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行業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量最大行業

2020-12-05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在環保政策驅動下,天然氣代煤、與可再生資源協同發展是中國天然氣發電穩步發展的主要動力,預計2035年中國發電用氣量將達到1700億方,氣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4億千瓦,天然氣發電將成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伴隨天然氣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清潔發電比例的提升,天然氣發電「短板」也將顯著改善。

  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面臨著重要的機遇:首先,我國碳排放量全球佔比超過1/4,而電力行業是我國的碳排放大戶,碳排放約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43%,提升氣電比例可有效降低火電碳排放水平;其次,天然氣發電調峰調頻性能突出,是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的重要路徑之一。天然氣發電廠承擔著冬季為氣網調峰的責任,有利於保障冬季穩定供氣;第三,近些年,燃機的汙染物排放限值標準在提高,燃機的煙塵及二氧化硫實際排放水平優於實施超低排放燃煤機組的排放水平。此外,燃煤發電的重金屬、廢水廢渣等汙染物排放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天然氣發電的環保優勢,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抓手;最後,天然氣發電還具有能效高、佔地少、節約資源,更適宜布局在城市及周邊,燃氣電廠的建設周期相對更短,初始投資相對更低。

  在面對重要發展機遇的同時,天然氣發電的挑戰同樣值得關注。首先,天然氣發電在國家層面缺乏明確的定位與政策指引。天然氣發電涉及天然氣、電力、環保等多領域,但各領域政策不協調統一,總基調是「有序發展、適度發展」。比如,環保領域就無明確支持態度;第二,隨著各地天然氣發電裝機增多及地方政府下調電價壓力加大,多地已下調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逐漸滑坡;第三,氣電發電成本相對較高,在當前氣價水平下,我國典型地區燃氣電廠發電成本在0.56-0.58元/千瓦時,而燃料成本就佔據70-75%;第四,伴隨可再生能源發電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及煤電常規大氣汙染物控制日趨完善,削弱了氣電在環保方面的比較優勢;最後,隨著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發電計劃將逐步放開,氣電逐步進入電力交易市場,競爭優勢更加嚴峻。在電力供需整體寬鬆的形勢下,上網電價下浮,氣電的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氣電與煤電同場競爭,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電價機制無法體現氣電的調峰及環保價值。此外,氣源穩定性也是氣電投資方的顧慮之一。

  不過,伴隨中國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再電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清潔能源將逐步成為電力供應主體。經濟性仍是氣電發展的最大挑戰,但積極因素正在顯現;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寬鬆,新增天然氣進口價格相對較低,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加速,多元供應主體、新的商業模式將有效促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預期天然氣發電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相關焦點

