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在桂隆種豬場建起當地首座沼氣發電廠,試運行期間綜合效益開始顯現。4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鎮隆鎮雙寨村雙雲塘屯的發電廠一探究竟。
初春時節,滿目翠綠,17棟青牆紅瓦的豬欄旁邊,一個巨大的藍色圓柱十分顯眼,旁邊房子裡傳出的機械轟鳴聲,在曠野裡透出生機。這就是種豬場正在運行的沼氣發電廠。地上生長的青菜和雜草十分茂盛,雖是豬糞便集中之地,卻聞不到什麼異味。
這裡有酸化調節池、幹化場、沼液池、儲液池、貯氣櫃等。平南縣能源辦主任唐德勝指著一塊圓形的菜地說:「下面是一個530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天產生約105立方米沼氣,通過酸化、幹化等程序,臭不可聞的豬糞及汙水,便變成了能源和肥料。」
與普通豬場相比,種豬場更為講究。記者看到豬舍乾淨整潔,保育欄、商品欄等功能區劃分得清清楚楚。幾千頭豬的糞便及衝洗豬欄的汙水,由統一密封的管道集中到酸化調節池,再通過固液分離,糞渣作為有機肥,汙水則流到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通過一座80立方米的貯氣櫃收集起來,用於燃燒發電。沼氣池發酵後產生的沼液,或賣或送給農戶用做菜園、果園灌溉施肥。
桂隆種豬場佔地130多畝,是一家年出欄生豬1萬頭左右、年產值1800萬元的規模化養豬場。2014年6月,在縣林業局、能源辦等單位的支持下,豬場爭取國家補助資金,先後投入170多萬元,於當年10月建成平南首座沼氣發電廠,利用沼氣發電,解決豬場用電問題,成為當地沼氣能源探索「一池多用」發展模式的新亮點。
為什麼想到在豬場建沼氣池?桂隆種豬場老闆黃澤宋說,養豬10多年,走訪過很多大型養豬場,懂得沼氣發電的好處,「我在2009年籌建豬場之初,就已將沼氣發電納入規劃之中。等到2013年政府資金一下來,就立即開建沼氣發電廠。」
說起好處,黃澤宋讚不絕口:首先是對環境的改善,以前衝洗豬場的汙水直接排放出去,方圓幾裡內臭氣衝天,現在所有的糞便都流進封閉的沼氣池裡,空氣清新;以前飼料粉碎、攪拌、抽水、保溫等都要用電,每個月要支付電費8000多元,現在40千瓦的沼氣發電機組每天運行10多個小時,豬場用電6000多元、員工生活用電2500元,基本實現自給,節約了成本開支;糞便經過厭氧處理後細菌數量大為減少,使豬仔的成活率由以前的95%提高到97%,「別小看這兩個百分點,每年有200頭左右,按每頭市價500元計,可挽回經濟損失10萬元。」平南縣林業局紀委書記黃德初說,利用養殖場糞汙處理所產生的沼氣發電,變廢為寶,可為生態鄉村帶來四大好處:消除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美化農村的家居環境;為部分村民免費提供沼液,減少農民種植成本;有效防止糞便橫流對水源的汙染;糞汙環保處理,促進了農業、畜牧業、發電行業之間的良性生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