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喚》影片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同名小說,影片的主人公巴克,它不是人,而是一隻狗。一隻狗的命運能有多坎坷?而它又是怎麼逆襲的呢?我們一起看看。
巴克是米勒法官家的一隻愛犬,一直生活在美國南部加州一個溫暖的山谷裡。它的父親是一隻聖伯納(瑞士雪山的救護犬),它的母親是蘇格蘭牧羊(能和狼戰鬥)。米勒法官很富有,他在山谷裡有所很大的房子,裡面有很多的馬夫和傭人。在這個鎮上,巴克簡直是大王,走路橫衝直撞,就算撞到了人,別人也會說,噢,是米勒法官家的巴克。
從小生活在溫室環境中,得到全家人寵愛的巴克,偶然間被偷著拐賣到美國北部寒冷偏遠、盛產黃金的阿拉斯加。它的命運從此發生轉變,從天上到地下的轉變。由南到北的拐賣途中,巴克受到了棍棒的鎮壓,他逐漸明白,他不再是米勒法官家的愛犬,只有服從才能活下去。
一直生活在溫暖南方的巴克踏上阿拉斯加時,那裡飄著雪花,它好奇,它從未見過,它走路還沒有改掉之前在鎮上的毛病,橫衝直撞,這次撞到了一個老伯,老伯匆忙趕路沒注意被撞掉了一個口風琴(這是他兒子的遺物,對他很重要)。巴克看到了,叼起來還給老伯。
巴克被拐賣後第一個主人是佩羅特,他性格溫和,是一位郵差,負責南部與北部的郵件送達。那時候南北部之間還沒有通電報,往來信件是郵差趕著由狗拉著的雪橇隊運送。巴克加入了雪橇隊。
初來乍到的巴克還沒有掌握拉雪橇的技術,也不會注意團隊的配合,甚至在拉雪橇途中因為看路邊的一隻美麗的白兔而分神,而失腳讓整個隊伍滑下山坡。好在巴克很聰明,進步很快,逐漸融入了隊伍,適應了新的環境。
在領隊狗哈士奇搶其他狗的晚餐時,巴克將自己的晚餐讓給了被搶的狗。在一次郵差在冰上探路時不慎落入冰窟時,巴克迅速反應從暗流湧動的冰下成功救出了她。
是的,巴克勇敢忠誠,還有最可貴的一個品質——善良。
就這樣,巴克慢慢得到了認可和偏愛。因為一個隊伍只能有一個首領,領隊狗哈士奇對他一直有敵意。
有一天晚上宿營時再見到那隻白兔,巴克就跑去調戲人家,上演霸道總裁戲碼,把白兔叼在嘴裡,卻不咬它,並且放了它。這時突然殺出一個敵人,擔心巴克搶領隊狗置的哈士奇咬死了那隻兔子,而且對巴克大打出手,就在被打的奄奄一息時,痛苦和挫折喚醒了巴克內心深處的獸性和鬥志,這種來自靈魂的呼喚讓巴克重新站了起來,爆發力量,一招制敵,戰勝哈士奇而贏得了雪橇狗群中的頭把交椅。成為領隊狗的巴克帶隊伍一路向前,雪橇隊的速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有一次雪橇隊出發時,有位老人想寄信遲到了,佩羅特說老人應該在他們出發前來辦理,巴克卻停下來,它認識這位老伯,就是丟口風琴的那個人。它接下了老伯的信。老伯也認出了巴克,和它打了招呼。
有一天在經過雪山時發生了雪崩,佩羅特讓巴克直走想靠速度穿過峽谷,這時巴克內心深處動物的直覺和靈感再次被觸發,它毫不猶豫的拐彎衝進了山洞,用最短的距離穿過了峽谷,巴克用來自祖先的呼喚和敏銳的直覺救了所有人。最終及時準點到達了目的地,贏得了等待信件人們的掌聲與歡呼。
然而好景不長,佩羅特得到通知南北部要通電報了,解散了雪橇隊,巴克再次面臨被賣的命運。哈爾是巴克的下一個主人,他是一個沒有智慧的淘金者,他對金子的追求簡直到了瘋狂程度。他讓狗們日夜不停地拉雪橇,即使疲憊不堪也要繼續向前跑。
當殘暴的哈爾將巴克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那位老伯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它。老伯叫約翰,失去了兒子和老伴,是位獨居老人,他對巴克非常的細心,充滿愛意,巴克也將它的愛同饋給約翰先生。
因為約翰兒子是在無人地帶消失的,約翰決定去追尋自己兒子的腳步。巴克跟隨他到了地圖以外的無人世界,過了一段開心安寧的日子,過去的痛苦逐漸被治癒了。
約翰意外淘到了金子,巴克也越發頻繁地聽到了祖先的呼喚,找到了它的同伴(狼群)。因為約翰,巴克一直和狼群保持著距離。約翰意識到巴克已然找到了自己的家園,也決定離開。就在這時哈爾淘金不成卻洩憤尋仇殺害了約翰,這天晚上巴克沒在,它和狼群在一起,當它回來報仇後,內心徹底打碎了對於人類社會的留戀,從而促使巴克堅定決心,走向荒野,回歸自然,成為一隻真正的狼。
故事大體就是這樣,相對小說描述畫面更加殘酷,更加血腥而言,影片拍得比較溫情。
有人認為,這是一條狗的故事,但我覺得,這是關於生命力的故事。它是一隻富家狗,被寵得不像樣子,它不太聽從主人的命令,只是聽從自己的本能。巴克繼承了父母的基因,體格龐大,不畏嚴寒,對待事物寬容、善良,面對命運的轉折、尊嚴被踐踏,它懂得隱忍,堅韌、厚積薄發。它走了多遠的路,才找到了自己的家。
「巴克, 它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歸處。我的歸處,又在何方呢?」 可能,去向何方,和為何要去,這兩個問題,早就譜寫在每個生命的血液裡。我們總是在用一生的奔跑,跑過極寒和暖春,去探索自己的想要奔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