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新聞網記者 鄒春蕾
7月10日起,內地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包括天然氣出廠價格和管輸費)將進行調整,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1.95元。對於從去年起就一直在呼籲上調天然氣價格的三大油企來說,此次漲價無疑是得償所願。
但對於天然氣下遊銷售商和天然氣利用企業來說,均將會受到較大影響。而從天然氣市場改革以及我國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其影響也絕非是漲價那麼簡單。
短期內抑制天然氣需求暴增
對於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的原因,其一是因為我國進口天然氣價格持續走高。目前,中海油莆田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進口印尼LNG價格已經上漲70%。進口氣的價格與銷售價格倒掛,導致中石油等三大油企虧損嚴重。其二,進口價與銷售價失衡,導致我國油氣企業在海外市場喪失定價權。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任浩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漲價還有一個大背景——保障能源安全。有數據顯示,我國從2007年開始成為天然氣淨進口國,且年進口量不斷增加,對外依存度已由2010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28.9%。有業內人士預計,2013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到16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9%,對外依存度也將進一步上升至32%。「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在大幅增加,但供應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花高價從國外進口的方式來大規模推 廣天然氣的話,能源安全就有可能出現問題。」任浩寧認為,此次漲價,會在短期內抑制我國對天然求需求暴增趨勢的出現,緩解能源安全壓力。
此外,此次漲價還有一大亮點,即要求非居民用氣中存量氣門站價格上調每立方米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價格的85%確定。任浩寧認為,將存量氣和增量氣分開定價是有很多「講究」的。首先,選擇以增量氣帶動存量氣有步驟漲價的方式,是希望給企業一些喘息的機會。其次,可以帶動頁巖氣、煤制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通過價格的調整,在短期內將常規天然氣的發展步伐降下來,給其他子行業迎頭趕上創造機會」。
天然氣發電將受較大衝擊
受天然氣價格調整影響,中石油等三大油企的股價均現漲幅,其中,中石油被公認為此次價格調整的最大收益者。業內人士表示,中石油的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中石油去年售氣量估算,此次天然氣價格上調後,今年全年可為其帶來約200億元的收益。「理論上看,此次天然氣價格上調會緩解上遊油企的經營壓力,但至於是減少虧損,還是轉虧為贏,要等到下一次財報出來才能有定論。」任浩寧表示。
而下遊企業和天然氣利用企業的利益受損則毋庸置疑。北京燃氣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弘弢向記者表示,對於已經審核和建設的項目,天然氣價格上調,意味著成本增加;對於正在審核階段的 項目,天然氣價格上調後,項目的可研報告必須重新製作。「若不改,按照現有的投資和補貼申請標準肯定會虧損;若改,企業的精力和審核時間又大大增加和延長。」天然氣發電企業的採購天然氣成本約佔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天然氣價格上調後,發電成本勢必明顯增加。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帳,以發電標準煤價650元/噸測算,燃煤電廠的單位燃料成本約0.22元/千瓦時。目前天然氣發電的氣價成本平均為1.2~1.5元/立方米,若年利用小時為3500小時,所對應的燃料成本為0.27~0.33元/千瓦時,要比燃煤發電平均高出0.05~0.11元/千瓦時。若氣價每立方米上漲0.4元,則成本將上漲0.09元/千瓦時。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此次漲價對天然氣市場改革帶來的影響。「業內一般的觀點是,利用價格改革作為槓桿來調節供給和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在目前供給和需求並不平衡的情況下,價格的調節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任浩寧認為,天然氣的市場改革一方面要做到工業用氣和民用氣脫離,在保障民用的前提下,再保障工業用氣,而現在脫離的並不夠明顯。價格方面也應該突破「逢改必漲」的怪圈。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應採取一些行政措施,讓油氣企業將重心放在勘探開發上,並加大非常規天然氣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這是上遊確保天然氣供給的重心。至於中遊的運輸和下遊銷售領域,應向民企放開,這是市場改革的關鍵步驟。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減少對價格的限制,將價格交給市場來定。」
責任編輯:李嘉 投稿郵箱:網上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