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玩王者榮耀的人都知道,今年5月份王者榮耀頒布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規,主要規則如下:
1、遊戲時長限制,未成年用戶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禁玩,法定節假日每日限玩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限玩1.5小時;2、遊戲消費限制,未滿8周歲的用戶無法進行遊戲充值;8周歲(含)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上限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上限200元人民幣;16周歲(含)以上未成年用戶,單次充值上限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上限400元人民幣。
從遊戲規則我們可以看到,沉迷於遊戲的未成年人日益增多。手遊已經不僅僅是成年人的專用娛樂項目,更是孩子放學回家後跟朋友「促進感情」的新手段。
至於騰訊對未成年人充值的限制,不是平臺不想賺錢,而是部分未成年人「非理智性消費」太嚇人,前段時間就有關於11歲熊孩子充值遊戲,花光40萬元購買狀態,導致家長怒不可遏,暴力教育該孩子。
據了解,家長允許小孩子玩手機很大部分原因是小孩子實在太淘氣,只有把手機給他玩,才能安靜地在一旁玩遊戲,家長也不用心煩,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實際上把手機給孩子玩是不願陪同孩子的表現。長此以往,手機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遠高於父母,無論在什麼場合,父母可以不在場,但手機必須在手上。這也是現在很多成年人脫離手機後沒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在上一篇關於《深井效應》的文章中分析到,童年不良經歷容易發生「多代遺傳」,即使在精神上恢復健康,身體上仍然會記得舊時的傷害。那麼如何避免童年不良經歷,讓孩子能在經過「重新設計」的養育氛圍中成長?《遊戲力養育》能給我們很好的很好的啟發。
《遊戲力養育》是2020年5月出版的關於遊戲治療和親子關係的書籍。作者勞倫斯·科恩被譽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作為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和兒童遊戲治療師,他的治療經驗匯集成獨立書籍《遊戲力》與《遊戲力養育》,給予全球家長們非常好的養育指導。
接下來我將從遊戲力養育的核心價值、實踐步驟以及培養成長型思維三個方面對遊戲力價值觀進行闡述。
01 認知重構,蓄滿「愛之杯」和傾倒「情緒之桶」是遊戲力養育的關鍵
在詳細描述遊戲力養育價值觀之前,我想先聊聊《精神病患者》這部電影。
《精神病患者》講述的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來到諾曼經營的旅館住宿。諾曼的「母親」認為這個女人放蕩且不懷好意,但諾曼對這個女人一見鍾情,不惜抗拒「母親」的意思,堅決帶著晚餐給女人吃。女人吃完回房間洗澡,「母親」拿刀到浴室將女人殺死。
小時候諾曼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對諾曼十分苛刻,但諾曼又無法離開母親自己生活,長此以往,愛恨交織的情感使得兩人間產生了病態的矛盾性依戀。後來母親有了情人,諾曼將母親殺死,他的人格分裂成自我人格和母親人格。當「母親」活在了諾曼的身體後,諾曼不允許母親有愛人,「母親」自然也不會允許諾曼成家立室。
根據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的依戀理論,嬰兒對母親的依戀一般有三種模式:安全型、冷漠型、矛盾型。安全型依戀的特點是,媽媽離開的時候哭鬧,媽媽回來就安靜;冷漠型的特點是,媽媽離開無所謂,回來也沒什麼反應;矛盾型的特點是,媽媽離開的時候哭鬧,媽媽回來鬧得更兇,媽媽不理他了,就纏著媽媽。
但是成長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就像一條蜿蜒的小河,你不能使它更快或者更慢,拔苗助長的結局大家都清楚,並不利於呵護孩子的成長。若想避免《精神病患者》諾曼和母親之間矛盾的依戀模式,必須要通過反思和自我察覺,避免孩子產生毒性應激反應(家長的暴力或忽略等對孩子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發現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養育價值觀,形成安全性依戀模式。
1、認知重構,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在其傾倒「情緒之桶」時能及時給與擁抱「情緒之桶溢滿」是成年人和孩子都會面臨的情況,成年人或許因為工作,或許因為生活,當內心的委屈或不滿無法控制時,成年人會用各種方式進行宣洩。孩子也會產生「情緒之桶溢滿」的情況,他們也許會進行破壞,也許會大哭一場。
父母們或許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的孩子會無端端哭泣,對孩子說:「不就一件小事麼,有什麼好哭的。」也許因為孩子一整天都沒有見到父母,心裡的不安全感在這一刻突破了情緒臨界點,進而宣洩出來。妻子幾天沒見到丈夫都可能哭泣,更何況心智還沒成熟的孩子呢?
