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交鋒!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2021-01-20 天然氣與法律

作者:賈科華

來源:中國能源報



「我國天然氣資源不多,目前天然氣消費佔比7%左右,很難像發達國家一樣達到20%—30%。儘管比例很低,但去年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對外依存度超過40%,如果再高,能源安全就會產生問題。」江億說,「家底」擺在這裡,任何行動不能脫離這一實際。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約2800億立方米,其中進口約1250億立方米。在「資源不多」這一基礎判斷之上,江億向記者闡釋了他的思考。

  

「非化石能源——水電、光伏、風電、核電是我國能源未來發展最主要的方向,但除了水電之外,風電、光伏發電的靈活性都比較差,難以人為控制,核電也不適合頻繁調整出力,考慮到電站的安全問題,核電最好也別調。發展非化石能源電力的最大瓶頸,很多人認為是電網輸送能力不足。不對!問題出在缺少靈活性電源。」江億說,「德國、丹麥等國風電都發展得不錯,很重要的原因是有氣電調峰。因為氣電的調節性能非常好,就像汽車一樣,一腳油門下去,速度馬上起來,一抬腳,速度就慢下來,沒有那麼大的慣性,不像燃煤鍋爐。」

  

據江億介紹,我國近年來也建設了一些天然氣調峰發電廠,但幾乎未用,「因為我國缺少天然氣資源」。而調峰能力的不足是造成可再生能源電力「三棄」——棄水、棄風、棄光的重要原因。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每年「三棄」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與北京市全年用電量相當。「所以,我國應該將有限的天然氣資源用在其他能源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即為電力系統調峰。天然氣是寶貝,應該用在『刀刃上』。反之,天然氣用於熱電聯產,就喪失了調節能力。」江億說。

  

為何天然氣熱電聯產會喪失調峰能力?據介紹,這源於熱電聯產的物理特性。

  

熱電聯產同時生產熱和電,但以生產熱為主要目的。熱電聯產就像北方的火炕。火炕一頭連著灶臺,另一頭連著炕,灶臺可以燒火做飯,煙氣會進入鋪設在炕裡的通道,為炕供熱。換言之,熱電聯產中的電和熱就像火炕的火和煙,兩者是捆綁在一起的。

  

江億表示,天然氣熱電聯產的電力是隨著供熱需求而變化的,「不由自己做主」,也就失去了靈活性優勢,所以,其對電力調峰的貢獻不大。「另外,天然氣熱電聯產與燃煤熱電聯產的最大區別,是天然氣熱電聯產的『熱電比』要小得多,幾乎差一倍,至少差60%。」

  

熱電比即熱電聯產項目供熱量和發電量的比值,由於以供熱為主要目的,所以熱電聯產的熱電比越高越好。「但因天然氣熱電聯產的熱電比小,為了生產同樣多的熱,其生產的電量要比燃煤熱電聯產高出一倍,這就麻煩了。」江億指出,「因為隨著城市產業結構調整,高能耗工業的比例越來越低,主要的用電方已變為建築用電。相比於工業,建築用電量少、用熱量高。如果都像北京一樣,將燃煤熱電聯產改為燃氣熱電聯產,立刻就會出現問題——生產的電會增加非常多!這就是熱電比小引發的矛盾,尤其是在冬季供暖期間,為了滿足期間不斷增加的供熱需求,就得發更多的電。所以,近年來北京頻繁出現向外地送電的現象。然而氣電原本可以與風電、光伏發電配合、互動,幫助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上網,結果這樣一來,反而把風電、光伏發電給『擠』出去了,造成了棄光、棄風。」

  

「天然氣就像是博士,很稀缺,就應該安排他去幹些高級的活兒。而發電、熱電聯產這種事情不用安排博士去幹,讓本科生來幹就可以了」

  

事實上,江億「反對」天然氣熱電聯產不僅僅是因為調峰能力受限。在他看來,相比於熱電聯產,氣電的調峰作用更加稀缺、「珍貴」。

  

「煤炭利用的最佳用途就是發電,煤電的特性則決定了它適合做電力基礎負荷、熱電聯產,這是煤炭最擅長的事兒。」江億說,「而天然氣就像是博士,很稀缺,應該安排他去幹些高級的活兒。

  

