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垂死的獅子》與瑞士的僱傭軍制度

2021-01-16 騰訊網

聖萊奧德迦爾教堂往北不遠,還有個琉森的重要景點,一個巖石上的石刻,基本上旅行團都會帶客人來這裡,但導遊是怎麼解釋的,遊客是不是真感興趣就不知道了。即使不知道它的典故,權且當做一件藝術品也是沒有問題的。

雕刻的名字叫《獅子紀念碑》(Lion Monument,L wendenkmal),也叫做《垂死的獅子》或《琉森獅子》,主要是為紀念1792年10月8日,瑞士僱傭軍為保衛杜伊勒裡宮而犧牲了近千人的那次事件有關。

說獅子之前先說說長達數百年的瑞士僱傭軍制度。

瑞士僱傭軍(Swiss mercenaries,德語:Reisl ufer),長期存在於歐洲的一支軍事力量。從中世紀後期開始,到文藝復興時期達到最盛,直到1874年被廢止。大致在14-19世紀的幾百年間,幾乎全歐的戰事都有瑞士僱傭軍的身影,諸如英法百年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三十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義大利統一戰爭等等,瑞士僱傭軍為法國、神羅、教皇國、德意志諸侯、英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國都作過戰。

瑞士僱傭軍產生的主要原因還是一個「窮」字,中世紀的瑞士估計景色和今天也差不多,但再美的景色也不能當飯吃,瑞士大多位於山區,那時沒有旅遊業,除了像琉森這樣的少數商路城市,大部分州比較貧窮落後。不過瑞士人自古就勇猛善戰,他們的祖先赫爾維西亞人就敢與強大羅馬軍團叫板。

最初瑞士人打仗,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和自由,比如1386年的森帕赫之戰,瑞士聯邦軍以少勝多打敗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大軍,繳獲的戰旗放在琉森的聖方濟教堂內炫耀了數百年。

瑞士人以少勝多的戰績很快傳遍了歐洲,瑞士周邊的國家也比較忌憚進入瑞士的山區跟瑞士人作戰。於是就有一些國家或領主出錢僱傭瑞士人為他們去打仗。當然,對於非常窮的瑞士人來說,這也是一件很有誘惑力的事。

像佛羅倫斯這類的城市共和國,是很難擁有軍隊的,加上他們又很有錢,所以只能靠僱傭軍來作戰。馬基雅維利在他著名的《君主論》中曾詳細介紹過僱傭兵制度和瑞士兵的作戰特點。佛羅倫斯的傭兵涼廊就是因僱傭兵而得名,不過佛羅倫斯僱傭的好像是德國長矛兵,至於有沒有瑞士人,這個我也不能確定了。

瑞士僱傭軍出外參戰主要還是通過各州政府組織,並不是個人行為,他們只服從於自己的領導(有點像包工頭),他們講原則,不糊弄事,又講信用,給多少錢幹多少事。誰給的錢多為誰賣命。敵方給的錢多,可能立馬跳槽到對方,所以經常會有瑞士人在同瑞士人作戰的情況發生。沒辦法,誰讓瑞士人窮呢。他們還有個特點就是不喜歡留俘虜。

瑞士僱傭軍還是高度專業化的軍事組織,既能單兵作戰,又懂得配合,尤以長槍陣最為出名,所以長槍兵也曾是瑞士僱傭軍的代名詞。

1474-77年的勃艮第戰爭中,瑞士僱傭軍替法王路易十一打仗,居然打死了法王最頭疼的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這場戰事結果對法國國土擴張影響很大。

1499年的施瓦本戰爭,瑞士軍的戰績也是尤為突出。

1527年5月6日,在羅馬之劫中,教皇的瑞士衛隊拼死保衛教皇,戰死147人。

莎士比亞在他的《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五場中有,King:「Where are my Switzers,Let them guard the door」的臺詞。其中的Switzers就是國王的瑞士衛隊。

16世紀後,歐洲一些地方開始有人效仿瑞士僱傭兵,甚至連服裝也模仿瑞士兵,最主要的有德國長矛兵(Landsknechts,日耳曼僱傭兵),一度在戰場上與瑞士僱傭兵勢均力敵,讓瑞士兵也吃了不少苦頭。

