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丨華北首臺燃氣發電機組發電效率達57%

2020-12-06 中國電力新聞網

  氣源氣價問題是困擾嗎

  ──華北第一臺燃氣發電機組運營狀況調查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王俊

  編者按:燃氣發電擁有環保、高效、靈活等優點,目前我國的燃氣發電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樣,燃氣發電也不斷遭遇著「成長的煩惱」。本報記者日前走近華北地區最早上馬的燃氣發電機組,了解其運營狀況,並希冀以小見大,管窺燃氣發電行業的一些共性問題。

  12月14日,北京豐臺,街頭殘雪未消。在雲崗西路,有一臺發電機組,正源源不斷地將天然氣轉化為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

  這是整個華北地區上馬的第一臺燃氣發電機組,隸屬於京能集團旗下的京豐燃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從2005年投產至今,已經運轉10年。

  相較於高歌猛進、四方關注的風電和光電,燃氣發電不是很「搶鏡」,受制於氣源、氣價、成本、核心技術等問題,近兩年發展速度相對放緩。

  華北第一臺燃氣發電機組這些年運營狀況如何?共識性的燃氣發電行業掣肘因素,對其有影響嗎?記者當天走進京豐燃氣發電公司,尋找答案。

  發電效率可達57%

  供電供熱都承擔

  「我們的前身是北京第三熱電廠,燒的是煤,後來經過改造,才變成了燃氣發電廠。現役的燃機是『京豐1號』,額定容量為41萬千瓦。」京豐燃氣發電公司副總經理侯小龍告訴記者。

  環境靜謐、草樹繁茂的公司駐地,如今尋不到當年熱電廠的半點痕跡。「燃氣發電優點很多。」侯小龍稱。

  截至12月份,京豐1號的等效運行小時數已累計接近6萬個。作為重型、大容量燃機,京豐1號的發電效率可達57%,綜合廠用電率僅2.6%。

  且不提汙染極小、節水等天然屬性,比起同等容量的火電廠來,京豐1號的廠區佔地面積只有其30%~40%,建築面積只有其20%左右。

  參與電網調峰更是京豐1號的重要功能。在電網負荷尖峰時段,京豐1號由電網調度進行調控,參與電網調頻調峰。白天電網負荷高峰時,京豐1號負荷調整為出力上限;夜裡凌晨以後,京豐1號負荷往往下調至50%水平。

  「10年來,1號燃機憑藉啟動速度快、調峰性能好的優勢,為京津唐電網的穩定運行出力不小。」侯小龍說。

  除發電外,京豐1號還承擔著為雲崗、南宮地區居民集中供熱的任務,冬季供熱總面積達260萬平方米。

  在最初的規劃中,京豐1號本應有個兄弟──「京豐2號」,但由於北京市燃氣電站建設統籌規劃,京豐2號一直未能上馬。「地方都還留著呢!公司計劃在『十三五』期間,爭取2號燃機立項。」侯小龍說。

  核心設備純進口

  同級燃機國產化率低

  初進廠房時,京豐1號及附屬設備的龐大體量所造成的視覺衝擊,不禁令記者一驚。

  據同行的京豐燃氣發電公司安全生產部工程師席斌介紹,京豐1號是國內第一批打捆招標並最早建成投產的F級大容量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之一。機組採用發電機單軸配置型式,即在裝1臺燃氣輪機、1臺餘熱鍋爐、1臺蒸汽輪機和1臺發電機,其中燃氣輪機、蒸汽輪機和發電機布置在一根軸上。

  「因為上馬年代比較早,京豐1號的主機設備是純進口的,燃氣輪機、蒸汽輪機為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製造,發電機由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製造。」席斌說,「餘熱鍋爐、發電機以外電氣設備、輔機等則是國產的。」國家能源局去年發布的 《燃氣發電安全監管報告》指出,我國尚未完全掌握燃氣發電核心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燃氣發電產業的發展。

  「據我所知,目前像京豐1號這樣的F級燃機,本體國產化率還不足70%。」席斌說,「但國內正在努力提高燃氣發電主機設備的國產化率。」雖然核心設備是進口的,京豐燃氣發電公司對機組的技術改造卻也沒落下。京豐1號既是國內首臺成功進行抽汽供熱改造的F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也是國內首臺成功完成直噴氨法脫硝技術改造的聯合循環機組。

