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零感染的豬場是這麼解決養殖中的臭氣汙染!

2020-12-06 賽為養殖

《賽為》將為養豬朋友分享養豬消息、非瘟進展、市場行情、豬病分析,防治方案歡迎養豬朋友關注,謝謝!!!

雞豬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有機氨、硫醇、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在規模養雞/豬中,這些氣體汙染環境,引起雞豬群發病或生產性能下降。由於生物安全不合格,病原微生物侵入雞/豬舍,這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等可以附著於雞豬舍的地面、牆壁、雞籠、食槽、水槽和進入雞豬的飼料飲水中,以灰塵、飛沫的形式漂浮於空氣中,造成環境汙染,從而導致豬群/雞群的反覆感染或者持續性感染,出現不長肉,大病小病不斷、生產效益降低。

養殖過程中產生的臭氣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用發酵床,在地面鋪一層厚厚的發酵床,糞便落到發酵床上,在短時間內就會被發酵床中的發酵菌分解掉。

發酵床可以長時間使用,只要有動物糞便落入,就會持續發酵。如果動物糞便過多,則可以定期添加發酵床墊料及噴灑發酵菌。

等養殖一批禽畜出欄後,把發酵床收集起來,撒播到農田裡,是最好的有機肥。也可以賣掉,大約8-15一袋。。。

1.在動物飼料中加入複合微生物+酶製劑的產品

要解決養殖場惡臭的問題,首先要從動物的入口開始,就是在動物的飼料中進行調節。目前比較公認的模式就是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和酶製劑。這樣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能添加單一的微生物和酶製劑,添加複合微生物並結合複合酶製劑的產品效果才能更好。如在養豬場使用量比較多的養豬專用複合益生菌,其中就包含了12種微生物和6種複合酶製劑。使用一周左右,飼餵相同重量的飼料,但豬糞居然下降了約35%,說明消化吸收率明顯提高了。連續使用一個月後,養殖欄舍中的臭味、氨氣明顯下降,幾乎感覺不到明顯的臭味,連續使用2個月發現,豬的發病率(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顯著下降。

2.用微生物處理沼氣和汙水

養殖場另外一個臭味產生的地方就是養殖場的汙水,現在的養殖場的汙水一般是先進沼氣池,然後再進入池中沉澱和處理。我們都知道沼氣池是非常簡單有效的處理糞汙的設施,但是當前的沼氣池並沒有發揮多少作用。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沼氣池的工作原理,沼氣池處理糞汙和產生沼氣都是靠微生物來完成的,這些微生物我們養殖場從來沒有人為地添加,依靠數量很少的自然微生物進行工作。但就是在這樣數量非常少的微生物情況下,還經常受抗生素和消毒劑的打擊。

就如你的沼氣池本來就只有少得可憐的100個「工人」在為你工作,經常被抗生素和消毒劑一下子打沒了,等到抗生素和消毒劑失效,再等自然微生物過來再繼續工作……。因此,你的沼氣池有可能之前只發揮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工作效率,大部分的作用就猶如一個通水道和儲水池。

現在,我們人為地將沼氣池所需的微生物加入到沼氣池中,而且加入的數量是自然微生物的千倍以上。

比較簡單和成熟的做法是在沼氣池的入口設置一個塑料大缸,在大缸中激活專用微生物(如「養殖場汙水生物處理劑」),大缸底部有一個水龍頭,根據需要定時開啟或一直緩慢加入。經驗表明,使用一周左右,沼氣池處理糞汙的能力就顯著提高,最高甚至提高十倍以上。一個月左右,沼氣池溢出口的水臭味已經明顯降低。

然後,在沼氣池的水溢出口再同樣放置一口大缸,也放上微生物製劑,這樣從沼氣池出來後的汙水就會再次被微生物進行處理,一般中小養殖場從沼氣池出來的水進入一口水池已經沒有了明顯臭味,在水池中不再是黑色,而是微微的暗紅色,配套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在其中進行養耐低氧的魚類了,經過這一個種植有水生植物的水池,一般排放都問題不大了。

