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智能高效便捷的機動車管理科技手段層出不窮,為了彌補現有物理車牌的不足,電子車牌技術應用而生,並已經融入交通管理工作之中。博能科技主要對現有基於RFID技術的電子車牌原理進行介紹,對其在國內外交通管理領域的應用現狀進行梳理,以及該技術在交通管理相關領域內的重點應用。
國外應用現狀:政府在600多萬輛機動車上安裝了RFID電子標籤,市區設置了約2500個RFID天線,用於核查車輛的合法狀態以及車輛是否被盜等信息,並能向警方發出非法車輛的警示信息,以便跟蹤這些車輛;利用電子車牌提供實時的路面交通信息,用於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指揮與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使用RFID技術和視頻車輛識別技術同時讀取車輛信息,與中央資料庫中的車輛數據匹配,各區域執法機構可實現查找未有效辦理註冊手續的車輛,被搶盜車輛或者其他犯罪嫌疑車輛等觀察名單中車輛的功能。
國內應用現狀:我國的電子車牌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2013年公安部牽頭,同工信部籤訂了共同推進RFID技術應用的協議,同年11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草擬的《汽車電子標識通用技術條件》等6項國家標準相繼出爐,標誌著我國電子車牌技術在實際應用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14年11月,標準制定基本完成,同時向社會公示;2015年電子車牌技術的相關標準正式推廣實施,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示範應用。
電子車牌技術的重點應用:
1)假/套牌車輛違法行為查處 :將電子車牌系統與傳統卡口視頻識別系統結 合應用,可實現假/套牌車輛違法行為更有效地 查處。當載有電子車牌的車輛經過電子車牌讀寫 基站路段時,閱讀器採集分析該電子車牌標籤中 存儲的數據信息,同時視頻識別系統抓拍該車車 牌號碼圖像並識別,通過卡口系統進行兩者信息 的一致性對比分析,進而鑑別其是否為假/套牌 車輛。
2)交通事故預防 :電子車牌是車輛號牌信息及其他輔助信息的存 儲載體,電子車牌系統可實現對車輛的動態自動 識別和精準管理,進而從源頭上杜絕車輛虛假信 息,保證車輛運行安全性能;電子車牌系統可獲取大量車輛運行信息,通過 對所獲取的海量數據信息進行挖掘分析和深度應 用,可精準掌握交通事故多發地點和路段,並及 時通過基站向道路運行的車輛反饋預警信息,從 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
3)高速不停車收費 :目前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主要採用ETC技 術,該技術的適用條件較為嚴格,要求被識別車 輛通過時速低於20km/h,識別距離10m左右,且鑑於ETC技術採用光學錄入原理,易受天氣 環境、車牌汙損等情況影響;當車輛駛過收繳費卡口時,收繳費系統會通過 發出查詢信號以啟動自動查詢功能,電子車牌通過 RFID射頻信號向系統傳輸車輛信息,收費系統通過 與車主帳戶綁定進行自動繳費,使車輛快速完成收 費卡口的不停車繳費。
4)輔助車輛限行管理與收費 :在限制大中型貨運車輛、危化品運輸車輛 進入中心城區的情況下,可以利用RFID設備在 限制區域道路邊界,準確檢測識別車輛通行信 息.並通過後臺業務系統進行處理和監管,為提 高城市車輛交通疏導和控制管理水平提供技術 支撐。
電子車牌技術的基本原理:智能電子車牌是傳統物理車牌與RFID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智能電子車牌,其充分結合了RFID識別 精度高、採集準確率高等特點,將車輛號牌信息和其他相關輔助信息加密處理後存儲到射頻標籤中作為車 輛數據信息的載體。當車輛駛過安裝了授權讀寫器的卡口時對該車輛電子車牌上存儲的數據信息進行讀 取,實現自動、非接觸、高速不停車的車輛識別和監控。電子車牌技術突破了原有交通信息採集技術中對 部分車輛不能識別和識別不準確的應用缺口,通過完成車輛信息的多方位採集,充分滿足智能交通系統對 車輛信息採集的高應用需求,是物聯網技術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應用延伸。
電子車牌識別系統的具體組成 :當安裝有RFID電子車牌的車輛在通過卡口 時,閱讀器發射的無線射頻信號將被電子車牌接 收,同時轉換為電能用以啟動電子車牌內置晶片 工作,晶片驗證閱讀器身份等信息之後,將所要 求的信息發回給閱讀器,最後閱讀器將相關信息 發回計算機數據管理系統。
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
1)車輛電子車牌中存儲著車輛身份信息、車輛 特徵、出行軌跡等,一旦被識別便涉及到社會公 眾出行信息等隱私權;同時,電子車牌廣泛的技 術優勢使得其在交通管理各領域均有相應的應用 需求,進而便產生了一系列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安 全等問題。另外,車輛電子車牌中存儲著的多元 信息,也必將增加電子車牌存儲內容、加解密和 讀取規則的複雜程度,提供其安全風險度。為此, 通過合理規範車輛電子車牌的應用原則,是從法 律上和技術上保障車輛信息安全的根本措施,是 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必要前提。
2)RFID技術能夠提供可靠的車輛身份 識別信息,將此技術應用與現有執法技術和執法 裝備進行應用技術擴展,進一步推動公安交通管 理向數位化、網絡化、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然而,電子車牌識別獲取的是車輛數字信息源,但無法固定車輛違法行為,因此必須依靠現有 的視頻監控等交通管理技術和裝備才能更好地發 揮其數字信息的優勢。因此,RFID技術需與現有 技術體系互補長短.需要科學合理地將RFID技術 充分融人已有的公安交通管理技術體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