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竟然包含科學道理,你相信嗎

2020-12-06 曉風情感天地

我發現中國很多古語都包含相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可不信。比如講因果報應的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等。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迷信,現代社會,誰還信這個?要是惡人有惡報,還要監獄幹什麼?」

我覺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自然而然,如果你在別人有困難時施以援手,你在陷入困境時別人自然會熱情相助。就像俗話所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心情不爽,在街上狠狠向一條狗踢了一腳,狗肯定會氣急敗壞地咬你一口,如果這條狗帶有狂犬病毒,說不定你會染上狂犬病。這就是「惡有惡報」最簡單的例子。

從社會角度、科學角度、心理角度分析,「善惡有報」的理論還是很有依據的。從一些科學研究來看,純淨、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而惡念會讓機體組織失衡與病變。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宣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歷史上、現實中的真實事例比比皆是,與今天的科學實證相互映照。

1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身心合一」,即身體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得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地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很多百歲老人長壽的秘訣就是常行善事、心態平和、與人無爭。

不知你是否聽說過下面這個故事?

2016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黃偉文在鄭欣宜(香港明星沈殿霞的女兒)獻唱之前吐露心聲,稱為鄭欣宜寫《女神》這首歌,是為了報答沈殿霞20年前的恩情。

二十年前,黃偉文去參加一個電視節目,因為籍籍無名,所以備受冷落,主持人沈殿霞卻繞道走到他面前和他說話,孤單的他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當靜下來才發現,沈殿霞只不過是看到他坐在哪裡沒人搭理,所以走過來,給一點人間溫暖罷了。

在那一秒,黃偉文覺得這個人情是要還的,「能還給她當然最好;給不了她,給她的家人也好;給不了她的家人,給這個世界也好。」

當晚,鄭欣宜與容祖兒平分秋色,同奪三獎,更獲「我最喜愛的女歌手獎」。

沈殿霞當時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無意之中的一個善舉,20年後會得到回報。她只是憑著善良的本心,去給一個被忽視被冷落的人一點溫暖,而接受她這份善意的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去用同樣的善良去回報給她的女兒,這難道不是她種下的善因,得到了善果嗎?善念的積累,會給人生埋下不可思議的彩蛋。

科學家研究發現,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

2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一個人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被別人需要的感覺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高層次的需要的滿足會使個體經常處在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而提高一個人的自尊,「我是有用的,他人是需要我的」。這種感覺會使個體的自信心增強,而通過善行也把自己歸到了好人這類群體中,同時滿足了歸屬與愛的需要,他的心理也會經常處在一個平和、安寧的狀態。而這種心態又有利於他處理生活中的不順心,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心懷善意,那麼必將多有善行,他的善行會影響周邊的人。他每一份愛心的付出,都會得到周圍人的支持和讚美,得到社會相應機制的回應,即心理學上所說的社會支持,所以往往會有一種價值感,一個人的善行又會帶動更多的人去行善,形成一個社會機構——慈善事業。

一些人功成名就之後會做慈善,他們的格局之大已不是人們可以想像,慈善事業帶給他們的已經不是名利,而是一種高層次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比如韓紅、古天樂、袁立等明星和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騰訊馬化騰、京東劉東強、阿里巴巴馬雲等國內知名企業領袖都是著名的慈善家。

提起歌手韓紅,人們無不敬佩,我們不僅喜歡她那清甜的歌喉,更是對她的善行肅然起敬。

韓紅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12年5月9號,是唯一一個用個人名字命名的基金會,而她也確確實實把自己名下的這個基金,做到了遠超出一個普通明星所能達到的高度。幾乎每一次重大災害救援現場,你都能看到韓紅的身影。八年以來韓紅和團隊做的慈善,不知救助了多少需要幫助的人,重建了多少希望小學。

有一次,韓紅組織一個慈善活動,為了感謝大家的奉獻,她跪在地上涕淚交加。蔣欣、譚維維、葉祖新等登臺與韓紅抱作一團,場面感人。

韓紅下跪感謝人們捐款捐物

韓紅在做慈善的途中曾經一年遭受兩次車禍,都是有驚無險,韓紅把這歸結為善心救命。

韓紅的善行可以說是感天動地,這正是「善有善報」、「好人一生平安」的真實寫照。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蔓延全國時,又是韓紅率先垂範,出錢出力支援武漢、支援湖北,並且帶動其他明星慷慨解囊。

但是,在全民集中力量抗疫的時候,韓紅和她的慈善團隊忽然就被一位名叫「司馬3忌」(實名楊宏偉)網友在網上實名舉報了。

這一消息傳出,很多網友都一邊倒支持韓紅,覺得舉報的人居心叵測,也有網友把這位實名舉報人的黑歷史扒了出來。

一個人如果心懷天下,那她的格局就會無限大。這點小風小浪對韓紅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她相信清者自清。

現在韓紅基金會調查結果公布,韓紅是清白的!有關部門的查詢結果同樣是:韓紅妥妥是清白的!

