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挑戰

2020-12-05 能源100

  我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環境:

  電力過剩是優化電力能源結構的契機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電力消費增速放緩。2014年,全國火電裝機容量9.2億千瓦,其中煤電7.5億千瓦,氣電0.37億千瓦,氣電佔火電裝機容量4%。受電力消費增速放緩和水電發電量快速增長等因素影響,全年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同比下降314小時,為4706小時,發電量首次出現負增長(發電量41731億千瓦,同比下降0.7%,佔全國發電量的75.2%)。依據我國資源稟賦「多煤、缺油、少氣」,且資源產地與用戶錯位,為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國電力能源30~50年內仍以化石燃料為主的地位難以改變。因此,必須走「潔淨煤」道路,發展煤化工、IGCC並開發利用非常規油(氣)資源、深海油(氣)等增加油(氣)產量,保障能源安全。我國電源除煤電外,核電已近滿負荷運行;水電受地域資源和季節枯、汛期變化影響較大,發電不均衡;而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的不穩定特性,佔比很小,不宜承擔基荷發電;燃油發電的成本相對較高。因而在多種清潔發電方式比較下,燃氣發電就成為替代燃煤發電的主要方式。

  加快氣電發展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需要

  2016年11月4日,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引領全球進入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將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採取有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並通過政策補償和實施階梯電價、調峰電價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氣或電替代煤炭。在近期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繼續強調低碳、綠色發展,電源結構清潔化,提高天然氣利用比例,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氣電規模達到1.1億千瓦,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能源項目。

  天然氣作為介於傳統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間的低碳清潔能源,碳排放量比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低,價格較核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一定競爭優勢,積極發展氣電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將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舉措。

  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比重偏低

  發達國家的天然氣發電裝機結構和發電量佔比都具有相當大的比重,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都居世界首位,而燃氣發電的發展程度卻相差甚遠。2013年底,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達12.5億千瓦,其中火電8.6億千瓦,約佔69%,燃氣發電裝機4250萬千瓦,只佔3.4%,發電量佔2.5%,2013年全國耗用天然氣15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用氣佔天然氣總耗量17.2%,佔比較小。

  天然氣市場利好氣電發展

  從國際看,全球天然氣儲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國際資源供應較為豐富。天然氣消費增速有所回升,2015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約為3.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3.2%。對於天然氣價格而言,雖然在近期有小幅增長,但在供應增加、需求增速放緩、總體供大於求的背景下,預計仍將在低價位區間徘徊。

  從國內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逐步加速,天然氣發電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國家發改委相繼印發了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和定價成本監審辦法,為「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第三方準入」的市場化改革奠定基礎,目前各省(市、區)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處在近五年的低位。此外,「十三五」期間天然氣供應總體上較為充足。國家能源局印發《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隨著國內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中俄、中亞、中緬液化天然氣(LNG)等一系列天然氣長期進口協議陸續籤訂,未來天然氣供應能力預計將大幅提高。

  部分區域氣電相關政策正在逐步完善

  江蘇、上海、浙江均已出臺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政策,其他省份也在逐步建立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機制。在加速推進天然氣價改所形成的成本調降壓力下,廣東、浙江等省份已相繼發文,進一步降低省內管網管輸費及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福建省正在開展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改革試點,其他省份也在研究完善省級天然氣管輸價格形成機制,降低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等。

  公司初步具備加快氣電發展的基礎條件

  一是積極涉足氣電上遊產業,打通完善產業鏈。2012年以來,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簡稱公司)一直積極謀劃、研究並涉足油氣產業發展,明確了產業定位及方向。公司目前已初步在環渤海、華東、華南等區域完成LNG產業布局;通過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油氣公司的合作,多渠道、多方式,已經初步獲取海外天然氣上遊資源,鎖定相當規模的長協貿易氣;頁巖氣中標區塊前期工作也不斷深入;天津、貴州天然氣管線開發取得突破。二是公司與GE公司、蘇爾壽公司合作,合資成立航改型燃氣輪機設備製造公司和燃機檢修服務公司,進一步拓展氣電產業鏈。