17世紀後,隨著火槍的大量應用,瑞士兵的冷兵器優勢就不再突出了。不過瑞士士兵依舊是17-19世紀歐洲軍隊的重要僱傭軍。其中最穩定和規模最大的僱主是法國,瑞士軍隊在這裡成為步兵的精英,他們的薪金甚至遠高於法國士兵。

法國大革命時期,瑞士軍曾服務於國王路易十六(獅子雕刻就是與其有關),而日後的拿破崙軍隊中也有瑞士軍團,拿破崙從莫斯科大撤退時,瑞士軍團犧牲了八成。

我們現在來說說這座獅子雕刻。

法國大革命爆發時,由於瑞士軍隊比法國軍隊還要可靠,1789年7月法王路易十六召集大批瑞士軍團到巴黎的皇家軍隊中。其中還有一支瑞士擲彈兵隊派去加強巴士底監獄的防守(當然還是沒守住)。

從1789年大革命爆發,到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要求從凡爾賽宮搬到破舊的杜伊勒裡宮居住(相當於軟禁),但還有個國王的稱號。但巴黎市民(還有唱著馬賽曲從馬賽趕來的義勇軍)對立法議會及現狀並不滿意。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無套褲漢為主)發動起義襲擊了杜伊勒裡宮,起義之前路易十六已經離開了這裡,駐守杜伊勒裡宮的瑞士士兵完全可以放棄抵抗。但他們依然選擇盡忠職守,結果有約760人戰死,約三百多人受傷後被俘,而被俘者後來大多病死或被處死。其中的一位瑞士指揮官還被判處了槍決。

迫於形勢的壓力,立法議會廢黜了國王,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成立,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砍頭。

近千名瑞士士兵死亡的消息傳到瑞士,在瑞士人中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也讓更多的瑞士人反對存在多年的僱傭軍制度。

有位叫卡爾.費弗(Karl Pfyffer)的瑞士軍官由於正在琉森休假,而躲過了這次災難。為了悼念他的戰友,他計劃建造一座紀念碑。1818年,他用募捐的方式來籌集資金,除了來自瑞士國內,還有來自俄羅斯沙皇、普魯士國王、法國王室和丹麥王子的捐款。

紀念碑的地點選在了琉森城外的一處採石場,前面提到的聖萊奧德迦爾教堂正門就是用這裡的石頭雕刻的。

至於紀念碑的形式,軍官委託琉森的一位政治家找到了常住羅馬的丹麥著名雕刻家巴特爾.託瓦爾森,託瓦爾森為他們提供了設計草圖和幾件小樣的模型。

最初軍官費弗打算設計一隻死去的獅子,但託瓦爾森不贊成,託瓦爾森說,獅子沒有死,只是受了傷在休息。

石獅子的雕刻者並不是由託瓦爾森,是由其他兩位雕刻師依照託瓦爾森的設計完成的。

1821年的8月10日,法王瑞士衛隊犧牲的29年紀念日,琉森獅子紀念碑舉行的揭幕儀式。雕刻的尺寸長約10米,高約6米。最上方的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大意是忠誠、勇敢的瑞士人。HELVETIORUM源自拉丁語赫爾維西亞人(瑞士人)

獅子紀念碑下方的文字是那次死難的軍官的名字(共26人),其中就有被判處槍決的指揮官卡爾.約翰.巴赫曼(BACHMANN),還有倖存的軍官名字(16人)。

拉丁文DCCLX表示死亡人數760,CCCL表示倖存人數350,其實這350人中大多數被法國革命者殺死,活著回到瑞士的只有一百來人。

最下方的C. Pfyffer表示的是委託人Karl Pfyffer,A.THORVALDSEN表示設計者託瓦爾森。還有雕刻者的名字等。

疲憊的獅子似乎在沉睡,後背上還插著折斷的矛(或箭),前面的盾牌上的十字代表瑞士,獅子身下壓著的盾牌上有代表法國王室的鳶尾花,以及瑞士兵慣用的武器長矛和斧槍。如果你在世界其他地方看到相似的獅子,都是其模仿者。