當孩子傾倒「情緒之桶」時父母該怎麼辦?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放心,愛和擁抱是不會寵壞孩子的,只會讓他長大後更有共情力。
2、蓄滿「愛之杯」,激發孩子好奇心、合作、友善和快樂的內在天性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往往覺得他們是壞孩子,習慣用嚴厲的方式進行糾正。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一定能聽話改正,甚至會出現孤獨和壓迫感。長期對孩子嚴苛的對待,容易使其形成毒性應激反應,對他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傷害。
最有效的處理辦法是先給孩子續杯。儘管「愛之杯」已空,孩子不再信任父母,父母依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堅持不懈給孩子續杯,依舊可以蓄滿「愛之杯」。
當孩子需要陪伴時,你可以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世界,感受孩子的歡樂;當孩子需要傾訴時,父母可以傾聽,尊重孩子的想法。整個童年期間,每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想做的事情、取得成功、獲得成就、感到與他人親近時,他們的杯子都會被蓄滿。在大多數家庭裡,只要大人不是過於嚴肅、嘮叨不停、頻繁責備,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就能蓄滿他們的杯子。
02 重視遊戲與情緒理解,從聯結、內看和輕推三要素實現遊戲力養育核心價值觀
在阿米爾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男孩伊夏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建議上特殊學校,父親聽到後覺得顏面丟盡,將伊夏安排到一個寄宿學校,寄宿學校的老師對伊夏說的第一句話是:在這個寄宿學校只有一條規矩——紀律,我們連最野的馬兒都能馴服。
這就是現在大部分家庭對於孩子的養育觀: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那我們給你安排最好的學校,上最好的補習課,輔助你成龍。然而這樣「為子女好」的安排,實際上在一點點磨滅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如馬兒般馴服他,成為所謂的「乖孩子」。
幸運的是在這個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尼克(阿米爾汗飾演),他非常支持孩子保持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他來到學校上課的第一天,就以扮演小丑的方式出場,在課堂上帶領孩子又唱又跳,釋放了孩子的天性和童心,不再是學習的機器人。
這部片子對家庭和學校都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傳道受業解惑是老師的責任,安撫孩子的心靈、呵護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教育的本質。如果說蓄滿「愛之杯」和傾倒「情緒之桶」是遊戲力養育的關鍵,尼克老師的扮演小丑陪同孩子一同遊戲的方法,就是遊戲力養育價值觀的實踐措施。
遊戲力養育就是用遊戲和情緒理解的方式與孩子建立深層聯結,傾聽自己和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溫柔地引導孩子向上成長。聯結、內看和輕推是遊戲力養育三個實踐步驟。
1、聯結,讓孩子與你靠得更近聯結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積極關係,能被彼此感受到的情感紐帶,比如信任、接納、愛、欣賞,甚至是真誠的道歉,可以是共享快樂和歡笑的時刻,也可以是分擔煩惱和痛苦的瞬間。
當孩子拿著玩具到你身邊想要跟你玩的時候,他向你發出了聯結的邀請,這種情況是非常好的,說明孩子願意跟你靠近,他希望你進入他的世界。這種情況下你只需要花費時間陪伴孩子,跟他一同歡笑,給他蓄滿「愛之杯」。
但有些孩子喜歡自己一個人默默在角落玩遊戲,這也是很多家長擔心的情況,怕孩子內向、孤獨。這個時候你需要走到他的身邊,問問他在玩什麼,你是否可以加入。如果孩子拒絕了,不用著急,你可以在旁邊看著他玩,默默陪伴他,直至他願意與你分享他的世界。
2、內看,察覺自己和孩子的真實需求向內看意味著通過反思和自我覺察,發現最深層的養育價值觀,通過暫停避免衝動反應,找到內心深處更安靜的聲音。向內看也意味著看向孩子的內心,看到他表面行為下的感受和需求。
當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你是否非常煩惱,總是羨慕別人家孩子考試成績好,然後開始苛責自己的孩子。這種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你需要冷靜下來問問自己,羨慕別人家孩子的本質是不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活得更好?孩子不願意學習是希望跟你待久一點,還是單純地不喜歡學習?跟孩子溝通、跟自己內心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3、輕推,溫柔幫助孩子向上成長回到《地球上的星星》,當尼克老師發現伊夏有閱讀障礙,尼克老師並沒有直接在同學面前鼓勵他你可以的,而是從愛因斯坦的學習障礙的故事講到愛迪生寫不好字母卻為世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的故事,給伊夏帶來了心靈的震撼,使他重拾童心和自信,這就是輕推的力量。
