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2020-09-06 brainnews

1,麻省理工學院團隊繪製出人類和小鼠腸神經系統的單細胞圖譜

來源:小柯生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viv Regev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的人類和小鼠腸神經系統(ENS)圖譜。9月3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開發了兩種方法,能夠以單細胞解析度對成年小鼠和人類的ENS進行分析:RAISIN RNA-seq用核糖體結合的mRNA譜分析完整的細胞核,而MIRACL-seq則通過基於液滴的無標籤富集稀有細胞類型分析。小鼠圖譜中的1,187,535個核包括來自迴腸和結腸的5,068個神經元,這些細胞顯示出非同尋常的神經元多樣性。在人類中,研究人員分析了436,202個核,鑑定了1,445個神經元,並確定了保守的和物種特異性的轉錄程序以及可能的神經上皮、神經基質和神經免疫相互作用。

閱讀連結:


2,Physiol Geno:揭示睡眠質量不佳、高血壓和機體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神秘關聯!

來源:細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hysiological Genom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睡眠幹擾、高血壓和腸道微生物組改變之間的關聯,文章中,研究人員旨在確定是否為期28天的睡眠幹擾會改變大鼠體內的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指的是生活在腸道中的微生物集合,研究者想通過研究識別出與動脈血壓變化不良相關的生物學特性。

研究者Maki表示,當大鼠的睡眠周期或計劃發生異常時,其血壓就會增加,即使當其睡眠周期回歸至正常時,其機體血壓依然會維持升高水平,這就表明,功能失調的睡眠或會一段時間內損傷機體健康。此外,研究者還在大鼠機體的腸道微生物組中發現了不希望的改變:大鼠機體腸道微生物組的改變並不會迅速發生,而是會花費大約一周時間才表現出不良的反應,比如不同類型細菌之間的失衡,包括與炎症相關細菌水平的增加等。當大鼠的睡眠幹擾停止後,一切似乎並沒有立即恢復正常水平,本文研究揭示了一種存在多種病理學因素的較為複雜的系統。

閱讀連結:


5,女性起得早,男性愛熬夜?Science揭示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9月5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綜述文章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大量晝夜節律的研究後發現了一個模式:晝夜節律存在性別差異。

這項涉及對超過53000參與者的記時型或晝夜偏好的研究強調了年齡和性別對晝夜節律的影響。研究發現:女性一般都是早起的人,而男性則更傾向於晚睡;女性更能適應晝夜節律中斷所帶來的影響;女性在白天比男性更活躍,這種模式在兒童中也很常見;在晚上,女性不如男性精力充沛。

閱讀連結:


8,單項獎金700萬,「中國版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來源:Bio生物世界

未來科學大獎是由華裔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置「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於2016年首次頒發。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為:張亭棟(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振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閱讀連結:

前文閱讀

1,

2,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Science揭示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9月5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綜述文章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大量晝夜節律的研究後發現了一個模式:晝夜節律存在性別差異。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斬獲「生命科學獎」
    9月6日,號稱「中國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榜。今年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花落誰家?據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表彰他們在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確ATO可以治療APL。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
    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據人民日報消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喜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
    【儀器儀表網 行業大咖】據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消息,該獎項2020年獲獎名單分別是: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中國版諾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於2016 年創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 100 萬美元。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人民幣約700萬元),每項獎金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結果公布:今年共有4位科學家獲獎,生命科學領域2位,物質科學領域1位,以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1位。生命科學獎獲獎科學家:張亭棟、張亭棟也因為此發現而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美國杜邦科學技術創新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國際發明專利獎、葛蘭素史克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等獎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其中,生命科學獎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斬獲。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和袁隆平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獲得過該獎項。張亭棟以及王振義的獲獎理由為: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其中,生命科學獎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張亭棟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斬獲。該獎項主要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並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腦科學日報:人類的心臟可能是被病毒搞大的;智商與綠化有關?
    在這裡,研究人員發現一類調控轉錄物-長非編碼RNA(lncRNAs),約佔抑鬱症患者大腦中差異表達基因的三分之一,並顯示出複雜的區域和性別特異性調控模式。研究人員揭示了靈長類特有的神經元富含的基因LINC00473,在抑鬱女性而不是男性的前額葉皮層(PFC)中下調。利用病毒介導,在成年小鼠PFC神經元中表達LINC00473,研究人員僅在雌性小鼠中誘導應激恢復來重現人類性別特異性表型。
  • 王振義教授:獲「生命科學獎」後,心情好的壞的都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朱凡)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和彭實戈獲獎
    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在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