而發電、熱電聯產這種事情不用安排博士去幹,讓本科生來幹就可以了,否則博士就不夠用了。得讓博士幹他擅長的事情——調峰。因為煤電調峰效率低、成本高,它根本幹不了調峰的活兒。所以,就是應該讓氣電去調峰,煤炭老老實實地去發電、熱電聯產,各安其位。」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鬥的認同:「以煤為主是符合我國資源稟賦且不可改變的事實。相比而言,天然氣更像是巴黎香水,寶貴的能源應該用在合適的地方,如果用在靚女俊男身上,就比抹在老頭老太太臉上更合適。」

  

《電力「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及優化建議》也明確提出,建議「調整天然氣電站發展方式」。具體來講,該文件建議將發展調峰電源作為氣電主要發展方向,重點布局在氣價承受能力較高的東中部地區和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西北地區。



  

「當時為什麼出現『氣荒』?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供氣方出現了問題,即中亞天然氣供應被哈薩克斯坦截留了一部分,每天少了5000萬立方米,因為當地天氣也很冷,所以天然氣消費量需求很旺盛。二是當年我國『煤改氣』動作太大了,『運動式』的改造,天然氣需求飆升。但天然氣供應能力建設需要時間,所以導致了供需資源不匹配。」上述負責人認為,這次「氣荒」是由天氣方面的偶然因素和行政方面的幹預因素疊加所致,並不能用來證明天然氣「資源不多」。他進一步表示,隨著「煤改氣」日趨理性,近兩年天然氣需求的漲幅已趨緩,後續供需關係「不會太緊張」。

  

江蘇省能源局氣電及分布式能源工程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志坦也告訴記者,2017年底的「氣荒」是特殊情況,不會成為常態。「因為國際市場是不缺氣的。這也是天然氣行業的主流觀點。至少在2025年之前,全球天然氣將呈現相對寬鬆的局面。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上遊企業和地方天然氣公司等下遊企業,都持這樣的觀點。」

  

「同時,國內也在加大力度開發天然氣。前幾年國內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投資少,中石油等企業天然氣資源『佔而不採』的現象比較嚴重。國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門拿他們也沒辦法。但近兩年情況明顯改觀,中石油從去年開始加大了勘探開發力度。」上述負責人說,「另外,我國頁巖氣資源儲量全球第一。美國之所以能實現天然氣淨出口,就是因為他們在頁巖氣開採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目前,中石化在頁巖氣開採方面已經掌握了比較成熟的技術。相信這些技術會在近幾年迅速推廣開來。事實上,技術達到了零界點,之後必然是爆炸式的增長。」

  

「有很多人擔心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會引發能源安全問題,但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否則大豆等糧食豈不是更麻煩?」上述負責人說,例如,2017年我國進口了9500萬噸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7%。「要是這麼看待問題,那麼日本、韓國天然氣安全風險最高,因為他們幾乎全靠進口。但實際上兩國天然氣並沒有出現過供應安全問題。」

  

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國氣源是多元化的,有國內自產氣,也有進口氣,且進口氣戰略方向很多:有俄羅斯的天然氣,將在近兩年從東北地區入境;有中亞的,從西北地區入境;有緬甸的,從雲南入境;還有海上來的,即進口LNG。

  

「多氣源能夠更好保障天然氣的供應。能源安全的問題確實需要考慮,但不能『因噎廢食』。恰恰相反,我們更需要用天然氣。」上述負責人說,「考慮天然氣利用問題,需要用企業家思維,因為一個產業的發展,良好的投資循環是必需的。用得越少,投資就會越少,這個行業就越發展不起來。只有用了,才能吸引投資和促進技術進步,才能做大市場。換言之,天然氣會『越用越便宜』。」

  

「就電力供應來講,未來可能會更多依靠可再生能源,但是熱力不一定從遠方來,而且新能源供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經濟的。最適合實現高品質供熱的就是天然氣熱電聯產」

  

「其次,江院士反對天然氣熱電聯產,我不認同,也不太理解這個觀點。」上述負責人說,「任何一項技術是否合理,都需要看它的應用場景。拋開應用場景談一項技術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各類技術都有優缺點,都有其適合的應用場景。」

  

「在北京這種大氣汙染治理任務較重的中心城市,天然氣熱電聯產是最經濟、最合理的供熱模式。」在上述負責人看來,天然氣「乾淨」的特性是煤炭無法比擬的,「有觀點說氣電會排放氮氧化物,造成大氣汙染。這是事實,但相比於煤電,除了氮氧化物,氣電的其他大氣汙染物排放要少得多,基本沒有。」據他介紹,目前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後,聲稱能像氣電一樣乾淨。但事實上,「超低排放」只是跟氣電的排放標準(氮氧化物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煙塵5毫克/立方米)比較,而氣電的實際排放水平遠遠優於這一排放標準。

