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引力波:一百年的夢

2021-01-09 科學網

 

傳言是真的。經過十多年的探尋與數月的推算之後,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發現了引力波存在的證據。信號來自於距離地球400百萬秒差距(13億光年)的兩個黑洞的碰撞。

「這就像科學史上的一次『登月計劃』——我們做到了,我們登上了『月球』。」物理學家、LIGO實驗室執行主任戴維·賴茨2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

LIGO是由美國主導建設的兩個引力波探測器,觀測臺站分別坐落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10多個國家超過1000名科學家參與了這個搜尋引力波的項目。近日,《自然》雜誌通過圖片形式闡釋了追蹤物理學上這一最神秘「獵物」的歷史進程。

1916年,在系統闡述其廣義相對論(該理論認為引力是大質量天體周圍發生的時空扭曲)之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當一個天體晃動時會發生什麼。相對論發表第二年,他指出了該問題的答案,認為時空會產生漣漪,形成「引力波」,並以該天體為核心以光速向外擴散。他和其他物理學家隨即開始了爭論:預測的引力波是否存在,或者它僅是新數學推論結果造成的人為現象。愛因斯坦本人也曾先後若干次改變立場。

「愛因斯坦最終成功了。」LIGO創始人之一、物理學家Kip Thorne在談及LIGO發現時空漣漪時如是說,他表示該理論為確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幫助。

馬裡蘭大學學院市分校物理學家約瑟夫·韋伯認為,引力波確實存在。1969年,他宣布用自己發明的一個探測器—— 一個約兩米長、直徑約1米寬的鋁製圓柱體——發現了引力波,當該探測器受到引力波撞擊時會產生「振鈴效應」。然而,他的研究結果卻未能得到複製,而且該結果最終除了其本人以外,幾乎遭到了所有物理學家的反對。儘管如此,他的研究依然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員加入到引力波探測的隊列之中。

得到更加廣泛認可的一項發現來自於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約瑟夫·泰勒及其研究生羅素·赫爾斯。兩人於1974年發現了首顆脈衝雙星,並將其命名為PSR B1913+16。它由在近距離軌道上相互作用的兩顆中子星構成,而且它們在以愛因斯坦理論預測的精確速率向內呈螺旋狀運行——表明引力波可能在帶走它們的能量。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觀察到引力波的間接證據,並讓赫爾斯和泰勒摘得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其獲獎原因是:「因為發現了新的脈衝星種類,該發現還開啟了引力波研究的新可能性。」

當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遞交了利用雷射幹涉測量技術尋找引力波的大型探測器計劃後,很多研究人員表示強烈反對。他們擔心該項目可能會分走對其他研究的大量資助,而且還可能會一無所獲。但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1990年依然批准建設LIGO,並在1992年為該實驗的「雙胞胎」探測器進行了選址,即華盛頓州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相關設施於1999年竣工,並從2001年開始收集數據。2010年,在該探測器因為升級原因關停之前,尚未發現任何線索。

2014年,南極天文臺BICEP2合作團隊宣稱,發現引力波存在的一種不同證據。BICEP2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了「B模式」——由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原初」引力波發出的微弱微波信號。但是相關分析隨後被證明是錯誤的:該信號是太陽系星際塵埃粒子形成的產物。

經過大規模升級後的LIGO在2015年9月開始首次觀測,與未升級之前相比,它具有在更大宇宙範圍內探尋引力波的能力。今年1月,更加先進的LIGO完成了首輪觀測任務。

2月11日,來自LIGO團隊的科學家宣布,首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

據介紹,在2015年9月14日正午前,位於德國漢諾瓦馬普學會引力物理研究所LIGO團隊的科學家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信號:類似一隻鳥兒的啁啾聲,且螺距迅速遞增的一種聲波。科學家曾就這個信號可能如何出現進行過預測。

在即將發表於《物理學評論通訊》的新研究中,科學家表示探測到的是由黑洞合併產生的一個時間極短的引力波信號——後來被命名為GW150914,持續不到1秒。它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於當日抵達地球,被剛改造升級的LIGO的兩個探測器以7毫秒的時間差先後捕捉到。

據研究人員推測,兩個黑洞合併前的質量分別相當於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合併後的總質量是62個太陽質量,3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釋放,釋放的峰值能量比整個可見宇宙釋放的能量還要高出約50倍。

「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LIGO發言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家Gabriela González說。她表示,此次發現只是一個開始。當前,相關工作正在兩個LIGO觀測臺展開,其目的是在新的觀測開始之前(可能在今年夏季),提升兩個探測器的觀測能力,探測到更多引力波信號。(馮麗妃)

 


 

▲1990年,LIGO來了!

