名。法理上無懈可擊,言語上無從辯駁。

但是缺點也極其明顯。因為無情最是帝王家,假如皇帝很快將所謂「奸佞」砍了頭,腦袋裝盒子裡送到叛軍手上,叛軍該如何自處?很明顯,雙方最終還是會爆發決戰,只是立場發生微妙的變化。這場博弈王師叛軍之間都心知肚明,所謂清君側不過是藉口,帝位才是陰謀家想要的。從起兵的那一刻起,陰謀家只有兩條路,要麼滿門抄斬,要麼擁有天下。所謂君側奸佞不過是為了爭取一點輿論上的優勢罷了。

漢景帝時,晁錯推行「削藩令」。傷害藩國利益。於是七個藩國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口號發動七國之亂。周亞夫平定了這場叛亂。漢王朝得以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明朝的建文帝沒有那麼幸運,他也削藩,並且十分激進,削了會死的那種。為避免被削死,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出「清君側、誅齊黃」的口號。三下五除二將朱允炆趕下臺。明朝也度過瓶頸高速發展起來。

朱棣

接下來要說一個比較生僻的人物。南梁侯景於公元548年·····要說這個侯景本是不夠資格在我這篇文章裡佔一席之地的。以清君側名義造反的人多了去了。安祿山(唐)、帖木兒(元)哪個不比他名氣響,血統不比他高貴,所處朝代不比他強盛?而且對於這種三姓家奴一再反噬其主的敗類我也是極其鄙視的。

但侯景的一些做法讓我這個小民暗自······,很難找到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感覺。這麼說吧,底層小民有種樂見上層大戶倒臺(甚至被踐踏)的心理······再說下去要是被舉報三觀不正就不好了。

侯景原是東魏的將領,後來投降了南梁。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血統無非兩種方法,一是在歷史上找一個同姓的名人認作祖宗;二是與貴族聯姻。血統這個東西真是讓暴發戶們又愛又恨,侯景也不例外。於是他向梁武帝蕭衍求婚於王謝二族(南方門第最高的兩家),卻遭蕭衍以王謝門第太高為由婉拒,建議他在門第較低的吳姓中再找找。胡人出身的侯景深感受辱,當時就撂下一句狠話:什麼門第世家,我定叫你們通通為奴。後來侯景叛變攻陷建康,南朝的世家們慘遭蹂躪,要麼被虐殺要麼被變賣為奴,原先的奴隸階層紛紛騎到原來主人的頭上,發洩怒火,任意踐踏(這就是為什麼侯景之亂影響那麼大的根由)。門閥世家制度遭遇滅頂之災。

這裡要插一段題外話。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規律)。每一個王朝建立之初,傳到第二代或第三代之際必定發生動亂,若能順利平定叛亂,通過瓶頸,王朝就會進入高速發展的通道,國祚大大延長;若不能快速平亂,王朝要麼就此夭折,要麼會陷入長期的動亂,秦二世胡亥,隋二世楊廣,晉二世司馬衷引發的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中華進入長達300多年的大分裂······,幾乎沒有王朝能夠逃脫這樣的魔咒。

王莽的新朝的新政以及其後續動蕩

如果希特勒在發動二戰前就翹辮子了,那麼世界就多一個偉人少一個惡魔了。嘖嘖,這話聽來多像咱們那句名言: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王莽近來被疑為穿越者,常跟一些神秘事件扯在一起。某某失蹤科學家,神秘玉佩等等。拋開這些子虛烏有的事情,單論所作所為,他也算得上一位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了。

他成功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變,禪代劉漢的目的是為了推行他的改革。奈何他的施政能力實在蹩腳,制定的那些改革措施既復古又先進,一些先進得得千年之後才能實現;一些又復古得只存在於那些腐儒口中的上古時代。這樣不倫不類的改革能成功才有鬼!