在沼氣池入口加入微生物進入沼氣池處理到沼氣池出口時,許多微生物已經死亡,因此需要在出口處再加入。

以一個年出欄千頭的豬場為例,按照上述操作每天花費微生物處理汙水的成本一般不會高於10元。

3.用微生物處理動物糞便

養殖場的動物糞便不僅是導致養殖場最惡臭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會導致大量的蒼蠅繁殖,帶來更惡劣的環境影響。

其實,處理動物糞便非常簡單——就是及時用微生物進行發酵處理。

由於許多剛剛出來的動物糞便含水量稍高,一般的微生物無法發酵。這就需要選擇高溫微生物發酵劑(如「豬糞專用高溫菌發酵劑」),這種微生物含水量80%都可以發酵,一般的新鮮豬糞都可以直接快速發酵,24小時升溫超過70℃,48小時臭味基本消除,7天左右完成發酵。

你要做的就是,每天剷出的新鮮動物糞便及時使用微生物發酵,操作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在糞堆上下撒一層菌種就行,然後改善薄膜進行發酵,防止蒼蠅上去產卵。

微生物發酵動物糞便成本不高,以市場上使用量較大的「豬糞專用高溫菌發酵劑」為例,市場零售價每包10元左右,發酵2-3噸新鮮糞便。

發酵完成的動物糞便,不僅沒有臭味,而且還成為了生物菌肥,市場上可以買到1500元/噸以上。

4.養殖欄舍內使用生物消毒劑

長期使用微生物+酶製劑產品後,結合微生物處理汙水和動物糞便,養殖場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益生菌環境,即使是在養殖欄舍的旁邊5米都聞不到明顯的氣味。

但養殖中如一些飼料殘留、糞便清理不乾淨等情況還可能導致一些黴變和腐敗變質的情況,這些不僅會產生一些氣味,而且對動物健康帶來一些影響。

在益生菌的環境下,是不建議在養殖欄舍內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的,而是建議採用生物消毒劑進行消毒(如「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劑」),這種消毒劑不僅能夠快速除臭,且能夠將黴變的、腐敗變質的等物質進行分解,且保護益生菌環境,從而達到消毒和除臭的雙重效果。

