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糞產沼氣發電 浙能投資億元解決30萬頭豬糞便問題

2021-01-16 浙江在線

2019-11-28 17:06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李夢 陳夏 江欣 記者 張帆 視頻 李夢

本端記者11月28日從浙能集團獲悉,該集團天地環保公司實施的科技示範項目——浙江省最大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在衢州市衢江區開工。

該項目規劃總投資1.35億元,採用自主集成創新、國際領先的厭氧發酵技術(HCF),每年不僅能處理30萬頭存欄生豬養殖畜廢棄物,而且可同步處理城鄉廚餘垃圾。更厲害的是,處理後產生的沼氣可用於發電,沼液能製成有機肥料和液體肥料將碳氮磷鉀及微量有益元素回用到田間,減少化肥施用量,真正解決30萬頭豬的便便問題,化解廣大農戶因汙染無法養豬的「頭等大事」,為我省「鄉村振興」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係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係農村能源革命,關係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汙染,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作為浙江省屬國有企業環境治理的排頭兵,浙能集團以天地環保公司為實施主體,從2017年初就對全球範圍內的畜禽廢棄物處理項目工藝及運行情況進調研分析,在充分總結論證傳統工藝路線的基礎上,自主集成創新形成切合我省廣大農村實際,同時具有更高產氣率和更低環境影響的厭氧發酵技術(HCF)。

本次開工建設的衢州項目是浙江省「整縣推進」的重要項目,也是浙江省「千村整治、萬村示範」工程的惠民項目。項目規劃分期實施建設30萬頭存欄生豬養殖畜廢棄物處置量,其中一期工程擬建設20萬頭存欄處置量,一期建成後將每天收集養殖糞汙近700噸,年產沼氣近850萬立方米,年上網發電量超1800萬度,年產有機固肥1萬噸、沼液近20萬噸。同時,該項目在國內首次以「生態養殖-區域收集-集中處理-綜合利用」模式實施,能實現主營業務與當地畜禽養殖業和農作物種植業的良性循環,為我國規模化、現代化養殖業的建設以及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提供了「浙江樣板」。

據悉,該項目一期工程將在2020年底實現投產。屆時,衢州市作為浙江省優勢生豬產業區域及傳統養殖大市,當地農戶將真正不再為豬糞處置發愁,項目建成帶來的生態經濟將造福一方百姓。