改革既侵犯了既得利益階層,又傷害了農民階層,社會動蕩不可阻止,綠林、赤眉接連而起。

這一時期的起義口號沒有一個響亮的。如赤眉軍「殺人者死,傷人者創」。喂!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喊出來絲毫沒有一絲提氣的感覺。還有一個叫李通的打出了「劉氏復起,李氏為輔」的口號。人家造反都想當皇帝,他卻宣稱自己願為奴才,也是奇葩一朵。當然也有可能他是被「位面之子」劉秀的光環閃瞎了雙眼,甘願為輔。

位面之子,就是辣麼吊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我本人很喜歡這個口號,謎語般隱晦,又宣言般直白,同時濃厚的迷信色彩十分契合黃巾軍神棍身份。

東漢末年,外戚專政,宦官當權,邊疆戰事不斷,天災人禍交迫,民不聊生巨鹿人張角設立太平道,用宗教籠絡人心,很快拉起了數十萬的信眾。公元184年(甲子年)太平道信眾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東漢王朝發動戰爭,力圖建立一個政教統一的帝國。

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的起義。展現了宗教對於底層貧苦百姓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也讓統治階層認識宗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起義以失敗告終。但也造成了東漢王朝名存實亡,軍閥割據的局面。三國時代的到來,給文人墨客留下寶貴的寫作素材。

在元末也有一次大規模的宗教起義。劉福通,韓山童自稱彌勒佛轉世創立「白蓮教」。他們的口號是「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同為神棍,他們比他們的前輩的文學素養差得遠了,該說元朝的愚民政策做得十分到位。結局眾所周知,勝利果實被朱家人給摘走了。

按理說封建迷信在中國有十分肥沃的土壤,卻一直沒能建立起一個政教統一的國度,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割據狀態都無法維持。雖說每個封建帝王都會宣稱自己受命於天,但用宗教手段得國對於中國人來說只能算旁門左道,終非正統。這方面再次體現中國人矛盾性。中國人對於信仰實在不能說堅定,甚至可以說隨便到荒唐的程度,而且造神能力十分強大,隨便扔個方向盤都有人當車神來叩拜。西方的國王皇帝需要宗教來冊封,中國的神如果沒有朝廷冊封就是淫祀,是要被封殺的。說到底宗教無論對於中國的哪個階層的大部分人來說只能算是工具而從沒有真正去信仰。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不盡

隋二世而亡可惜了!要是楊廣憑著老爹打下的堅實基礎好好幹,盛世之名也落不到李唐的頭上。可惜楊廣太能造了。

煬帝楊廣

楊廣演技實在高超,在未弒父篡位前多像個正人君子:虛懷若谷,謙良恭謹、禮賢下士,對比大哥楊勇環侉子弟的模樣儼然就是明君的樣子。又能幹又謙虛還特別上道。朝野上下無不交口稱讚,誰人不動廢長立賢的心思?

誰能想到楊廣上位後立馬變形,露出本性。好大喜功、徵伐無度、橫徵暴斂,驕奢淫逸、殘暴不仁,幾乎集齊了所有暴君的殘暴形象。幾乎同時,全國各地叛亂四起,不算那些謀反的門閥世家,單單農民隊伍就達到百餘支。這種整齊劃一的叛變情景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農民起義軍中有三支隊伍較為強大,分別是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和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

翟讓、李密率領的瓦崗軍發討楊廣檄,細數其十大罪狀。檄文直言: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不盡。控訴楊廣罪大惡極,不可饒恕,必將惡貫滿盈。一兩個人說你不好也許你並不是真不好,要是所有人都說你不好,那你肯定是有問題的。看看楊廣一生梗概,他罪有應得。

公元611年王薄於長白山率先起事,同年隋朝二把手楊素之子楊玄感夥同李密(即後來瓦崗寨的那位)起兵造反。趁著朝廷鬧內訌,起義軍在全國遍地開花。甚至那些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眼看形勢有利,也紛紛起兵造反。其中以楊廣表哥,山西李淵的聲勢最為浩大。