  氣電發展面臨的挑戰:

  我國氣電缺少統籌規劃

  部分地區燃機規模不斷增加,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突出,天然氣受季節性不平衡、供氣方式不靈活等影響,造成了部分時段氣電供需存在矛盾。

  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尚不完善

  為支持天然氣發電,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電價補貼等政策措施。目前,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包括熱價)採用成本加成方式,由成本、利潤、稅金構成。但由於全國統一規範的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尚未形成,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採用的是個別成本,主要由各地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確定,因此造成「一廠一價」或「一機一價」的狀態,且普遍高於煤電上網電價。天然氣電廠上網電價定價模式可分為兩部制電價和單一電價兩種。同時,燃機熱電、燃氣分布式項目的冷、熱產品價格在與煤電競爭時還不具備競爭力。

  我國「十三五」天然氣發電發展展望:

  天然氣發電規模

  結合「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力發展供需分析以及未來我國天然氣發電在我國電力供應中的地位,預測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發展,如表1所示。

  「十三五」末,氣電在我國發電裝機中的比例增加到4.71%,考慮到需求,利用形式將逐步由大容量機組集中布置為主過渡為分布式多聯供方式利用為主。「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用氣需求,取決於天然氣發電的裝機規模、平均利用時間和平均氣耗水平,後兩者主要受未來天然氣發電機組在電網中的定位以及機組技術等因素決定。在天然氣氣源供應充分的前提下,預計到2015年,我國包括分布式在內的天然氣發電的用氣需求將達到395億立方米,佔當年天然氣消費總量(2300億立方米)的17.2%;到2020年,我國包括分布式在內的天然氣發電的用氣需求將達到680~800億立方米,佔當年天然氣消費總量(4000億立方米)的19%~23%。

  天然氣發電電價補貼預測

  根據目前各省採取的補貼和電價疏導兩種方式,對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較集中的華北電網、南方電網和華東電網三個區域電網,對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高出燃煤標杆電價部分採用政府補貼和上調電價全網平攤消化兩種方案進行測算,結果見表2。

  「十三五」加快發展天然氣發電建議:

  天然氣是綠色清潔的化石能源,從需求看,應當儘量提高天然氣發電份額;但同時天然氣發電成本遠高於水電、核電和燃煤發電,而且又沒有合理的電價機制,這制約了天然氣發電的發展。未來天然氣發電要堅持高效發展方針,主要發展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能源轉型發展要求和集團公司戰略部署,堅持積極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發展,堅持電熱冷綜合發展,堅持智能發展。

  做好統籌規劃布局

  一是優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通過冷熱電多聯供方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高達80%以上。隨著天然氣分布式發電和併網技術日益成熟,結合城鄉天然氣管道布局規劃和建設,加快發展分布式冷熱電多聯供機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有序發展燃氣調峰發電機組。在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系統調峰容量嚴重不足地區,適度建設部分燃氣輪機組,承擔調峰調頻任務,提高系統運行靈活性,減少棄風。

  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大型聯合循環燃氣熱電機組。結合西氣東輸管道和進口液化天然氣,在受端地區根據供熱需求規劃建設少量大型聯合循環熱電機組,特別是替代燃煤熱電聯產機組,改善受端地區大氣及生態環境。

  加強發展的開拓創新

  一是要創新開發合作模式。一方面通過共同開發、股權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和利益共同體,進一步降低投資風險,尋求合作共贏。另一方面,積極與科研機構、燃機設備製造企業尋求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天然氣發電項目的開發和盈利能力、提高燃氣機組的維護和管理能力,提升公司的技術裝備水平。

  二是要創新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模式。應主動探索新機制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堅持熱電冷綜合發展,逐步從電力生產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抓好項目前期管理工作

