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瑞士,翩翩的聯想便是一幅明媚秀麗的山水畫卷:湍急見底的溪流,湛藍如鏡的湖面,挺拔幽深的杉林,雄偉峻峭的雪峰……在這片沁人心脾的大自然中,點綴著一個個玲瓏別致的城郭。上天造就的自然美與人工修飾的建築美和諧地融為一體,世間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處如此美的地方了,這裡便漸漸形成了令人心蕩神馳的旅遊勝地,這就是美麗的古城——琉森。
琉森,又譯「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位於瑞士中部,羅伊斯河出口與四州湖的匯合處,琉森屬於瑞士德語區。在多語言的瑞士,琉森號稱是瑞士最美麗、最理想的旅遊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愛的瑞士度假地。琉森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藝術家們在此得到了無盡的靈感,歷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寫作。
歲月的悠久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類歷史的文明,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宅邸以及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琉森市中心本身並不很大,主要景點都散布在步行可及的範圍內。
琉森具有21世紀的現代化,更具有中世紀所特有的美、和諧及生命力。這裡街頭隨處可見的時代和風格的壁畫,市內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駐足的商店。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感受到悠閒氣氛,在冬日的琉森狂歡節,夏日的琉森音樂節期間,還可以感受到滿歡樂奔放氣氛。
琉森有一種別出心裁的電影餐館,裡面分有許多小間,放映不同的片子,可供顧客隨意挑選。當然,在這第七藝術的神殿裡,菜單的名字也直接從電影中得到啟示。比如說,可品嘗到名為「教父」的三明治、「傑斯」的烤魚等。河岸兩旁有成片的露天咖啡座,是個休閒的好去處。在這裡,可喝杯咖啡歇歇腳,自在地觀賞來來往往的遊客和戲水弄波的白天鵝。過了磨坊廣場,就可以看到第二座廊橋了。這個橋起名斯泊爾橋,不如小教堂橋那麼大、那麼出名,但也有彩色繪圖的橫楣。
這裡街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特色面具,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駐足的商店、文藝復興時期及巴羅克式的建築物及噴水池。廣場均以鵝卵石鋪砌,人字形的小屋,牆上是五顏六色的花草彩繪,清新而美麗。沿河及湖邊漫步,一路都可見到一座斜跨在河面上的木製廊橋--卡佩爾廊橋。
卡佩爾橋是琉森的重要標誌,始建於1333年,是琉森的水上城牆,此橋是歐洲最古老的木製廊橋。卡佩爾的德語意思為「小教堂」,因橋頭不遠有聖彼得教堂,因而得名「教堂橋」。橋兩側的欄板上常年裝飾以紅色鮮花,看似一座花廊,又稱作「花橋」。橋長約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橋,有兩個小的轉彎,廊橋頂部每隔幾米就有一幅彩畫,共有110幅,始繪製於17世紀,每幅畫的內容多為琉森的歷史風貌和歷史英雄人物的故事。
橋身中間的折彎處建有一石頭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木橋是依附於水塔而建。水塔作為瞭望哨所,是城市防衛設施的一部分,另外,還曾是戰時保存戰利品及財物的倉庫,有一段時間也用作監獄及行刑室。現在的水塔是琉森軍械協會的會館和古軍械展示廳。水塔與花橋一個佇立,一個橫臥,共同構成絕妙的水塔花橋美景。
「瀕死的琉森獅子」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麥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巖石上。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巴黎杜樂麗宮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戰死的786名瑞士僱傭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經過。後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來到琉森,將「瀕死的琉森獅子」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到琉森,暢遊琉森湖最為賞心悅目。琉森湖地處陡峭的石灰巖山地中間,湖光山色相映,風景如畫。清晨和傍晚時分,是懷抱古城的琉森湖最美的時刻。早上,湖面煙波浩渺,岸邊建築如被薄紗籠罩,隱約倒映湖面,天鵝和水鴨,三三兩兩,形單影隻,遊弋無聲。黃昏時,陽光從湖面收斂,天鵝群飛,小舟孤蕩,湖之清淨如遠方雪山。
琉森湖蜿蜒曲折,步移景異,在雪山和古城的映襯下,分外明媚動人。琉森湖是瑞士傳統的度假地,也是瑞士最受追捧的遊湖目的地。許多行事低調的名人和皇室貴族都在湖畔擁有度假別墅和城堡。
從平緩如鏡的湖面上望過去,對岸就是巍峨險峻的皮拉圖斯山,山上的景物在夕陽的照射下,若隱若現。湖這邊是城區,從碼頭的岸邊掃視過去,尖尖的大教堂,造型獨特的房屋,整修得如蘑菇雲般的光禿禿的大樹,飄揚在建築物上空的火紅的瑞士國旗,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湖岸邊,停泊著一排排藍色的遊艇,成群的天鵝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閒地遊動。它們高昂著修長的頸項,透出貴族般高雅的神情。每當有人從湖邊經過,它們就會友好地遊到岸邊,用親切的目光,天真無邪地看著你,讓你忘了自己的角色,恨不能走入湖中,與天鵝共舞,和夕陽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