四兩撥千斤是王宗嶽在《太極拳論》對太極哲學的描述,也是輕推的精髓所在。這種方式既堅定又有愛,既有指引又沒壓力,是在過度放任和嚴厲逼迫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輕推的關鍵點是把孩子帶到情緒臨界點。臨界點是一個心理位置,在這個點上,有能力面對恐懼,雖然感到害怕,但還能有所行動,至少應再往前邁一小步。
03 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之前,父母需培養自我成長型思維,教育觀與婚姻觀都需要不斷成長
《深井效應》中對童年逆境進行了詳細描述:童年逆境將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響,甚至會持續幾十年地改變他們的身體。它甚至會改變這些人的基因呈現方式,改變細胞複製的方式,大幅增加心臟病、腦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的罹患風險。
所謂的童年逆境,不僅包含身體和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對孩子的忽視或者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受上一輩的養育觀影響,你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不知不覺中會滲透著上一輩的行為方式,當你忍不住打罵孩子的時候,你回想一下是不是你的父母從小這樣對待你的?童年逆境會「多代遺傳」也是有原因的。
在閱讀完所有關於養育知識的書籍後,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迫於改變自己的孩子,改變家人的養育觀。我經常提到:以身作則,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必須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切忌你在玩遊戲的時候呵斥孩子去看書,還理直氣壯地教育他我辛辛苦苦賺錢給你上學你卻只玩遊戲不學習。
陪伴孩子一起看書,孩子在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陪伴孩子玩遊戲,孩子在歡樂的同時自己也開心,何樂而不為?在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之前,父母要先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中對成長型思維模式有詳細的描述: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中不管母親多麼疼愛伊夏,她無法改變伊夏的命運,跟伊夏一樣被強勢的丈夫安排人生,因此只能靠尼克老師拯救伊夏。然而在《神秘巨星》中,同樣不被父親重視的尹希婭,最終卻突破了阻礙成功追尋音樂之夢。伊希婭跟伊夏結局的不同之處在哪裡?答案在於母親是否有成長型思維。
1、教育觀的成長跟大多數印度家庭一樣,伊希婭的父親希望她能考個好成績,日後嫁個好人家,於是給她報了各種培訓班。但伊希婭的母親不一樣,她重視女兒的才華,重視她的興趣,女兒開心才是她的夢想,不要不是違背原則,母親會滿足伊希婭的要求,陪同伊希婭玩耍。在沒有父親關心的家庭中,母親的愛依然讓她健康成長。
她不僅頂著被丈夫家暴的壓力,給女兒買了吉他,賣了自己的項鍊給女兒買了電腦,當女兒想要讓全世界聽到她的聲音時,提議她蒙著臉唱歌,一舉成為紅遍YouTube的「神秘巨星」。伊希婭的成功因素很多,有她的天賦,朋友的幫助,伯樂的賞識,更重要的是有她母親的支持。她雖出生於落後的地區,卻有著擁有成長型思維的母親。
2、婚姻觀的成長無論伊希婭想要得到的東西,母親都會想盡辦法滿足她的要求,但是有一件事母親不贊同:那就是跟伊希婭的父親離婚。母親經常遭到父親的暴打,依然選擇依附父親而活,不願離開他。當伊希婭為母親準備好離婚文件,以為母親終於要脫離苦海,母親卻怒不可遏。
在我看來,離婚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確實是不理智的選擇。因為母親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就無法養育一兒一女,離婚能給予孩子的只能是低保的生活。由於母親對伊希婭的疼愛與支持,導致伊希婭單純地認為只要離開父親就是脫離苦海。母親的世界只有兒女,無所謂愛情,所以為了兒女,她寧願遭受家暴。
然而電影就是電影,母親最後會不顧一切跟丈夫離婚,給與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也給與觀眾一個滿意的結局。當然,在現代社會我們依舊提倡女性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當發現選擇了錯誤的人生伴侶時,依舊有勇氣和底氣抽身而出,給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
04 結言
親密的親子關係是養育的基石。
依稀記得我小學不小心考了個好成績,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電子琴,幾個畫本。爸爸工作的時候,媽媽會在旁邊聽著我胡亂地彈琴,還用欣賞的眼光看著我,。
前一個月我還跟我爸爭論,他們一直希望我好好學習,不知不覺中讓我有太大壓力。仔細回想,童年時期他們也曾盡心盡力陪伴我,全身心投入到我的童年世界。只是長大了以後,媽媽也要出去謀生,我的記憶裡面更多的是他們批評我上學抄歌詞,更關心的是我的成績。只是我內心的敏感讓我們關係越來越疏遠。
但我可以無條件信任他們,也是因為他們對我的信任,可以完完全全地做我自己,任由我去追求我的職業、愛情和自我價值。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在我成長的路上給我的愛和陪伴。
——END——
本文由@愛打機的妹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