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從不曾饒過誰

2020-12-04 微甜情感

古語有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數善良的人深深地信奉著善惡終有報的規律。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強大的惡人,對他們的惡行無力反擊之時,只能用這句話安慰自己。然而,惡人卻仿佛不受這條規律的約束,依然肆無忌憚地作惡,也沒有受到命運的懲罰。

在有些情況下,惡人不但沒有惡報,反而過得逍遙自在,甚至還身居高位,擁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仿佛過得比好人更好。

於是我們便感到憤怒,感嘆蒼天無眼、命運不公,「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句話,也似乎帶有了一點妒忌和詛咒的意味。盼著惡人的惡報,卻仿佛遲遲沒有到來。

以前,我也經常被這個問題困擾,直到有一天,一位修行多年的師姐告訴我,什麼是真正的因果循環。她給我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清朝順治年間,佃戶李大的兒子李福和地主貢大戶兒子慶有同門讀書,每日同讀同宿。李福十四歲時,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下來二位神人。有一神人手指著貢慶有,問另一位神人說:「他的一生怎麼樣?」神人說:「他是全福之人,一世榮華富貴。」神人又指著李福,問:「他呢?」另一神人說:「這是個福薄命淺之人,貧苦一世,功名無份。」說完二位神人升天而去。

多年以後,貢慶有果然中了秀才,他明明刻薄成性,作惡多端,卻平步青雲,連連升官。慶有殘毒百姓、打擊忠良的行為,讓李福認為,慶有必得惡報。誰知慶有不但未遭惡報,反而人財兩旺,子孫滿堂。李福對自己是克勤克儉,只行善,不作惡,卻一生清貧。他心中非常不平,決心到陰間看個究竟。

得知李福來意,閻王打開生死善惡簿,批覆道:「慶有因前世做了很多大善事,這一世雖然作惡,將前世的善功抵消了部分,但還有餘量,你李福前世沒有善功,所以在世應受苦。」到了下一世,慶有再次投身富貴之家,依然為官作惡,嚴刑逼供,殘害無辜百姓。

這次慶有終於把善福耗盡,下一世投身窮苦之家,每天乞討度日,苦不堪言。而李福由于堅志修行,終於修成正果,永脫輪迴之苦。

善行和惡行,都有一定的能量等級。善惡終有報,不是非黑即白、立竿見影的絕對事件,而是累積到一定程度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今天我們也許不再相信前世今生的故事,但是善惡有報往往反應在子孫後代身上。一個惡人可以影響六代子孫,因緣果報連接著整個家族的命運。

惡人選擇作惡,是由他的成長環境、人生經歷和價值觀決定的,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改變。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只有做好自己。

好人因為惡人的惡而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口出惡言,也是一種作惡。千萬不要在無意之中跟隨惡人,做起惡事,損傷了自己的福報。

如果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的「壞」,卻只想改變別人,在此過程中,你不斷做壞自己,當你「惡」的能量足夠強的時候,你就會吸引更多「惡」的同類人,出現在身邊。

而當你堅守做人的原則,與人為善,「善」的能量足夠強的時候,惡人就無法影響你,甚至你可以影響更多人,喚醒惡人發善心,讓他們自發地有所改變。

惡人是否有惡報,何時有惡報,都與我們無關。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惡語相向,更不可羨慕惡人作惡而得到的好處。打鐵還需自身硬。