相關焦點

  • 水泡糞模式規模豬場簡單解決氨氣和糞汙資源化技術
    水泡糞養豬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圈舍中的氨氣大、糞汙處理困難,雖然也知道欄舍中的氨氣等可以通過添加益生菌等方法來降低,但一些大型養豬場、合作豬場根本不允許另外添加產品,且添加拌料等勞動強度也大。而豬糞尿處理就更加困難,水泡糞一般幾個月才放出來1次固液分離幾乎沒用,通過沼氣等處理需要大量的設施投入和運行成本。
  • 養殖大戶做環保以綠狐尾藻生態溼地處理養殖廢水
    白沙鎮第一個進行雨汙分離和乾濕分離、第一個建沼氣池、第一個建「四池淨化系統」、第一個以綠狐尾藻生態溼地處理養殖廢水的人都是他——大花村養殖大戶劉新明
  • 「創澳交流」李曼大會即將進入尾聲,改善養殖環境,提升生產效益
    「源於自然,用於自然」,秉承植物精油天然安全無毒無刺激性的特性,在養殖場內的除臭以及驅避蚊蠅的生物安全措施的作用,成為了來賓們關注的熱點。 高效除臭+驅避蚊蠅 「蚊蠅不除,疾病不斷」,解決了養殖場的臭氣,還順便把蚊蠅的問題也解決了。
  • 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短短的20年來,我國的養殖業發展速度令世人驚嘆,尤其是18-19年的養豬業,經過非洲豬瘟的洗禮之後,養殖行業大洗牌,規模化豬場在各地拔地而起。養豬業由原來的:「小、散、偏」到如今的「大、全、正」發生著偉大的轉變。
  • 豬場生物安全與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
    (4)引種檢疫不嚴或不檢疫 引進帶毒(菌)的種豬是引發豬場疫病的一個重要途徑。不少豬場引種檢疫不嚴,或者不加檢疫,從而將疫病帶入豬場,造成疫病爆發。(5)病原微生物的傳染來源控制不好 豬通過感染動物、生物媒介、動物產品、汙染環境直接接觸而感染上病原微生物。
  • 綿陽市豬場複合板母豬產床廠家安裝知識
    農牧結合是山區創辦大型豬場,走生態養殖解決環境汙染的根本途徑。即對母豬實施自動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母豬群體的繁殖生產效率。    使用自動化餵料系統後可以減少因飼養員操作而浪費的飼料,一年一條生產線可節約飼料成本約14111元。消除豬只人工餵養的應激,實現統一時間餵料。由於自動飲水器具有節水、清潔、投資少、效果好等優點,所以在養豬設備中優先被採用,而且快速推廣。
  • 國內外豬場非洲豬瘟的臨床表現
    決定疾病症狀的因素包括病毒毒力、接觸途徑、感染劑量、其他病原體的存在或該地區流行狀況。但是,目前該病的進程如何?疫情是如何出現的?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什麼?我們就該問題採訪了俄羅斯、波羅的海國家、波蘭和中國的養豬專家,以便從他們在該領域的經驗中學習。
  • 石彥東:非洲豬瘟影響下的豬場復養措施
    1 要進行風險評估非洲豬瘟疫區內沒有感染過非洲豬瘟病毒的豬場可以繼續飼養。感染過非洲豬瘟病毒並已經成功控制的豬場應引入哨兵豬進行監測,如果哨兵豬一切正常,最短30 d可以解封,否則解封時間為42 d。
  • 豬場豬感染了藍耳病,給豬採取這樣的治療方案,治癒率高
    這幾天整理去年服務豬場的記錄,發現從2019年11月份到現在有7個專業育肥豬場發生藍耳病的記錄。 為什麼有這麼多外購豬發生藍耳病呢?我把這7個豬場感染藍耳病的案例總結了一下,供養豬及技術人員參考學習。
  • 被非洲豬瘟感染的豬場,還能養豬嗎,要過多久才可以復產?
    摘要:非洲豬瘟病毒在凍肉中能存活數年,感染的豬場能養豬嗎,多久能復產?文/農夫也瘋狂近期國內很多的肉價都有所上漲,首當其衝的就是豬肉的價格。那被非洲豬瘟感染的豬場,還能養豬嗎,要過多久才可以復產?非洲豬瘟病毒是非常「厲害」的,一旦被感染,基本上是無藥可治,死亡率可以說是100%。也是因為其如此的厲害,還沒有特效藥。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國內已經撲殺生豬數百萬頭之多。一邊是生豬存欄量減少了,另一方面是可繁母豬數量大量減少,這樣也就導致了國內生豬存欄量嚴重不足。
  • 創澳分享:植物精油除臭劑在豬場動物福利中的應用
    我國是一個養豬大國,但是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使得豬只的飼養空間受限、飼養環境惡劣,以至於導致了豬只的體質下降、免疫功能缺失,從而引起了豬只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大上升;過量或不規範使用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使得豬肉的質量大幅下降,畜產品的出口相繼受到國際市場的拒絕。因此,動物福利問題應運而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 豬場裡的「溼地公園」
