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興建新村集中供氣項目,一舉多得
洪剛 陳正
1月16日,冬日暖陽下,綿陽市涪城區吳家鎮湧泉村的楊婆婆在自家院壩裡悠閒地做著針線活。11時許,她收工起身,走進廚房,擰開燃氣閥,點燃燃氣灶,將裝有棒子骨的高壓鍋放在冒著熊熊火焰的灶上。「這個火好喲!開到最大時比草帽子還要大。」楊婆婆滿臉笑容地誇讚道,「瞧嘛,現在用供氣點送來的沼氣燒火做飯,就是好,既方便又來得快。」
在湧泉村,此時此刻像楊婆婆一樣用沼氣燒飯的家庭還有30多戶。誰會想到,現在給他們輸送沼氣提供旺火的,就是曾經給他們造成汙染,讓他們抱怨連天的養豬大戶陳大林。「這多虧了新村集中供氣項目的實施。」皮膚黝黑、一臉憨笑的陳大林道出了變化的緣由。
據陳大林介紹,他和妻子在家創業搞養殖,總共養了300餘頭豬。豬倒是餵得肥,就是豬的糞便以及衝洗豬圈形成的汙水,成了汙染環境、破壞空氣的源頭。豬的糞便與汙水排到田間地頭、水渠水溝,臭不可聞,令其他村民意見很大。新村集中供氣項目實施後,養殖場的汙染源成了清潔源,把廢物都變成了寶貝。
陳大林所說的變廢為寶的地方,正是建在他家對面的吳家鎮湧泉村新村集中供氣點。陳大林現在不僅是湧泉村的養豬大戶,而且還是新村集中供氣點的業主。筆者走進集中供氣點,看見沼液預處理池、沼氣發酵池、沼渣沼液暫存池、溼式儲氣櫃等功能設施一應俱全。據陳大林介紹,養殖場糞便及汙水通過沼氣池厭氧發酵,將所產生的沼氣輸送到溼式氣櫃,向周邊農戶集中供氣。沼氣池產生的沼渣沼液用於灌溉農作物和果樹。
吳家鎮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謝志品介紹,該鎮湧泉村新村集中供氣點總投資35萬元,供氣點年產氣量達2萬餘立方米,產生沼渣沼液有機肥1000餘噸,灌溉農田500畝。目前供氣點已向38戶村民供氣3個多月,受到用氣村民的歡迎。
作為供氣點業主的陳大林表示,在供氣點試運行的這幾個月期間,都是免費供村民使用,讓大家感受到供氣點變廢為寶的好處。等到正式運行後,也只向使用集中供氣的村民象徵性地收取一點管理費,費用肯定比村民使用天然氣和煤氣罐便宜得多。
據涪城區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甘開紅介紹,新村集中供氣項目既解決了養殖場面源汙染問題,又為糧食作物、蔬菜、水果提供了優質有機肥料,還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優質清潔能源,充分體現了經濟、能源、環保和社會效益。目前,該區已建成新村集中供氣項目9處,年可產沼氣14萬立方,集中供氣農戶315戶;年產沼渣沼液8000噸,可為3000畝蔬菜提供優質有機肥,解決了11個生豬養殖場的汙染問題。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農村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