  

「氣電幾乎沒有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煙氣經過處理後,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一般都低於10毫克/立方米。而煤電不僅排放二氧化硫、煙塵,其煙氣經過處理後,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也在20—30毫克/立方米。所以,天然氣的環保優勢明顯。」上述負責人說,對於汙染治理形勢嚴峻的中心城市來講,天然氣熱電聯產是必然選擇。

  

同時,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氣電用水僅為煤電的1/3,佔地更少,非常適合建設在城市中心或周邊。

  

*更多公號精華文章,請直接點擊:

歷年公號重點文章分類檢索閱讀

*陽光所天然氣團隊法律服務介紹:

直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

相關焦點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天然氣熱電聯產在我國氣電領域佔據「大頭」。記者日前從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獲得的一份名為《電力「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及優化建議》的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氣電裝機7629萬千瓦,其中70%以上是熱電聯產。既然是「主流」,天然氣熱電聯產為何引得兩位院士一再「否定」?若早應叫停,其在氣電領域的市場份額為何如此之高?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調峰還是熱電聯產
    天然氣熱電聯產在我國氣電領域佔據「大頭」。記者日前從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獲得的一份名為《電力「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及優化建議》的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氣電裝機7629萬千瓦,其中70%以上是熱電聯產。既然是「主流」,天然氣熱電聯產為何引得兩位院士一再「否定」?若早應叫停,其在氣電領域的市場份額為何如此之高?氣電發展方向真的錯了嗎?
  • 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
    天然氣發電行業長期痛苦而野蠻地生長, 一直是在政策中求生存的產業,氣價和供應被三大油企掌握,電價又要面臨競價上網,五大發電集團合縱連橫,動作不斷。我們認為對外依存性大,並不是制約天然氣發電發展的根本因素,看看韓國和日本天然氣發電佔比40%,歸因內部想一想如下問題:  1、為什麼人家能買到便宜的天然氣,我們買不到。  2、為什麼人家能提供便宜的電,我們提供不出來。
  • 山東布局天然氣發電
    繼環保部等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改煤發電為天然氣發電後,國家發改委在日前發布的《關於調整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中,上調了8個省區市天然氣上網電價,天然氣發電再迎利好。    在這波國家支持天然氣發展的大潮中,作為火電大省的山東也開始布局天然氣發電,從而改變「火電獨大」的能源結構。
  • 天然氣發電為何仍陷入死局?
    原因是頁巖氣革命後,美國頁巖氣產出豐富,氣價已是全球最低,並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 再看中國,BP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社會發電量全球最高,達到75030億KWH,其中氣電2365億KWH,氣電佔比只有3%。於是,在今年低氣價的條件下,國內很多人期望能夠全國都能像廣東一樣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
  • 潘遙:天然氣發電行業難題
    如果沒有新的清潔能源理念和思想及政策支持,天然氣發電產業將很難繼續發展,燃氣電廠難以生存,進而影響我國的天然氣發電產業。因此,天然氣發電產業的發展需要制定一系列、全方位支持和創新的配套政策來保障。  (二)成本問題  天然氣發電作為一種清潔優質的能源利用方式,對緩解當前我國嚴峻的環保形勢有利。但是,氣源和氣價依然是限制其發展的根本因素。
  • 巨齒鯊,人與動物的激烈交鋒,精彩紛呈的海底世界
    後來,他們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這場與動物的激烈角逐中,科學家們想盡各種方法想要制服巨齒鯊,同時,他們也面臨一場罕見的危機。本部影片真的是獨出心裁,使觀眾們看到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海底世界,緊張刺激的氣氛始終存在,人們對從未見過的生物充滿了好奇,影片也為觀眾們打開了海底的大門,科學家在海底與巨齒鯊激烈交鋒的場面給觀眾帶來了不小的視覺衝擊,也使觀眾對巨齒鯊充滿了恐懼,同時,那種視覺衝擊始終貫穿在整部影片,令人激動、興奮。
  • 專家:中日軍事話語權之爭是正義與邪惡之爭
    對日交鋒,中國要牢握軍事話語權楊運忠軍事話語權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進行有關軍事活動發言的影響力,是國家話語權的一種。近年來,隨著日本右翼政權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我國的公然挑釁日漸升級,中日軍事話語權的交鋒異常激烈。兩國軍事話語權的交鋒,是兩國軍事交鋒的重要戰線。在非戰爭狀態下,誰擁有軍事話語權,誰就擁有軍事主動權和主導權。就我軍而言,掌控對日軍事交鋒的話語權,既具有客觀必要,又具有現實可能。首先,日本是一個不具有完全軍事話語權的國家。
  • 深度丨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挑戰
    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比重偏低  發達國家的天然氣發電裝機結構和發電量佔比都具有相當大的比重,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都居世界首位,而燃氣發電的發展程度卻相差甚遠。  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尚不完善  為支持天然氣發電,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電價補貼等政策措施。目前,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包括熱價)採用成本加成方式,由成本、利潤、稅金構成。
  • 一文讀懂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前景