詳細的公布結果一出來,網友終於鬆了一口氣:終於還了韓紅一個清白!好人不應該被污衊,壞人應該受到嚴懲!

韓紅雖然散盡家財,但她擁有千千萬萬人民的愛戴和感激。在她的善行感召下,千萬個普通人進入一個充滿愛的人生殿堂。一個人的大愛,擴大成一群人的事業。她的善心感天下,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3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個體會?當自己怨恨、暴怒、恐怖、痛苦時,會心跳加快、血壓增高、頭疼欲裂、渾身顫抖。當自己被怨念控制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報復,其他的人和事根本進不了我們的腦子,感覺自己就像一具行屍走肉。當我們心裡充滿負能量時,正能量全部被趕跑了。

科學研究發現,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心存惡念、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就會被破壞。現在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最大的誘因就是經常生氣,毒素日積月累,形成惡性腫瘤。

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內心會承受著無比巨大的壓力,整日惶惶不安。由於神經常處在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他的心血管系統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如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久而久之,精神和身體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差,最後病魔纏身、精神崩潰。這樣的人即使不進監獄,也離死不遠了。這正像我們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說的:天道好輪迴,蒼天放過誰?做壞事的人就要承受災禍、磨難的報應。

4

很多犯罪嫌疑人潛逃時生怕露出點蛛絲馬跡,東躲西藏、寢食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只有投案自首,不少犯罪嫌疑人在自首時長舒一口氣:「終於解脫了」。

2018年11月24日,溫州市職務犯罪案件在逃人員徐少斌在外逃18年終於投案自首。「在國外逃亡的這些年,我總是擔驚受怕,常常夜不能寐,甚至連父親逝世都未能為他守靈奔喪,每每想起在國內家中的老母親和親人們,總讓我潸然淚下,悔不當初。」遠在西班牙的徐少斌寫下的這份《自首意向書》,讀來讓人感慨良多。

為什麼人做了壞事後要遭到報應?在這物質世界的表像背後,是不是有著人們看不見的造化之手在安排著這一切?宇宙運行的法則是公平的,那是穩定平衡一切物質運轉的保證,讓善者得好報,壞人受嚴懲。

作為普通人,我們在紅塵中修行,應該怎麼做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呢?我給大家提出以下建議:

1、但行善事,莫問前程。救人亦是救己,助人更是幫助自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懷善念,慢慢用自己的善念去影響別人,而這一切通通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報給你。如果社會是一支進行曲,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音符,只有大家團結互助,才能奏出美妙的樂章。

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應該用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包容別人,排除一切諸如怨恨、報復、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重越會不快樂。計較的心如同褲袋,寬容的心就像漏鬥,越計較越焦慮,越放下越輕鬆。

3、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險阻。要相信生活中的一切困難都能排除,一切危險都能化解。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們睜開眼就要給自己一個正能量的想法:今天是個多麼美好的日子!那麼你今天所遭受的一切不順利都會被這些正能量所驅趕。把握自己的生活,感恩生活所賦予的一切。我們應該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踏踏實實過好自己這一生。

