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濤:控制甲烷排放 推進沼氣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2021-01-16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大氣網訊:沼氣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甲烷是主要的非碳溫室氣體之一,其全球增溫效應(GWP)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作為TVOC的一部分,也是可吸入顆粒物PM2.5與地面臭氧O3的前體物。要減少甲烷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就要促進甲烷氣利用,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發電。

我國沼氣發電行業潛力巨大但面臨挑戰

由於發電沼氣主要來自生活垃圾填埋、畜禽養殖場糞汙、工業有機廢水、市政汙泥等汙染源的處理過程,沼氣的收集與發電不僅本身能變廢為寶、減少排放,還能推動上遊相關活動的環境保護,帶來多項重要的環境與社會價值,是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

得益於國家近年來出臺的各項發展規劃以及補貼政策,沼氣發電行業增長迅速,2011年—2017年的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9%。根據國家發改委已經公布的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前七批目錄的統計,已經進入目錄的沼氣發電項目有130個,總裝機量為308兆瓦。

但是,依然有大量未被收集利用的沼氣,帶來氣候變化效應和空氣汙染等環境成本未被內部化,沼氣發電帶來的社會效益也未被價值量化。2019年底,全國沼氣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只有790兆瓦,年上網電量29.8億千瓦時,折算實現的年二氧化碳減排當量約1670 萬噸。然而,仍有85%的沼氣資源未被回收利用,經由各種途徑釋放到大氣層中,造成非碳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9.8億噸/年),不利於我國自主減排目標的實現。

我國的沼氣發電行業處於發展培育期,與歐美等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沼氣發電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低,經濟可持續性弱,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

我國有著數量眾多、不同類型的沼氣資源開發的場景和資源,但項目所在地偏僻。由於其它消納方式和途徑受限,沼氣發電仍是目前最佳的利用方式。然而,目前沼氣發電技術卻面臨單體項目規模小,規模效益較差,盈利水平低,收入模式單一等挑戰。

以沼氣發電行業中比重最大的垃圾沼氣發電為例,平均垃圾沼氣發電項目規模在2兆瓦—4兆瓦。中小城市由於垃圾量較小,其單體沼氣發電規模甚至只有1兆瓦—2兆瓦。與同類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平均22兆瓦)相比,垃圾沼氣發電不僅規模小,而且項目壽命短,依附於填埋場,平均壽命約7年,遠低於垃圾焚燒發電的30年。項目的收入模式方面,沼氣發電項目只有發電收入,不像垃圾焚燒發電那樣還有垃圾處理費的政府補貼收入。

由於規模小,普及與推廣工作不到位,沼氣發電項目尚未得到足夠重視,在行業政策方面常與垃圾焚燒發電等被並類處理。比如,已進入國家電價補貼目錄的沼氣發電項目每年都有較多關停,行業實際佔用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規模沒有或很少新增,比重在縮減,實際得到國家的補貼支持份額逐漸縮小,將不利於沼氣發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歐盟推廣沼氣發電的經驗

歐盟的沼氣發電裝機量、發電量和相關技術都處於領先地位。德國是目前沼氣工程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與德國相比,我國的沼氣發電裝機容量僅是德國的約1/6。其推廣沼氣發電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鑑。

歐盟各國沼氣行業的發展和其得到的優惠政策支持直接相關。綜合來看,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發展較有效的政策措施是對口補貼、稅收優惠和直接投資的支持。中小企業認為,補貼為企業的發展和成長提供了最初的推動力,增加了交易的價值,有利於吸引投資者投資項目。

德國的沼氣工程幾乎都發電上網,其中98%的沼氣工程是熱電聯產工程,發電餘熱用於沼氣池加熱。德國在2000 年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EEG)》 ,確定了沼氣工程發電上網的電價補貼機制。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規定電網必須優先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可再生能源業主可按照當時的固定補貼電價持續20 年向電網供電,收益穩定。2018年德國沼氣發電裝機容量約為5000兆瓦,發電量約為330億千瓦時。