  一是建設條件要抓實。客觀落實電熱冷市場,科學確定設計負荷,合理匹配燃機機型,優化項目前期設計方案,分布式能源要堅持「量體裁衣」、「私人訂製」的設計理念。

  二是投資管理要抓實。要認真貫徹落實投資管理辦法,著力做好項目投資決策管理。嚴格履行決策程序,全過程控制投資風險。

  三是政策優惠要抓實。抓好國家和地區有關節能環保政策、專項基金政策、供熱替代政策和氣價、冷熱價、電價等氣電方面支持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把握政策脈搏,積極爭取,確保項目滿足有關補貼政策要求,爭取獲得更大的政策優惠。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業務技術水平

  人才培養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燃機裝備製造公司和燃機服務公司的溝通合作,積極開展系統內燃機企業的交流學習,積極主辦或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座談,加強優化人才隊伍建設交流,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特別要加強對前期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配備,進一步提高項目發展水平,提升技術保障能力。

  本文刊載於《中國電力企業管理》上旬刊2017年06期。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
    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 發布時間: 2020-03-17 11:10:46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作者:
  • 一文讀懂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前景
    而我國天然氣發電行業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目前遇到諸多問題,已投運燃氣電站利潤較差,2013年和2014年兩次天然氣價改後發電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投資方持觀望態度或擬推遲項目投產,因而影響天然氣發電行業及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本文對天然氣發電優勢,國內發展近況、問題、前景進行闡述並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 新時期我國天然氣發電存在的問題及運營建議
    2015年電力體制改革和油氣市場逐步寬鬆以來,我國天然氣發電快速發展,在政策引導下,裝機容量從2014年的5697萬千瓦發展到2019年的9022萬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4.49%,發電裝機年均增長31.67%。發電量為2362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22%,年均達到增長35.43%。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和電量增速,均遠高於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和電量增速(見圖1)。
  • 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鑑
    一、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問題(一)天然氣行業發展迅速,燃氣發電還處在起步階段1.天然氣行業發展迅速生產和消費逐年增加。2011年中國天然氣產量首次突破千億立方米。鄂爾多斯、塔裡木、四川盆地仍是中國天然氣主產區。2014年中國天然氣產量1345億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增長7.7%。
  •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及相關問題思考
    本文在簡要論述農林生物質綜合利用途徑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的現狀以及當前與農林生物質發電相關的重要問題,提出強化地方農林生物質發電規劃執行與評估工作、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相關的排放標準體系等建議。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產生約7億噸的秸稈,按照能量折合約3.8億多噸標準煤。
  • 潘遙:天然氣發電行業難題
    天然氣發電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張是實現天然氣消費比例提升規劃目標的有效途徑,而這需要解決一系列行業問題與現實障礙  宏觀發展環境問題  (一)政策問題  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產業已初具規模,2013年氣電裝機容量已達4668萬千瓦。
  • 天然氣發電為何仍陷入死局?
    原因是頁巖氣革命後,美國頁巖氣產出豐富,氣價已是全球最低,並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 再看中國,BP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社會發電量全球最高,達到75030億KWH,其中氣電2365億KWH,氣電佔比只有3%。於是,在今年低氣價的條件下,國內很多人期望能夠全國都能像廣東一樣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
  • 發電行業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量最大行業
    在環保政策驅動下,天然氣代煤、與可再生資源協同發展是中國天然氣發電穩步發展的主要動力,預計2035年中國發電用氣量將達到1700億方,氣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4億千瓦,天然氣發電將成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伴隨天然氣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清潔發電比例的提升,天然氣發電「短板」也將顯著改善。
  •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當今我國汙染日益嚴重,如何利用清潔能源解決供電還大家一片藍天是一大難題。關鍵詞:生物質;發電;現狀;前景一、什麼是生物質根據IEA(國際能源機構)的官方解釋,生物質是指各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有機體,通俗來講,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由於近年來一直在呼籲使用清潔能源,生物質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新品種登上了舞臺,成為了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各界人士開始越來越重視生物質的使用情況。
