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娛樂周刊·星空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狗狗的經典作品實在太多了,有講述職業賽車手和狗狗恩佐故事的《我在雨中等你》,
有以狗狗視角展現狗和主人微妙情感的《一條狗的使命》,還有講述名為貝拉的狗狗穿越400英裡回家故事的《一條狗的回家路》,
以及經典催淚不能碰系列之《忠犬八公的故事》……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極力推薦的是11月13日要上映的關於混血犬巴克的故事《野性的呼喚》,
以及同樣是以狗狗為題材的一部去年已在迪士尼流媒體上線的高分電影《多哥》。
一人一犬, 開啟極地大冒險
狗狗巴克的野性與溫情直擊人心
《野性的呼喚》改編自傑克·倫敦的同名經典世界名著,好萊塢巨星哈裡森·福特和混血犬巴克(半真狗半電腦CG打造的)相伴冒險,演繹野性和生命的故事。
影片藉助特效與動作捕捉技術,讓充滿靈性的巴克與包括哈裡森·福特、「大表哥」 丹·史蒂文斯等在內的豪華陣容同場「飆戲」。今年2月在北美已上映,原定於今年4月國內上映,因疫情推遲到現在。
小說《野性的呼喚》自1903年出版之後,在世界影史上被多次翻拍,此次全新升級改編的同名電影延續原著中精神內核的同時,更升級打造一場充滿挑戰與成長的極地旅程——在19世紀90年代淘金熱期間,本來在大法官家裡過著養尊處優生活的大狗巴克(是一隻體型龐大、脾氣暴躁的聖伯納犬與蘇格蘭牧羊犬混血)被拐賣到阿拉斯加,成了一隻奴役狗。後來巴克成了郵遞員佩羅的郵遞雪橇隊中的一員,並且很快成了狗狗們的領袖,但電報系統的出現結束了郵遞雪橇隊。這時,巴克又遇到了新主人約翰·桑頓,約翰是一個善良的男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人一狗之間產生了堅實的友誼。然而,在一場意外中,約翰被印第安人殺死了,憤怒的巴克失去了理智,它要為自己的主人報仇。
《野性的呼喚》由《馴龍高手》導演克裡斯·桑德斯執導,奧斯卡最佳攝影得主雅努什·卡明斯基掌鏡,他與特效團隊通過真實鏡頭和虛擬鏡頭的無縫銜接,將加拿大育空地區險峻的山脈、冰凍的湖面等一一捕捉,與巴克共同探索育空這片「世界的盡頭」。(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李潔)
催淚神作!雪橇犬為救人上演生死接力
冒險題材電影《多哥》在迪士尼流媒體上線
去年年底有一部在迪士尼流媒體(Disney+)上線的冒險題材作品,是關於雪橇犬接力送血清的催淚影片,名為《多哥》(Togo),豆瓣評分高達8.8分。其實,《多哥》的故事就非常簡單,但在這段與死神賽跑的險途中,電影卻將雪橇犬多哥的勇敢、無畏與忠誠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雪橇手與雪橇犬的羈絆間勾勒出了足夠打動人心的感動。看過的網友,大都哭得稀裡譁啦。
《時代周刊》追認多哥為「有史以來最英勇的動物」
相比於《忠犬八公》《一條狗的使命》這類展現家庭中人與寵物情感的電影,《多哥》的經歷更具傳奇性。影片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諾姆市為了挽救患病兒童生命而進行的一場由狗拉雪橇接力運輸血清的真實事件。
電影的原故事發生在1925年美國阿拉斯加,小鎮突發白喉疫情,在那個年代可以瞬間奪走人的生命。然而小鎮卻沒有專門針對這種疾病的疫苗,必須要從遠在千裡的州立醫院運輸來疫苗。當時正值寒冬,大雪封路、交通中斷,當地政府只能採用狗拉雪橇接力運輸的方式來運輸疫苗。電影的主角多哥作為領頭犬與雪橇手塞帕拉肩負這場接力賽中最危險的一段。
