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精度最高:引力波是如何探測的?

2021-01-17 中關村在線

1引力波:刷爆的新聞

    【中關村在線原創】春節期間,LIGO,也就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新聞刷爆了所有的媒體,完美的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以前廣義相對論的最後預言。關於引力波的科普這些天已經足夠多,就不再贅述,這裡就來說說這個天文臺那部分:什麼是雷射幹涉?這種技術怎麼測量引力波?價值6.2億美元的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密的設備到底什麼樣?


引力波:刷爆的新聞

    波的幹涉現象算是高中物理的內容。很多人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會拿著盛水的器皿,以及兩個點同步擊打水面的設備,來給大家看看兩個同頻率的波紋幹涉後的圖形。


水波幹涉圖案,用來理解波的幹涉


楊氏雙縫實驗的原理


實際看到的幹涉條紋

     更進一步,大學物理會講解更多的關於更短波長的幹涉:光。因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傳播的時候也有幹涉的現象存在。最為著名的就是楊氏雙縫試驗,大學裡面的物理實驗室會演示這個現象。在觀察側面看到的結果,就是明暗相間條文。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不定期更新,跟我們一起漲姿勢

    光的幹涉,當產生半個波長相位上的變化,幹涉條紋也會變化,我們知道光的波長只有幾百納米,這是精密測量的理論基礎。

2LIGO的高精度從何而來

LIGO的高精度從何而來

    天文上的單位,數字都特別大,但是引力波又往往很小。比如以地球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波只有200瓦,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數字,而這200瓦在以光年計的距離尺度上,會微弱到幾乎不可測量。這和我們看不到很多星星發出的微弱到光,必須藉助望遠鏡一樣。


LIGO的原理

    因此,要探測到引力波,就有兩個條件:1,輻射出來的引力波到達地球的時候信號依舊足夠強;2,探測引力波的設備要足夠精密。事實上,LIGO的精度極高,能探測到千分之一個質子直徑尺度上的變化,這是因為只有這個精度,才能探測到「很強」的引力波。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1米尺度上的變化。


LIGO的兩個臂,每個長度4公裡

    引力波如何探測?上面這張圖就是LIGO的一個天文臺,可以看到有兩個相互的垂直的臂,它們每個臂的長度有4公裡,大功率雷射器發出的很純的雷射,在裡面要反射50次左右。為了儘可能的抵消熱變化帶來的誤差,這兩個臂裡面要抽成真空度極高的真空,內部的大氣壓只有10的-12次方。


LIGO內部,相當複雜與精密,科研人員的裝逼酷似英特爾無塵車間的工作人員



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來自兩個不同的觀測站,有極高的相似度,並於預言相符合

    抵消掉這些因素,由於兩個臂是垂直的,因此對於引力波,會產生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上不同的影響,哪怕這個影響遠小於質子的直徑,這些變化導致雷射幹涉的條紋就會發生變化,被儀器記錄下來。


3簡單的原理

簡單的原理

    LIGO用的是什麼?其實是幹涉儀。這種設備誕生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其中一種叫做麥可孫幹涉儀的設備原理如下面的圖。


麥可孫幹涉儀


麥可孫幹涉儀的原理


氦-氖雷射經過麥可孫幹涉儀後產生的幹涉紋

    可以看到雷射經過半透膜的變化後,光路會一分為二,當有了引力波的時候,光程差會發生變化,產生幹涉條紋的變化。麥可孫幹涉儀誕生之初就推翻了當時物理學界的一個所謂的概念:以太,因為不同方向上的變化不會導致幹涉條紋的變化,也就不存在所謂的以太風。


法布裡-珀羅幹涉儀


法布裡-珀羅幹涉儀的原理


法布裡-珀羅幹涉儀的幹涉圖樣

    當然,除了麥可孫幹涉儀,LIGO還用法布裡-珀羅幹涉儀,下面的是它的原理圖。這種幹涉儀在LIGO中的作用是存儲毫秒量級上的光子,形成多次反射,進而提升LIGO的精度。而事實上,LIGO目前也沒有達到最初設計的精度,只是初代LIGO的升級版本,因為這種高精度的設備是90年代後才逐步開始有的,LIGO的精度要進行最後的升級之後,到2021年才能達到最終的理想精度。

4太精確了怎麼分析數據?

太精確了怎麼分析數據?