楊廣終於止步揚州,不再四處巡狩。此時禁軍首領,楊廣心腹宇文化及叛變,用一根絞繩結束楊廣罪惡一生。他的皇帝生涯完美演繹何謂眾叛親離。

近來不乏為楊廣洗白翻案甚至歌功頌德的人,其論據是「開邊」、開鑿運河之類。一個短短數年就激起全國性兵變、民變的皇帝,當時的人民已經用行動把他釘上恥辱柱了。後世竟有人一再為之開脫,簡直可笑至極。

打土豪,分田地式口號

這種口號太具誘惑性了。打出這樣口號的起義隊伍無一不迅速壯大。富者良田千裡,貧者無立錐之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公元前孔子就注意到兩極分化是社會動蕩的原因之一,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但任何制度都無法做到絕對平均,並且兩極分化如同物理學的熵增一般,除非打破系統,不然無可阻止。極端的兩極分化必將帶來極端的對立。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一出,何愁無人響應!

「天補均平」是唐末黃巢打出的口號。黃巢這個屢試不第的落魄秀才率領幾十萬的農民在十幾年間流竄了大半個中國。他們沒有幹一件對得起這個口號的事情,相反更將自己置於人民的對立面。不僅稱帝過起驕奢淫逸的生活,更縱容手下對百姓燒殺搶掠,甚至將百姓搗碎充做軍糧······,簡直就是強盜、流寇,讓人恥於將「起義」二字冠在他們頭上。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這是北宋王小波、李順在青城起事喊出的口號。宋朝雖然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但經濟文化領域表現確實超強。與軍事力量嚴重不匹配,簡直就是外敵嚴重的肥肉。按理說國家如此富足,除了外患應該鮮有內亂。然而大宋一朝竟有400餘次的農民起義:王小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八字軍、紅巾軍······讓人大跌眼鏡。可見當時社會兩極分化極為嚴重,貪官汙吏一手遮天。貧困、饑饉、黑暗壓迫下的底層民眾不反抗,只有死。

均貧富這類口號雖然是炒儒家思想的冷飯,並非什麼新鮮事物。但每次聽來還是讓人熱血沸騰,想高喊「打倒某某某主義」。

南宋鐘相,楊麼在均貧富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提倡人人平等。他們的口號是「法分貴賤非善法,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誰說中國反對派們的反對理由不崇高,他們從來不僅為生存而戰,也為自由平等而戰。

明末李自成大體繼承了這個口號,他提出了「等貴賤,均田免糧」口號。這個口號有一個通俗版本「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李自成的徵程簡直就是黃巢起義的翻版。前期縱橫捭闔,勢不可擋。忽然又像得了急病,兵敗如山倒。倏然而至,戛然而止。提到李自成不得不提他同期的張獻忠。李自成的戰績加上張獻忠的罪孽,二人合體就是完整的黃巢。

張獻忠部的口號是「蕩平中原,剪除貪官汙吏」,他應該是遭受了貪官汙吏的非人待遇,以至於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張獻忠的殺性極重,好殺人,特別是殺女人。恭順的殺,不順的更殺,心情好殺,心情不好更殺,變著法子殺,開著腦洞殺,反正就是殺、殺、殺、殺、殺、殺殺。記載張獻忠罪惡的並非野史,都是正規的史書,斑斑血跡讓人不忍卒讀。但歷史課本卻不會告訴我們這些,甚至還對這支隊伍多加美化。讀者大可不必稱怪,這種情況幾乎發生在每一起農民起義的事件中,見怪不怪。

1851年,洪秀全等借宗教之名打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後起事。這口號美得像一副畫,好聽得像一首歌。一聽就是無法實現的樣子。太平天國迅速攻陷南京,定都於此,倉促建國。1864年為湘軍所滅。

王權沒有永恆,在王朝的末途,必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幾乎是鐵律。官逼民反,民不反得死。每一場農民起義的興起與敗亡過程都極為相似。前期生龍活虎,勢如破竹,迅速掏空帝國的根基,後期卻又死氣沉沉任人宰割。盛衰的轉折點基本發生定都建國,稱王稱帝之後。這當然不是巧合,這是歷史的必然,是農民起義的宿命。

