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隨著新一輪太陽活動周期25(CS25)的開始,研究人員發現近來太陽進入「鎖定」狀態,即迎來太陽活動的低潮。科學家對此感到擔憂,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道爾頓極小期的再次出現。更重要的是,太陽活動的低迷往往伴隨著全球氣溫驟降、地震乃至饑荒的出現。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地球將迎來30年小冰河期」的觀點。
通過近期對太陽的觀測,天文學家發現太陽表面活動正在急劇下降,黑子數量也表明這是近一百多年來最「黑暗」的時刻,太陽黑子的發生率僅為24%。此外,太陽磁場明顯減弱,這使得更多的高能宇宙射線進入太陽系,對地球生命產生危害。顯然,這並不是常態。
天文學家託尼·菲利普斯(Tony Phillips)表示,人類將進入有史以來日照最弱的「衰退」時期,太陽極小期正在進行中,其產生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過量的高能宇宙射線會對在軌太空人和極地旅客構成健康危害,同時會影響地球高層大氣的電化學成分,並有助於引發強閃電。但這還不是關鍵。
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則擔心,此次太陽的低潮很可能是道爾頓極小期(Dalton Minimum)的再次光顧!1790年至1830年之間,英國氣象學家約翰·道爾頓發現太陽進入了當時前所未有的低迷期。在那期間,全球性嚴寒、農作物死亡、饑荒和猛烈的火山噴發將地球變成「人間地獄」。
道爾頓極小期期間,全球平均氣溫驟降2℃,嚴重危害了糧食生產活動。1815年4月10日,印度尼西亞坦波拉(Tambora)火山發生了兩千年一遇的超級噴發,造成至少71,000人死亡。更加駭人聽聞的是,第二年七月下雪,這也讓1816年成為了著名的「沒有夏天的一年」。
此外,公元 1645-1715 年的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也有相似之處。太陽活動的衰微時間長達70年,令人難以置信。而此時也恰恰正值地球小冰河期。所以,太陽活動的低迷大概率會降低全球溫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全球變暖的發展。也有許多研究表明,低的太陽活動似乎與全球變冷有強烈的相關性。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The sun has gone into a period of 『lockdown』 which could cause freezing weather, earthquakes and famine, say scientists, The Sun, 14 Ma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