關於雕刻的設計者巴特爾.託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1770-1844),我之前對他一無所知,巧的是不久前曾跟「留白群」的一些網友探討一尊雕塑的內容時,知道了這位作者,原來是位出生在丹麥哥本哈根的著名雕刻家。2012年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內看到的教皇庇護七世的陵墓,就是他的作品,只是那時我更不可能關注陵墓的作者是誰。託瓦爾森雖然出生住在哥本哈根,但他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在羅馬度過。比較有意思的是,他是位新教徒。

更巧的是去年我在德國柏林參觀老國家藝術畫廊時,居然意外地看到了和網友探討的那尊雕塑的真跡,《赫利孔山上的繆斯女神》。是從丹麥去柏林臨時展出的。

後來從柏林去哥本哈根時,在克裡斯蒂安堡宮旁邊拍到的一個博物館,居然就叫託瓦爾森博物館,只是博物館已經閉館,沒有進去看。裡面肯定有非常多的託瓦爾森的雕塑作品,那尊《赫利孔山上的繆斯女神》估計是從這裡借去柏林的。

雖然瑞士僱傭兵在歐洲的名氣很大,但許多瑞士人還是反對這種制度,比如蘇黎世的宗教改革家茨溫利等。他們不願看到瑞士人在為他國賣命,甚至只是為了金錢在戰場上互相殘殺。尤其是幾次慘敗和大屠殺後,更是驚醒了瑞士人。1874年的瑞士聯邦憲法,終於禁止了瑞士向國外派遣僱傭兵的這一數百年的傳統。不過,有一個特例,那就是梵蒂岡教皇衛隊。

教皇衛隊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的教皇西斯圖四世(西斯廷禮拜堂因他得名),但瑞士衛隊正式成立於1506年的戰神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欺壓米開朗基羅那位)。

教皇瑞士衛隊延續到今的原因,與一個事件有很大關係。那就是1527年5月6日的羅馬之劫。當時德意志國王查理五世的軍隊因為指揮官死亡得不到軍餉而發生叛亂,轉而進攻羅馬,以劫掠財物。這其中也與德意志士兵中有大量新教徒有很大關係。查理五世最初只是想派軍進入義大利與法軍作戰,以施壓教皇克勒芒七世與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結盟。但並未有傷害教皇的意圖。而當時剛剛興起的新教也正需要查理五世與教皇聯手剿滅,所以這事有點尷尬。很多人將這件事說成是查理五世要攻打羅馬,活捉或加害教皇,是不準確的。那次事件不久後的1530年,教皇克勒芒七世在博洛尼亞的聖白託略大教堂為查理五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義大利國王。

那次事件中,教皇的瑞士衛隊拼死保衛教皇,189人中的147人戰死在聖彼得大教堂的臺階上,其餘的人通過梵蒂岡與聖天使堡的通道將教皇轉移到聖天使堡。從那時起,梵蒂岡的教皇瑞士衛隊一直持續到今天。這是幾年前在梵蒂岡拍到的瑞士衛隊。

梵蒂岡站崗士兵的裝束還是中世紀的樣式,士兵手中的長槍就是瑞士人擅長使用的斧槍,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兵器-戟。

瑞士衛隊的服裝是瑞士衛隊隊長朱爾·雷邦德(Jules Repond)1914年設計的,據說他參考了當年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一些繪畫和當年的文字記錄,兼顧了16世紀文藝復興的樣式並考慮到軍事活動的方便而設計的。並非傳說中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我之前也曾這麼以為)。

琉森獅子旁邊,還有一個小禮拜堂。

INVICTIS不知何意,PAX是拉丁文和平的意思。

我猜這個小堂可能與瑞士各界與外國捐贈者有關吧,因為有面旗子有法國王室的標誌。

距離獅子雕刻不遠的布爾巴基全景館(Bourbaki-Panorama),我沒進去。據說是普法戰爭時期,法國軍隊在法國將軍布爾巴基帶領下,進入冰天雪地的瑞士的情景,是19世紀歐洲少有的360度全景繪畫。