  • 潘遙:天然氣發電行業難題
    如果沒有新的清潔能源理念和思想及政策支持,天然氣發電產業將很難繼續發展,燃氣電廠難以生存,進而影響我國的天然氣發電產業。因此,天然氣發電產業的發展需要制定一系列、全方位支持和創新的配套政策來保障。  (二)成本問題  天然氣發電作為一種清潔優質的能源利用方式,對緩解當前我國嚴峻的環保形勢有利。但是,氣源和氣價依然是限制其發展的根本因素。
  • 生物質能行業的存量博弈與增量轉型
    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形式逐漸逼近平價併網,低成本清潔可再生能源概念日益成為行業趨勢的背景下,生物質發電行業的未來是依靠優先於其它新能源形式的財政補貼存量博弈,還是順應未來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開拓增量轉型成為當前的討論熱點。1.
  • 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
    天然氣發電行業長期痛苦而野蠻地生長, 一直是在政策中求生存的產業,氣價和供應被三大油企掌握,電價又要面臨競價上網,五大發電集團合縱連橫,動作不斷。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氣佔比力爭達到10%左右。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因此,江億表示,天然氣熱電聯產的電力是隨著供熱需求而變化的,不由自己做主,也就失去了靈活性優勢,所以,其對電力調峰的貢獻不大。「另外,天然氣熱電聯產與燃煤熱電聯產的最大區別,是天然氣熱電聯產的『熱電比'要小得多,幾乎差一倍,至少差60%。」那麼何為熱電比?這一差別會導致什麼後果?
  • 2019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市場分析:發展空間巨大,發電成本難題...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2017年全球天然氣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例為23.2%,中國天然氣發電僅佔總發電量的3%,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天然氣發電市場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但由於天然氣發電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難題。
  • 「十三五」跌宕起伏的發電行業經歷了什麼?
    「十二五」,以五大為代表的發電行業著力「一次轉型」, 大力發展煤炭、金融、科技、風(光)電產業,建設綜合能源集團,再加煤炭市場低迷下跌,經營業績「逆勢上揚、單邊大漲」,成為2002年電改以來形勢最好時期,也成為全國工業企業的一抹「亮色」。那麼,進入「十三五」,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改革舉措、市場環境等因素出現了什麼變化?
  • 氣價明日起上調 牽連天然氣發電成本上漲9分
    對於從去年起就一直在呼籲上調天然氣價格的三大油企來說,此次漲價無疑是得償所願。  但對於天然氣下遊銷售商和天然氣利用企業來說,均將會受到較大影響。而從天然氣市場改革以及我國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其影響也絕非是漲價那麼簡單。  短期內抑制天然氣需求暴增  對於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的原因,其一是因為我國進口天然氣價格持續走高。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多省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將上調 成本壓力緩解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降一升」是中國完善天然氣等產業價格機制、鼓勵利用清潔能源採取的多項措施之一。在各地「煤改氣」步伐加快之下,成本壓力的緩解將推動整個天然氣產業鏈迎來新一輪的投資潮。  「霧霾」的頻頻來襲,讓天然氣的綜合利用成為大氣汙染防治的熱門首選,其中天然氣發電大受青睞。
  • 廣東能源集團所屬惠州天然氣發電公司獲電力行業仿真培訓...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印發了《中電聯關於公布2020年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基地單位名單的通知》,經過中電聯電力仿真培訓專家組初審、評估組實地檢查和評審委員會會議評審,廣東能源集團所屬惠州天然氣發電公司成為2020年全國取得電力行業仿真培訓基地資質認定的三家企業之一,旗下培訓基地正式成為廣東省首家電力行業燃機仿真培訓基地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調峰還是熱電聯產
    江蘇省能源局氣電及分布式能源工程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志坦說:「2017年底的『氣荒』,是特殊情況,不會成為常態。因為國際市場是不缺氣的。這也是天然氣行業的主流觀點。至少在2025年之前,全球天然氣將呈現相對寬鬆的局面。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上遊企業和地方天然氣公司等下遊企業,都持這樣的觀點。」
  • 高溫合金產業深度報告:行業生態健康,需求多點開花
    燃氣輪機國產 替代進程不斷加速,在海軍艦艇建設以及燃氣輪機裝配比例提升,天然 氣管網大規模建設以及燃氣發電項目增長下相關領域高溫合金需求前景 巨大。汽車方面,國內汽車產量的提升以及國內渦輪增壓車型佔比持續 提升,消費量將持續上漲。此外,在航天、核電、石化冶金等領域,高 溫合金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預計 2020-2025 年間,需求複合增速達 7.5%。
  • 天然氣行業典型企業業務規劃分析
    在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後,「三桶油」正逐步將旗下管道公司劃歸國家管網公司,我國天然氣市場正過渡為上遊以「三桶油」為主,中遊統一管網運輸,下遊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天然氣行業發展,本文正略諮詢將對天然氣行業各環節典型企業及其業務規划進行分析。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跨國公司在中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  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  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天然氣發電為何仍陷入死局?
    原因是頁巖氣革命後,美國頁巖氣產出豐富,氣價已是全球最低,並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 再看中國,BP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社會發電量全球最高,達到75030億KWH,其中氣電2365億KWH,氣電佔比只有3%。於是,在今年低氣價的條件下,國內很多人期望能夠全國都能像廣東一樣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
  • 到2035年太陽能將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
    可再生能源公司Statkraft發布了其對全球能源趨勢的第四次年度分析稱,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太陽能將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力來源。報告中表示,太陽能光伏已經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這得益於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成本不斷降低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壽命成本將在未來三十年內下降約一半,而風能將降低40%。Statkraft估計,到2050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將佔發電總量的70%,其中可再生能源佔全球電力行業的80%以上。
  • 【專項研究】水力發電行業淺析
    水電行業概況  水力發電是通過利用水位落差的一種生產電力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較高勢能水流經過壓力隧洞進入水輪機,來推動水輪機旋轉,將水的勢能轉換為水輪機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帶動同軸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最後經輸變電設施將電能送入電力系統或直接供給至用戶終端。
  • 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鑑
    內容提要:目前,美國、歐洲以及很多中美洲國家將天然氣作為發電的主要能源。在中國,天然氣主要用於民用。隨著天然氣儲量和供給量的迅速增加,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應該成為中國調整電源結構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天然氣發電正處在起步階段,總裝機佔比不足4%,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除了資源稟賦、技術等因素之外,政策扶持是發達國家天然氣發電進展較快的重要原因,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
  • 一文讀懂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前景
    目前,由於技術和經濟原因,可再生能源尚未達到大規模利用程度,常規化石能源仍擔負著供需主要份額,而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氣的利用不但利用率高,而且對環境的影響極小,因此需求迅速增加,這種趨勢預測將持續到2035年,甚至到2050年。作為相對清潔能源,天然氣的發展和消費,當前受到了全球的青睞。
  • 寒冬即將來襲,天然氣需求有望超預期嗎?
    但是,這些產量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天然氣的需求,產生的部分缺口需要靠進口來彌補。2019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為1343億立方米,其中管道氣進口量為503億立方米,LNG為840億立方米。管道氣主要來自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等國家,海上LNG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卡達、馬來西亞等。總的來看,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速要落後於需求增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