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是生活在南極的一種動物,雖然它的生活地方離人類的居住地很遠,但隨著各種海洋館的開業,企鵝也慢慢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之中。它憨厚可掬的樣子非常受歡迎,大眾被它的體態吸引,而科學家則被它們的身世和進化之謎吸引。
企鵝是鳥類中最大的宗族,它們的頭部和鳥類非常相似,並且長有翅膀,但為什麼它們不會飛呢?
可能你看上去的企鵝行動遲緩,你以為它們可能是太長時間沒有飛而忘記這種本領了吧。企鵝表面看上去呆萌,是因為它們對人友善,沒有表現出攻擊力,一旦它們成為海洋中的捕食者,可以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遨遊,相當敏捷。
那麼企鵝原本會飛嗎?
科學家們之所以猜測企鵝原本可能會飛,或者說它的祖先是飛翔動物是因為企鵝身上有一個突出的特徵,那就是它們身上存在尾蹤骨。尾蹤骨是什麼?鳥類在飛翔時,受到氣流動力的影響,尾骨會逐漸縮短,變成一個短的骨節,科學家們稱之為尾蹤骨。最原始的鳥類到所有現代鳥類身上都有尾蹤骨,所以,既然企鵝也有尾蹤骨,那就證明它們的祖先是飛翔動物。
企鵝的祖先是誰呢?
一些鳥類科學家在研究北半球已經滅絕的海鴉時,發現海鴉的化石與南極現在的企鵝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海鴉化石有3000萬年的歷史,所以有的學者認為企鵝可能是由這些海鴉演變來,但是這些海鴉並不會飛行。所以要想找到企鵝會飛的祖先,是非常有難度的。但如果海鴉真的是企鵝的近親或者是它的前輩,那就多出了一條研究線索。但科學家並不能確定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因為它們一個位於北半球,一個位於南半球,地理位置間隔很遠,而且它們的化石几乎是在同一個時代出現的。所以要想通過海鴉這條線索來尋找企鵝的祖先,似乎有些行不通。
如果企鵝的祖先會飛翔,為什麼現在的企鵝不會飛了?是因為它們退化了嗎?
雖然科學家們並沒有順利找到企鵝的祖先,但根據企鵝很鳥類的特點,許多科學家堅信,企鵝原本是會飛的。那麼為什麼現在的企鵝沒有飛翔本領了呢?難道是因為它們退化了嗎?關於這個問題,科學界也有各有各的看法,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許多科學界充分發揮想像,提出了一些假說。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要從大陸漂移開始說起,當南極洲大陸開始漂移時,天空中的一些鳥類發現了這塊樂園,於是降落在了這片陸地上,起初它們生活得很幸福。但隨著南極洲大陸不斷向南漂移,氣候越來越冷,這些鳥類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身體構造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最終南極大陸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冰雪,一些無法適應環境的鳥類相繼死去,只有少部分順利存活了下來,後來為了繼續生存,它們只能下海捕捉食物,翅膀退化後,也就不會飛翔了。於是演變成了今天的企鵝。
雖然科學家們的假設聽上去邏輯性很強,好像沒有什麼疏漏之處。但假設畢竟是假設,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關於企鵝的進化,還是不能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