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判斷這類題目在公務員考試中屬於著實讓考生頭疼的一類題型,因為它既考察考生對題幹及選項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時也考察常識知識積累,很多考生定義判斷的正確率不高,而且提升乏力。其實定義判斷也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如果大家能夠合理運用正確的做題方法,不論是正確率還是做題速度都是可以有效提升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巧妙的解題方法——列舉排除。
所謂列舉排除,就是將題幹中的一些明確要求列舉出來,然後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選項。當題幹中出現「:」,並且其後面的內容是在進行具體舉例說明,作為說明的這些信息即可作為明確的要求,幫助我們排除選項,我們看下例題:
【例題】
算術平均數描述了一組數據的平均趨勢,是所有數據之和除以數據個數所得之商。在統計學中使用時應注意:出現極端數值、模糊不清的數據或者不同質的數據時,均不能計算算術平均數。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適於計算算術平均數的是:
A.某公司統計35歲以下青年職工的年平均收入,發現基本處於10~12萬元之間,其中有一人為公司高管,年收入百萬元以上
B.某社區統計該社區居民的平均年齡,其中包括10歲以下兒童204人,90歲以上老人26人
C.某學校統計本校青少年平均身高,將該校學前部、小學部和中學部全部學生計算在內
D.某市統計該市各區縣留守兒童的平均數量,其中外出務工人員數量較多的區縣無法進行準確統計,只提供了估算數據
【答案】B
【中公解析】算術平均數定義的關鍵信息:出現極端數值、模糊不清的數據或者不同質的數據時,均不能計算算術平均數。A項,公司統計35歲以下青年職工的年平均收入,其基本處於10萬~20萬元之間,只有一人年收入百萬元以上,其中百萬以上屬於極端數值,不適於計算算術平均數。B項,統計社區居民的平均年齡,即不論年齡大小都應計算在內,這裡的10歲和90歲並不屬於極端數值,適於計算算術平均數。C項,學校統計本校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但學前部不屬於青少年的範圍,屬於不同質的數據,不適於計算算術平均數。D項,統計某市各區縣留守兒童的平均數量,但外出務工人員數量較多的區縣只提供了估算數據,屬於模糊不清的數據,不適於計算算術平均數。故本題選B。
【小結】通過這道題我們可以看出,題幹中明確告訴我們不能計算算術平均數的情況,包括①出現極端數值;②出現模糊不清的述職;③出現不同質的數值,而問我們哪項可以應用算術平均數,那我們就可以按照題幹中的要求進行選項的排除了,A項出現了計算數值,排除;C項出現了不同質數值,排除;D項出現了模糊數值,排除。答案直接選擇B。
定義判斷除了列舉排除還有其他一些好用的方法,我們會在日後為大家一一說明。希望此文對廣大考生能有所幫助!