作者簡介:曉風拂林 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熱愛讀書、寫作、旅遊,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共同學習,一起成長。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機理和兩個典型案例
    原文見特輯http://www.fosss.org/fengfeng/Index.html曾經在電視上看一部臺灣某公司出品的影片,一開場,那位有名的男明星就說道:「這部電影名叫XX,可是並非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些因果迷信。我們要破除這種天網恢恢的迷信!」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的嗎?《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但是我們真的相信這句話嗎?有的時候我們是相信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信,因此才會有「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這樣的感嘆。那麼善真的有善報,惡真的有惡報嗎?如果善沒有善報,惡沒有惡報,那我們還要不要做一個好人呢?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只是一種說法,歐美科學家發現其科學依據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而且仿佛也能找出現實中的一些實證,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句話,很多利己主義者往往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認為算計和欺騙能夠讓自己獲得更多,從而去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但這樣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多,最後的結果還是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從不曾饒過誰
    古語有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數善良的人深深地信奉著善惡終有報的規律。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強大的惡人,對他們的惡行無力反擊之時,只能用這句話安慰自己。慶有殘毒百姓、打擊忠良的行為,讓李福認為,慶有必得惡報。誰知慶有不但未遭惡報,反而人財兩旺,子孫滿堂。李福對自己是克勤克儉,只行善,不作惡,卻一生清貧。他心中非常不平,決心到陰間看個究竟。得知李福來意,閻王打開生死善惡簿,批覆道:「慶有因前世做了很多大善事,這一世雖然作惡,將前世的善功抵消了部分,但還有餘量,你李福前世沒有善功,所以在世應受苦。」
  • 論善沒善報,惡沒惡報的因果關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
    人們經常認為善沒善報,惡沒惡報,壞人享福,好人被壞人殘害,做好事被壞人碰瓷。關鍵是人們不懂什麼是善,什麼是因果關係。當人們看到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很多人會崇拜效法這種弱肉強食叢林法則。
  • 善有善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善有善報,善:好的。報:報應。做好事必有好的報答。常與「惡有惡報」連用。出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反義詞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 澄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正含義,這才是科學的
    如果你確實是虔誠的佛教徒,那麼你一定會堅信因果報應,並且會嚴格按照這個信念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抉擇。對於大多數人說來,我們可能覺得因果報應有道理,但是否嚴格堅信並且遵守它,就另外一回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追究下這個問題:「因果報應是否嚴格成立?」。
  • 「積善逢善,積惡逢惡 」說的一點都沒錯!
    古人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說法是否僅是生活中的一種理論、一種願望?還是真的是這個天地不變的道理?古人用《明心寶鑑》這本書來審視自己,書中記載: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若然未報, 時辰未到。意思是:多做善事就會遇到善事,多做惡事就會遇到惡事。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又有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後者意思是,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有好報。兩種說法雖有衝突,但是,無論行善還是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通常情況下,好人終歸有好報,壞人終歸有惡報。
  • 小時候媽媽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老天懲罰惡人的故事
    據媽媽講,這個故事是她的媽媽小時候給他講的,她是個真實的故事大概離現在有半個多世紀了。做惡:舉頭三尺有神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山東省成武縣康集鄉某村有個姑娘叫王有花。她有兩條烏黑烏黑長辮子一直垂到腰間,白裡透紅的臉上有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笑起來眉毛彎彎的,每個人見了她都要多瞅幾眼。
  • 善不受報啥意思,為何還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呢
    於是大家就糊塗了,佛教不是講「眾惡莫做,眾善奉行」嗎?我們來探討一下。何為善善,最早見於金文 ,其本意思是「像羊一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義」,想一想古人也真有意思,像羊一樣說話就是吉祥美好。在《說文》中:「善,吉也。從誩,從羊。」,如果利益他人的話,可引申為友好等。
  • 老僧: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
    《易傳》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闡述的就是佛家的因果之道,所謂善惡有報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許多人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好人並沒有善報,許多壞人也並沒有惡報,認為這些言論只不過是勸誡眾人要積極向善的雞湯而已。曾經我也抱著這種想法,但是有一次與一位相識已久的老僧交流時,他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看法。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生必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不會錯。這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善良,就沒有了溫暖和美好,善良的人,用自己的愛心,給這個世界帶來震撼和感動,讓我們相信人間有真情。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善良的人,終究會有好的報應,心存善良,就是在自己的心田裡,種下了幸福的種子,終有一天會有不期而遇的花開和驚喜。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做一個善良的人,才會心安理得,白天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門。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童話形象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現實寓意?
    首版於1974年的《陰影與惡》是法蘭茲的代表作之一,臺灣著名心理諮詢師徐碧貞博士的的中譯本為我們完美呈現了法蘭茲關於群體陰影面和人性之惡的闡釋。以童話為題幹去闡釋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讓本來晦澀的理論變得更容易為入門者理解。
  • 造物主是不能為人降禍賜福的,一切還在於自己,就看你種什麼因了
    「話雖如此,可你所說,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外行話。《道藏》裡多的是醫書和養生類著作。比如有個道士只能活三四十歲就要去見閻王爺,可他就是不服命,通過對於種種養生長生之術的修煉,一直活到七八十歲還健在,這不就是我們南宗祖師爺張伯端所說的「始知我命不由天」?」小道童侃侃而談,神色得意。
  • 地震,你是否會害怕?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天對人類也是如此,仁慈是有限度的,時候到了,莫說性命,整個人間都會被收回,人類會害怕嗎?!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比如,我們至少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少該相信因果輪迴。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然而,世間並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此,有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沒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