遇到惡人惡事,就說明我們善的磁場還不夠強大。不如先退避三舍,同時反省自己,提升自我。累積屬於自己的善,必將獲得屬於自己福。

相關焦點

  • 善惡終有報,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頭頂有神明,行善自會有天知,善有善報;行惡自會天來收,惡有惡報,一切因果報應,誰也逃不掉。人活一世,頭頂天,有神明;腳踏地,有地仙,行善作惡,天知,地知,你自己知。人做了什麼,騙的了別人的眼,騙不了藏在衣服裡的心,逃的過人眼,逃不過天眼,地眼。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竟然包含科學道理,你相信嗎
    比如講因果報應的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等。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迷信,現代社會,誰還信這個?要是惡人有惡報,還要監獄幹什麼?」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機理和兩個典型案例
    原文見特輯http://www.fosss.org/fengfeng/Index.html曾經在電視上看一部臺灣某公司出品的影片,一開場,那位有名的男明星就說道:「這部電影名叫XX,可是並非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些因果迷信。我們要破除這種天網恢恢的迷信!」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但是我們真的相信這句話嗎?有的時候我們是相信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信,因此才會有「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這樣的感嘆。那麼善真的有善報,惡真的有惡報嗎?如果善沒有善報,惡沒有惡報,那我們還要不要做一個好人呢?
  • 善有善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善有善報,善:好的。報:報應。做好事必有好的報答。常與「惡有惡報」連用。出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反義詞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只是一種說法,歐美科學家發現其科學依據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而且仿佛也能找出現實中的一些實證,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句話,很多利己主義者往往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認為算計和欺騙能夠讓自己獲得更多,從而去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但這樣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多,最後的結果還是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
  • 善不受報啥意思,為何還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呢
    南朝宋時僧人竺道生,主張「善不受報」,說這個做善事沒有功德果報。於是大家就糊塗了,佛教不是講「眾惡莫做,眾善奉行」嗎?我們來探討一下。何為善善,最早見於金文 ,其本意思是「像羊一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義」,想一想古人也真有意思,像羊一樣說話就是吉祥美好。在《說文》中:「善,吉也。
  • 論善沒善報,惡沒惡報的因果關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
    在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建立動機,行為,結果,三因素統一的社會關係,就會產生善有善報。但是人總是追求物質極大豐富的剩餘價值炒作出來的個人崇拜文化價值,個人崇拜精神病文化把人毒害成了文化精神病,還追求個人行為的善有善報個人崇拜文化,結果當然是善沒有善報。父母用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的善的動機養育孩子,正因為孩子的一切都被父母包養了,所以才養育出來了啃老族,沒有善報。
  • 小時候媽媽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老天懲罰惡人的故事
    據媽媽講,這個故事是她的媽媽小時候給他講的,她是個真實的故事大概離現在有半個多世紀了。做惡:舉頭三尺有神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山東省成武縣康集鄉某村有個姑娘叫王有花。她有兩條烏黑烏黑長辮子一直垂到腰間,白裡透紅的臉上有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笑起來眉毛彎彎的,每個人見了她都要多瞅幾眼。
  • 「積善逢善,積惡逢惡 」說的一點都沒錯!
    古人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說法是否僅是生活中的一種理論、一種願望?還是真的是這個天地不變的道理?古人用《明心寶鑑》這本書來審視自己,書中記載: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若然未報, 時辰未到。意思是:多做善事就會遇到善事,多做惡事就會遇到惡事。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童話形象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現實寓意?
    當把故事講給孩子聽時,我們傳達的或許只是好人有好報的普世價值觀,但實際上,如果將童話故事裡的人物和意象分別作為心理學角度的模型,就會發現童話背後讓人戰慄的黑暗真相。瑪麗-露易絲·馮·法蘭茲是榮格心理學的傑出繼承者,她擅長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對童話與夢境加以解釋,以剖析人內心深處的真實自我(即「自性」)。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又有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後者意思是,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有好報。兩種說法雖有衝突,但是,無論行善還是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通常情況下,好人終歸有好報,壞人終歸有惡報。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立刻就報
    有一個村 莊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 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 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這個村子的前 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 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 便。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生必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不會錯。這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善良,就沒有了溫暖和美好,善良的人,用自己的愛心,給這個世界帶來震撼和感動,讓我們相信人間有真情。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善良的人,終究會有好的報應,心存善良,就是在自己的心田裡,種下了幸福的種子,終有一天會有不期而遇的花開和驚喜。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做一個善良的人,才會心安理得,白天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門。
  • 老僧: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
    《易傳》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闡述的就是佛家的因果之道,所謂善惡有報就是這個道理。當我說到一些善惡沒有得到相應報應的例子時,老僧笑道:「善惡因果的報應其實是很複雜,人除了對自己以外,這世間的任何事,誰敢說看得清看得全?別人經歷過什麼,做過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人的看法永遠是片面的。
  • 惡地勝景
    這塊缺水的地方浩大而荒蕪,植被稀少,面積達242756英畝(146萬畝),部分土地有著像月球表面一樣寸草不生的地形地貌,別說種莊稼,連放牧牛馬羊都不堪使用,當地的印第安人因其無任何用途而稱之為Badlands,棄如敝屣,用中國現代語言解釋,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聯邦政府收納了這塊土地,將其命名為惡地國家公園(BadlandsNationalPark)加以管理。
  • 殘忍之為首惡——讀《平常的惡》| 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
    Shklar)的《平常的惡》(Ordinary Vices,錢一棟中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以下該書引文只注頁碼),多少會有一點吃驚。施克萊在美國政治學界應該不能說太邊緣,她 1928 年生於拉脫維亞,和許多美國猶太裔學者一樣,為躲避政治迫害,流亡美國。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長期在哈佛大學任政治學教授,也曾出任過美國政治科學協會的主席。
  • 《我們與惡的距離》「惡」將如何定義?
    前段時間《我們與惡的距離》燃爆全場!令人沉思。之後騰訊視頻便引進了這一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我們電視劇的女主角:賈靜雯飾演的喬安。喬安一出場便是一個性格冷酷,做事不留半點情面,讓人聞風喪膽的女「總裁」,只要有她在的地方溫度就會下降!一個雷厲風行的新聞工作者。但是根據後面劇情發展,發現喬安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性格,導致她今天這樣狀態是因為她的兒子天彥,天彥兩年前被無差別殺人犯的流彈擊中,不幸離世。那天正好是母親節!而喬安除了恨那個無差別殺人犯她還恨自己,恨自己那天為什麼要出去吃飯!
  • 澄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正含義,這才是科學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業力因果報應是真實的力,是一定會報的。因此,堅信因果報應,那麼就是堅信佛陀的這個緣起理論,緣起理論有三個核心點世界的本質是大空境,即世界的真相是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正含義因此,根據現代宇宙論這個模型,我們可以下結論說,因果報應是嚴格成立的。它不僅適應個人,適應社會,還適應萬物,適應這個宇宙。業力因果報應是真實的力,這個真實的力,就是熵增定律與最小作用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