由於不可明說的原因,官方對於農民起義的態度是曖昧的,評價是偏袒的。總是宣揚農民起義的積極方面,而對其劣根方面諱莫如深。在總結起義失敗的原因總有一條幾乎鐵打不動——農民的局限性。至於什麼是農民的局限性又語焉不詳,什麼眼界不高,戰略低下等等。讓人腦中浮現起義領導者一副泥腿子的模樣。嚴格說來起事那些領導者沒有幾個正兒八經是農民。他們多半是落第秀才,甚至是地主豪強,多少都是讀過書的。要我說質疑他們個人能力簡直就是對中國歷史的侮辱。

試想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能拉一個數十人的隊伍,開公司,拿項目,包工程,協調方方面面的人大概已經擊敗社會百分八十的人了;擁有一個千人以上的公司算得上是top1了吧。看看那些農民將領,處亂世,指揮數萬乃至數十萬大軍徵戰千裡,那是人中龍鳳才能幹的大事,誰給了我們勇氣去質疑這些人的能力呢?!

歷史是有其必然性的,面對某些深坑,有時候是不得不跳的。而所謂局限大概是全人類的劣根——喜歡被奉承,容易被誘惑,貪圖享樂。不處高位時認為自己能夠自律,能過做得更好。真當權如窮人乍富,不知珍惜手中權力,任意揮霍。剛起事的時候的確滿腔熱血,之後迅速被腐蝕,忘記初心愉快過起自己曾經討厭發誓要打倒的那種人的那種生活,成了自己曾經憎恨發誓要推翻的那一類人。