  摸索自主檢修技術

  爭取不受制於人

  對於國內大多數燃氣發電廠來說,檢修是個麻煩事兒。國內對整機檢修維護核心技術掌握不深、不透,機組檢修維護、改造升級、部件更換等都依賴原廠商,主要部件發生故障時需返廠檢修,花費甚巨。

  國家能源局的監管報告披露,國內F級燃機檢修維護費用每年可達3000萬元/臺。

  侯小龍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燃氣發電廠在役重型燃機主要由3個廠家提供:美國GE、德國西門子和日本三菱重工。除三菱外,GE、西門子均要求燃機必須由廠家進行安裝、維修,業主和其他維護單位難以參與。業主與廠家通常要籤署「長期維護服務協議」。

  受益於「資格老」和主動摸索,京豐燃氣發電公司現已能夠獨立承擔一般的燃機現場檢修任務。只有當燃機熱通道部件需返廠維修和新品訂購時,才由原廠商負責。

  「燃機檢修不受制於人是我們的追求之一。」侯小龍表示,經過幾年鍛鍊,京豐燃氣發電公司現已有檢修維護人員254名,佔公司總人數一半以上,是華北地區唯一一支可獨立承接進口燃機檢修的專業隊伍。

  不過,儘管掌握了不少自主檢修技術,在京豐燃氣發電公司,檢修成本仍約佔其運營總成本的3%。在其他不能自主檢修的燃氣發電廠,這一比例只會更高。

  冬季燃氣供應緊張

  管道氣壓不足

  過去的10年,我國天然氣供需一直處於緊平衡狀態,眾多燃氣發電廠面臨供給壓力,冬季停機是常事,年發電利用小時數低於3000。

  京豐1號卻是個例外。

  京豐燃氣發電公司提供的信息顯示,京豐1號年發電利用小時數約為4300,供電氣耗約為0.2立方米 /千瓦時;每年消耗的天然氣總量約為3.5億立方米,波動幅度很小。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京豐1號地位特殊,是所在區域唯一的集中供熱熱源點,一旦停機或大幅限負荷,就會影響到對周邊居民的供暖。

  「1號燃機自投產以來,未出現過由於缺氣導致機組停機或大幅限負荷的情況,供氣總體呈現出冬季緊張、其他三季充足的特點。」侯小龍說。

  京豐1號的氣源有保障,其他燃氣發電廠就未必了。

  記者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去年天然氣迎峰度冬期間,北京採取了限氣的手段,以應對高峰期用氣壓力。其措施如:華能燃氣機組採用背壓運行方式,同時降低高安屯燃氣發電廠負荷,每天減少天然氣使用量100萬立方米;臨時調停京西「二拖一」燃氣機組,每天減少天然氣使用量200萬立方米。

  氣源問題包含的不僅僅是氣量足不足的問題,還應有管道氣壓足不足的問題。

  侯小龍告訴記者,京豐1號所用天然氣由中石油陝甘一線和陝甘三線輸送,雖然機組離管道不算遠,但也常遇到氣壓不足的現象。此時機組就需要通過增壓維持負荷穩定,或者適當降負荷以提高燃燒安全裕度。可這麼一來,企業效益就會受到影響。

   用氣佔成本77%

  氣價雖下調補貼也減少

  據記者了解,燃氣發電廠的發電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費、水費和材料費等,其中用氣開銷佔大頭。

  「以同等發熱量計算,天然氣比煤炭貴得多。目前,我們的燃料成本約佔總成本的77%。」京豐燃氣發電公司綜合計劃部主任高二賀告訴記者。

  記者梳理發現,10年來,北京市的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一路走高,幾乎只升不降,唯一的一次下降出現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

  2005年京豐1號投運時,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是1.55元 /立方米。2007年,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將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至1.95元 /立方米,2010年上調至2.28元 /立方米,2013年上調至2.67元 /立方米,2014年上調至3.09元 /立方米。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4月1日起,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實現增量氣和存量氣價格並軌。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隨後將本市管道天然氣非居民銷售價格統一上調0.13元/立方米。如此,京豐1號的用氣價格就達到了3.22元/立方米。

