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7 08:23 來源:今日早報 瀏覽:1887
所謂壓力,是指當人的精神遭遇外界影響時,帶來內心的心理緊張感或者痛苦,使人因這些因素而感覺內心沉重,甚至痛苦不堪等情緒狀態。
有壓力才有動力,適當的壓力可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催化劑來享受。但是,過重的壓力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巨大危害。平時去醫院做常規檢查,一些無明確原因的慢性疲勞、失眠、消化系統功能異常等疾病,醫生常會說與壓力因素相關。
都說生活工作壓力大,壓力到底有多大?兩個人的壓力能否比較出高低?這就需要一個明確的量化數據。
還真有這樣一種將壓力進行量化的機器。
近日,記者在杭州市七醫院一堂醫護人員的教育課上,就見到這臺專門用來檢測壓力的機器,只要短短三分鐘的時間,就能顯示出被測者的壓力指數、疲勞指數、抗壓能力等相關數據。
據悉,杭州已經有兩家醫療機構在臨床上運用該儀器。昨天,記者分別去了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和邵逸夫醫院了解使用情況。
由於邵逸夫醫院的機器才使用了兩個月時間,所以我們選擇已使用了近兩年時間的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的數據進行分析。
高端人群抗壓能力不斷加強
從杭州療養院健康體檢管理中心對近2萬人做的壓力檢查結果來看,2009年參與檢查人員的平均抗壓值是95,2010年是90,2011年是100,都在90—110這個正常的區間裡面。抗壓值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抗壓能力,數值越大說明抗壓能力越強,越低抗壓能力越差。90分以下表明抗壓能力較差,90—110正常,110—130好,130以上為優。
數據同時表明,平均疲勞指數和平均壓力指數也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並且還有逐年遞減的趨勢。
這個數據是否能說明杭州人的壓力在減少、疲勞程度在降低呢?
杭州市七醫院精神科病區主任施劍飛表示,不能完全這樣來理解,因為要考慮到測試的人群,以及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測試等因素。
據了解,杭州療養院主要針對人群是高級幹部、企業家、公司白領、公務員等相對高端的人,所以數據只能代表這一人群的大致情況。
40—60歲的人最關注自身的壓力
58歲的毛女士是位退休工人,家裡有位90歲的老母親,由四姐妹輪流照顧。但最近老太太生病了躺在床上,四姐妹的態度由此發生變化,好壞不一。毛女士為此經常跟姐妹們吵架,感到煩躁、疲乏。
「她昨天下午跟我整整講了一個半小時,反反覆覆就是那麼幾句話。根據儀器檢查出來的數據,壓力指數96,在正常範圍之內;疲勞指數110,正常的下限;不過抗壓指數只有70,是差這一檔的下限。」邵逸夫醫院腦電圖室負責人孫毅醫生說,數值說明毛女士不是壓力太大,只是不懂得怎樣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而已。如果能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或者是換一種溝通方式,說不定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無論是從杭療的數據還是從邵逸夫的就診情況來看,較關注壓力的一半以上是40—60歲之間的人。主要是因為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三大煩惱:一是子女就學或結婚,二是老人的贍養問題,三是自身夫妻問題等。
-檢測小貼士
由於人體下午的交感神經相對興奮,儘可能選擇上午做檢測;
檢測2小時之前,禁止攝取食物;
檢測12小時之前,禁止飲咖啡(咖啡因)、禁吸菸、服藥;
受檢者應充分適應檢測室環境,事先穩定5分鐘以上;
檢測時禁止講話。
另外,指甲油會阻擋夾子上的探頭對信息的採集,提醒愛美的女士在檢測之前,先把指甲油洗掉。
壓力器到底準不準
只是夾了夾手指,怎麼就能測出來呢
壓力檢查運用了什麼原理?檢查結果準確嗎?帶著這些問題,昨天,記者分別採訪了機器的代理商和已經在使用的專科醫生。
準確率70%—80%
昨天上午,邵逸夫醫院,記者碰到正好前來檢測壓力的女孩小許。小許高高瘦瘦,扎著馬尾辮,整個檢測過程,一直低著頭,不看周圍的人和物。
「你的出生年月是什麼時候?」醫生問。小許沒有立即回答。醫生只能重複問一遍。不知是沒有聽到還是其他原因,小許仍沒反應。最後,陪著來的姑姑只能幫忙回答說是1996年生的。
相關信息錄入後,檢查開始,3分鐘就出了報告:她的壓力指數92,疲勞指數103,都在正常範圍內。唯獨情緒狀態不是非常正常,報告顯示是「低」。
臨床醫生的問診記錄顯示,小許言語減少、情緒低落已經1年多,診斷為抑鬱狀態。
從這兩個結果的比較來看,這次的壓力檢查還算準確。
不過壓力檢測的準確率能達到多少?邵逸夫醫院腦電圖室負責人孫毅醫生說:「從我們這兒已經檢查過的600多位病人的結果來看,準確率在70%—80%左右。」
心跳越快壓力指數越高
壓力檢查運用了什麼原理?機器的浙江總代理介紹,該機器來自於韓國,比較適合亞洲國家的人使用。
「利用心率的變化來對人體的壓力和疲勞等情況進行分析,是從以往的心電圖中衍生出來的一個內容,最近幾年國外的專家們對此也做了很多研究。」孫醫生說,只是壓力檢查的機器抓了比心電圖更細微的心率變化情況而已。
短短3分鐘時間,而且又只是夾了夾手指,怎麼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壓力和疲勞情況呢?
「千萬不要小看夾在手指頭上的夾子,裡面其實裝了個很精細的探頭,會通過手指甲採集檢查人的脈搏(心率)信號,在3分鐘裡實時監測。然後機器再將採集到的心率的微小變化轉換成波形,來顯示自主神經系統對於壓力的應急反應。」孫醫生說。
簡單說,心率變化越複雜,說明機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也就反應了抗壓能力比較低;反之,心率變化越穩定的人,抗壓能力越好。而心跳的快慢,在排除運動等外界的幹擾因素後,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壓力指數,心跳越快,壓力指數越高;反之則壓力指數越低。
另外,因為受到呼吸、溫度、睡眠周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身體健康的人的心率變化也不會絕對規則,所以每次檢查只能代表檢查時的壓力情況,不過對近段時間的整體狀況也有一定的表現。醫生在臨床上,一般會將此數據作為診斷的輔助與參考。
通訊員汪瀟 徐勤 黃佳健/攝 記者何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