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鳥類最大的特點,除了長羽毛,應該就是會飛行了。但是有一些鳥卻放棄了飛行能力,只為更好地適應陸地和海洋裡的生活,比如鴕鳥和企鵝。
除了它倆,鳥類中還有不少叛逆者,也選擇了逃離藍天的生活,你知道都有誰嗎?

鶴鴕
鶴鴕身高可達1.8米,體重80千克,因為太重且翅膀嚴重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但奔跑和跳躍力強,這非常像我們熟悉的鴕鳥。
但鶴鴕比鴕鳥更好看,它們渾身長滿漆黑的羽毛,頭頂上有一個高高的角質冠狀物,脖子是藍色的,下巴上卻長著又紅又長的流蘇狀皮膚,有點像火雞。

鴯鶓(ér miáo)
鴯鶓是大洋洲的特產,也被稱為澳洲鴕鳥,相比鶴鴕那位花花綠綠的老兄,和非洲鴕鳥一樣更喜歡黑白灰的高級感,但它倆也有區別,鴯鶓頭比較黑,身體偏灰,鴕鳥則相反。

雖然自己長得很樸素,但它們生下的蛋卻很特別,蛋殼是墨綠色的,像是外星生物產下的,又有點像玉石,非常漂亮和罕見。

鷸鴕(yù tuó)
鷸鴕也叫幾維鳥,因叫聲kiwi的諧音而得名,是紐西蘭的國鳥,它們長著一張針管般的尖嘴,身體卻是毛茸茸的,長著蓬鬆的柳絮狀羽毛,看起來既可愛又怪異。
和前面兩位像鴕鳥的老兄不同,鷸鴕的體型要小得多,重約2千克,和一隻雞差不多大,它們雖然不會飛,但奔跑速度較快,可達10公裡每小時。

為什麼這些鳥不會飛?
這主要因為它們和會飛的鳥骨骼結構不一樣,首先是翼骨較小,其次胸部的龍骨缺失,也就是平胸,這導致翅膀和胸部的肌肉力量不夠,加上它們大多體重較重,翅膀無法做到讓身體長時間滯空,所以喪失了飛行能力。

為什麼這些鳥的翅膀和龍骨會退化呢?主要是受生存環境的影響。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尚未發展壯大,鳥類是恐龍的後代,以恐鳥為代表的大鳥迅速佔領了一些地方的大型生態位,能夠獲得更多食物,讓它們的體重進一步提升,導致它們很難飛起來。

幾維鳥則是其中的異類,它們體型不大,但因為紐西蘭樹木多,躲在地上生活反而能避開猛禽的攻擊,所以它們才生活在地上。
其實不會飛的鳥還有很多,比如已經滅絕的渡渡鳥和恐鳥,以及雞鴨鵝等家禽。雖然這些鳥因為自然環境或人為幹涉等因素,喪失了飛行能力,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在陸地和水上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