華盛頓州漢福德LIGO觀測臺 圖片來源:LIGO Laboratory


 

▲1916年6月,愛因斯坦預測宇宙中存在引力波。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1969年6月,約瑟夫·韋伯宣稱探測到引力波。 圖片來源:VOLKER STEGER


 

▲1974年,首顆脈衝雙星將引力波發現向前推進了一步。 圖片來源:NASA


 

▲2015年9月,升級後更加先進的LIGO。圖片來源:LIGO Laboratory


 

▲2016 年2 月,LIGO 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圖片來源:Chris Maddaloni

 

▲2014年3月,南極BICEP2天文觀測臺合作團隊宣稱發現原初引力波。 圖片來源:Steffen Richter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LIGO創始人之一Rainer Weiss用一個道具解釋引力波如何拉伸及壓縮時空結構。


 

▲「愛因斯坦最終成功了。」物理學家、LIGO創始人之一Kip Thorne說。

 


 

▲2015年9月14日正午前一點,位於德國漢諾瓦馬普學會引力物理研究所LIGO團隊的科學家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信號。上表對比了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LIGO設施探測到的信號,以及科學家就這個信號可能如何出現所作的預測。

《中國科學報》 (2016-02-16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引力波百年預言成真:傾聽宇宙的「聲音」
    在這位大科學家提出引力波的預言百年之後,科學家11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人類第一次能夠「聽」到宇宙的「聲音」。合併所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於2015年9月14日抵達地球,被LIGO的兩個探測器以7毫秒的時間差先後捕捉到。  「我們能夠『聽見』引力波,我們能夠『聽見』宇宙,這是引力波最美妙的事件之一。我們將不僅『看見』宇宙,我們還將『傾聽』它,」她在記者會上介紹。  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如同石頭被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
  • 一百年了,引力波還在教科學家做人#黑洞
    最近又出了個物理學大新聞,當年發現引力波的超大實驗儀器ligo發現了一個極其奇怪的引力波信號。這個信號告訴我們,要麼是我們現在的黑洞理論有問題,要麼就是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從未觀測到過的,也沒有任何理論預言過的新型奇怪天體。那咋回事呢?
  • 綜述:引力波物理
    2017年8月17日位於美國的LIGO和位於義大利的Virgo又聯合探測到了雙中子星併合的引力波,開啟了多信使天文學的新時代。引力波的探測為人類探索宇宙的深層次奧秘提供了新的手段。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對引力波探測作出傑出貢獻的三位美國物理學家。 無論是輔助引力波實驗數據的處理還是通過引力波研究基礎物理問題,都需要我們對引力波源有系統、深入的理解。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它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預言,為人類...
    巴裡·巴裡什領導了LIGO建設及初期運行,建立了LIGO國際科學合作,他把LIGO從幾個研究小組從事的小科學成功地轉化成了涉及眾多成員並且依賴大規模設備的大科學,最終使引力波探測成為可能。印證愛因斯坦百年預言時間和空間會在質量面前彎曲,時空在伸展和壓縮的過程中,會產生振動傳播開來,這些振動就是引力波。
  • 100多年前的預言被實現,科學家研發引力波神器,專門接收引力波
    但是這偉大的一萬年時間放在宇宙的長河中,也就好比我們一天時間裡的一秒鐘而已,轉瞬即逝。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則是短上加短,只有幾百年的時間。在科技急速發展的這一百年間,我們實現了許多零的突破。其中就不得不提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為廣大宇宙探索者提供了明確的研究方向。
  • 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新聞專題-科學網
    其二,過去的天文學基本上是使用光作為探測手段,而現在觀測到了引力波,便多了一種探測方法,也許由此能開啟一門引力波天文學。此外,大爆炸模型,以及黑洞等發射的引力波,都是建立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如今真正探測到了理論預言的引力波,就能再次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 告訴你引力波到底是啥!
    到底什麼是引力波??差評君看到了一個不錯的視頻(來源:微博 @柴知道),結合裡面的內容和一些別的材料,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引力波~一百年以前,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推翻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一百年來,廣義相對論不停地被各種觀測到的現象驗證,可以說是最接近宇宙真相的理論了,但是引力波的預言以前始終因為觀測技術有限,沒有被證實。
  • 引力波搜尋再添大手筆—新聞—科學網
