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測引力波?

2020-12-06 科學網

【陳孝良:人類可以「聽到」的引力波】

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9月14日5時51分,位於利文斯頓的探測器首先傳出撞擊聲,7毫秒後,漢福德的探測器也傳出撞擊聲。這意味著有引力波傳到了地球,並被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兩臺孿生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

下圖顯示了GW150914的頻率在0.2秒內從35赫茲迅速增加到150赫茲,時間相差7毫秒,這個時間差與光或者引力波在兩個探測器之間傳播的時間一致。

35赫茲到150赫茲,這個頻段實際上是人類可聽到的低頻聲音,所以才會在雷射幹涉探測中產生上述類似撞擊的聲音出現。LIGO給出了這個信號片段。但是,用手機喇叭和耳機播放的朋友們就別嘗試了,這個頻段普通手機喇叭和耳機是很難播放出來的,需要接到一個專業音響系統中才能感受到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喜悅!【閱讀原文】

【嶽東曉:黑洞狂舞之聲——引力波暢想曲】

19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韋伯 (Joseph Weber) 設計了一組實驗,通過觀測金屬鋁圓柱體的振動來觀測引力波。

韋伯的努力鼓舞了後繼者。

 

LIGO是一個L型的雷射幹涉儀,L型的每個臂長為4公裡,裡面抽成超高真空。建造這麼個觀測站耗資數億美元,每年運行費用數千萬。從2002年建成後運行8年,一直沒有探測到引力波。經分析總結之後,認為必須升級提高靈敏度。於是又投入數億美金,進行升級改造。終於非常肯定地探測到了引力波。

這次LIGO探測的引力波最大的信號為十萬億億分之一。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探測器的臂長是4000米,這個長度的十萬億億之一是400億億分之一米,而一個氫原子的半徑約為400億分之一米。也就是說,LIGO探測到的長度最大變化只有一個氫原子半徑的一億分之一。其效應如此之小,引力波的概念愛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到今天才被探測到也就並不奇怪了。【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探測引力波留下的「記憶」
    利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室女座幹涉儀(Virgo)這樣的設備,天文學家可以探測到那些強度足以「波及」地球的時空漣漪。當引力波通過宇宙空間時,會留下某種「記憶」,即時空的永久彎曲,而對這種現象的探測或許很快就能實現,這將使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更進一步。
  • 史上精度最高:引力波是如何探測的?
    1引力波:刷爆的新聞    【中關村在線原創】春節期間,LIGO,也就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新聞刷爆了所有的媒體,完美的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以前廣義相對論的最後預言。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原標題: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流滿面?)
  • 中科院引力波探測路線圖 太極計劃」將探測黑洞奧秘
    中科院引力波探測路線圖 太極計劃」將探測黑洞奧秘時間:2016-06-06 07:56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科院引力波探測路線圖 太極計劃將探測黑洞奧秘 今年2月,美國科學家首次證實引力波存在,在中國網際網路上颳起了一股旋風,民科郭英森走上了風口浪尖。
  • 揭秘引力波背後:如何理解它 怎樣具體探測?
    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spacetime tells matter how to move; matter tells spacetime how to curve恩,很簡單吧,廣義相對論就是具體說了時空是告訴物質怎麼運動~以及~物質是讓時空怎麼彎曲的這麼一個理論。
  • 王建宇:探測引力波 中國有「神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近年來,引力波探測成為太空探測的熱點,已有多個國家紛紛啟動探測計劃。他說,第一步是在2019年發射「太極一號」單星,目標是驗證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第二步是到2024年發射「太極二號」雙星,目標是日心軌道高精度控制與星間高精度幹涉測量關鍵技術;第三步是到2032年發射「太極三號」三星,目標是率先探測到中低頻段引力波。
  • 引力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探測引力波?
    最強的引力波由災難性事件產生,例如黑洞碰撞,超新星(大質量恆星在其壽命盡頭爆炸)和中子星碰撞。預計其他波是由不是完美球體的中子星的旋轉引起的,甚至可能是由大爆炸所產生的引力輻射的殘餘引起的。下面的動畫說明了兩個中子星相互繞行並聚結時如何發射引力波。請注意,引力波本身是不可見的。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自2015年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之後,引力波這一概念基本認識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神奇的引力波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張冰教授表示:「不同於偶極輻射的電磁波,引力波是所謂的四極輻射。形象地理解,帶電粒子加速即可產生電磁波,但引力波產生不僅需要加速質量,而且加速度本身也要隨時間變化。天體中所有兩個質量互相環繞的過程(例如雙黑洞、雙中子星、甚至普通雙星)因為加速度方向不斷變化,所以自然滿足這個條件。
  • 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重啟引力波探測
    新華社洛杉磯4月1日電 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在完成對雷射、反射鏡及其他部件的一系列升級後,4月1日恢復開機,啟動第三輪引力波探測。LIGO官方網站發布的新聞公告說,升級後的LIGO靈敏度比此前增加了約40%,可以擴大其對引力波的探測範圍,希望能探測到更多包括黑洞碰撞在內的引力波事件。
  • 專家解析中國引力波探測設想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近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最後一項預言,震動世界。引力波探測為人類開啟了宇宙觀測的全新窗口,中國科學家將在其中有何作為?怎樣才能探測到引力波?
  •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從探測引力波到探測引力餘波,時空中的背景漣漪 2021-01-16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探測到引力波的意義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 霍金:是科學史上重要一刻】  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引力波提供看待宇宙的嶄新方式,發現它們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學起革命性的變化。這項發現是首度發現黑洞的二元系統,是首度觀察到黑洞融合。」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沈慧攝求索未知宇宙,逐鹿空間引力波探測。前不久,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我國在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礎。作為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近日成功發射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太極一號」。為何要去遙遠太空觸摸宇宙律動的「脈搏」?
  • 史上精度最高:引力波是如何探測的?(全文)_辦公列印評測試用...
    1引力波:刷爆的新聞    【中關村在線原創】春節期間,LIGO,也就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新聞刷爆了所有的媒體
  • NASA一個月探測到5次引力波,探測引力波到底難不難?
    其中,最後一個事件最為引人注目,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人類第一次探測到此類事件。如此密集地探測到引力波事件,是因為NASA的兩個引力波天文臺剛剛完成了最新的升級,這次升級大大提高了它們對引力波的敏感性。自從2015年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LIGO——處女座」組合總共探測到13次黑洞合併,2次中子星合併。而在升級之後,一個月內就探測到五次引力波。引力波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他提出物體的質量可以扭曲時間和空間的結構。當像黑洞或中子星這樣的大質量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這種扭曲時空的效應,也就是引力波。
  • 引力波探測新徵程!我國成功發射「天琴一號」引力波探測項目首顆...
    今天上午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九星」發射任務,其中包括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技術的試驗衛星「天琴一號」,標誌著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以至於用雷射幹涉探測引力波這樣的想法顯得如同史前時代一般。然而,他們一定會仔細玩味,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引力波信號的那一年,恰恰是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一百周年整;而宣布這一探測的年份,又恰恰是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得出引力波的一百周年。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天琴一號」是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根據規劃,「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亮點1  「天琴計劃」在太空搭建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天琴計劃」2014年由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空間引力波探測的探路者。
  • 人類檢測到引力波究竟有多難|引力波|探測|淚流滿面_網易科技
    (原標題: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流滿面?)
  •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和Kip Thorne) 這次探測到的引力波是由13億光年之外的兩顆黑洞在合併的最後階段產生的。> 上世紀70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萊納·魏斯(Rainer Weiss)等人意識到用雷射幹涉方法探測引力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