1574932000000

相關焦點

  • 養豬場一年用豬糞發電65萬度 沼氣工程可養魚種樹
    原來場裡建起了一座大型沼氣工程,成功解決了豬糞汙染問題。    豬糞難處理,養豬場曾差點辦不下去    「以前豬糞就堆在東南角的化糞池,賣也賣不出多少,也賣不上好價,整天堆在那裡不僅汙染豬場環境,容易傳染豬病,還影響周邊村民生活。」
  • 豬糞變沼氣 沼氣生電力
    平南縣在桂隆種豬場建起當地首座沼氣發電廠,試運行期間綜合效益開始顯現。4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鎮隆鎮雙寨村雙雲塘屯的發電廠一探究竟。初春時節,滿目翠綠,17棟青牆紅瓦的豬欄旁邊,一個巨大的藍色圓柱十分顯眼,旁邊房子裡傳出的機械轟鳴聲,在曠野裡透出生機。這就是種豬場正在運行的沼氣發電廠。地上生長的青菜和雜草十分茂盛,雖是豬糞便集中之地,卻聞不到什麼異味。
  • 養豬場也能發電,看看原理讓我大驚,高手在民間
    小編最近聽說本市有個地方在綿陽涪城區關帝鎮大樹村滬川牧場,這裡用「生態鏈」串起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豬糞循環一圈,既能發電又能當肥料,簡直就是農業模式的雙贏小編驅車來到了一馬平川的關帝鎮,只見萬畝蔬菜大棚,還有一些養豬場零星點綴在周圍,生態環境很好。「每天豬廠排洩物很多,不處理,對環境汙染很大,堅決走生態循環經濟之路。」
  • 農村小豬場豬糞便如何處理更好?
    問題:豬場豬糞便如何處理更划算?答案:在農村搞養豬,糞便處理是一件大事,沒有處理好,就會汙染水源,汙染農田,影響周邊環境,影響村容村貌,造成難於彌補的損失。所以,豬糞便是農村治汙首要大問題,關係到整個農村環境整治的中心大事,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心大事。
  • 豬糞變作沼氣 村民沒了怨氣
    楊婆婆滿臉笑容地誇讚道,「瞧嘛,現在用供氣點送來的沼氣燒火做飯,就是好,既方便又來得快。」在湧泉村,此時此刻像楊婆婆一樣用沼氣燒飯的家庭還有30多戶。誰會想到,現在給他們輸送沼氣提供旺火的,就是曾經給他們造成汙染,讓他們抱怨連天的養豬大戶陳大林。「這多虧了新村集中供氣項目的實施。」皮膚黝黑、一臉憨笑的陳大林道出了變化的緣由。
  • 豬糞處理有妙招,養豬場固糞處理「資源化」與「能源化」怎麼做?
    雖說豬糞是放錯了的資源,但是把「資源」一直放錯,就不再是資源與寶貝了,必將引來汙染問題,如果豬場距離農民居住地不遠,那麼附近居住的農民可就遭了殃!每日面對這種氣味,將心比心誰能受得了!因此,對於豬場來說,面對炎炎夏日,解決糞尿隨意堆積汙染問題勢在必行,那對於農村的豬場該如何實現豬糞尿的零排放,無汙染呢?
  • 中國沼氣發展的現狀、驅動及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中央對農村戶用沼氣項目的補貼標準為對東北、西部地區每戶補助1500元,對中部地區每戶補助1200元,對東部地區每戶補助1000元。根據《中國農村能源年鑑》統計[16],2001-2009年中央政府對沼氣建設的累計投資達196.1億元,其中對農村戶用沼氣的投資額度達到156.3億元,累計補貼農戶1453.4萬戶(表1),佔建池戶數的41.4%。
  • 豬糞水厭氧發酵變身沼氣
    豬糞水厭氧發酵可以產生沼氣,轉化成熱能為民所用。近日,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承擔的國家「十三五」科技支撐子課題項目——「寒區沼氣發酵溫度保障與效率提升技術研發」示範工程順利完成工程檢測評價。
  • 安丘大盛鎮上馬沼氣發電暨生態智慧農場示範項目 綠色發展一舉多得
    目前已建成的高效厭氧發酵罐安丘市大盛鎮今年打造的沼氣發電暨生態智慧農場示範項目目前正在建設,這是安丘市為探索農村清潔能源利用、人居環境改善而建的新型項目。10月25日,記者採訪了解到,該項目建成後,能夠實現對秸稈、畜禽糞便的回收利用,有效促進農林牧業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生物質資源化綜合利用和農業智慧綠色發展。
  • 浙江這個村建沼氣工程保留豬場,利用豬糞給村民供電送肥
    沼氣管道通到每家每戶 種植戶:化肥再好也不用了「你看,(火)挺旺的,這個是沼氣,不是煤氣。(沼氣肥料)是豬的糞便。」「大家都願意用沼氣,你看這個地方(原本放著煤氣罐)現在已經放了醃菜瓶,我們已經不用煤氣了。」晚飯時間,記者走進紹興諸暨阮家埠村,只見家家戶戶灶臺上的焰火都和王定先、宣幼琴家一樣旺。
  • 沼氣設備供應商年掘金上億 天人環境擬下半年申請上市
    由於國家大力倡導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天人環境快速搶佔沼氣市場,成套化設備銷售收入連續三年以100%以上的速度遞增。目前,天人環境正在運作上市,擬於下半年提交上市申請,登陸創業板。沼氣工程收入上億元沼氣市場前景廣闊。正是深信這一點,天人環境屢次承接到沼氣工程大單,湖北省天門市嶽口鎮健康村沼氣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 我國養豬場豬糞怎樣處理最好處理方法論述
