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

2020-11-22 中考網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後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

 

  1914 年 B. 古登堡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測定地核的深度為2900千米,比現代精密測量的結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邊界又稱古登堡不連續面。

 

  探測地幔的最有力的工具是監測來自世界各地的地震波。地震時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地震波:P波(縱波)和S波(橫波)。這兩種波都是穿越地球內部的體波,它們分別對應於地震波通過巖石時產生的物理特性,縱波與聲波相似,就是傳播方向與波動方向在同一水平線上,速度比橫波快。橫波與抖動的繩子產生的波形相似,即橫波通過時巖石的震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像光波一樣,當穿越不同密度的巖石邊界時,地震波也會發生反射和折射。利用這些特性,我們就可以對地球內部成像。

 

  我們用於探測地幔的方法足以與醫生檢查病人的超聲波照影媲美。經過一個世紀對地震數據的收集,我們已經有能力製作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幔圖。

 

  2007年3月,科學家利用近地表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的成像技術,繪製出了地球深部核幔邊界構造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這次繪圖使用了世界各地1000多個地震臺站記錄的數千次地震的數據。這些數據使科學家能夠分辨有關核幔邊界構造的細節,這些構造反映出複雜的下地幔結構,這是先前從未見過的,也是第一次估計出核幔邊界附近的溫度大約為3700℃。

 

  總結:結合地球化學研究,認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於超基性巖即二輝橄欖巖的組成。它經由部分熔融而產生玄武巖漿,剩餘的為難熔的阿爾卑斯型橄欖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21年初中地理之地幔_世界地理輔導_中考網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地理之地幔,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後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1.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軟流層位於上地幔。     【配套練習題】     1.地球內部結構由內到外可分 (內地核、外地核); (下地幔、上地幔); 。其中,軟流層位於 ;巖石圈是包括 和 。 是地球運動的表現形式,是地球內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結果。 和 是地球內部能量強烈釋放的形式,也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     2.火山由 、 、 組成。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幔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幔,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後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球自轉
    由於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這4分鐘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疊加的結果。天文學上把我們感受到的這1天的24小時稱為太陽日。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晝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不至太高或太低, 每小時轉動15度 地球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在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 。天空中各種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 中考地理複習資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科學安排、合理利用,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中等以上的學生成績就會有明顯的提高,為了複習工作能夠科學有效,為了做好 複習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為各位考生準備了複習資料 。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與生活 ⑴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測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
  • 2019年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一、 地表形態變化:處於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斷縮小 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森林林遺蹟;東非大裂谷將形成海洋 二、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和假說內容(P33) 三、 板塊構造學說
  • 中考地理輔導資料:不斷運動的地球
    因為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同,複習進度也不同。教育網初中頻道為大家提供了 2017年 輔導資料 ,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1.地球的陸地表面主要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共同構成。各種地形類型各有特點。
  • 打穿地殼看地幔 地球心臟到底啥樣
    科學家期待通過鑽取巖芯,研究一系列科學問題,如下地殼的巖石是如何分層的?下地殼中有多少地幔混入?「莫霍面」是否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下地殼和含水的地幔中是否存在生命?選位:海地鑽探船上直播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目標:鑽穿地殼,「觸摸」地幔國家地震局地質所研究員陳九輝表示,在亞特蘭蒂斯淺灘鑽孔,可能會真正看到莫霍面的樣子。莫霍面是個什麼玩意兒?太專業了!科通君給大家解釋一下: 根據地球科學的研究,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其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莫霍面正是根據這位地震學家進行的命名。
  • 2019年中考世界地理複習指導
    2019年 世界地理複習指導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陸地 1.海陸分布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 2.認識地區 ?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範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某地區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的關係。 ?
  • 2019中考地理複習指導說明
    地理複習指導說明 一、 依據地理課程標準,關注地理考試說明 《地理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的主要依據。要認真研究分析把握《地理課程標準》,明確相應的知識點,明確考查的基本內容,即「注重檢測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各種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特別是運用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加強複習的針對性。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 抵達地幔了解地震火山成因
    人類探尋  地球深處歷程  1910年  1910年  克羅埃西亞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發現,地殼和地幔間有個不連續的分界面「SloMo」是「慢速擴張脊下地殼和莫霍面的性質」縮寫。該計劃致力於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以檢驗「在慢速、超慢速擴張脊下方的莫霍面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的假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傳周研究員、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懷陽教授、課題組成員馬強博士等人全程參加。  莫霍面是以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命名的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
  • 2019初中地理中考複習地圖知識點
    初中地理中考複習地圖知識點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註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誌。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 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北海道漁場成因
    試題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同學們在中考複習時很容易遺漏部分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的複習,教育網為大家總結了中考地理試題常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由於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在豐富的餌料,從而使海區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
  • 2019年中考生物複習資料匯總(三)
    2019年中考生物複習資料匯總   2019年中考生物複習資料匯總(二) 生物知識點歸納(10) 生物知識點歸納(9) 生物知識點歸納(8) 生物知識點歸納(7) 生物知識點歸納(6)
  • 關於2019中考地理總複習提綱
    關於2019 地理總複習提綱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3中的圖1.2) ⑴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海陸的變遷 1、滄海桑田 ⑴現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 ⑵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⑶舉例:今天的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過去曾經是海洋。
  • 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轉偏向力成因
    試題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同學們在中考複習時很容易遺漏部分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的複習,教育網為大家總結了中考地理試題常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水平地轉偏向力亦稱地偏力,因為地球自轉而產生的以地球經緯網為參照系的力。地轉偏向是科氏力(科裡奧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個分力。
  • 2019初三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提綱
    摘要:初三的時間非常緊張,既要完成新課程,又要全面系統的複習,同學們要注意物理學習時間的安排。整理了 複習資料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第一章 第一節 1. 地球的形狀:不規則的球體。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3. 什麼是緯線?
  • 2019中考初一地理上冊複習指導資料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 2019中考地理複習指導策略:地球結構
    全球的人口生存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 。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 得臭氧層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