下篇預告:瑞士溫迪施,羅馬時代萊茵河防線上的軍團駐地。

相關焦點

  • 琉森 的 獅子
    在非洲草原上,迎風而立的獅子,真的是威風凜凜!而遠在歐洲大陸的瑞士有個不足10萬人口的小城琉森,一處公園石壁上雕刻的石獅,卻是極盡垂死的神態,痛苦卻又不失尊嚴。朋友去過瑞士,目睹了那隻垂死的石獅,印象極其深刻。
  • 瑞士丨琉森(琉森)獅子紀念碑背後的僱傭兵
    丹麥雕塑家託瓦爾森(c.1770-1844)於1821年直接在琉森附近巖石山壁上雕刻出的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紀念碑,又稱垂死獅子像,它的上方刻有拉丁文,意為"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下方,記錄了一段更加令人動容的故事,第一行說明慘劇發生的時間:1792年的八月十日和九月二,三日。
  • 獅子紀念碑——琉森最著名的雕刻作品
    「悲傷的獅子」是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為保護法皇路易16王室而戰死的786名瑞士僱傭兵。被馬克·吐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悲傷和感動的石頭」—獅子紀念碑,意在祈求世界和平。瑞士也正是從此役之後決定永久中立,再不出兵。
  • 琉森,瑞士的傳統旅遊勝地,這裡恍若置身於中世紀
    琉森不大,景點大多集中在老城中,基本靠步行就可以參觀各大經典。卡貝爾廊橋、垂死的獅子雕像是琉森的地標,來琉森必有指出。琉森湖,又稱琉森湖、四森林州湖,是瑞士的第四大湖,也是完全位於瑞士境內的第一大湖。
  • 瑞士獅子紀念碑——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
    在歐洲六國旅行期間看到了許多的雕塑,但最令我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是瑞士琉森市中心一個小公園裡的石雕——悲傷的獅子。在幾個世紀中,至少有200萬瑞士人參加到僱傭軍中為外國主子賣命,從此也就不斷地發生瑞士僱傭兵在不同的戰場上為了各自的僱主而自相殘殺、死傷無數的悲劇。
  • 琉森獅子紀念碑,背後的悲壯故事解析
    琉森獅子(也被稱為獅子紀念碑)是位於瑞士琉森的紀念館。這座紀念碑是在前砂巖採石場的懸崖面上雕刻的巖石浮雕,並有一頭垂死的獅子。在19世紀早期雕刻,琉森獅子的目的是為了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喪生的瑞士衛隊。
  • 瑞士:琉森最美湖泊之一
    進入 瑞士 邊界,已是下午時分,因是 申根 協議國,巴士過去只交個稅單確認即可,一路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綠水,山坡上鬱鬱蔥蔥,小木屋依山傍水,大自然賜予了 瑞士 如詩如畫的勝境。一小時後到琉森湖也叫 琉森 湖, 琉森 最美湖泊之一。
  • 瑞士六大著名景點,一座負傷獅子的雕像,一個純淨的湖泊!
    雪朗峰,是瑞士中部伯恩阿爾卑斯山中的一座山峰,海拔2970米。其周圍有少女峰、鐵力士峰等著名山峰,遊客可乘纜車直達頂峰,在此飽覽200座山峰的壯麗景色。獅子紀念碑,垂死獅子像是一座負傷獅子的雕像,由丹麥雕塑家巴特爾·託瓦爾森設計雕刻而成。
  • 琉森獅子紀念碑——世界上最悲傷的獅子雕像
    大老遠從米蘭坐大巴車到了瑞士的琉森,已經過了中午,到了下午了。琉森,又叫琉森,是瑞士琉森州的首府,人口非常少,只有不到10萬人,連我們一個縣城的人口都沒有。我們大巴車在一個公交車站停好車,然後大家下車走路去看悲傷的獅子紀念碑。
  • 願擇一城終老的愛情之城、文化之城琉森—瑞士6
    觀光火車在瑞士的山巒間行駛,遠觀一個個珍珠般的冰川湖,讓你不時有停下腳步的衝動,去仔細看-看這唯美的秀麗風光。抵達琉森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羅馬風格的建築,火車站站房雕梁畫棟,上嵌許多立雕和浮雕。
  • 不是所有的旅遊景點都可以嬉笑顏開:路過琉森之獅,請駐足默哀
    這個時期傳統的獅子形象上升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符號——在民間文化中,獅子幾乎成為祥禽瑞獸的代名詞。獅子藝術開始從佛龕神殿走入普通百姓生活中,為各民族大眾所喜聞樂見。太獅少獅、獅子滾繡球、獅童進門等具有象徵寓意題材廣泛應用在幾乎所有的民間美術品類中:民間建築裝飾中,門獅、門枕石、柱礎以及橋梁、屋頂、影壁之上無處不見獅子的形象。
  • 瑞士有一座湖光山色的小城叫琉森,吸引中外遊客!