德國《可再生能源法(EEG)》頒布以來,德國分階段對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根據實施成效及新的問題及時更新完善,先後多次修訂,最大程度地凸顯了法律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時效性。

縱觀幾次調整,德國政府對沼氣發展從鼓勵培育到放歸市場的思路清晰可見。起初業主擔心不能盈利,沒有主動投資沼氣發電站意願。EEG-2000通過法律條文保障沼氣業主的利益,使德國沼氣發展有了起色。EEG-2004和 EEG-2009連續提高對小型沼氣發電站的基本補貼,加入了各種額外補貼,有效培育了大批沼氣發電企業。EEG-2012 開始引導沼氣發電進入電力市場,而 EEG-2014進一步鼓勵電力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推進我國沼氣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可以借鑑國際經驗,控制甲烷排放,推進我國沼氣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在「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及其它相關政策與規劃中,建議精準施策,充分考慮沼氣發電的產業發展初級階段,從前期補貼到中期的市場化、產業化,繼續保障和強化對沼氣發電行業的電價補貼政策。

我國小型沼氣電力開發的場景和數量眾多,單個項目規模小、經濟可持續性弱,卻是我國生態環境治理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建議進一步對小型沼氣發電項目,特別是對城鎮鄉村環境治理和清潔能源開發有重要意義的3兆瓦以下小型沼氣發電項目制定十年期的對口階梯補貼電價政策,進行優先支持和長期保障,逐步增加沼氣發電在我國可再生能源布局中的比重,發揮其特殊重要作用。

對沼氣發電保持現有補貼等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持續性,保證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將帶來巨大的的環境經濟效益,增加碳減排當量,減少社會總成本。此外,沼氣發電對霧霾治理的貢獻、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貢獻也不可估量。

