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養豬這件事,豬糞處理不好,一個字就是臭,然後汙染環境。我們現在都提倡環保,那些汙染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堅決遏制。小編最近聽說本市有個地方在綿陽涪城區關帝鎮大樹村滬川牧場,這裡用「生態鏈」串起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豬糞循環一圈,既能發電又能當肥料,簡直就是農業模式的雙贏
小編驅車來到了一馬平川的關帝鎮,只見萬畝蔬菜大棚,還有一些養豬場零星點綴在周圍,生態環境很好。「每天豬廠排洩物很多,不處理,對環境汙染很大,堅決走生態循環經濟之路。」綿陽市滬川牧場董事長趙義正介紹說,該牧場現已投入1000萬元建成了沼氣發電綜合利用處理系統,場裡15000餘頭豬的排洩物經過循環利用,所產生的沼渣將進入田間地頭,豬糞變成肥料。
最關鍵的是發酵處理的沼渣、沼液施於土壤,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眼下,這個大型養殖場每天要處理糞汙水300立方米,我們用沼氣發電、汙水自動處理,直接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藉助涪城區楊(家)關(帝)產業帶的發展勢頭,這裡的萬畝蔬菜大棚,源源不斷的產出無公害蔬菜,確保大家都能吃上乾淨無汙染的蔬菜。
不遠處是一個小型發電站,他的原理是豬糞、豬尿、汙水,通過糞汙柵過濾儲存,然後再通過均漿混合後輸送到厭氧發酵罐中。之後,沼液、沼渣、沼氣分離,沼氣淨化後輸送至發電裝置,用於生產、生活電力供應。沼渣直接通過漏鬥輸送出來,作為生態肥使用,剩下的沼液可用做澆灌農田和衝洗豬圈。讓我都不敢相信這是養豬場。
「這裡不但聞不到豬糞臭,還能夠源源不斷的的發電。」以前只聽說水和煤能夠發電,現代化的養豬方式真是太環保了。
從發電到現在,養殖場每年為公司節省電費超過百萬。確實很經濟。
小編仔細算了一筆帳每天10噸的豬糞可以發電500千瓦時,一年能節約資金7.5萬餘元;除了發電,每年還可產沼渣肥750噸、沼液肥6780噸;沼渣作為有機肥供當地農戶還地、真正實現了無汙染。
從最初的一竅不通到現在的農業大拿,明興農業公司環保治理經過了一步步的迭代,目前初步形成了農林開發,優質大棚蔬菜產出,風味黑豬冷鮮肉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同時周圍還有一道綠色的風景免疫屏障,那就是通過栽種經濟價值高,生長周期短的樹木,比如楊樹、巨桉樹等。通過施肥這些林木很快就會實現很好的收益。
據說這裡一家農業公司投資近800萬元,實施了養殖廢水、糞便綜合利用工程,沼氣通過脫硫發電可滿足養殖場部分生產生活用電需要,產生的沼渣沼液可實現林地的全部灌溉。據他們測算,項目沼氣收益、有機固態肥收入和沼液肥效益,年可創造直接創收136.24萬元。名外該公司還計劃投資170萬元,對現有部分圈舍升級改造,儘可能多的減少養殖廢水產生量。
推開窗我不想看到霧霾,我也不想到處的農田,和地下水被汙染,積極有效,科學的實施生態利用,這是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