    琉森,也有人叫它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號稱是瑞士最美麗最理想的旅遊城市,也深受瑞士人喜愛,他們大多都會選擇這裡作為一個度假地。眾人皆知琉森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你們可能很少人知道,盧賽恩一千多年以前是一個小漁村,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世界遊客嚮往的旅遊之地。
  • 獅子紀念碑:極富感染力的垂死獅子石像,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
    這隻瀕死的獅子雕像是1821年由丹麥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巖石上的。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巴黎杜樂麗宮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戰死的786名瑞士僱傭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經過。當年,瑞士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男子迫於生計,紛紛到歐洲各國當僱傭兵。
  • 值得一看的古城琉森
    無論是旅遊還是自駕遊,到了瑞士一定要看一看瑞士的古城琉森。琉森又譯「琉森」,它是瑞士中部的城市。1300多年前,盧賽恩還是琉森湖畔的一個小漁村,1178年才正式建市。歲月的悠久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古人類歷史的文明。
  • 瑞士十大最受歡迎景點
    瑞士十大最受歡迎景點瑞士聯邦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瑞士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這的美景數不勝數!
  • 瑞士的琉森除了木橋和石獅子,還有寶齊萊
    在去過瑞士的旅行者中,我想大概有99%的人都會來到位於瑞士中部的老城琉森(Lucerne或Luzern),也譯作琉森的,由於這座充滿優雅氣息的中世紀古城擁有著在瑞士風景畫冊上的所有元素——巍峨連綿的雪山、靜謐的湖泊、中世紀鵝卵石的老街等等,使得這座老城成為了瑞士最具代表性的度假勝地。
  • 盧森恩被稱為瑞士的蜜月之鄉,所有景點我只推薦獅子紀念碑
    地址:Kapellbruecke,Lucerne 6003,Switzerland琉森湖瑞士是一個多山多水的國家,它國土面積的6%被大約1500個湖泊佔據,而琉森湖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瑞士的第四大湖,是全部在瑞士境內的第一大湖,如果你去瑞士的瑞吉山遊玩,
  • 旅行隨筆——琉森
    上天造就的自然美與人工修飾的建築美和諧地融為一體,世間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處如此美的地方了,這裡便漸漸形成了令人心蕩神馳的旅遊勝地,這就是美麗的古城——琉森。琉森,又譯「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位於瑞士中部,羅伊斯河出口與四州湖的匯合處,琉森屬於瑞士德語區。在多語言的瑞士,琉森號稱是瑞士最美麗、最理想的旅遊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愛的瑞士度假地。
  • 琉森/琉森 Lucerne/Luzern 不只有卡貝爾橋和獅子紀念碑
    同時,一個結伴旅行也被毀。心灰意冷生無可戀的自己覺得一場獨自旅行也許可以讓自己更好地學會一個人的生活。於是開始計劃旅行。 在旅遊群裡問哪裡適合女生一個人獨自旅行。後來決定了瑞士。聽說瑞士是一個很安全的國家,還有那美如畫的風景。 ▼籤證一個星期訂好機票、酒店,做好行程單。
  • 琉森藏著阿爾卑斯山的藝術與浪漫
    琉森作為瑞士熱門城市之一,那裡擁有令人嚮往的山巒風光。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也充滿了各種高級酒店和水療中心,沁人心脾的美食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琉森的迷人和蘇黎世的喧譁與伯爾尼的安靜,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琉森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明信片上琉森湖,琉森湖湖岸線蜿蜒曲折,生出許多分叉,將琉森城和周邊的山峰連接起來。沿著河岸的小路,漫步在阿爾卑斯山上,透過老城區的屋頂眺望遠方。划槳船在平靜的湖面上縱橫交錯,蕩起一層層漣漪,仿佛帶你回到一個生活節奏緩慢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