未完不續

相關焦點

  • 造反有理:少年毛澤東的反叛性格解析
    [導讀]毛澤東是高度讚揚造反精神的。他對自己一生的「無法無天」是極為欣賞的。因為他始終認為,革命的秩序才是最正常的秩序。關於1866年當地一個哥老會首領彭鐵匠造反,因而被捕斬首的故事(同斯諾談彭鐵匠造反被斬首事,時間上有誤,據考證是1866年。),他與同學們議論,「都同情這次起義」,覺得彭鐵匠「是一個英雄」。這樣一個農村少年,自然喜歡讀《水滸傳》這類書和喜歡齊天大聖孫悟空了。毛澤東在同斯諾談話中,說到他看這些小說時的感觸,他說:「有一天忽然想到,這些小說有個特別之處,就是裡面沒有種地的農民。
  • 防止人工智慧造反的指令更新。
    防止人工智慧造反的指令更新。人工智慧會造反也是指令的緣故。例如製作鐵釘的指令。然後把所有附近的鐵礦開採完了就殺人血液裡含鐵來製作鐵釘,然後人類阻止他這樣做,然後知道自己如果被人類阻止了自己就不能製作鐵釘了,然後就會殺掉阻止他的人和可能會阻止他的人,然後只有讓自己活著才能執行製作鐵釘的指令,只有自己強大並且消滅人類自己才能活著,然後就執行造反,人類殺光了也繼續製作鐵釘。
  • 為什麼中國人沒有血性卻最愛造反
    中國人缺乏血性,似乎可以從歷史和日常生活中隨處找到無數例子,但如果拉長視野,從大歷史的角度,中國人似乎又是最愛造反的群體,造反次數之多,頻次之密,為世界歷史所僅見。絕大多數王朝的覆滅,都與各類大規模起義直接相關,陳勝吳廣、赤眉綠林、黃巾張角、瓦崗寨、黃巢、紅巾軍、李自成……這些名字的後面,正是一個個被埋葬的王朝。
  • 操盤手造反的兩個維度——上
    也就是說,操盤手造反,老闆和操盤手雙方都有責任,得要從兩個維度來分析原因所在。這裡先說說老闆的原因,畢竟,引進操盤手,是老闆一手主導的,是不是老闆自己沒想清楚?或者老闆自己做錯了什麼?諸如:一、操盤手究竟是來幹什麼的?
  • 歷史上最愛起義造反的省,從秦朝就開始,每到王朝末尾就揭竿而起...
    可以說,新王朝的基石就是無數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活下來的人,如果造反起義成功了,則必然有所收穫,而死去的人,只能長眠地下,埋沒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之中。在我國古代,根據歷史資料統計,有一個省份造反次數最多,那就是四川省,每到王朝末尾,都有四川的身影。
  • 內部因素左右著哈爾濱戰局 蘭格窮日子有人造反
    內部因素左右著哈爾濱戰局 蘭格窮日子有人造反 從目前來看,引進戴伊一事已經基本落空,這就意味著甲B第二階段之前俱樂部轟轟烈烈提出的「引代伊、衝前六」也成了一個空泛的口號。毫無疑問,內部因素在一定意義上左右著蘭格的戰局。  對於資金缺乏、成績提升困難的問題,蘭格集團董事長劉志聖無奈地說:「我們真的已經盡力了。」
  • 大話降龍:玉帝秒變吃豆人,二郎神分身造反,天宮三傻都是熊貓眼
    導語:《大話降龍》中講述的是在天宮生活著的神仙們的故事,但是天宮卻有著三傻,就是降龍,太白和二郎神三人,他們三個耍寶搗亂無所不用其極,這不,最新話中,降龍又開始耍寶,太白將玉帝變成了吃豆人,而二郎神的分身則是開始造反,結果三人都變成了熊貓眼,天宮三傻名副其實。
  •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的起義造反能贏嗎?
    筆者認為如果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不管是陳勝吳廣,還是劉邦項羽都不可能造反成功的。秦始皇和胡亥完全就是兩個人,胡亥完全沒有繼承他爹的一點「王霸之氣」,說是feiwu都不為過,最終還是被趙高逼的自殺了,真是可悲的娃,啥也不是。
  • 「古言重生文」《造反的丈夫也重生了》《美人與馬奴》等小說
    1 造反的丈夫也重生了2 美人與馬奴3 和離後嫁給大將軍4 妖妃她母儀天下了>1 造反的丈夫也重生了作者:木妖嬈完結,約49萬字*夫妻重生後相互攻略*重生後,為了能保住自己這條小命,溫軟開始對驍王溫柔小意,日日噓寒問暖
  • 我國歷史上兩句造反誓言,句句震撼人心!
    而在這些段精彩絕倫的歷史中有這麼三句關於造反的話流傳至今,令人現今讀來仍是滿心震撼,句句壯人心扉,不得不感慨造反者說話的高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出自於《陳涉世家》是在大澤鄉起義時候喊的口呼,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原文是「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年羹堯殺人無數,為何殺死孫嘉誠後卻未造反?看完這4點你就懂了