  • 我國水利發電現狀和制約因素的探析
    我國水利發電現狀和制約因素的探析來源: 建設工程教育網作者: 日期:13.09.10水利發電因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介紹了水電站的原理和類型,並對制約我國水利發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簡要探討。   1、水利發電的原理和分類   水力發電廠按水庫調節性能可分為多種。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十三五」氣電發展規劃目標氣電項目具體可分為純發電項目、天然氣調峰電站、天然氣熱電聯產以及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項目。雖然種類很多,但比較容易區分:純發電項目多建設於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我國氣電項目多為調峰電站和熱電聯產。純發電項目只用於發電;天然氣熱電聯產電站是在發電的基礎上增加了供熱的功能;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則是在發電、供熱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製冷的功能。
  • 山東布局天然氣發電
    繼環保部等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改煤發電為天然氣發電後,國家發改委在日前發布的《關於調整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中,上調了8個省區市天然氣上網電價,天然氣發電再迎利好。    在這波國家支持天然氣發展的大潮中,作為火電大省的山東也開始布局天然氣發電,從而改變「火電獨大」的能源結構。
  • 2018年全球天然氣發電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碳排放創新高 煤改氣成...
    2018年全球天然氣發電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碳排放創新高 煤改氣成發展趨勢    【慧聰供熱採暖網】 根據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近20年 來,儘管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呈現顯著增長,但發電結構並未得到優化,2017
  • 2020年中國液化天然氣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液化天然氣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中國天然氣貿易的發展,不但反映了世界天然氣市場格局的變化,而且正在為世界天然氣市場注入新的活力。LNG發電用量量少預計在40萬噸,佔比3%,主要為廣東省LNG電廠用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能源問題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微妙,能源問題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微妙。液化天然氣是清潔能源,符合國際和我國節能環保、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未來其使用量將不斷加大,我國LNG行業發展前景看好。
  • 王世宏:我國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是大勢所趨
    近期,是否應在國內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成為業內爭鳴與社會輿論的熱點,個別學者認為我國不應再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而筆者認為,天然氣熱電聯產與煤電相比具有節能高效、環保低碳、節約資源等諸多優勢,與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發電等)相比,則具有更好的調度靈活性與供給穩定性。
  • 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發展挑戰及機遇分析(附報告目錄)
    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發展挑戰及機遇分析(附報告目錄)1、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地位分布式光伏電站是指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光能轉化成電能,與電網相連並向電網輸送電力的光伏發電系統,屬於國家鼓勵的綠色能源項目。
  • 國際丨全球地熱能開發現狀與趨勢分析
    據統計,全球大約有90個國家擁有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但目前只有24個國家使用地熱發電,潛在的巨大地熱發電能力現在只有不到15%的利用率。放眼全球,從肯亞到冰島,從日本到美國,地熱發電國遍布世界各地,代表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儘管冰島僅僅擁有30多萬的人口,但其以755兆瓦的地熱發電裝機位列全球十大地熱國家之中。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儘管比例很低,但去年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對外依存度超過40%,如果再高,能源安全就會產生問題。」江億說,「家底」擺在這裡,任何行動不能脫離這一實際。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約2800億立方米,其中進口約1250億立方米。在「資源不多」這一基礎判斷之上,江億向記者闡釋了他的思考。
  •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年液化天然氣進口數量和價格走勢圖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通過液化天然氣(lng)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深度分析】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的發展現狀及優劣勢對比
    二、太陽能光伏和光熱電站發展現狀  (一)光伏裝機規模和發展速度遠高於光熱  在光伏電站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約為178.4GW,幾乎是光熱電站的42倍,近十年市場平均增速在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