    由於LIGO的靈敏度極高,因此我們人從旁邊走過,或是氣溫的變化引起管道微觀尺寸上的變化,也會引起如此精密的設備產生波動。為了消除這種誤差,LIGO雖然名字上是一個天文臺,但是其實是兩套設備……


LIGO兩套設備相距3000公裡,建造方是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加州理工以及麻省理工

    這兩套一樣的設備,分別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利文斯頓和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兩者之間的距離大約為3000公裡。它們採集到的數據會被同時送到超級計算中心進行數據分析。如果我影響了華盛頓那臺LIGO,顯然不會影響路易斯安那州那臺,因此通過軟體上的數據算法,可以過濾掉大量無關的數據,進而去蕪存菁。


LIGO需要等待超強引力波輻射的機會,這次恰逢兩個黑洞合併

    但依然需要等待機會。我們之前說過,需要足夠強的引力波。這次公布的結果就是兩個黑洞合併之後,產生了質量上的虧損,進而輻射出超前的引力波。這次的兩個黑洞,虧損了3個太陽質量,轉化成引力波,才被探測到。知道原子彈原理的人都知道,能量來自質量虧損,然後由質能方程得到釋放的能量有多大。人類歷史上造出的最大氫彈,前蘇聯的沙皇氫彈,也不過27噸,可以想像3個太陽質量的巨大能量有多大。但這麼大的能量,傳輸13億光年到了地球,依舊需要LIGO這種超高精度的設備,而產生的引力波帶來的影響,只有1個電子直徑的長度。

5百年理論的世紀驗證

百年理論的世紀驗證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通常理解都是文字表面上的,但是事實上是艱深的數學公式。而如同我們的X平方=4,X=2,引力波其實是相對論方程的一個解。


重力透鏡現象


重力的透鏡現象,被稱之為愛因斯坦環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如此的不可思議,以至於理論與實際的驗證持續了百年。由於重力的透鏡效應可以通過天文觀測觀察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實際觀測的圖片,上面就是光線如何被重力影響改變的原理以及實際拍攝到的愛因斯坦環。


愛因斯坦之後,還沒有如此成就的偉人出現,帶領全人類科技進步

    只是這百年前的理論預言中的引力波,後人通過一個世紀的努力,不斷的改良探測設備的精度,最終實現了可靠、可信的觀測數據,證明了理論物理的偉大,同時試驗物理學家也給我買打開了觀測這個世界的另外一個窗口。


愛因斯坦當年相對論的手稿

    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很少寫公開信。這次引力波的發現,MIT校長的公開信中提到:"我們今天慶祝的發現體現了基礎科學的悖論:它是辛苦的、嚴謹的和緩慢的,又是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沒有基礎科學,最好的設想就無法得到改進,「創新」只能是小打小鬧。只有隨著基礎科學的進步,社會也才能進步。"

    相比LIGO這種耗資巨大的基礎科學研究項目以及取得的卓越科研成果,再回頭看IT屆的領袖們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一個個襯衫T恤衫牛仔褲講PPT的所謂領袖們嘴裡輕易蹦出的「顛覆」與「變革」,你一定會發出會心一笑。

