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達科它州拉皮德城東北約80公裡、90號州際公路旁邊,有一大片望不到邊際的窮荒險惡的奇怪土地,裡面既有光禿禿的不毛之地,也有草原、石灰巖山體,既有有崖坎溝壑,也有臺塬高地,唯一沒有的就是河流與湖泊。這塊缺水的地方浩大而荒蕪,植被稀少,面積達242756英畝(146萬畝),部分土地有著像月球表面一樣寸草不生的地形地貌,別說種莊稼,連放牧牛馬羊都不堪使用,當地的印第安人因其無任何用途而稱之為Badlands,棄如敝屣,用中國現代語言解釋,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聯邦政府收納了這塊土地,將其命名為惡地國家公園(BadlandsNationalPark)加以管理。現在,這塊土地奇特的地貌已經被許多地質學家、航天學家所重視,將其作為研究其他星球地表、地貌的參照之一。
英文Bad一詞有壞、爛、差、低劣等的解釋,但將Badlands翻譯為惡地或者惡土,並得到各方認同,說明最初的翻譯者的確是匠心獨運,譯名傳神。換言之,如果將Badlands翻譯為壞地、爛地、劣地、差地、壞土等,讀起來都不如惡地上口,同時惡地也傳達了Badlands的準確含義,如同我們可以將壞人稱為惡人一樣。
其實,個人認為,惡地的中文稱謂,可能直接來源於中國俗語「窮山惡水,潑婦刁民」。據說這句話是清朝皇帝乾隆的發明。他在最後一次乘船沿大運河下江南的途中,經過徐州等地,那時徐州所在的山東和江蘇交界的地方,與大運河聯通的湖泊挺多,但都是風大浪急之湖,並不像杭州西湖那樣安詳嫻靜,適宜划船遊玩甚至船上浪漫。乾隆的船隊在這裡遇到風浪,顛簸不已,想要停船靠岸休息,又沒有一處可心的地方下榻。風浪持續襲來,皇上在船上又拉又吐,直呼不該來這種破地方。接著乾隆船隊到了鎮江,皇上略有康復,便微服上岸,想要在市井小巷溜達一番,看看有無秀色可餐。沒成想,路遇一頗有姿色的村姑,乾隆搭訕勾搭不成,反被對方誣為壞人,呼叫四鄰抓流氓。乾隆一看勢頭不好,直呼倒黴,腳底抹油趕快溜了。回到船上,皇上輾轉反側,難以成寐,憤懣之際,抓起筆寫下「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八個字,以洩心中晦氣。或許這個掌故是後人所撰,但為用惡山、惡水、惡地來形容環境惡劣,開了先例。
剛到惡地,第一眼是從臺塬上面俯瞰整個荒漠大原,但見一片悽涼,綠色片無,仿佛真的被扔到了月球表面一樣。而隨著駕車往園內深入,走進地勢漸低的谷地,又有遠見草原、仰望四周高坎奇巖的獨特風景。
惡地國家公園最耐看的景觀,是散布在各處崖坎溝壑中的石灰巖造型。惡地所以有大片不毛之地,在於這塊土地上所含的石灰量遠多於其他任何地方。經過數百萬年的雨雪侵蝕和風化,石灰塬面變成了迷宮般的小山、園丘、崖坎和溝壑,其中夾雜了許多類似雕塑的不同造型。國家公園修建的公路穿行在溝壑裡,駕車行駛其間,如同我們經常在美國西部片中看到的那種場景,怪巖亂石、險壁奇崖撲面而來,你只需要減速開車,就可以一邊行進,一邊欣賞道路兩旁的景致。這裡或高或低的崖坎,或深或淺的溝壑,或紅或白的巖色,或禿或綠的塬地,都被石灰巖造型點綴,可以說是石灰巖造型的大薈萃。由於各處景點駕車可以輕易抵達,沒有山大溝深的限制,這裡自然也是許多好萊塢電影製片公司拍攝西部片乃至登月片的外景首選地。
與猶他州布萊斯峽谷裡的風化石像雕塑群相比,惡地國家公園的石灰巖造型規模比布萊斯更大,更分散,更多樣化,但造型相對粗糙,顏色也單一,更有西部荒涼粗獷的味道。而且這裡的巖石含有石灰成分比例較高,和雨水交融後,變得更為堅硬,許多峰頂上的石灰巖造型沒有任何鬆散化解的跡象,可以說是老而彌堅。
惡地國家公園的另一景觀是它擁有草原動物的多樣性。與許多其他國家公園相比,惡地所處偏僻,來訪者相對較少,面積又大,給這裡的食草動物生長提供了一個較為封閉的原始自然環境。惡地國家公園的食草動物主要包括大角羊、羚羊、野牛、草原狐和頻臨滅絕的黒腳雪貂等。或許是因為缺水的緣故,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在這裡出現,使這些草原上的動物過活的相對安逸放鬆。在草原的圍欄外面,如果運氣好,遠遠可以看見靜靜吃草的麋鹿和大角羊群,往往你會以為這是印第安人蓄養的家畜,其實不然,印第安人已經遠遠遷徙到更適合居住的其他保留地裡面,這裡現在是印第安人被招募為管理人員的國家公園。所以,到惡地國家公園旅行觀景看草原動物,要記著帶一隻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