    而我國天然氣發電行業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目前遇到諸多問題,已投運燃氣電站利潤較差,2013年和2014年兩次天然氣價改後發電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投資方持觀望態度或擬推遲項目投產,因而影響天然氣發電行業及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本文對天然氣發電優勢,國內發展近況、問題、前景進行闡述並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 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鑑
    內容提要:目前,美國、歐洲以及很多中美洲國家將天然氣作為發電的主要能源。在中國,天然氣主要用於民用。隨著天然氣儲量和供給量的迅速增加,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應該成為中國調整電源結構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天然氣發電正處在起步階段,總裝機佔比不足4%,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除了資源稟賦、技術等因素之外,政策扶持是發達國家天然氣發電進展較快的重要原因,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
  • 天然氣發電這麼貴,發電量佔比仍很低,它的出路在哪裡?
    記者 | 侯瑞寧1成本高昂的天然氣發電是否還有未來?在8月30日舉行的第七屆亞洲天然氣論壇上,中海油氣電集團總工程師單彤文表示,中國應該鼓勵發展天然氣發電產業,對煤電形成一定程度的補充與替代。近年來,中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實現較大增長,但發電量佔比仍然很低,與國際市場差距較大。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2-2018年,中國發電裝機增加了8億千瓦,增幅為67.8%;天然氣發電裝機增加了0.38億千瓦,增幅100.13%。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新時期我國天然氣發電存在的問題及運營建議
    作為清潔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氣發電的環境效益及其在能源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2015年電力體制改革和油氣市場逐步寬鬆以來,我國天然氣發電快速發展,在政策引導下,裝機容量從2014年的5697萬千瓦發展到2019年的9022萬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4.49%,發電裝機年均增長31.67%。發電量為2362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22%,年均達到增長35.43%。
  • 2019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市場分析:發展空間巨大,發電成本難題...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2017年全球天然氣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例為23.2%,中國天然氣發電僅佔總發電量的3%,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天然氣發電市場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但由於天然氣發電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難題。
  • 發電行業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量最大行業
    在環保政策驅動下,天然氣代煤、與可再生資源協同發展是中國天然氣發電穩步發展的主要動力,預計2035年中國發電用氣量將達到1700億方,氣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4億千瓦,天然氣發電將成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行業,伴隨天然氣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清潔發電比例的提升,天然氣發電「短板」也將顯著改善。
  • 一文看懂天然氣發電流程及全球發展狀況
    作為一種清潔燃料,天然氣在發電方面的用途日益增強。想了解天然氣發電流程及全球發展狀況?這份報告不容錯過!燃氣發電(gas power)是指利用天然氣產生電力。燃燒天然氣把水變成蒸汽,再用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運轉而發電,屬於一般的火力發電,其效率較低。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跨國公司在中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  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  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河南三市爭上風力發電項目 專家質疑風不足(圖)
    世界各國正在大力開發利用風能源發電(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三市爭上風力發電項目 專家質疑風不足  □首席記者郭啟朝  風力發電選址方城「大風口」  12月17日上午,風和日麗。  風力發電節約能源減少汙染  「風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嗎?風力發電一定投資小、成本低嗎?」記者問。「錯!剛開工建設的這個風力發電站,與一個同等規模的火電站相比,風力電站的投資是火電站的三倍。」方城縣發改委副主任楊哲告訴記者。  既然成本大,那麼為什麼還要建設呢?楊哲說主要有這幾個原因:一是節能的需要。
  • 愛因斯坦的崎嶇諾獎路,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的激烈交鋒
    而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得來也十分崎嶇,首先,這個獎是 1922 年補授的,另外,當時反對的浪潮十分激烈。而這背後,是物理學的兩大方向之間的激烈交鋒。物理學可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兩大方向,自然而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