    儘管已經非常古老,但可能仍保留著甚至更早之前發生的「故事」,尤其是可能有引力波的印記。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將一種跟電磁波一樣的波動稱為引力波,是時空曲率的擾動以行進波的形式向外傳遞。 為了尋找這些波,科學家啟動了西蒙斯觀測臺。這一耗資4000萬美元的望遠鏡項目,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由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非營利組織西蒙斯基金會資助。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諾貝爾獎得主北師大講述引力波—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12月19日,2017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雷納·韋斯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基普·索恩來到北京師範大學,參加由未來論壇和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聯合主辦的第36期理解未來講座,為師生們講解引力波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此外,歐洲的空間引力波項目eLISA和日本的地下幹涉儀KAGRA 的研發與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   1、這一發現填補了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的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愛因斯坦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誕生之初產生的一種時空波動——原初引力波——的存在。
  • 引力波知多少
    【每日科技網】引力波的發現為廣義相對論劃上了完滿的句號。我們知道,廣義相對論預言了許多現象,一百年來,被預言的引力波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例如,2015年有科學家曾宣布,架設在南極的一個望遠鏡上捕捉到了引力波的蹤跡,但隨後卻被認為信號系塵埃幹擾所致。
  • 電磁波和引力波
    那段過程中,雙星系統將發射出巨大數量的引力波。對於宇宙中發生的此類事件,天文學家們已經研究很長時間了,事實上,1947年,在歐洲的華人物理學家胡寧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的輻射阻尼》一文中,就最早對雙星系統的引力輻射效應作出了理論證明【5】。1975年,兩位學者從觀測雙中子星相互圍繞對方公轉的數據,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6】,並因此榮獲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自2015年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之後,引力波這一概念基本認識已經深入人心。雖然人類運動能產生引力波,但是是微乎其微,是絕對不能被探測到的。 引力波對於多信使天文學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這一問題,張冰教授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解釋:比如說我們過年了放煙花爆竹,我們可以看美麗的煙花,聽到爆炸的聲音,還可以聞到煙花的氣味,這樣才能全面感受節日氣氛。電磁、引力波和中微子也可以理解成不同感官,就像視覺、聽覺和味覺。
  • 專家解析中國引力波探測設想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研究員蘇萌介紹說,一旦宇宙中某個地方產生了引力波信號,就好比大功率擴音喇叭在宇宙的某個角落喊一嗓子,這種時空的「震蕩」會以引力波的形式在宇宙間幾乎毫無阻力地傳播。如果離地球足夠近,就可以用「引力波天線」接受這些訊號。就像地球上時不時發生地震一樣,只要我們有一個好的「地震儀」就能探測到這些微乎其微的震蕩。
  • 引力波「捕手」將出現,它能捕捉引力波
    1916年,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到一個神秘的詞——引力波。什麼是引力波呢?在愛因斯坦的預言中,愛因斯坦表示,引力波就是時光彎曲中的漣漪,它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開始,以點為中心向外不斷輻射傳播信息和能量。
  • 史上精度最高:引力波是如何探測的?
    1引力波:刷爆的新聞    【中關村在線原創】春節期間,LIGO,也就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新聞刷爆了所有的媒體,完美的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以前廣義相對論的最後預言。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然而,他們一定會仔細玩味,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引力波信號的那一年,恰恰是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一百周年整;而宣布這一探測的年份,又恰恰是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得出引力波的一百周年。即使在黑洞併合這樣極強的引力場條件下,觀測得到的引力波演化也和廣義相對論的預言高度吻合。在現代物理學裡,很少能看到這樣一個理論經歷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了。
  • 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析,百年夢輕鋼別墅前景
    你是否想要投資又沒有把握,關於你們的這些顧慮和輕鋼別墅未來發展,百年夢輕鋼別墅就從客觀因素和主管因素,來分析一下輕鋼別墅未來是否會流行。主觀因素:百年夢輕鋼別墅擁有60餘人的大牌設計師團隊一對一為您定製方案,16000+款不同別墅風格資料庫系統自動匹配,3D數字別墅全景預覽,在外觀上很好看。
  • 科學網—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
    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