    豬場裡的「溼地公園」狐尾藻生態溼地汙水處理模式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中「顯身手」 文章來源:紅河州農業農村局
  • 陳家鋥:過度檢測,適得其反——檢測在非洲豬瘟防控中的科學應用
    可對人員、粉塵、水源、道路、汙水池、工具、衣物等區域增加檢測頻次,以督促生物安全制度的落實,通過檢測也能掌握豬場的風險點,並能及早制定對風險點的預案;3)全群性排查工作不宜過頻,應以異常豬的日常監測為主。豬越來越金貴,豬場希望通過逐頭檢測儘可能減少冤殺豬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有些豬場以7天為節律進行豬群排查,採樣多,隨之而來會造成檢測任務重,檢測過程中難免出現交叉汙染等問題。
  • 非瘟時期,豬場拔牙,拔的是什麼?
    其次,拉豬車的直接威脅,比如:屠宰場到養殖戶的路徑就是一個感染散發,簡單的洗消,不能夠代表消毒防控的順利進行,我們應該將這些洗消過的車視為是汙染物,儘量減少與本場人員的接觸,特別是場內人員的接觸!第三,糞汙處理環節是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途徑,應該對豬場的集糞區、汙穢區進行嚴格消毒及生物安全處理!
  • 防控非洲豬瘟,營養免疫這條路豬場不能忽視!
    營養免疫的提出順應了行業發展趨勢和豬場需求變化,最終立足點是推動健康養殖、維護食品安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鍾永興博士介紹,衡量豬場營養免疫水平的標準是豬群免疫力和健康狀況,其效果可以用生產數據來側面衡量。綜合總指標看PSY和MSY,詳細指標看正品率、發病率、死亡率、用藥費用。
  • 107個豬場調查:關注非瘟下的倖存者——豬場大豬猝死率
    結合建明(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黃廣明博士等,2014年)發表的文章,2015-2016年我們又通過產氣莢膜梭菌檢測試劑盒進一步對全國豬場產氣莢膜梭菌調查,結果(圖1)顯示母豬、哺乳仔豬、育肥豬、公豬長期莢膜梭菌中度以上感染比率超過70%。
  • 呼和浩特市豬場鑄鐵板母豬產床生產廠家各方面的詳細介紹
    是豬場設備生產區的核心,生產區的豬舍必須根據各類豬群的生物學特徵,按工廠化的生產流程來布局。性能穩定,使用可靠,故障率低,自從投放市場以後,得到廣大豬場用戶的一致好評!豬因不同的生理階段和生產目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條件,現代化養豬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給它創造良好的繁殖生長所環境,充分發揮豬的生產潛力,以提高豬場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PVC塑鋼圍欄有效保溫防止豬只交叉感染。
  • 如何避免非洲豬瘟進入豬場?
    ,封閉豬場的入口,人員進場之前要提供特定的衣服(工作服)和鞋子(高筒膠鞋),等他們離開豬場的時候再脫掉。養殖戶引進仔豬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大型的,有認證來源的豬群,在長途運輸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豬瘟疫情的傳播,養殖戶要做好車輛的消毒和清潔,在給運豬車清潔的時候,要注意車輛的車廂,裝載的坡道,駕駛室和工作服等。
  • 【谷約·關注】豬瘟重組E2亞單位疫苗降低汙染豬場豬瘟病毒載量的評估試驗
    而且豬瘟弱毒活疫苗免疫母豬可導致致弱活病毒的自發性排毒,給豬瘟病毒感染豬場的豬瘟病毒的評估帶來困難。豬瘟弱毒活疫苗免疫母豬後血清中和初乳中母源抗體的多樣性給免疫程序帶來複雜性,而且影響免疫效果。  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下,臺灣學者關於豬瘟重組E2亞單位(rE2)疫苗降低使用LPC株疫苗的傳統豬場中病毒排毒的可能性評估研究。
  • 豬場糞汙處理「溫室模式」,糞尿舍外堆肥發酵實現「變廢為寶」!
    這些年,豬場汙染問題成為制約農村養豬戶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難題!如何實現豬糞尿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成為很多養豬戶關注的話題,今天【豬友巴巴】對畜禽養殖業發展,對固糞處理問題談三點建議!其次,推進實行「種養一體化」養殖糞汙處理模式。「種養一體化」是近來,國家對畜禽汙染治理常提的一個名詞,眾所周知,畜禽糞汙不是汙染源,只是未經雕琢的璞玉,豬糞尿不僅適合厭氧發酵,同時也可進行好氧發酵,在厭氧發酵過程中,沼氣是糞汙處理的主要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