相關焦點

  • 史上精度最高:引力波是如何探測的?(全文)_辦公列印評測試用...
    ;2,探測引力波的設備要足夠精密。事實上,LIGO的精度極高,能探測到千分之一個質子直徑尺度上的變化,這是因為只有這個精度,才能探測到「很強」的引力波。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1米尺度上的變化。
  • 引力波探測新徵程!我國成功發射「天琴一號」引力波探測項目首顆...
    為什麼要去太空探測引力波?   2015年9月,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也就是我們熟悉的LIGO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那麼既然已經證明了在地面上能夠探測引力波,我國的天琴計劃為何選擇利用衛星在宇宙空間內探測引力波呢?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太極一號」有何亮點,目前運行情況如何?聽聽專家怎麼說。時空漣漪如果盤點近年來科學研究的熱點,引力波是其中一個。2012年,科學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中發現神秘的上帝粒子,這表明人類對基本粒子的認識邁出了新的一步。至此,粒子標準物理模型所預言的61種基本粒子幾乎都已找到,除了目前唯一的例外——引力子。
  •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
    國際天文學界表示,去年5月21日用LIGO和Virgo兩臺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一個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科學家認為這個巨大的黑洞... 國際天文學界表示,去年5月21日用LIGO和Virgo兩臺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一個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
  • 如何探測引力波?
    【陳孝良:人類可以「聽到」的引力波】 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9月14日5時51分,位於利文斯頓的探測器首先傳出撞擊聲,7毫秒後,漢福德的探測器也傳出撞擊聲。這意味著有引力波傳到了地球,並被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兩臺孿生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
  • 王建宇:探測引力波 中國有「神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近年來,引力波探測成為太空探測的熱點,已有多個國家紛紛啟動探測計劃。他說,第一步是在2019年發射「太極一號」單星,目標是驗證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第二步是到2024年發射「太極二號」雙星,目標是日心軌道高精度控制與星間高精度幹涉測量關鍵技術;第三步是到2032年發射「太極三號」三星,目標是率先探測到中低頻段引力波。
  • 太極一號:中國第一顆空間引力波探測衛星定名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也是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現在,這顆衛星終於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太極一號」。
  • 如何探測引力波留下的「記憶」
    利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室女座幹涉儀(Virgo)這樣的設備,天文學家可以探測到那些強度足以「波及」地球的時空漣漪。當引力波通過宇宙空間時,會留下某種「記憶」,即時空的永久彎曲,而對這種現象的探測或許很快就能實現,這將使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更進一步。
  • 人類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黑洞碰撞引發-人類,引力波,黑洞,探測...
    此前,人類從未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科學家僅通過對一個雙星系統的觀測——兩顆雙中子星相互圍繞著對方公轉——得到了引力波存在的間接證據,並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後,人們一直孜孜以求,科學界也有多種探測引力波的方法和設備,但一直無所斬獲,直到去年LIGO升級後(註:LIGO於2001年正式投入觀測,2010年關閉,開始進行升級改造。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天琴一號」是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根據規劃,「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2016年初,美國LIGO地面引力波探測裝置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找到了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拼圖,掀起引力波探測研究的熱潮。三名參與LIGO項目的科學家因為對引力波觀測的貢獻,榮獲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地面裝置探測引力波的同時,天琴計劃將在太空中伸出觸角,探尋引力波的信號。
  • 一起了解中國版引力波探測計劃:中山大學「天琴計劃」
    如同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預言了電磁波一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由於產生引力波的條件極其苛刻,人工手段很難產生能夠被探測到的引力波。自然界中,相互繞轉的緊湊雙星系統、大質量天體的碰撞合併、超新星爆發等極端事件都能產生較強的引力波。但這類波源通常或者離地球很遠、或者出現的機率很低,使得引力波的直接探測成為一個極具挑戰的世紀難題。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原標題: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流滿面?)
  • 從引力波到伽馬暴探測——記在GECAM衛星發射之時
    宇宙線觀測站往往建在數千米高的地方,以探測簇射形狀發展最大的狀態。引力波是近幾年才發現的「新信使」,它的信號極其微弱,所以很難被探測到。直到人類在探測技術上有了突破才讓我們能有機會一睹引力波的芳容,2015年9月14日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第一個引力波信號。
  • 用脈衝星高精度的計時觀測探測引力波
    這是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和黑洞的碰撞與併合過程。這個重大發現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新窗口,意味著引力波天文學時代的到來。 2017年8月17日,LIGO探測到GW170817的引力波信號,並觀測到電磁波的對應體,發現引力波來自兩個中子星的併合,首次實現天體的引力波和電磁波的多信使觀測。
  • 來自中子星併合的引力波
    1916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廣義相對論的其它預言如光線在引力場中彎曲、水星近日點進動以及引力紅移效應都已獲觀測驗證,唯有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告訴」時空怎樣彎曲,而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當物質的分布隨時間而變化時,就有可能產生引力波這種「時空漣漪」。
  • 揭秘引力波背後:如何理解它 怎樣具體探測?
    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spacetime tells matter how to move; matter tells spacetime how to curve恩,很簡單吧,廣義相對論就是具體說了時空是告訴物質怎麼運動~以及~物質是讓時空怎麼彎曲的這麼一個理論。
  • 我國發射「天琴一號」衛星 從太空探測引力波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伴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升空,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引力波如何打敗三體人
    11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引力波算是科幻小說比較常用的大殺器。《三體》中,羅輯靠引力波天線與三體世界建立了恐怖平衡,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人類。  《三體》中引力波天線的職責是在三體人試圖對人類進行攻擊時廣播三體星系的坐標,使得三體人被被黑暗森林打擊消滅。
  • 中科院引力波探測路線圖 太極計劃」將探測黑洞奧秘
    中科院引力波探測路線圖 太極計劃」將探測黑洞奧秘時間:2016-06-06 07:56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科院引力波探測路線圖 太極計劃將探測黑洞奧秘 今年2月,美國科學家首次證實引力波存在,在中國網際網路上颳起了一股旋風,民科郭英森走上了風口浪尖。
  • 科學網—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
    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