作者系美國湖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博士

原標題:控制甲烷排放 推進沼氣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全文)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確保完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約束性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二)主要目標。
  • 專家:推進甲烷減排將為我國長期低碳排放戰略提供巨大貢獻
    「2020中國甲烷論壇」由清華大學氣侯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侯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和美國環保協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氣侯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氣侯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說,甲烷就是二氧化碳之外最重要的溫室氣體,對目前全球變暖的貢獻率為四分之一,因此,必須大幅度地削減甲烷的排放,推進甲烷減排能為我國長期低碳排放戰略提供巨大貢獻。
  • 沼氣發電只是「小個子」,不宜把行業吹得「天花亂墜」
    (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在近日舉辦的「全國廚餘(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交流大會」上,多位企業人士指出,「沼氣發電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廣闊」。不過,接受採訪的業內專家卻普遍認為,雖然我國沼氣發電技術較為成熟,但其前端原料的處理技術紛繁複雜,不少技術還有待完善,不宜把行業吹得「天花亂墜」。
  •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
    新世紀以來,我國能源發展成就顯著,供應能力穩步增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科技進步邁出新步伐,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有效保障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其中,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促進協調穩定發展,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路徑。
  • 沼氣發電是怎麼回事?如何理解沼氣發電的原理?電力工程技術專家分析!
    沼氣的主要成分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溫室氣體中的甲烷 日常生活中大家會把甲烷與沼氣劃上等號。的確甲烷是沼氣的最主要成分會佔到50%到80%,但是沼氣中還包含二氧化碳、氮氣和氧氣以及硫化氫等氣體,因此並不能簡單地將甲烷等同於沼氣。同樣地,天然氣或煤氣雖然也主要由甲烷組成,但同時還包含其他多種體。 標準狀態下的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甲烷由於其高度可燃性,通常是作為燃料。
  •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我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作為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重大戰略舉措,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優化能源結構,著力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著力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徵的工業、能源、建築、交通等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新格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 全球變暖1/4貢獻率來自甲烷排放 未來三年將重點推進油氣煤炭等...
    6月19日,在2019全國低碳日甲烷減排論壇上,各方專家圍繞甲烷減排工作展開了熱烈討論,對如何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排放積極獻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未來兩三年,甚至整個「十四五」時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減排工作將迎來快速推進期。
  • ...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水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
    實施耗煤行業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發電、建材、裝備製造等重點耗煤行業企業餘熱、餘壓、餘氣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推進天水2×350兆瓦熱電聯產項目、煤改氣工程,實行「上大壓小」和整合替代分散鍋爐,實施集中供暖項目。   3.推廣非化石能源利用   大力推動風、光、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發展清潔能源發電項目。
  • 沼氣發電機組尾氣SCR脫硝技術簡介【綠聯淨化】
    「SCR脫硝技術」具有脫硝效率高(可達85%以上)的特點,能夠滿足嚴格的排放要求。據統計,SCR脫硝技術在世界市場佔有率近70%,而在我國,這個數據已突破95%。綠聯淨化採用技術成熟的SCR脫硝技術,在化肥廠、垃圾填埋場、澱粉廠、汙水廠、餐廚垃圾填埋場、養殖場等沼氣發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可根據項目現場和機組實際的排放數據,選擇有針對性的技術方案合理布局。
  • 何建坤:實現1.5℃溫升控制目標,甲烷減排刻不容緩
    兼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是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籌委會成員。2019年11月16日,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作為主要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科技攻關及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強化低碳引領,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端轉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二)主要目標。
  • 科學網—生物天然氣引領沼氣變革
    但我國過去卻沒人想到沼氣能變成生物天然氣,「包括我自己」。程序坦言,沼氣中甲烷含量在60%左右,熱值較低,利用價值不高,但提純到93%以上就成為生物天然氣,和化石天然氣毫無區別,可以做車用氣或管道氣,經濟效益大大提升。 石元春指出,同最近大熱的頁巖氣相比,生物天然氣不僅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應用條件更為成熟,是一種低碳,甚至「負碳」能源。
  • 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此外,浙江省在垃圾焚燒發電各省項目數量排名、垃圾焚燒發電各省裝機容量排名排名均列**。  《2019-2025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針對當前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清遠沼氣設備
    清遠沼氣設備,   2007年:產品通過農業部工程設施監督檢測站檢測合格,與同年參加廣東省農業廳沼氣試點項目現場大會。清遠沼氣設備, 一些工業項目產生的沼氣則通過火炬燃燒處理,以滿足環保排放要求;垃圾填埋氣通過火炬主動導排燃燒,達到安全和除臭功能。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中國沼氣發展的現狀、驅動及制約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過去10a中國沼氣投資和建設快速發展、沼氣綜合和可持續發展利用模式不斷創新、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為中國沼氣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中國沼氣行業既面臨能源需求增加、規模化養殖發展以及環境治理壓力加大等因素的驅動,也面臨適宜農戶減少、融資渠道單一以及市場不健全、法規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
  • 什麼是沼氣發電機
    沼氣發電機簡介:沼氣發電機組使用沼氣作為動力燃料。沼氣來源廣泛,日常生活、養殖畜牧、食品加工、造紙生化、酒精澱粉等行業所產生的有機廢水廢料均可產生沼氣。沼氣發電機組既可以為企業解決廢水廢料的處理問題,又可以利用廢料進行發電供電,具有節能環保、控制簡單、價格較低、安全可靠等優點。沼氣發電機組的優勢:節能環保。有效利用廢物,降低企業成本,排放汙染低;安全可靠。
  • 睢寧縣供電公司:助力沼氣發電項目 打造綠色能源新樣本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袁雪紅 魏媛媛)「我要感謝供電公司,給我們解決了許多技術問題,讓我們能夠順利併網,為我縣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近日,睢寧縣陳井村沼氣發電項目正式併網運行,睢寧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向睢寧縣公司公司表示了誠摯的謝意。
  • 發電行業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量最大行業
    在環保政策驅動下,天然氣代煤、與可再生資源協同發展是中國天然氣發電穩步發展的主要動力,預計2035年中國發電用氣量將達到1700億方,氣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4億千瓦,天然氣發電將成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伴隨天然氣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清潔發電比例的提升,天然氣發電「短板」也將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