  「從2005年到2015年4月,我們的用氣價格累計上漲了1.67元/立方米,漲幅約108%。」高二賀說,「每次隨著氣價的調整,政府對公司的財政補貼也會相應進行調整,公司只有依靠財政補貼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這也是燃氣發電廠面臨的普遍問題。」天然氣價格改革全面提速後,北京市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只漲不跌的局面終於終結。11月20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將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下調至2.51元/立方米。

  用氣價格驟降0.71元/立方米,是不是意味著京豐1號的盈利能力就會變強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現在北京的燃氣發電廠實行的是一廠一價制,上網電價基本年年都會調整。天然氣價格下調後,公司能夠從電價中獲得的財政補貼也會下調,因此運營狀況不會有多大的改善。」高二賀告訴記者。

  根據中電聯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達4309萬千瓦,僅佔總裝機容量的3.45%;發電量達1143億千瓦時,僅佔總發電量的2.19%。天然氣發電已經超越核電,成為我國的第四大電源。

  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比重仍非常低。據了解,2010年,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燃氣機組已分別佔到全部裝機的23.38%、27.42%、23.47%。從2000年至2012年,美國的天然氣發電量增長了96%。今年4月份,天然氣佔美國發電的比重增長至31%,首次高於燃煤發電的30%。

  中電聯發布的《「十三五」天然氣發電需求預測》報告指出,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將達1億千瓦左右,而即便如此,那時天然氣發電佔總發電裝機的比例也只有4.71%,遠不如歐美日。

  隨著天然氣勘探開發和海外引進步伐的加快,進一步完善天然氣發電相關標準和政策,促進天然氣發電產業健康、提速發展,成為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