    (4)減少了運輸、處理豬糞的工作量,降低了治理豬糞環境汙染的工作難度,使經濟利益最大化,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三、目前國內源頭養豬場豬糞處理方式分析  1、源頭上就地減量化處理。  處理方法1:豬糞處理以減量化為主。以一個養豬3000頭豬的養殖場為例,在豬糞集中地方安裝一臺豬糞脫水機,把豬糞中水分分離出來。
  • 科學網—生物天然氣引領沼氣變革
    例如,安寧澱粉廠過去要花3元/噸治理廢水,現在卻反而能從中掙五六元,可謂利潤頗豐、一舉兩得。 「有市場競爭力是這個項目成功的根本因素。」石元春評價稱。 我國普遍缺氣,廣西尤其緊缺。目前,南寧市每年需從外部輸入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約1.4億立方米,且每年增長30%。為了保證供應,甚至不惜從新疆、陝北、內蒙古等地用卡車長途輸送。
  • 沼氣新革命
    對比之下,一口8立方米左右的沼氣池,可年產沼氣450立方米,折合標準煤350公斤,相當於薪柴約1760公斤。推廣使用沼氣,可破解過度砍伐薪柴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還可用於發電。上世紀60年代開始,沼氣成為農村能源替代的主要選項。四川一度成為全國農村能源替代的標杆省份,兄弟省市前來考察學習者絡繹不絕。
  • 睢寧縣供電公司:助力沼氣發電項目 打造綠色能源新樣本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袁雪紅 魏媛媛)「我要感謝供電公司,給我們解決了許多技術問題,讓我們能夠順利併網,為我縣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近日,睢寧縣陳井村沼氣發電項目正式併網運行,睢寧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向睢寧縣公司公司表示了誠摯的謝意。
  • 沼氣發電只是「小個子」,不宜把行業吹得「天花亂墜」
    01沼氣發電原料複雜多樣研究數據顯示,沼氣發電只是「小個子」,2019年僅佔生物質發電裝機的4%。雖然沼氣發電裝機容量佔比少,但沼氣發電的原料卻有禽畜糞便、秸稈、雜草、垃圾、汙水、汙泥等,這些原料通過厭氧發酵技術處理產生沼氣後可發電、供熱,實現資源化利用。
  • 豬糞水變熱能,黑龍江省農科院寒區沼氣項目完成檢測評價
    ZAKER 哈爾濱記者 王辛娜豬糞水厭氧發酵可以產生沼氣,轉化成熱能為民所用。近日,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承擔的國家 " 十三五 " 科技支撐子課題項目—— " 寒區沼氣發酵溫度保障與效率提升技術研發 " 示範工程順利完成工程檢測評價。
  • 非瘟零感染的豬場是這麼解決養殖中的臭氣汙染!
    在規模養雞/豬中,這些氣體汙染環境,引起雞豬群發病或生產性能下降。由於生物安全不合格,病原微生物侵入雞/豬舍,這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等可以附著於雞豬舍的地面、牆壁、雞籠、食槽、水槽和進入雞豬的飼料飲水中,以灰塵、飛沫的形式漂浮於空氣中,造成環境汙染,從而導致豬群/雞群的反覆感染或者持續性感染,出現不長肉,大病小病不斷、生產效益降低。
  • 通州這座垃圾站變綠色電站,一年沼氣發電3000多萬度
    餐廚垃圾經過處理產生沼氣,繼而轉化為綠色電能,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之路。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30日從京城機電獲悉,該公司旗下的通州有機質垃圾處理站已於近日正式實現沼氣發電,年發電量可達3040萬千瓦時。通州有機質垃圾處理站位於城市副中心涼水河畔,北距京哈高速僅200多米。
  • 四川「沼氣革命」破解農村能源短缺及汙染難題,推動廁所革命
    有效解決農村能源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四川從解決農村能源入手,連續50多年大力發展沼氣事業,沼氣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燃料缺乏問題,而且在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獨特作用。「自從用了沼氣,就沒有砍過一棵樹。」這是德陽市中江縣龍臺鎮沼源村90歲的楊洪榮老人,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