10年前多哥曾帶領小隊獲得雪橇大賽冠軍,它雖然體格矮小,卻是一隻堅韌、勇敢、聰明的出色雪橇犬。可是多哥此時已超過了12歲,屬於雪橇犬中的老人家,體力的下降很可能讓多哥在這次冒險中喪命。為了最後一線生機,塞帕拉帶著多哥冒著寒風毅然上路。
他們翻越雪山時,雪橇隊差一點滑下懸崖葬身崖底,危急時刻領頭犬多哥奮力往回爬,帶領慌亂的狗隊成員化險為夷,也救了塞帕拉一命;穿越冰河時,冰面突然裂開,無奈之下多哥被塞帕拉拋到對岸,而多哥也不負所托使出全力,僅憑一己之力將斷裂的冰層拉近對岸,逃離危險;大雪和肆虐的寒風,讓塞帕拉已無法辨認前方的路,多哥不但成了他的腿,更成了他的眼。在抵達目的地後,多哥累昏過去,幸好下一棒接力隊伍趕到,最終將血清送到小鎮。
此次任務也讓多哥提前退休,從此陪伴在賽帕拉和他妻子身邊,直至去世。
在電影裡,多哥並沒有成為英雄,而是負責交接最後一棒的雪橇員岡納和他的雪橇犬巴爾託被錯認為了英雄,後人甚至錯為巴爾託在紐約中央公園立了一座雕塑。直到2011年,真相才被大眾知曉,2011年《時代周刊》追認多哥為「有史以來最英勇的動物」。
小時候的多哥
多哥並非天賦異稟它曾是被主人嫌棄的一條狗
電影並沒有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運輸疫苗的險途,而是採取了一主一輔的雙線敘事,在雪橇手塞帕拉臨危受命,運送疫苗的主線之外,電影穿插了多哥的成長曆程——多哥並非天賦異稟,相反他曾是雪橇手塞帕拉頗為嫌棄的一條狗。
1913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多哥(1913-1929年)誕生了。從外形上看,它瘦弱、調皮,血統不夠純正,黑棕的皮毛不夠漂亮,這些特質在男主人萊昂哈德·塞帕拉(1877-1967年)眼中是無法成為雪橇犬的缺陷。
稍微長大點後,多哥成了所有幼犬中最皮的一個,塞帕拉經營的犬舍是多哥嬉鬧的天堂,它不好好在籠子裡待著,非要挖個洞出來在塞帕拉面前跑來跑去,仿佛在示威。一氣之下,塞帕拉把它送給了朋友。但沒過兩天,朋友就把多哥送了回來。為了防止它再挖洞出來搗亂,塞帕拉在鐵籠四周的地面放了很多石塊。可一天天長大的多哥體力越來越好,「狗不停蹄」地挖了個很深的洞,又逃了出來。每當塞帕拉將他的種子選手們帶出狗舍訓練時,多哥總會想方設法出來搗亂。塞帕拉要氣瘋了,直接把它鎖進了工具房裡。可多哥太聰明,又從煙囪通道鑽了出來。塞帕拉忍無可忍,乾脆把這個惹事精送給了一位貴婦。可惜,他估錯了多哥的執拗,幾個星期以後,多哥竟然撞碎貴婦家緊閉的窗戶逃了回來。自此,塞帕拉不再想著把它送走,不過他和他的雪橇犬隊伍還得繼續忍受多哥的調皮。還好,這種「容忍」在多哥8個月大時的一趟遠行徹底改變。
那天, 塞帕拉應主顧要求,需要出趟遠門,多哥跟隨而去,也是這趟遠行讓塞帕拉發現了多哥的天賦。當繩索掛在多哥的脖頸上,它開始變得嚴肅而認真,它拉緊繩子沿著正確的軌跡前進。儘管它還青蔥年少,它的第一次「行伍」之旅還是驚掉了塞帕拉的下巴——它展現出來的爆發力驚人,竟一鼓作氣跑了75英裡。塞帕拉不由得讚嘆:這簡直就是難得一見的小神童啊!它天生的領導力可不正是他尋覓良久的嗎?也正是由此開端,多哥的優秀逐漸展露,誰能想到,一隻不被看好又調皮的狗,卻潛力無限,天生就是雪橇團隊的首領,有著很好的判斷力和執行力,並且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震驚世人的壯舉……
在穿插了一段幽默又不乏溫情的多哥成長記後,再面對這段艱難兇險的送藥之路時,電影自然而然的便能讓人帶入更多的感情。正是在這樣的生死之交中,電影所展現的情感內核其實早已超出了普通的人寵之情,多哥與塞帕拉帶給觀眾的感動並不只是狗狗的忠誠與勇敢,而是一種雙方都將彼此當作夥伴的認同。正如結尾處,塞帕拉所說的那樣:「我總以為多哥是為雪橇而生,最終才發現,它一直是為我而生。」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