  責任編輯:廖紅興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焦點

  • 能源局報告顯示:燃氣發電機組利用小時數較低
    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記者 馬建勝   編者按燃氣發電具有能源轉換效率高、汙染物排放少、啟停迅速、運行靈活等特點。《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燃氣發電企業共有150餘家,燃氣發電機組600多臺(套),總裝機容量4027.8萬千瓦,約佔全國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的3.52%。  除部分地區供熱機組外,我國燃氣發電機組多以調峰調頻為主,採用晝開夜停的兩班制運行方式,調峰調頻機組容量約佔燃氣發電機組總容量的70%。  受調峰調頻需要和天然氣供應影響,我國燃氣發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較低。
  • 創新丨聯合動力研發潮流能發電機組併網發電
    創新丨聯合動力研發潮流能發電機組併網發電 來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日期:18.04.03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聯合動力率先攻克了海流波動和變槳耦合作用對機組穩定控制的技術瓶頸,研發了國內首例應用電動變槳技術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 國內首臺功率最大車載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問世
    本網訊(劉曉紅記者倪偉齡報導)6月30日,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用於北京奧運電力保障的1600kW車載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研製成功。2臺套該型號機組披紅戴花啟程開赴北京,交付北京市電力公司使用。這是東安集團公司依靠自主創新,最新研製出的國內功率最大的車載式發電機組。
  • 世界首臺太陽能24小時聚光儲能發電機組深圳奠基
    筆者從深圳方面獲悉,日前,世界首臺太陽能24小時聚光儲能發電機組舉行了奠基儀式,這是世界首次實現太陽能24小時發電,專家稱,一旦其應用推廣,將改變整個世界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太陽能行業將步入發展的新階段。
  • 國內首臺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交付
    發電機組是一種發電設備,將其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發電機通常由定子、轉子、端蓋及軸承等部件構成。定子由定子鐵芯、線包繞組、機座以及固定這些部分的其他結構件組成。
  • 國內首臺 重慶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重慶日報消息,記者昨(9)日從江津區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國家電投引進國內首臺最強燃氣輪發電機組,將用在上海閔行發電廠
    中國引進首臺GT36-S5型H級燃氣輪機,發生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的首日。機組發電量大幅提升據第一財經記者在籤約現場了解,本套燃機是自上海電氣收購安薩爾多40%股權、雙方共享智慧財產權後,第一臺確認落地中國的H級機型,其出力是國內主流燃機的一倍,機組效率逾62%。
  • 國內首臺30兆瓦高溫超高壓生物質發電機組來鳳投運
    馮公平)3月5日,國內首臺30兆瓦高溫超高壓生物質發電機組在來鳳縣綠水鎮四合工業園運行發電。在72小時試運行中,實現發電量196.8萬千瓦時,負荷率91.1%,達到試運行考核標準要求; 恩施日報訊(記者 洪業前 通訊員 馮公平)3月5日,國內首臺30兆瓦高溫超高壓生物質發電機組在來鳳縣綠水鎮四合工業園運行發電。
  •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發電機組併網發電
    新華社南寧5月1日電(記者何豐倫)記者從南方電網廣西公司獲悉,4月30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發電機組正式併入廣西主電網,預計工程全部投產後,年平均發電量可達7.6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22.8萬噸標準煤。
  • 中標| 上海電建中標上海閔行發電廠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工程...
    近日,上海電建中標上海閔行發電廠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工程項目。  閔行發電廠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示範工程規劃建設2臺468兆瓦的F級和3臺745兆瓦的H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本期規劃建設1臺2號468兆瓦和1臺3號745兆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
  • 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完成性能試驗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冉永平)11月19日,國電泰州發電公司宣布: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已經完成性能試驗,機組發電效率47.82%,發電煤耗256.8克/千瓦時,供電煤耗為266.5克/千瓦時,各項環保指標全面優於國家超低排放限值,是目前世界綜合指標最優的火電機組
  • 燃氣發電迎來黃金期
    4月16日,在揚州舉辦的燃氣發電業務聯合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東部公司(下稱中石油東部銷售公司)總經理侯創業表示,中國的燃氣發電業務正迎來黃金機遇期,繼江蘇、上海和浙江三省出臺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政策後,其他省份也在逐步建立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機制,這使國內的燃氣發電業務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 「發電機組」的構成
    在燃氣分布式項目裡,我們說到發電機組,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名稱,包括但不限於燃機、內燃機、發動機、發電機、發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等等。發電機需要的只是轉起來,轉起來就可以發電,至於怎麼轉起來的,其實並無所謂,正如老劉蹲現場當民工的時候大家常開的一個玩笑……把發動機和發電機組裝在一起,再加上一個底座,就成了發電機組(genset)。
  • 為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貢獻冰城力量丨國內首臺試驗鍋爐通過...
    為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貢獻冰城力量丨國內首臺試驗鍋爐通過水壓試驗 2020-10-05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第一座「三自」大型水力發電站「在崗」60年 首臺發電機組...
    杭州日報訊 60年前,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主建設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開始發電,4號機組向電網輸出第一股電流。擔當使命60年後,新安江水電站累計發電985億千瓦時,為電網輸送了大量綠色、穩定電能。
  • 皖企承建世界首臺66萬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機組投運
    平朔電廠全景(徐毓婷 供圖) 9月16日,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一公司承建的世界首臺66萬千瓦級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機組——山西平朔2臺66萬千瓦低熱值煤熱電1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
  • 世界首臺70萬千瓦"自循環蒸發冷卻"發電機組總裝
    新華社宜昌9月19日電(記者劉紫凌 馮國棟)記者19日從三峽地下電站承建單位葛洲壩集團機電建設有限公司獲悉,由我國自行研製的世界首臺70萬千瓦「自循環蒸發冷卻」機組日前在三峽地下電站正式進入總裝施工階段,機組轉子吊裝已就位。    據了解,轉子是發電機組核心部件。
  •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刁凡超 2020-04-30 12:44 來源:澎湃新聞
  • 閔行電廠開建最強燃氣輪機電站 機組效率逾62%
    昨天上午,上海電力閔行電廠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示範工程(下稱閔行燃機示範工程)順利澆築主廠房第一罐混凝土,標誌著全國首臺H級燃機電站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這也是全球首臺套GT36-S5型H級燃氣輪機電站。
  • 白鶴灘水電站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吊裝成功
    據中國水電四局公眾號「今日四局」消息,8月18日,由中國水電四局承擔安裝的「大國重器」——世界在建最大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1號機組轉子成功吊裝,提前原計劃工期73天勝利實現電站機電安裝工程又一重大節點目標,標誌著世界首臺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機組安裝全面進入總裝攻堅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