    年羹堯殺人無數,為何殺死孫嘉誠後卻未造反?看完這4點你就懂了在胤禛奪嫡時期,年羹堯在其中充當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他最重要的得力助手,為雍正立下了很大的功。可是為什麼他手握兵權卻沒有選擇造反呢?第一個原因就是年羹堯的士兵人員參差不齊,各懷鬼胎,當大家都是為朝廷效力的時候,大家都能齊心協力,能為將軍所用,可是一旦將軍要造反,這些部隊可能就要面臨分裂了,因為有一些軍營的骨幹就是八阿哥和十三阿哥的舊故,在祖宗的江山面前他們還是站在雍正這一邊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年羹堯沒錢沒力。
  • 難怪胡輦會造反,臨死前告白韓德讓,一句話表面野心勃勃,好心疼
    難怪胡輦會造反,臨死前告白韓德讓,一句話表面野心勃勃,好心疼蕭燕燕自從當了太后嫁給了韓德讓,日子也可以說是算得上非常的滋潤了,和韓德讓兩個人在朝廷上兩個人共同為國家大事兒建言獻策,共同謀略,而且蕭燕燕還是給韓德讓提了姓氏,抬了位份,而且蕭燕燕也讓自己的兒子尊稱韓德讓叔父
  • 我國古代的特別組織,為造反而生,存活1000多年,熬死了5個王朝
    導語:我國古代最牛的組織,為造反而生,存活了1000多年,熬死了5個王朝我們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裡,皇帝為了宣揚皇權的至高無上性以及加強統治,往往會統一思想來統治百姓,比如漢朝時期獨尊儒術,就是要宣揚儒家學說。
  • 蟑螂造反引發世界末日,2億美金看盡人性,刺激到想替他們報警
    於是有網友說——「我不怕AI造反,我怕蟑螂造反」但你以為這只是網友的想像,不,當真的有蟑螂開始造反曾經那些讓人類深惡痛絕的蟑螂,現在反過來痛恨人類製造的垃圾,消滅人類成為了它們的目標。人類成為了蟑螂眼裡的垃圾,多麼可笑啊!隨處可見的蟑螂成為了人類命運的主宰者,自詡站在生物鏈頂端的人類成為了過街老鼠到處躲藏。
  • 蟑螂造反引發世界末日,2億美金看盡人性,刺激到想替他們報警
    於是有網友說——「我不怕AI造反,我怕蟑螂造反」「如果這個晶片質量不好掉了,上百隻突然免費的蟑螂在屋裡亂竄,畫面太美……」但你以為這只是網友的想像,不,當真的有蟑螂開始造反,並以人類為食時,自詡生物頂端的人類又該怎樣來面對這樣的生物襲擊
  • 中國眾多的省份中有一個省比較特殊,太能打架,頻繁造反!
    在中國眾多的省份當中,有一個省比較特殊,一直困擾著封建王朝近兩千年,這個省就是四川,因為太能打架,所以頻繁造反。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首先是地形惹的禍,四川屬於盆地,北有秦嶺,東有三峽,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形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朝廷實力不足,或者天下大亂的時候,就會有雄心大志的人跳出來,後來為了破壞四川的地理優勢,到了元朝,統治者故意把四川的漢中劃給了陝西,由於地方的最高領導屬於不同的體系,四川再想造反卻調不動漢中的人
  • 世界上最「休閒」的動物,過著包吃包住的生活,還整天想著造反!
    穿著黑白相間的大棉襖,頂著一對黑眼圈,胖乎乎的身形是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世界上最「休閒」的動物,過著包吃包住的生活,還整天想著造反!作為我們的國寶熊貓,可謂是世界上過得最悠閒最滋潤的動物了,什麼都不做,只負責賣萌就圈了一大批粉。
  • 安祿山利用「假公主」事件逼反了契丹人,一步步走上了造反的路
    安祿山對唐朝廷假報是契丹和奚人又造反了,腦袋是在兩軍陣前砍的。唐朝政府當然會懷疑,畢竟剛剛賞完這兩家官職、錢財,還免費送了公主美女上門,兩個弱小部落再混不吝也不會這個時候造反吧?但皇帝也最信任安祿山,他有必要在自己轄區殺良冒功嗎?在朝廷疑惑之時,發生了一件新的變故。
  • 此人自認改名字造反可以當皇帝,被殺時卻說:逆天改命沒用
    曾經有個人非常搞笑,他為了當皇帝而改名字造反,被斬首時還說:原來逆天改命沒用。公元8年,漢外戚王莽建立了新朝。史稱「王莽篡漢」。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那段歷史,王莽的行為屬於一種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改革,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然而王莽的改革卻存在一些弊端,轟轟烈烈的「王莽改制」把天下弄得大亂,新朝隨之在一片討伐聲中滅亡。
  • 美共和黨人要幫川普「造反」,「中國女間諜方芳」卻再次衝上美國...
    正在他們計劃為川普上演一場最後的「造反」之際,民主黨眾議員埃裡克·斯沃韋爾(Eric Swalwell)從「半路殺出」,批評這些共和黨人是「民主的敵人」。然而,斯沃韋爾這番操作將美國網民的關注點帶偏,使得所謂「中國女間諜方芳(Fang Fang)」的話題衝上推特熱搜。此前,美媒曾大肆炒作斯沃韋爾私通「中國女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