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3日訊(YMG 記者 李鑫攝影報導)早就聽說煙臺開發區大季家王有運家的豬場辦得好,帶著幾分好奇,昨日,記者探訪了這家養豬場。要是光從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這裡面是一座養豬場,一進場區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果園和幽靜的魚塘,絲毫聞不到普通豬場那股濃烈的糞臭味。這是為何?原來場裡建起了一座大型沼氣工程,成功解決了豬糞汙染問題。
豬糞難處理,養豬場曾差點辦不下去
「以前豬糞就堆在東南角的化糞池,賣也賣不出多少,也賣不上好價,整天堆在那裡不僅汙染豬場環境,容易傳染豬病,還影響周邊村民生活。」王有運說,他在2002年建起了這個養豬場,但是這些年來,豬糞成了令人頭疼的難題,緊鄰的村子有人多次投訴養豬場汙染環境。「糞汙處理不好,養豬場就辦不下去了。」為了徹底解決養豬場的汙染問題,2010年,王有運建起了容積為12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工程。
「沼氣工程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以綜合利用為主的『能源生態型』,另一類是以汙水達標排放為主的『能源環保型』,我們用的是『能源生態型』。因為我們場裡有豬、有魚、還有苗圃,我們就是用豬場養豬、沼氣發電、沼液澆田、沼渣造肥,如此循環利用,既沒有汙染,也無浪費。」王有運娓娓道來,「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理念,我覺得養豬算好了『循環經濟帳』,也能趟出一條農村新節能減排路子。」
利用沼氣工程,發電、種果樹和養魚
在主人的帶領下,記者在場內參觀了沼氣工程的整個流程,每個豬舍都鋪設了地下管道,東南角的化糞池如今已經安裝了沼氣設備,豬舍的糞汙就是順著地下管道集中到這裡用來發酵沼氣的,伴隨著60千瓦發電機組的轟鳴聲沼氣變成了電能。
「我們現在養了2000頭豬,一年光糞便、汙水就有27萬噸,放在以前就是老大難,現在不用愁了,用這套沼氣工程全部可以處理掉,一年還能發65萬度電,我們自己場裡夠用,還供應給後面的冷藏廠。再過幾年,爭取併入村裡電網。用不了幾年時間,就可以收回投資。」王有運又帶我們來到果園裡,「這片果園有二十多畝,全部用沼液澆地、沼渣當肥料,看到沒有,堆在果樹下面的就是沼渣,一點都不臭,魚塘也是用沼渣當魚飼料,用不完的沼液給周圍農田灌溉,我們做飯、取暖都是用沼氣。」
同樣是養豬場,普通的豬場會帶來汙染,而王有運養豬則算起了「循環帳」。 過去臭氣燻天的豬場如今變成了欄中有豬、園中有果、樹下有雞、塘裡有魚的綠色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